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5 ,大小:169.54KB ,
资源ID:3898648      下载积分:12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389864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地震心理援助指导手册.doc)为本站上传会员【精***】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地震心理援助指导手册.doc

1、四 川 雅 安 地 震心理援助指导手册四月二十一日我们的联系方式如下: 麦浪 邮箱: 手机: 新浪微博:心理学麦浪马春树博士催眠技术交流官方群 QQ群:身心微语言与接触疗法技术交流群:博客:心理学麦浪博客目 录一、什么是心理援助2二、重要的灾后心理援助宣传手册或书籍2三、灾后心理援助的阶段2四、灾后心理援助要注意的几点问题3五、灾后心理援助存在的重要问题4六、灾后心理援助必须要和社会工作相结合5七、灾区心理援助的重要内容5八、如何提高心理援助的专业化水平6九、心理援助的有效性判断7十、雅安地震心理援助的十个建议7十一、如何构建灾后学校心理援助体系9十二、灾后心理援助应解决好的几个关系11十三、

2、心理援助志愿者的基本素质14十四、劫难面前如何采用应对措施14十五、地震后住院伤员的心理援助15十六、心理援助从何做起16十七、灾后心理援助如何与幸存者交谈17一、什么是心理援助 心理援助重要是指心理学专业工作者投入到灾后心理重建工作。心理援助定义为重大劫难后对受灾人群所提供的应对因劫难引发的各种心理困扰、 心理创伤, 以及逐步恢复正常心理状态的所有心理帮助的途径与方法。这涉及劫难初期所采用的心理急救以及之后长期的心理重建。二、重要的灾后心理援助宣传手册或书籍灾后心理援助 100 问 、 如何帮助我们的孩子 地震后青少年心理援助教师、 家长辅导手册 、 我们一起度过 中小学生心理援助手册 、

3、危机心理征询的实行 、 四川灾后心理救助手册 、 四川灾区心理应急指南 、 心理自助 、 心理自救互救宣传手册 、 创伤后应激障碍宣传手册 、 地震灾后心理危机干预 、 地震灾后心理防护与干预手册 、 社会集体事件心理辅导手册等等。三、灾后心理援助的阶段灾后重建三阶段:1 个星期至一个月内, 重要工作是生命安全的维护, 涉及生命救援、 临时安顿、 危机解决以及需求评估等; 1 个月到半年时间, 重要的工作目的是在安顿服务、 情绪安抚、 赈灾措施、 资源协调等; 半年到 3 年或更长的时间, 重要工作目的是生活重建、 关怀弱势、 心理重建等。在第 1 个阶段, 也称为心理急救阶段, 此时心理援助

4、者、社会工作者, 也涉及其他援助人员, 如行政人员、 医生、 志愿者等等, 都要以受灾群众生命安全的维护为第一工作目的, 在此阶段, 心理援助者、 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方法、 工作对象是一致的, 陪同以及协助衣食住行的生活安顿更是心理帮助的重要方法。 第 2 个阶段, 心理援助工作者多是临时性、 短暂性组成心理援助队进入灾区, 在安顿点参与诸多社会工作服务, 以此与受灾群众建立良好的关系, 取得信任, 同时运用特定的心理专业方法为乐意接受帮助的人提供心理援助。并且也积极在灾区开展多样性心理工作, 如心理教育、 哀伤辅导等。同时着手建立相对稳定的心理援助机构, 积极了解受灾群众需求, 探寻有效的心理

5、援助方法。 第 3 个阶段, 心理援助工作者在灾区逐步建立了稳定的心理援助机构, 有固定的工作人员。但仍然关注灾区民生, 理解灾区群众整体生存、 生态环境的状况, 在一定范围内帮助所在社区进行生活重建和社区重建。更着手于向灾区群众进行心理重建的宣传, 有针对性地对丧亲者、 致残者、 经济严重困难者等提供系统的心理帮助, 对日益显现的严重心理创伤者提供直接的心理干预。表1 灾害心理的时间进程四、灾后心理援助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1、地震心理援助对象是正常人,不是病人,许多灾后反映属正常反映,不要不加区分的积极心理介入;2、心理援助的目的是防止恐慌和焦急情绪蔓延;3、最佳有专业人士督导,熟人之间互相支

