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93.17KB ,
资源ID:3892305      下载积分:6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389230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儒家关于学与思关系的思考-以宋明儒家为视角.docx)为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儒家关于学与思关系的思考-以宋明儒家为视角.docx

1、 儒家关于学”与思”关系的思考以宋明儒家为视角 涂爱荣(湖北经济学院社会科学系湖北武汉430205)摘要关于“学”与“思”的关系问题,是儒家学者极为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自先秦儒家开始就对此有过深刻的思考,宋明儒家学者张载、二程、朱熹、陆九渊、王夫之等进一步发展了先秦儒家学者的思想,形成了他们关于“学”与“思”关系的独到见解。关键词学;思;宋明儒家在中国思想史上,宋明理学由于其主体内容为儒学,因此,又称为宋明儒学。早在先秦时期,儒家学者就极为关注“学”与“思”的关系问题,提倡学思并重。宋明儒家学者继承和发展了先秦儒家学者关于“学”与“思”关系的思考,形成了自己的深刻见解。一、张载的“学则须疑”思

2、想张载认为,读书穷理,须不断学习,而要提高学习效果,须有“疑”,因为一切学问皆从疑难中求得。他说:“义理有疑,则濯去旧见,以来新意”1 经学理窟学大原下认为生疑和释疑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所以他告诫学生:“不知疑者,是不便实作,既实作则须有疑,必有不行处,是疑也。”2 经学理窟气质努力探索的人,必有疑问,而学习就是不断地思考解决疑问的过程:“所以观书者,释己之疑,明己之未达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3 经学理窟义理究竟怎样才能“于无疑处有疑”,怎样生疑、释疑呢?张载提出,其主要方法就是认真读书,深入思考。不读书或读书少,知识面狭窄,孤陋寡闻,引不起考校之心,无考校,无比较,就会人云亦云,不会

3、产生疑问。所以他说:“读书少则无由考校得义精,盖书以维持此心,一时放下,则一时德性有懈,读书则此心常在,不读书则终看义理不见。”4 经学理窟义理因此,读书连可疑处也提不出疑问,那是不曾“学”的表现,他指出:“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须有疑。譬之行道者,将之南山,须问道路之自出,若安坐则何尝有疑。”5 经学理窟学大原下当然,书读得多不思考也不行,要将学与思相结合:“天资美不足为功,惟矫恶为善、矫惰为勤,方是为功。人必不能使无是心,须使思虑,但使常游心于义理之间”6 经学理窟气质多读书并思考才能排除心中的疑虑,只有通过反复精思熟虑,才能彻底理解并记住书中所阐发的道理并付诸实践。他说:“书须成诵,精思

4、多在夜中,或静坐得之,不记则思不起。”7 经学理窟义理如果对于书中所学的道理不加思考,不理解其真谛,就不能在实践中很好地加以运用,他指出:“诵诗虽多,若不心解而行之,虽授之政则不达,使于四方,言语亦不能,如此则虽诵之多奚以为?”8 经学理窟语录上这种“心解而行之”的主张,深刻地揭示了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二、二程的“深思玩味”思想二程认为,一个人要想学有所得,必须在学习过程中深思玩味。所谓玩味,就是细细咀嚼、认真体会作者的真实意图和用心,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程颐说:“凡看语、孟,且须熟读玩味。须将圣人言语切己,不可只作一场话说。”也就是说,读论语孟子不能不思考,因为它们“涵蓄深

5、刻”,要读懂它们,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必须先熟读,再思考,做到学思结合。在二程看来,学习四书五经的目的就在于求其所以入德,知其何以入圣。为求入德入圣之妙,必须善于思其所学。曾有人问二程:“大学在止于至善,敢问何谓至善?”二程回答说:“理义精微,不可得而名言也,姑以至善目之,默识可也。”9 河南程氏外书卷一这里“默识”也是讲的思考的意思,在此,二程明确指出学习四书五经的不二法门就是学思结合。二程进一步指出,如果只学不思,就会越学越糊涂。程颐说:“与学者语,正如扶醉汉,东边扶起却倒向西边,西边扶起却倒向东边,终不能得他个卓立中途。”10 伊川语四这种人在学习中之所以东倒西歪,就是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缺

6、乏深入细致的思考,学习浅薄的缘故。在此基础上二程提出“思虑久后,睿自然生”11 伊川语四的观点。人的知识、智慧的获得,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都是与学习和思考分不开的。他们说:“致思如掘井,初有浑水,久后稍引动得清者出来。人思虑初皆溷浊,久自明天快。”12伊川语四。人来自wwW.lw5U.coM的聪明睿智来自思维器官的长期使用,学得越深,思考得越多,人也就越聪明,这种见解是卓越的。三、朱熹的“学当致思”思想朱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思并重、学思结合的思想,结合自己的读书和教育实践指出:“学者读书,须是于无味处,当致思焉,致于群疑并兴,寝食俱废,乃能骤进。”13卷十。认为只有通过学习与思考,进而发现问

