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紧抓提示语,培养语言感悟力(刘清华)精品文档 紧抓提示语,感受语言魅力,提高语言表达力(刘清华,嘉定区华江小学,上海市,201803)摘要 沪教版的教材,记叙文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人物对话又在记叙文中占有一席之地。抓好提示语,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提高语言表达力。而现在人物对话没有引起我们教师的足够重视。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利用教材,随文练笔,又能够通过专项训练,强化运用,那么学生笔下的提示语会更加精彩,语言表达力会更高。关键词 提示语 语言魅力 提高 表达力沪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以写人叙事的记叙文为主。这些记叙文情节生动,人物形象丰满,语言精妙。充分利用好记叙文这一体裁,对培养学生的
2、分析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至关重要。而人物对话,在记叙文中占有一席之地,贯穿在记叙文的始末。提示语又是人物对话中的重中之重,抓好提示语,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提高语言表达力。一、 人物对话教学现状在记叙文中占有重要比重的记叙文,大多是通过人物对话来推进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言为心声”,作者不惜笔墨匠心独用地设计这些对话,是为了烘托人物的内心世界,体现人物性格特点。这些对话描写理应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是当前很多教师对人物对话处理不够妥当,常表现为以下两点。第一,一读而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更多地抓一些含义深刻的句段进行感悟,对这些所谓的关键性的句子非常重视,反复朗读。但
3、是对于人物对话,则显然重视不足,关注不够,只让学生草草读过即可。很显然,对这些提示语也只是一读而过。第二,一读再读。对话描写很适合朗读,于是我们很多老师充分利用这一手段,从初读到细读到分角色读,看似对话教学层次分明、形式多样,事实上学生始终重复着“读出情感”的单一性训练,没有针对性地对提示语进行细细地品读。 教学时,教师不妨抓住这些对话的提示语,引导学生深人品味,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并学以致用,从而提高表达能力。二、紧抓提示语的策略(一)抓住教材,随文练笔1. 添加提示语,感知文本之妙通常,作者会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这个人物,体现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会让对话
4、缺少一定的提示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感知和学习作者这种描写人物语言的方法与意图,并在自己的写作中加以应用。沪教版二年级下册中有一课文:找骆驼。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商人在一位老人的指点下找到骆驼的事。本文主要通过商人和老人的对话来推来故事情节的发展。所以,对于对话描写的推敲打磨是本节课的重点。第19节是商人与老人的对话,但第37节中没有任何提示语。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然后加上“商人问”、“老人说”等提示语,再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细细体会哪一种好。通过朗读品味,学生能很快发现没有提示语的这组好。因为只有两个人在对话,读着在一定的语境中,很清楚地知道谁说了哪句话,没有必要有提示语。而且,
5、在本课中省略提示语可以使人感觉文章语言简洁,对话紧凑,更能表达商人急切的心情。 梅子涵曾说过:“每个人的阅读可以走到的层面是不一样的,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所有的阅读必须走到高处。”语文是思维的训练,在训练时找准训练点,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我们抓住提示语,引导学生感知语言的魅力,走到阅读的高处!2.减去提示语,提高阅读有效性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一个个独特的生命体,对于文本他们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可以以提示语为抓手,指导学生理解人物语言,使教法与学法统一起来,提高阅读指导的有效性。沪教版五年级下册宽容一文,记叙了一次“我”生病住院,“我”鼓励并指导屡次不能准确扎针的护士
6、,使她成功地将针扎进的事,揭示了宽容能带给人们力量的道理。本文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是展示人物性格特点的关键,如果抓住这些语言描写,特别是抓住这些对话中的提示语,那么课堂效率就能起事半功倍的功效。教学时,我把第5小节到第17小节的对话描写全部在课件上呈现出来,在关键性的提示语下面打上着重号,让学生自己读、分角色读,用多种形式感受有这些提示语的语言描写的精妙。然后再出示把这些关键性的提示语去掉后的对话描写,对照朗读,再次感受这些提示语对体现人物性格特点所起的重要的作用。像“恼怒地说”、“吼道”等这些提示语把一个凶、急躁的妻子的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而“瞟了妻一眼”、“轻轻放下针具”、“长长舒了一