6、持,调动家庭和社区资源;4、向受灾群众提供长期的心理援助,而不是灾前的扎堆援助;5、建立稳定的社会生态系统,让受灾民众获得安全感;6、避免产生二次伤害;7、灾区人民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比心理问题的解决更为迫切,家人安全的拟定、有场合居住、饮食有保障才干较好消除压力和痛苦;8、一些看似不属心理援助的行为如看电影、 帮助生产自救、 带灾区小朋友玩等, 可以帮助情绪得到疏泄。五、灾后心理援助存在的重要问题 其一,缺少协同作战,援助行动无序:汶川地震后据四川省心理学会记录, 震后 1 个月, 先后有 500 多个心理学相关组织共计数千人进入灾区。这些组织和人员的志愿服务对劫难发生初期灾民的心理疏导发挥了一

7、定的作用, 但由于这些心理援助缺少国家层面的组织与协调, 各个省份和地区从属不同组织的心理援助队伍纷纷赶赴灾区, 并以各自的观点和本领分别寻找服务区域和服务人群。其结果是, 在帮助灾民修复心灵创伤作出一定奉献的同时, 也出现各种类似于制造二度创伤、 作秀、 走过场等一系列问题。譬如, 心理援助人力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 有些地方各路人马/纷至沓来, 甚至/过剩, 而有的地方则极为匮乏。 其二,专业人员数量有限, 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心理援助人员仅是挨个帐篷地寻访灾民谈话, 由于缺少足够的心理创伤治疗经验, 经常把人家的心理伤口打开就完事走人, 这无疑导致了受助者的二次心理创伤。另一方面, 面对受灾

8、地区的群众, 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幼小孩童, 不管他们是否存在灾后心理问题, 总是过于热心甚至过度地干预。其实, 这种忽视了助人自助原则的过度保护是滋长求助者依赖情绪的土壤, 削弱了他们/自我修复和成长。再如, 团队训练和团队游戏被广泛使用, 但内容单一、 大同小异且缺少引导与干预技术的活动, 往往缺少治疗效果。尚有, 面对心理受创较严重的成年人个案, 采用较多的是诸如通过求助者回忆、 倾吐等方式宣泄内心负性情绪的简朴辅导方式, 较少运用诸如情志相克、保险箱等各种更专业的干预技术。为了追求干预的效果, 过于急功近利, 而忽视对受灾人员自身心理康复过程的尊重。此外, 面对失去家庭成员的受灾人员, 哀

9、伤治疗不到位也是导致某些二度心理创伤的因素之一。 其三,可连续差:大多数急忙赶到灾区的心理救援组织都缺少长期的考虑与安排, 流动性很强。志愿者、 心理援助者奔赴灾区对安抚受灾民众的心理固然重要, 但假如不能长期, 一拨来了一拨又走了, 其结果必然是需要救援的人得不到有效的帮助, 反而也许会在这种走马灯式的心理救援行动中失去安全感而深受其害。况且, 每次面对新的救援者, 他们也许由于一遍遍复述自己的不幸, 使受伤的心灵更难愈合。此外, 假如心理援助的后续工作不能及时跟上, 此后将会出现很多新问题。对儿童而言, 假如心理创伤和 PTSD 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 就会影响成年后的生活, 严重者甚至会导

10、致病态人格; 对失去亲人的哀伤情绪的解决假如不彻底, 就容易出现自残和自杀的情况。诚如有学者在地震发生后给我们的醒示: 不能保证对灾民进行连续援助的心理援助者和团队, 不可以直接和灾民接触。六、灾后心理援助必须要和社会工作相结合 其一, 灾后心理援助工作者直接进入受灾现场, 不管是心理急救还是心理重建, 从现实生活入手与受灾群众接触, 并提供实际的援助, 如帮助安顿、 转移受灾群众, 提供受灾信息, 帮助搭建帐篷, 照顾孩子, 送医送药等。所有这一切似乎在扮演者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其二, 大量使用社会工作方法。比如个案管理的工作方法、 社区工作方法等。 个案管理是社会工作新发展出来的一种助人模

11、式, 一些在安顿点或学校心理援助站的工作人员, 对于有多重问题的受助者如孤儿, 进行档案建立, 评估各种需要,积极寻找各种资源帮助他们, 如寻找经济资助、 联系其他幸存亲人等。 社区工作方法更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如在灾区安顿点为群众播放电影, 入户家访, 鼓励并帮助丧亲家庭用民间的方式进行哀伤, 帮助受灾群众生产自救等。 其三, 在社会工作中, 与受灾群众逐步建立信任感, 自然引入心理干预的方法和达成心理工作的目的。扫棚是灾后社会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 社会工作者走访每个帐篷、 板房, 了解受灾群众的实际需要, 也同时进行安抚工作。 许多心理援助工作者也进行扫棚工作, 在工作中及时了解和发现受

