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 掌握NE5000E/80E/40E产品的体系结构n 掌握NE5000E/80E/40E的单板构成n 掌握NE5000E/80E/40E换板操作n 了解NE5000E/80E/40E升级操作肇庆学院升本以来科研工作汇报 我校是由西江大学和肇庆教育学院于2000年合并升为本科的院校.全校占地面积(两校区)1016亩,总建筑面积323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100人,成人函授生3774人.至2003年12月全校在册教职工1038人,专任教师606人,其中正高职称41人,副高职称211人,博士学位获得者35人。全校现有36个专业,其中本科专业20个,专科专业16个,覆盖了经济学、管理学、法学
2、、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等七个学科门类,未来几年内要增加农学和史学两个学科,本科专业争取达到35个。57年内实现高层次办学,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三大功能.下面具体汇报近三年的科研工作。一、规范科研管理,改善科研运行机制,加大科研经费投入2001年初,我校随着办学层次和科研意识的整体提高,在规范科研管理的基础上强化了科研管理机制.我校在这方面作了许多重要的工作,如:设置校级重点学科,以重点学科为龙头,带动全院学科建设,形成以学科建设促科研,以科研带动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促学院整体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这一良性循环;设立科研工作量,确定科研是我院教职工常规工作的一部分
3、;设立科学技术进步奖(优秀社科成果奖)。由科研处起草了近二十多个新的科研管理文件,经全校教职工反复讨论、研究后,于2003年6月内部出版了肇庆学院科研管理制度汇编,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使我校的科研管理更规范,科研运行机制更科学。二、科研队伍逐年壮大,科研成果数量、质量逐年提高,科研投入逐年提高从1998年至2003年8月底全校共引进硕士以上学历人员138人,副高以上职称95人,同时,广泛与有关单位合作,派出几十名教师到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和作访问研究.近年来,我校的科研成果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取得显著进步。具体体现为:2000年全校在国内外刊物公开发表论文216
4、余篇,出版教材、专著14部,各类科研项目32项;到位资金10万。2001年在国内外刊物公开发表论文401余篇,出版教材、专著16部,各类科研项目42项;到位资金30余万;获得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2项。2002年共在国内外刊物公开发表论文598余篇,出版教材、专著21部,各类科研项目58项,其中校级以上项目20项;到位资金60余万;鉴定成果3项,获得肇庆市科学技术奖3项.2003年共在国内外刊物公开发表论文561余篇,出版教材、专著11部,各类科研项目64项,其中校级以上项目19项;到位资金64余万;鉴定成果5项;获得肇庆市科学技术奖3项。到目前为止被五大国际索引检索的论文共有35篇,在研项目
5、100余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市厅级30余项,获得校外的各种科研奖励约50多项,其中有3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6项肇庆市科学技术奖和30余项社科优秀成果(论文奖)。我校大学生与和博士教授参与的三下乡活动连续7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评为“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与此同时,学校科研经费的投入也逐年加大比例,由1998年的每年4万元经费,增加到现在的每年100万元左右.三、发挥优势,体现特色,重视抓学科建设工作我校学科建设从开始就注重培植和发展本校优势、特色学科和专业,以更好地为广东特别是为肇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2001年开始启
6、动我校第一轮重点学科建设工作,现我校第二轮重点学科建设工作也已启动.通过第一轮重点学科的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在广东省第七轮重点学科评选结果中,我校基础数学学科被评为“省高校扶持学科。(一)、主要做法1、对每个入选学科的学科建设规划严格要求内容包括:建设的意义、建设的基础、发展规划、建设设施和所需条件等方面.在制定学科建设规划过程中,学校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重点学科的研究方向,应当体现广东省特别是肇庆社会、经济和科技需要解决的问题,应体现在全国特别是广东省范围内同学科方面和相同领域中,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应体现以应用、开发为主,推动应用基础研究并形成应用、开发为主和应用基础、基础研究
7、相结合,互相促进、互相支持的良好格局.(2)研究课题应具有学科前沿性和现实应用性,强调学科的交叉和联合,申报高层次、高水平的课题,出优秀名人。(3)强调成果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尽可能做到二者的统一,在出应用性成果中出高水平学术论文。(4)要以推动课题设施为核心,以学术带头人的选拔和学术梯队的组织建设为根本,以实验室建设和资料建设为保证,把学科建设与将来计划申报学位点的建设和研究生培养等结合起来,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5)强调学科建设的动态管理:每两年为一个建设周期,两年后上一轮列为重点学科建设的学科与学校其它学科再同时参加下一轮的校重点学科评选,根据评选结果再确定当轮次的校重点学科。2、以学
8、科建设规划为基础,强化管理重点学科的建设工作列为我校重点学科和重点扶持学科的学科,学校正式下文全面启动,建设经费陆续到位。分别由:科研处负责研究课题和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管理以及研究生联合培养方面工作、教务处负责专业课程设置、人事处负责学术梯队保障。建设经费由学校拨入和学科自筹两部分组成。(二)、取得的成绩1、科研能力增强,科研成果质量和学术水平不断提高(1)、课题数量和科研经费:从2001年至今,4个校级重点学科和3个校级重点扶持学科共承担各类课题53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厅级21项、肇庆市8项、其它23项;共争取科研经费80余万元.无论是科研课题数量还是科研经费与以前相比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其
