1、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及反思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20课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青龙县八道河总校王厂寄宿制小学 廉铁一、课文品读 (一)作家唐代诗人王维,字摩诘,原籍山西,开元进士,曾官至尚书右丞,故也被称为王右丞。王维既是诗人,也是画家,更通音律。他的诗歌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的成就最高。他对自然美的感受独特而细致入微。笔下山水景物特具神韵。略事渲染而意境悠长,色彩鲜明优美,极有画意。后人称他的诗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使在送别、纪行一类的诗中,也有写景的佳句。在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中就有很好的体现。(二)作品送元二使安西前两句写景。“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从这句诗中,我们看
2、到的是平日车马交驰。尘土飞扬的渭城在朝雨乍停时现出的洁净、清爽。天空是清朗的,客舍旁的柳树在细雨的滋润下显出它翠绿的本色这是完全有别于其他送别诗中与羁愁别恨纠结在一起黯然销魂的情调,但这恰恰体现了王维诗歌的特点,从晴朗的天空,到洁净的街道,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这句景物描写虽没有“千里黄云”、“北风吹雁”、“寒雨连江”那样的萧瑟但其送别的愁思却是浸染在“柳树”这送别诗词中别具意味的特殊意象上。从诗经开始,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就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至唐朝还有“灞陵折柳”的送别典故。“柳枝依依”,含情脉脉, “条条有情”,古人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以
3、柳相留。“柳”者, “留” 也, “柳”、“留” 二音相谐,因而“折柳”相留,表示情真意切的惜别之情,因此在很多的送别诗里都能看到柳树那袅娜的风姿,迷人的意态。诗的后两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抒情。写的是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诗人的劝酒辞。由于绝句在篇幅上受到限制,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等都一概舍去。但酒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说多遍后朋友上路的时间终于不能不到来,似乎脱口而出的这两句劝酒辞却使强烈的、真挚的惜别之情达到高潮。诗意看似不难,但劝酒中蕴涵的深情对没有离别经历,生活条件优越的学生来说却不易体会,这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我课堂教学内容中的重难
4、点。基于以上认识,本设计立足文本,从语言文字入手,在学生把握诗句大概意思后,前两句诗实现“入境”:想象一幅“画”,感悟“诗中有画”;抓住一个“柳”,感知诗歌意象。后两句诗突出“悟情”:以“情”为主线,以“读”为根本,引领学生反复涵泳,反复品味,获得情感共振。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并背诵古诗。2初步学习边吟诵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情感。3.学用“仿佛”“好像”“似乎”词语表达想到的画面。(二)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三)教学过程:1.由曲入诗 课前欣赏歌曲阳关三叠。过渡语: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是
5、根据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写一首诗谱曲而成。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首诗送元二使安西。 (歌曲阳关三叠是当代作曲家根据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谱曲而成的。课始播放歌曲阳关三叠,一方面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色彩,并由曲入诗,为古诗的赏读奠定情感基调;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2.读诗知意(1)引出课题,了解题意共同书写诗题。从这个题目中你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一件什么事?学生理解了题目的意思后,齐读诗题。(2)了解作者学生介绍对作者的了解情况,教师补充。(强调王维的诗的特点:“诗中有画”)(3)读通诗句学生自由练习读诗,在此项活动中重点指导“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中的
6、“朝”和“舍”的读音。(4)读懂诗意学生结合幻灯片的注释,自读自讲诗意。学生试说诗意,教师点评、补充。出示译文,男女生合作读。趣译诗句,学生齐读。(读准、读通、读懂古诗,是古诗教学最基本的要求。这首诗的诗意不难理解,给学生设置一定难度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达成学习目标。)3.吟读悟情过渡语:学习“品诗”。读诗如品茶,一口为喝,二口为饮,三口才叫品。读诗不仅要把诗读正确,读流利,还要把诗的韵味和感觉读出来。这就叫品诗。王维的诗应该怎么品呢?宋代大诗人苏轼曾经说过,王维的诗有一个最大的特点“诗中有画”,所以读他的诗一定要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读出诗情画意。 教师示范吟读古诗,学生模仿
7、。 吟读方法指导。 教师吟读第一句,说出想到的画面。 教师吟读第二句,学生说想到的画面。 学生边读边想象诗中画面,教师指导。 交流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板书:雨 舍 柳 美景)品味画面。如烟如雾的蒙蒙细雨,瓦楞青青的旅舍,清新嫩绿的杨柳。那么我们刚才的朗读为什么如此悲伤呢? (古诗教学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品诗。这一环节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想象画面,渐入诗境,体悟情感。)(4)简介 “柳”的含义折柳赠别古来有之。最早在诗经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样的诗句。后来人们就常常借柳来表达挽留、不舍的意思,因为随风舞动的杨柳最容易勾起人们千丝万缕的离愁,而且“柳”与“留”谐音,柳
8、就成了离别的象征。 (板书:愁情)解释“愁情”。(图文介绍)这就是阳关。阳关以西便是大漠茫茫,黄沙漫天,陪伴元二的将是无尽的戈壁和满目的荒凉。从渭城经过阳关,再到安西,大约有3000多公里,横穿了大半个中国。若是元二用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马车,也要半年多的时间才能到达。王维在年轻的时候也曾奉命出使塞外,他深知塞外的苦寒。师生齐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板书:无故人)深情演读。过渡语:别时容易见时难!王维在元二走后的五年便去世了,因此这首诗也是王维与元二的诀别诗。王维与元二的深情厚谊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再次朗读一下这首诗吧!5.拓展延伸出示王维诗中的写景名句,学生试着吟诵。
9、学生试说画面。(四)板书设计: 20.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雨 舍 柳 美景 无故人 愁情 创设情境助力学生想象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反思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作。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即将远赴阳关时的依依惜别之情。诗歌以凝练的语言记录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特点。因此,诗歌中常留下空白之处,给人想象的时空。想象并非凭空而来,想象依托的是文本。把诗中语言想象成一幅幅现实的画面,一幕幕立体的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通过想象感受诗句背后的那份情,那份爱,那种味。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做到品读诗句过程中展开想象,通过想象深化语言的感悟。
10、一、强调景物的想象。在学习送元二使安西一、两句时,我边朗读边让学生想象,在你的面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初读古诗后,就让学生想象在春天看到的景色:朝雨、柳树、旅馆想象渭城的景色,与后面安西的满目凄凉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猜想学生在理解安西会遇到困难,于是我就补充安西的图片:漫天黄沙、一望无际的沙漠、荒芜人烟。二、注重情感的想象。读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句,想象诗人与元二是怎样进行分别的。他们会说些什么?他们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在一次次渲染离别时的愁绪,学生的情感渐渐地达到了高潮,有几个孩子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大部分的学生已经深深体会到到那份浓浓的离别之情了。想象诗
11、中之画,感悟酒中之情。设计总是比实践更趋于完美。课上下来,感受的是真真切切的遗憾。如何把诗的写景部分与后面写情的部分更有机的结合起来?如何合理地处理朗读的时机与次数,使朗读与感悟融合得浑然一体?太多的遗憾和困惑将成为我继续前进的动力,鞭策我收拾行囊,继续上路三、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够设身处地的感触到学习目的,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我多次创设学习情境,时而让学生回到旧知识、时而引领学生观赏“渭城朝雨浥青城,客舍青青柳色新”的伤感景色,时而让学生变成作者,时而听乐、时而摇头吟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百分之百的参与学习,溶入课堂、溶入文本、溶入作者的情怀,才能让每一位学生得以成功体验。让学生真正理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佳句,学生就像是喝了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