12、灾群众的心理需要, 依据专业的经验对心理状况进行评估, 对发现的心理问题, 做及时可行的心理疏导, 对于发现的严重心理创伤者, 建议其到专门的机构进行更进一步的治疗。 其四, 将社会工作方法与心理援助方法并用。 在灾区一些心理援助工作者对受灾群众的心理援助采用多元、 整合的方式, 以对某县幸存医务工作者的心理干预工作为例, 这些幸存医务工作者被分批组织到景色优美、 环境条件良好的疗养地居住几日, 由心理专业工作者陪同, 其间既有对他们进行团队心理干预, 个别心理辅导, 更多的心理工作者和他们一起吃饭、 打牌、 唱卡拉 OK、 游玩散步等等。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使这些幸存医务工作者身心得到了放松,

13、 也与这些心理工作人员建立起彼此信任关系, 为心理干预的进一步进行提供了也许。团队心理干预等心理援助的工作方法, 也对他们所经历的创伤提供了直接的干预。不同工作手法互相促进, 各显其能。七、灾区心理援助的重要内容 灾后初期心理援助内容:第一阶段灾后24 小时3 个月内,在灾后初期心理援助阶段, 对普通人群只需要开展心理危机管理, 通过心理宣传、 心理讲座和心理征询等活动对他们提供公共的心理援助, 其心理伤害在短期内就可以得到治愈。针对普通人群, 在集中安顿的情况下建议实行分组管理, 对各小组长进行必要的危机管理培训, 负责本小组的心理危机管理, 以建立起新的社区心理社会互助网络, 及时发现也许

14、出现严重应激症状的人员。 同时, 依靠各方力量参与, 与本地民政部门、 学校、 社区工作者或志愿者组织等部门及组织建立联系, 并对他们开展必要的培训, 让其协助参与、 支持心理危机管理工作。 此外, 运用大众媒体向灾民宣传心理应激和心理健康知识, 鼓励灾民接受心理援助, 并鼓励他们通过援助和培训从心理援助客体转换为心理援助主体。重点人群是指目的人群中通过评估有严重应激症状的人群, 在灾后初期3 个月内重要是指第1 级人群, 即亲历劫难的幸存者。 他们的急性期心理表现在地震后或伤残之后几分钟至数小时内出现, 时间可连续12 周。对于这类人群一般是灾后4 周之内需要心理专家及时对他们进行紧急心理干

15、预, 提供急性应激干预。 灾后中期阶段心理援助内容:社区中期心理援助时间是指灾后3 个月到灾后1 年内。中期援助的重要内容就是对援助客体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运专心理征询的专业倾听技术,即以同情、 真诚、 尊重、 接纳、 中立和关心的态度进行倾听、 观测、 理解和做出反映。中期援助的方法涉及: 1 通过小组沟通与交流、 倾听音乐等方式帮助受灾者宣泄情感; 助人自助、 让受灾者充当志愿者, 倾听、 陪同与身体抚慰, 对死难者进行辞别典礼等。灾后中期的心理干预, 应以心理专业人员为骨干, 带动本地力量, 建立一个强大的心理干预网络, 对于发现精神创伤与压力后应激反映严重的社区灾民, 要立即实行干预。

16、只有这样,心理干预的网络系统与社会支持系统才干建立起来, 才干有规划、 有环节地科学合理地进行心理干预。 灾后长期心理援助内容:灾后心理危机干预也许分为37 天、 1 个月甚至1 年等不同的阶段, 但心理治愈却不是一蹴而就的。长期援助内容如下: 1 对于普通人群, 不定期举办多项心理援助活动对其进行心理健康的宣传教育, 提高他们的劫难心理健康意识, 并为其评估心理卫生问题需求,为他们提供资源转介; 对于PTSD 患者需要进行追踪心理治疗, 防止他们的自杀倾向。 o学校需要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 把灾害心理健康从小抓起, 一方面让学生对劫难有个基本的结识,另一方面是开展应对劫难的心理教育, 提高

17、师生的灾害心理意识。援助电话热线、 个别心理征询、 团队辅导、 心理健康讲座与问答和网上心理问题在线征询5 个方面。八、如何提高心理援助的专业化水平 其一,加大培训力度, 切实提高心理援助队伍的专业水平。一方面, 以资深心理工作者为督导, 开展系统的志愿者培训工作。在劫难面前, 除了妥善的物质救济需要大量的人力, 同样在巨大的创伤面前,需要大量志愿者加入到心理援助的队伍中来, 协助非常有限的临床心理学工作者开展连续的心理援助。资深的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在整个志愿者培训系统中, 既要从技术层面又要在心理层面上为志愿者提供督导和支持, 一方面帮助他们迅速地了解灾区本地的人文背景, 另一方面帮助培训可以