9、中科研课题增加36项;科研经费增加60万元。 在完成科研课题的基础上,4个校级重点学科和3个校级重点扶持学科共出版专著(教材)23部,发表论文500余篇。(2)、成果质量与学术水平:通过学科的重点建设,学校的科学研究层次和起点有较大提高,各学科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来研究人文、自然科学问题并取得了可喜成果.已通过鉴定的课题,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个别项目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如数学学科的“常微分算子谱的定性分析”等6个项目分别获得肇庆市科学技术一、二、三等奖。4个校级重点学科和3个校级重点扶持学科发表的论文共有18篇论文被国际上SCI、SSCI、A&HCI、EI、ISTP等索引检索或收录。(三)、教学改革
10、不断深入,人才培养的层次、规模、质量明显提高1、培养层次与规模:各重点学科或重点扶持学科均承担本科生、专科生、留学生和进修生的教学任务。部分重点学科(基础数学学科、工商管理学科、现当代文学学科、植物学科等)还与兄弟院校(内蒙古工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开始联合招收和培养研究生。2、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各学科注重利用本学科的资源优势,在本科生中开设实验课;教学模式也从理论讲授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各学科充分发挥教师知识面宽、理论功底深厚的优势,积极为本科生、专科生开设选修课、举办学术讲座.学科硬件条件的改善、教师队伍学术水平的整体提高、科研能力增强,极大地促进了本科生的教学质量
11、,亦为我校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各学科不仅注重教学建设和教学质量,而且重视教学水平的提高,不断进行教学研究,2001年以来共承担教研课题90余项,其中有两项获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四)、学科梯队形成,结构渐趋合理,学术骨干迅速成长1、学科带头人学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学术影响不断扩大,在省内或国内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一定的知名度:各学科带头人中,多数是肇庆市拔尖人才和“千百十”培养对象.2、技术职称层次大幅度提高:我校第一轮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列为的3个校级重点学科和4个校级重点扶持学科经过两年多的重点建设,现共有60岁以下的专业技术人员68名,其中正教授20名,副教授35名,讲师11名。具有博士
12、学位的有19名。到目前为止,我校的9名教师被内蒙古工业大学聘请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并已经开展工作。3、各学科梯队结构完备:各级梯队学术带头人明确,学科群体教学、科研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各学科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五)、教学、科研工作条件得到改善,实验室建设初具规模 实验室和图书资料建设是提高办学质量和学术水平的基本保证,也是重点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各学科以学校重点学科建设为契机,结合本学科自身特点,制定了重点学科实验室建设计划,使学校与各学科有关的实验室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如生物学科投资300万元建起了“智能控制植物实验园”。图书资料经过有计划的不断扩充,各学科现有书刊500余种,专业书
13、籍60多万册,基本能满足各学科教学与科研的需要.(六)、学科建设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在广东省第七轮重点学科评选结果中,我校基础数学学科被评为“省高校扶持学科。四、十五期间的科研工作目标和任务(一)我校十五期间科研发展的总目标我校十五期间科研发展的总目标是,将我校逐步发展成为肇庆市乃至粤西地区科技开发和信息咨询的中心,高级人才培养的基地,使我校科研成果的数量和档次进入省内同类院校前列。(二)围绕学校十五期间科研发展的总目标进行的工作1、继续重视和强化学科建设工作(1)、强化重点学科建设效益,增强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由于我校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开展的时间还不长,所以从目前看来,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14、的观念和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不太理想,与各学科的地位不相适应.从各学科的研究项目来看,基础研究项目多,应用开发研究项目少。为此,学校已经在重点学科的建设上,特别强调今后在科技成果的转化上要有所作为,并制定了一系列重点学科建设与企业进行横向联合的相关鼓励性政策,以促进重点学科的良性发展。(2)、继续加强应用性重点学科建设,优化重点学科整体结构:我校已经结束的第一轮7个重点学科中,基础性学科多,应用开发性学科少,不利于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今后重点学科建设工作重心要向应用性学科建设方面有所侧重,优化重点学科整体结构,协调发展,增强我校重点学科的整体实力,提高重点学科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2、重视抓应用型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3、重视抓研究所的工作强化对2000年以来我校相继成立的十三个研究所(研究中心)的管理工作。充分依靠我院的师资力量进行学术研究,走出一条自主、开放、竞争、“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 4、规范和强化研究生的合作培养管理工作(完)7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