7、题和解决问题才能学有所获。朱熹非常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把“学”与“思”有机地统一、结合起来。他说:“学而不思,如读书不思道理,是如何?思而不学,如徒苦思索,不依样子做”14卷二。在朱熹看来,“学而不思”或“思而不学”皆有其片面性,都存在着缺陷。有些人之所以学无所得、学无所成,就是因为读不熟、思不精的缘故,他说:“今所以记不得,说不去,心下若存若亡,皆是不精不熟之患。”15卷一百二十一。所以他强调:“大抵读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之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16卷二。朱熹在此明确提出正确的的方法应该是“先须熟读”,“继之以精思”,即先要好学,继之要思考,并把二者紧

8、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经过“学”与“思”的不断循环往复,才能掌握所学之义理,用他的话说就是“学便是读,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意。”17卷十。“若读得熟而又思得精,自然心与理一,永远不忘。”18卷十四、陆九渊的“致疑切思”思想陆九渊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认为思起于疑,求学者要认真读书,并能大胆怀疑。他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孔门如子贡即无所疑,所以不至于道。孔子曰: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子贡曰:然!往往孔子未然之,孔子复有非与之问。颜子仰之弥高,末由也已,其疑非细,甚不自安,所以其殆庶几乎?”19 语录下认为,由于子贡不能怀疑,所以学习没有什么进步,而颜回

9、则大胆怀疑而很不自安,所以学习有飞跃的进步,造诣很深。所以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20 年谱只有常常存疑,脑筋里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求解中,学问才能到家。他认为,任何一种学问,都要经过存疑。因此,他又说:“义理之在人心,实天之所与,而不可泯灭焉者也,彼其受蔽于物而至于悖理违义,盖亦弗思焉耳。诚能反而思之,则是非取舍盖有隐然而动,判然而明,决然而无疑者矣。”21 思则得之指出,在学习义理的同时,加以深入的思考,才可“思则得之”,“学问之初,切磋之次,必有自疑之兆;又其至也,必有自克之实。”22 与胡季随因而自我修养的关键在于“切己致思”。他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加以思考:“积

10、思勉之功,旧习自除。”23 语录下他认为提高思考可以取得学问和德行上的进步,如他所说:“学者读书,先于易晓处沉涵熟复,切己致思,则他难晓者涣然冰释矣。”24 语录上“学固不可以不思,然思之为道,贵切近而优游。切近而不失己,优游则不滞物”25 与刘深父。五、王夫之的“学思相资”思想王夫之继承了前人将学与思相结合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深刻地揭示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提出“学思相资”的思想。他认为学与思两者不可偏废,而必须紧密结合,学思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学识愈广博,思考就越深邃;而在思考中产生了困惑,则必然促使学者更为勤奋。因而,他提出“学思相资以为功”、“学愈博则思愈远”、“思之困则学必勤”26卷六

11、。等思想,对学与思的关系进行了精辟的概括。王夫之认为,求知明道、修身养性都离不开学与思,他说:“学则不持己之聪明,而一唯先觉是效;思则不徇古人之陈迹,而任吾警悟之灵。乃二者不可偏废,而必相资以为功。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思愈远。思正有功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27卷六。认为修身不仅应致力于对伦理道德、行为规范、礼节条文、圣贤言论的学习,而且还应善于对所学内容进行理性的思考,主张通过反复的学习与思考,使伦理道德规范融于人的思想灵魂,并以此作为修来自www.lW5U.coM身养性的起点。他主张学习必须虚心,要尽量吸取前人的宝贵经验,以丰富自己的学识;思考则不应墨守成规,要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创新

12、,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王夫之的“学思相资”的思想正是对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想的发展。可见,宋明儒家学者在“学”与“思”的关系问题上,主要观点是主张“学”与“思”结合。既要学习,又要思考,边学边思,学思结合,这种思想即使到了今天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辉。参考文献:12345678张载:张载集,中华书局,1978年.9101112程颢、程颐: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131415161718黎靖德: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19202122232425陆九渊:陆九渊集,中华书局,1980年.2627王船山:四书训义,船山全书,岳麓书社,1996年.作者简介:涂爱荣(1970)女,湖北鄂州人。湖北经济学院社会科学系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与当代道德建设。 -全文完-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