18、操作心理危机干预和援助的各种人员, 帮助他们掌握心理援助的专业技术。俗话说/艺高人胆大, 有了应对各种情况的经验和方法以及专家的支持, 志愿者队伍将成长为我国心理援助工作不可或缺的依靠力量。与此同时, 这也将大大地缓解我国目前心理危机干预专家数量有限、 供不应求的现状, 使得有限的专家力量在纵向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对筛查出的重创个体进行进一步的集中轰炸。另一方面, 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和援助的学术交流平台和资料库。其二,建立专业的心理援助人员库。在国外, 学术机构是参与劫难心理危机干预和援助很重要的一部分。在近年来的几次较大公共危机事件中, 我们也看到了越来越多学术团队、 高校心理专职教师、 相关

19、精神卫生研究所人员参与其中, 这一群体可谓是我国进一步进一步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和援助工作的主力军, 他们不仅有着夯实的专业理论和技能, 尚有相对较丰富的实战经验, 若能通过网络、 论坛等方式集百家所长, 建立一个心理危机干预和援助技术与案例资料库 这不仅有助于促进专家团队间的学术争鸣与探讨, 并且也将成为此后培训、 储备各种心理危机干预人员的学习资源之一。际的工作中发现: 要想建立心理援助的长效机制。其三、心理援助要注意建立长效机制。由于劫难对人的心理冲击具有隐性且持久的特点, 灾后心理援助绝不仅仅是解决一时的心理创伤或心理问题, 它有着更为丰富而具体的操作内容。时间的推移, 心理服务工作的重点

20、由心理救援转向心理援助, 并进一步转向常规心理干预。学校心理要想建立心理援助的长效机制,对家长和老师的辅导很有必要。 心理援助的效果通过他们可以得到长期的延续。又如, 在心理援助过程中是否应当让受助者宣泄、 回忆痛苦的经历的问题, 这应当没有绝对的答案, 而要根据不同时期、 不同援助对象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当个体受到特定经历的困扰时都会有倾诉的欲望,但假如是不乐意回忆的个体应当重要依据他们的感觉来决定。在心理援助中要注意, 假如需要剥开/ 伤口0那就要有/ 包扎0的过程, 使其愈合; 而到了后期本来已经开始愈合/ 伤口0的个体, 心理援助者不应积极去触碰受助者的痛处, 特别不应当在没有统

21、一组织性的心理援助情况下让受助者一次一次反复经历被揭开/ 伤口0而没有/ 包扎0的过程。假如是仍然存在心结的个体则需要在特定的心理征询和治疗的环境中来清除心理垃圾。尚有, 心理援助过程中, 特别是哀伤辅导和创伤障碍辅导过程,所采用的技术和程序都应根据被帮助者的具体情况慎重选择、 小心对待, 假如也许应提交督导专家指导。这种心理征询和治疗类似于在心灵上动手术, 所以一定要设计解决合理得当, 最佳由资深的治疗师来执行, 否则不仅无助于被帮助者心理康复, 反而让其陷入更深的伤痛。九、心理援助的有效性判断心理援助是否有效, 可以从五个方面来判断:( 1)是否有助于理清危机事件引起的心理危机状态;( 2

22、)是否有助于促进危机事件后的心理恢复;( 3)是否在危机事件发生现场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4)是否适合于被援助者的心理发展水平;( 5)是否依据危机事件发生地区的文化背景,即其基本方式是否适合本地的民族传统与风俗习惯。十、刘猛老师对雅安地震心理援助的十个建议第一:“社区”是灾后心理重建的基本单位。“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群体单位都是高效、有益的补充途径,但不是基本单位。第二:社区心理援助的目的是“重新构建生活秩序和情感支撑系统”,而不是“消除症状”。第三:社区心理援助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在启动心理援助工作前,要对可连续性进行评估。拟定可以长期连续开展工作后,再正式启动,一旦启

23、动,要慎重暂停或停止,假如迫不得已停止工作要有充足的撤离安排。不可以提供长期援助的团队不可以开始直接对受创伤者提供心理援助。第四:社区心理援助是一个系统协作的过程。单人、单学科无法独立完毕社区的心理重建工作。须由“居委会工作人员”、“社工师”、“心理征询师”、“精神科医生”四个领域的人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毕。社区要设立专门的心理重建办公室,统一协调外来心理援助人员,避免资源拥堵和反复干预。第五:关系是灾后社区心理援助的前提。良好的信任关系、合适的援助距离是提供有效心理援助的前提,心理援助工作者的姿态远比心理征询的技术更为重要,心理援助更多时候不是用嘴来工作,而是用手和腿,甚至不是用手和腿,而是专