7、口去,对我甜甜一笑”等提示语又把小护士那胆怯、害羞的性格特点写出来了。“我”的“轻声指导”、“含笑回答”把自己的温和、宽容尽显。通过这些“减去”提示语的对话与原句相比较,让学生反复朗读,思考感悟,交流讨论,既感受到了提示语的精彩,又感受到了人物个性,阅读的有效性得到了很大提高。3.借用提示语,体验性格特点人物的语言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而在人物语言前后的那些描写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提示语,能帮助我们读好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凭借这些提示语,学生往往能更好地体验人物的感情。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宽容一文,可以分别借用妻子、护士、“我”的提示语:“恼怒”、“瞟”、“含
8、笑”来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我们恼怒时会说什么?什么时候会“瞟”着说话,“含着笑说”又体现了这个人的什么态度?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用上这些词语来进行说话练习,在对话中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二)专项训练,强化运用1.别让“说”字太劳累一写到对话,学生总是一“说”到底,在他们的脑海里,没有别的与“说”相关的词语了。这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让学生明白,其实“说”有很多种方式,用心说,能够“说”得多姿多彩。比如在学生作文中出现一对话:“子文说:明天来我家玩吧。我说:不行,我明天还要去学书法。”我让学生说说这两句对话有什么问题。由于同学们平常都是这样写的,所以他们总发现不了问题。经过提醒,他们终于明白
9、“说”字太多,也显单调。于是,我让同学们想想还有哪些表示“说”的词语。不一会儿同学们就叽叽喳喳说了很多。马上梳理,让同学们记着在开口之时,这些都是极好的词汇,别让“说”字太劳累。常表示“说”的词语:(1)表示“说”的一个字的词语:讲、喊、答、叫、问、训、呼、吟、读、吼、评、议等。(2)表示“说”的两个字的词语:声明、辩论、议论、婉言、怒斥、批驳、辱骂、诅咒、申诉、解说、劝告、分辩等。(3)表示“说”的成语:振振有词、滔滔不绝、窃窃私语、侃侃而谈、夸夸其谈、妙语连珠、唇枪舌剑、巧舌如簧、强词夺理、信口雌黄、说三道四、花言巧语”等。2.不“说”含义更丰富不仅表示“说”的词语丰富多样,表示不“说”的
10、词语也多姿多彩。(1)表情提示语。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他的喜怒哀乐都表现在脸上,在表达同一种情感的时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情。例如:“我的妈呀,今天我忘了梳头了。”宁宁大惊小怪起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刘老师一脸严肃地盯着开小差的我。(2)心理提示语。同样的说话内容,提示语不一样,则体现出来的人物形象完全不一样。 我红着脸,小心翼翼地走到爸爸跟前,忐忑不安:“爸爸,昨天的测验我得了80分。” 我脸上挂着满不在乎的神情:“爸爸,昨天的测验我得了80分。” (3)肢体提示语。人类是善于用肢体来表达自己情感的动物。当我们表示“不”的时候,会用摇头或摆手的动作;当我们表示“同意”的时候,
11、会用点头会微笑表示;当我们表示“赞赏”的时候,会伸出大拇指例如:调皮的张华伸出食指,往嘴上一搁:“嘘,别说话,安静。”“你们怎么可以这样欺负人!”我狠狠地跺了一下脚,转身走了。 3.提示语位置迁移在日常作文中,同学们永远都是把提示语放在前面。其实,提示语的位置有好几种,根据当时人物情感的需要,需要把它放在合适的地方。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前,更多地强调表示动作、神态等提示语。例如:钢琴考级十级一过,我就得意地晃到妈妈面前:“妈妈,之前承诺的美国之行该兑现啦。”这句话强调的是“我”的得意之情,提示语在前面明显比在后面更能体现这种“得意之情”。提示语在后。这种情况是需要强调说话的内容,多用于接话很快
12、的对话或者在紧张慌乱时的对话。“车!”看到走到马路中间的儿子,妈妈尖叫起来。这时候,情况如此紧急,说话的内容放在前面就显得毋庸置疑。提示语放在中间。当一个人的话语中包含两个意思,最好将提示语放在中间,将这两个意思隔开。比如:“儿子,咱们出门啰。”正在关门那一刹那,老妈大叫起来,“天哪,我的手机居然未带。”老妈前一句说的是带着儿子出门之事,后一句说的是手机未带之事,这是不同意思的两句话,中间用提示语隔开比较恰当。有了停顿,听者才会注意到说话人的相关情况。无提示语。有些对话干脆就没有提示语。在下列三种情况就可以不用提示语。第一种情况,根据一定的语境,读着明白这是谁说的话。例如:“儿子,这么晚了还不
13、睡觉?妈妈又唠叨起来。知道了!”第二句没有提示语,但是读着明白此话就是儿子说的。第二种情况,对话双方接话很快。例如:“洛克机械师在哪儿?”“船长叫我吗?”“炉子怎么样了?”“被海水淹了。”“火呢?”“灭了。”“机器怎样?”“停了厂” 在紧急情况下,双方接话都很快,这时候就没必要把提示语写出来。第三种情况,说话的人很多。话题一说出,可能会有很多不同的应答,这时候,没必要把那么多应答的人都写出来,只要写出应答内容即可。例如:“今天的体活课,我们玩什么呢?”老师一语既出。“跳长绳。”“玩呼啦圈。”“踢足球。”如果我们学生在写作时能够注意到提示语的丰富多样和不同的位置变化,我想,学生笔下的人物形象会更加饱满、生动、鲜活。我们在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提示语时,如果能够充分利用教材,随文练笔,又能够通过专项训练,强化运用,那么学生笔下的提示语会更加精彩,对语言的感悟会更加独到,表达能力会更上一层楼。参考文献:1赵迎春巧用提示语,塑造人物形象J小学教学参考2014,2:862虞勇军,倪丽芳人物对话的几种教学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2,12:3235地址:上海市嘉定区华江支路666弄 邮编:201803联系人:刘清华 邮箱:1141985243 手机:13788990751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