24、心。第六:“同质群体活动中心”是社区心理重建的平台模糊评估比精确评估更适合于紧急情况的援助。丧失孩子的父母、失去亲人的家庭、因灾致残者、亲历坍塌者、肩负责任者、逃离不力者、儿童等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人群,无需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要在社区内为每一个同质群体设立专门的活动场合,例如:“妈妈之家”、“儿童乐园”、“阳光课堂”、“文化广场”、“睡眠中心”、“图书室”、“心理征询室”、“发泄室”等等。第七:评估筛查是灾后社区心理援助工作的第一步。提供心理援助之前必须对全体居民进行评估,以保证援助的针对性。访谈与问卷结合,三级评估,一次完毕。一级筛查由居委会工作人员和社工师共同完毕,区分受灾伤亡情况;二级筛

25、查由心理征询师完毕,区分是否导致了创伤后应激障碍;三级筛查由精神科医生完毕,区分是否存在躯体和精神症状。针对不同群体由不同的援助人员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心理援助。第八:灾后社区心理援助的实行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稳定急性心理反映;第二阶段消除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第三阶段结识、接受并适应当前角色;第四阶段重新构建情感支持系统和生活秩序。四个阶段不是按照时间段来划分的。第九:灾后社区心理援助遵循“社工优先”原则。面对同一个心理创伤,假如居委会工作人员可以完毕,则不用社工师去解决;假如社工师能完毕,则不专心理征询师去解决;假如心理征询师能完毕,则不用精神科医生去解决。对

26、于复杂性创伤,需要几方面人员结合起来协同解决。相信并充足运用遭受创伤者的自我康复能力,把受创伤者置于情景之中,征询师控制情景,大面积同时缓解创伤,既是一种人文化的援助理念,又是一种有效解决需求大与资源少之间的矛盾。同时,绝不讳疾忌医,的确随着有精神或心理症状出现者要敢于标定和做相应治疗。第十:灾后社区心理援助遵循“急、易优先”原则。十一、如何构建灾后学校心理援助体系学校心理援助体系的基本构架大体涉及四个部分: 学校心理援助组织系统、 预警系统、 应急系统、 维护系统。 (一)学校心理援助组织系统1、建立机构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或心理辅导小组、 心理征询室 ), 提供专门的工作场地和开展工

27、作的条件, 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2、加强领导成立以校长为组长, 分管德育的副校长、 政教组、 教务组、 保卫组、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校医院等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学校心理援助领导小组, 具体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 心理援助应对预案的规划、 明确各行政部门及教师的职责、 规范心理援助行为和方法等工作, 为重大危机事件的解决作出决策。3 . 完善工作网络此工作网络由专家指导组、 专业工作组、 临时工作小组构成。4 . 健全制度学校心理援助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 为切实做好这项工作, 应建立以下制度:( 1)培训制度。对学校各类相关人员进行心理健康、 心理危机干预理论与技能知识的培

28、训。( 2)备案制度。解决完每一次危机事件后, 学生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要填写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干预情况表,并将危机事件当事人的具体材料提供应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德育组备案。( 3)评估鉴定制度。危机事件当事人因心理问题需退学、 复学的, 其病情应由学校指定的专业医院进行评估鉴定。( 4)保密制度。参与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工作的人员应对工作中所涉及干预对象的各种信息严格保密。( 5)心理普测与异常情况报告制度。 (二)学校心理援助预警系统 构建学校心理援助体系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积极防止在学校范围内重大危机事件的发生。学校心理援助预警系统就是要在尽也许早的时间内预示也许出现的劫难性危机事

29、件, 对事件当事人及时给予心理疏导与心理支持, 并对也许产生心理危机的高危人员或群体进行必要的监控或疏导。其构成要素有: 1、四级联动心理援助预警与干预体系 即学生心理委员、学生工作队伍和德育教师、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校心理援助领导小组四级联动模式。( 1)学生心理委员。在学生中设立心理委员队伍是提高心理援助预警系统效能的重要措施, 由于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与特点使得学生之间容易彼此信任, 互吐内心真实想法。( 2)学生工作队伍(班主任、 共青团、 少先队、学生心理委员等 )和德育教师。学校学生工作队伍和德育教师是学校心理援助预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平时与学生接触多, 也较容易得到学生

30、的信任。(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是学校心理援助预警系统的骨干力量。他们通过有关心理测试和心理档案, 学生心理委员、 班主任及其他老师送报的有关信息, 以及从心理辅导、 心理信箱、 征询热线、 网络上获得的信息来区分和筛选也许发生的危机事件的预警信息,及时向学校心理援助领导小组报告师生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存在的重要心理问题; 并针对有也许发生后危机的人员做好来访性心理干预, 尽也许将学校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的也许性控制在最低限度。(4)校心理援助领导小组。2、心理健康普查和心理档案的使用制度通过心理测试, 建立和使专心理档案, 是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开展

31、心理援助的前提和基础, 可以较为有效地甄别出容易产生严重心理危机的高危人群, 有助于学校采用必要的监控和疏导措施。为此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对学生家庭及本人在突发事件中的受损(伤 )情况进行普遍性的调查, 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 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初步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并做好保密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班主任要积极沟通, 及时掌握相关情况。 (2)对心理异常的学生应建立特别档案,重点关注, 定期与学生所在班级班主任沟通和互换意见, 并上报学校心理援助领导小组。 3、 学生心理异常情况报告制度 当学生出现心理异常情况或心理危机时, 要迅速及时地向有关部门报告, 才干有

32、效地实行心理援助。灾区学校要建立学生心理异常和危机报告制度。在校内发现有学生出现任何心理危机、 心理异常或突发事件时, 任何人都应立即报告班主任, 班主任应立即报告德育组、 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德育组或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应立即报告心理援助领导小组的校级主管领导。如情况危急, 任何人都应立即上报校主管领导。 (三)学校心理援助应急系统 学校心理援助应急系统是学校心理援助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任务重要有: 当学校发生重大危机事件(自然灾害、 劫难性事故、 传染病、 暴力冲突、 自伤或伤人等 )时, 学校心理援助应急系统要迅速、 及时、 有效地与负责危机事件干预的其统(教育管理、 公共管理、

33、医疗卫生、 社会工作等部门 )进行积极合作, 有计划、 有环节地对当事人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同时协助有关部门对与当事人有关的人群(同学、 教师 )和亲属提供心理援助与心理辅导。其应急程序如下:( 1)立即将有生命危险的危机事件当事人送往医院救治或进行监护。( 2)立即向学校心理援助领导小组报告, 并立即告知危机事件当事人的家长或监人。( 3)增强危机事件当事人现实的以及长远的安全感, 在一定期间里危机事件当事人应由其信任和亲近的同学、 朋友、 亲属和老师(临时工作小组 )陪同, 以保证其身心安全; 为其提供心理上的安慰, 稳定并疏导其情绪, 以帮助其获得支持性的环境。( 4)学校心理援助专业组

34、人员对危机事件当事人进行心理干预, 提供心理援助。( 5)学校心理援助专家指导组专家提供心理危机干预方面的技术指导并进行督导, 必要时直接进行现场干预。 (四)学校心理援助维护系统 学校心理援助维护系统是指在重大危机事件发生后, 对当事人以及与当事人相关的人或群体提供补救性、 维护性的心理援助。其重要任务有:( 1)在重大危机事件发生时, 心理援助专业人员没能到达现场, 在事后进行补救性的心理干预。 512汶川大地震后, 由于受灾学校较多、 布局分散、 心理援助专业人员严重缺少, 使得一些受灾学校的师生未能及时得到心理干预和心理援助, 而后应给予他们必需的心理干预。( 2)在重大危机事件发生后

35、, 对当事人进行跟踪性、 维护性的心理援助。( 3)在重大危机事件发生后, 对与当事人有关的人员或群体进行维护性的心理援助。学校心理援助应急系统的构成要素有: 1、重建社会支持体系。社会支持能为危机事件当事人提供情感支持、尊重支持、 实物支持、 信息知识支持、 网络系统支持。研究结果表白, 社会支持可以减轻人们经历的劫难和悲观情绪, 对劫难后人群的心理重建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地震灾区学校重建社会支持体系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 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 乐观进取的心态, 在学生中形成团结友爱、 互帮互助的人际氛围。 另一方面, 全体教师特别

36、是班主任要经常关心学生的学习、 生活, 帮助学生解决学习、 生活中的困难,与学生交心谈心,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对有心理困难的学生应提供及时周到的帮助, 真诚地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再次, 动员学生家长、 朋友对有心理困难的学生多一些关爱与支持, 必要时规定学生亲人来校陪同学生。 最后, 争取社会相关组织的各种支持。如与一定的社会组织建立对口援助关系, 接纳心理援助志愿者长期在校进行服务, 与社区结合等。除了为学生提供生活、 学习方面的帮助外, 也要让他们重新融入社区、 社会。建立灾区与城市居民家庭之间、灾区与城市学生之间的交友与沟通平台, 让他们通过书信、 网络、 电话、 互访等

37、形式形成长期交往关系和情感联系, 营造受灾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心理征询、 团队心理辅导、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班主任工作、 学科渗透、学生活动等各种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这些都是进行维护性心理援助活动的重要内容。512汶川大地震危机事件涉及面较广, 应大力开展上述活动, 以帮助学生结识危机事件的性质, 用积极的心态诠释危机事件引发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困惑; 帮助他们用科学的内容和方式激发自身内在的心理品质, 宣泄或转移心理压力, 掌握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 学会积极适应。通过讲座、 广播、 影视、 展览、 网络及编发有关资料等形式

38、开展心理健康的宣传工作, 在学校内营造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定期开放心理征询室, 公布心理求助热线电话(或值班电话、 电子邮箱、 QQ号 ), 畅通心理援助信息渠道。 3、畅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行心理援助的渠道。学校要指导家长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掌握调节自我情绪的技巧, 鼓励其营造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以自身积极向上的精神、 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家长要积极向学校反映学生的实际表现和性格倾向, 积极配合学校的心理援助教育活动。在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因素, 以及心理辅导计划的制定和实行等方面, 学校和家长都需要互相支持和紧密配合。由于,对个人而言, 最重要的支持系统是家庭,/家庭成员应尽

39、也许参与每个人的复原工作 。十二、灾后心理援助应解决好的几个关系心理援助是灾后重建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援助的效果与援助工作的科学性有关。灾后心理援助工作, 要提高心理援助的效果应解决好几个关系。1、在干预的对象上, 解决好心理自愈与治愈的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白:重大劫难的发生经常会使经历灾情的个体处在高应激状态, 个体会出现眩晕、失眠、麻木、焦急、内疚等一系列身心反映, 这些症状属于正常的创伤后应激反映。其中大约有70% 的人可以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依靠自己的力量达成自愈, 约有 30%的人的症状会连续下去成为创伤后应激障碍。换言之,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灾民的应激 反映会得到自愈

40、。结识到这一点是必要的, 由于面对劫难,许多人经常会产生糟糕至极的思想。过于强调帮助。过于强调有我们。忽视了灾民自身存在的潜力和资源。而扩大问题人群的结果, 一是会导致心理救援的盲目性, 使有限的资源难于集中使用, 二是增长灾民对劫难的恐惊心理和依赖心理。积极心理治疗认为, 人的生命系统是一个既有潜在冲突、 又有自我完善能力的开放系统, 相信大多数人都具有发展的本能, 相信系统的自组织力量, 治疗一方面在于发现并调动患者身上存在的能力和自助潜力。日本著名的精神病学家森田正马也提出了顺其自然、 为所当为的治疗理念。身心医学的实践也证明: 许多人都经历过身心自愈的过程, 只但是是这个过程的完毕,

41、每个个体有着不同的节奏。因此, 灾后心理援助, 要考虑到这种个体差异, 解决好心理自愈与治愈的关系。这就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心理援助者一方面要重视援助对象的筛查, 使心理援助资源得到有效的运用。另一方面要引导灾民结识到在重大劫难后出现一系列身心反映是正常的, 树立接纳创伤的态度, 承受创伤是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 允许并鼓励创伤者表达自己的情绪体验, 避免过度压抑, 并引导灾民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调动自身的资源去解决和消化自己的问题以利于心理的成长。2、在干预的科学性上, 解决好援助者热情与专业水平的关系; 灾后重工作中的心理援助是必要的, 对于缓解灾民的惊恐、 悲哀、 绝望、 烦躁等应激性反映,

42、平复灾民的紧张情绪有明显作用。但是我们又不可夸大心理援助的作用, 特别是不可夸大心理征询的作用。由于许多灾民的心理问题都有着现实的因素。比如, 一个因灾导致的孤儿, 除了丧亲之痛外, 还也许因未来的生活、 上学、 就业等一系列实际问题而焦急, 这种焦急仅仅依靠心理征询是无法解决的, 甚至有些隔靴搔痒。因此, 灾后心理援助中要解决好心理辅导与解决现实问题, 个体援助与系统维护的关系。灾后心理危机表面上是微观层面上的个体性心理危机, 事实上是宏观层面上的社会性公共危机。每个人本质上都是社会人, 不仅生活在一个小家庭、 小圈子里,而是生活在一个社会生态系统中。因此, 社会心理危机的救援工作, 本质上

43、是一个社会生态系统的修复和调整问题, 是一个从微观到宏观的系统工程。解决灾民的心理问题要把对灾民的心理援助与灾民政策的配套, 生活上的关心相结合。3、在干预的科学性上, 解决好援助者热情与专业水平的关系汶川地震后不到 2周的时间内, 50 支不同的心理援助队伍, 约 1000 余人, 以惊人的速度和满腔的热情快速挺进了灾区, 表现出了巨大的助人热情。然而, 据业内人士记录: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50支队伍已经沦陷了 30 多支, 心理援助工作陷入僵局, 无法开展下去。同时, 近日看到一位在北川中学做心理援助的老师写的帖子上说, 有的/心理专家在调查时全然不顾学生们刚刚经历了巨大创痛, 问卷中很

44、多问题直接触及孩子最痛苦的地方。在学生们最需要抚慰的时候, 有的/ 心理专家拿到学生书写的东西就扬长而去, 冷酷地将打开心灵伤口的孩子丢弃在那里。心理志愿者的热情令人感动, 然而, 灾后的心理救援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假如光有满腔热情、 却缺少专业和助人的能力, 其援助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心理援助过程中的每一个做法, 每一句话, 都应当是非常谨慎的。单凭热情, 错误的共情也许会强化当事人的无助感, 无力的安慰反而会使其觉得虚伪; 没有系统的训练, 没有理论的眼光和分析能力, 缺少职业的敏感, 难以产生好的共情, 积极的援助效果也就无从谈起。特别是随着时间推移, 灾后心理救援将进入更加深层的阶

45、段,这时救助者就需要具有更加专业的素质。所以, 心理救援人员应为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员, 至少要具有接受过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训练、自我心理健康等条件, 以防止因助人导致对救助者的二次伤害以及心理救援人员自身的伤害。为了提高助人效果, 专业能力的培训和提高十分必要。为了缓解心理救援人员局限性的问题, 应当把专家团队集中到对心理救助者的培训工作当中,让更多的人具有心理救援的专业资质, 可以提供有效的帮助。同时应当建立对心理救援人员的督导机制(专家督导, 同辈督导)。总之, 心理援助工作既要有饱满的热情, 还要有科学严谨的态度, 这既是人文的表现, 也是伦理的规定。4、在干预限度上, 解决好援助者过度卷

46、入与自我保护的关系; 灾后救援工作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对救援者系的身心状况会产生诸多影响。日本阪神大地震救援者中, 有 16% 的人罹患精神创伤综合征;有些援助人员具有真挚的抱负和信念,有时会产生一种逼迫性的/ 过剩治疗0或/ 救援不足0的负疚感、 罪责感等。一旦他们的心理与现实发生背离, 自我的心理苦恼无法调节时, 其自身就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这时各种心理症状就容易出现。同样, 在汶川救援工作中, 一些心理援助者由于对自我能力的高估、 具有某种相应情结以及缺少专业督导的支持往往感到资源枯竭, 产生了替代性创伤, 使得有一部分抱着助人目的而来的救助者, 结果自己成为需要救助的对象。因此,

47、在心理援助的干预限度上, 援助者不可将救援工作抱负化, 要调整援助的心理预期, 接受成功率低、 病情迁延的现实, 保证必要的休息, 进行自我调节及团队行动, 避免同感创伤。同时, 督导机制的建立和运营是必不可少的。援助者如发现自身情绪失调, 应及时做好自我调节, 避免与被助者情绪互染, 必要时停止心理援助工作, 向心理督导求助。通过督导的监控作用, 不仅可以增强心理援助者自身的心理免疫力和面对特别事件的心理应激承受能力, 心理援助者还能在督导机制中得到互相支持, 了解自己的体能和精神极限, 懂得自我保护。要避免援助不妥导致的替代创伤,在援助之前援助者要接受必要的培训, 在援助过程中要有督导(

48、专家的或同辈的) 支持, 才干有助于更加科学地开展救援工作, 助人自助。5、在干预的周期上, 解决好短期援助与长期援助的关系; 根据国际上的经验, 心理创伤的修复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受灾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心理恢复至少需要 20 年时间。据报载, 日本阪神地震五年之后还在解决心理复健的问题。从目前的情况看, 灾后的心理援助经常存在重视短期辅导忽视长期援助的问题。汶川地震后来自全国的许多热心人士奔赴灾区进行心理救援。他们挨个帐篷寻访谈话; 带领学生做心理趣味活动 ,这些工作对于排解灾民的悲哀、 忧虑、 孤独等负面情绪并感受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有着积极的作用。只是由于种种因素, 绝大多数心理救援都是短期行为。危机干预的实践证明, 有效的干预经常必须提供连续的支持。因此, 要对受灾群众特别是灾后因应不良的人群提供连续的支持。结合我国援助人员严重局限性的情况和现实资源, 有些事情还是可以做的, 比如在灾后的每个关键时期提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