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任课教师授课教案课程名称语文授课时间 9 月 5 日- 9 月 9日授课班级 15级药剂班任课教师郑文钧课题秋水课型 新授课教学时数2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课堂互动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庄子其人及其文章风格2反复诵读,积累重点词语.疏通课文大意.3理解、体会课文蕴涵的深刻哲理.主要教学内容一、庄子及其思想概述1)先秦散文的分类l 一是诸子散文:各学派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或进行争论的论说文.(以议论说理为主) l 二是历史散文:由各朝、各国史官积累了大量档案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编纂成书,记载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事件及统治者和谋臣策士的言论。(以叙事记言为主 ) 2)诸子散文的形成和阶段
2、划分l 第一阶段是春秋末年到战国初期,以论语和墨子为代表。l 第二阶段是战国中期,以孟子和庄子为代表 .l 第三阶段是战国后期,以荀子和韩非子为代表。 3)庄子的历史影响l 庄子是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中的瑰宝,无论是在思想史上还是在文学史上,都具有极重要的地位,它对后世的影响,无论是积极方面还是消极方面也都十分深远广泛。主要有四个方面:l 一、关于道的理论;二、关于逍遥齐物的论述;三、对生死问题的看法;四、关于社会政治文化的学说 4)生平l 庄子,名周(约公元前369年-约前286年),战国时代哲学家,散文家,宋国蒙城(河南商丘县附近)人,大约与孟子同时而稍后. l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前268
3、年),名周,战国中期宋国蒙城人。据史记记载,庄子年轻时曾任蒙地的漆园小吏。楚威王闻其有贤才,以厚礼聘其为相。庄子不就,并表示“终身不仕,“以快吾志”,后一直过着织履糊口的隐居生活.l 庄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继承者,后世将其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的主要思想主张:l 1、自然而自在的人:l 庄子将天赋的、自然的、自由的个体生命存在当作“人的根本依据,所以他时时以“天”的自在状态来论证“人”的存在状态,而反对人为的道德和伦理原则对这种状态的损伤。在庄子看来,自然的“天性”消失之后,才会出现含有道德良知的“人性”,而所谓的“人性”的产生恰恰就断送了“天性.在秋水篇中庄子说:“牛马四
4、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l 2、超越价值标准:齐万物一死生,物我两忘,与道合一;l 3、通向自由境界之路的“无用之用.庄子追求“无待”,实际上追求一种在精神上超越了一切是非荣辱、功名利禄、完全与天地之气融为一体的自在状态,如“庄生梦蝶,全然物我两忘,身与物化了.庄子思想的出发点与关心点:l 1、出于对所处的社会现实的彻底绝望,庄子对当时的统治者不再抱任何的幻想,庄子哲学因而也与老子学说在出发点上出现了明显的区别.老子倡导“无为而无不为的“道”,总有点为治国治民出谋划策的道术的意味.l 2、庄子的全部关心点却是在于人类个体命运的生存状态,他要探讨的,所要
5、强调的都只在于作为个体的人,在当时物欲、名欲横流的世道里,如何摆脱异化,回归自然,以达到全真保性、不为外物所累的绝对自由的境界。l 3、 这种超越现实功利、追求自由获得的态度本身,就进入了审美的层次,所以庄子全部的心思,是教人怎样“审美”地活着适意、逍遥、自由。l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翻译 庄子在濮水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夫前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想以管理全国
6、的重任相委任。”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包好珍藏在宗庙里.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两个大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2)哲学思想l 庄子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其中心就是“道。 l “道”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概念,又多种含义,可以指宇宙的本源,宇宙万物的总体性和同一性,事物发展变化所依循的规律,哲学领域的一种境界等。l 庄子一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l 1、全生保身,逍遥无为l 2、与道合一 l 3、无为而治3)后世评价 (一)庄子是一个身处乱世,博学多
7、才,家境贫寒而又有志节的知识分子。 (二)庄子服膺老子学说,继承与发展了老子关于“天道无为而自然”的哲学思想。 (三)庄子的内心充满着矛盾,他的哲学思想是作为一个因愤慨之极由积极用世而走向消极应世之心理转变的古代知识分子的特性所使然的. 二、课文讲解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于是乎黄河神河伯自己十分欣喜,以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了. l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
8、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顺着流水往东走,到了渤海,脸朝东望去,看不到水边。于是乎河伯才收起(改变)了欣喜的脸色,抬头看着渤海神若叹息道:“有句俗话说,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即是说的我呀。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并且我曾经听到有人小看孔仲尼的见闻、轻视伯夷的义行,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见您的大海难以穷尽,我如果不到您的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讥笑。”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9、渤海神若说:“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关于大道理的问题,是由于他的眼界受着所受教育的束缚. 如今你从河岸流出来,向大海观看,才知道你的浅陋,这就可以与你谈论大道理了。天下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了.万千条江河归向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停止,可它不满盈;尾闾排泄它,不知什么时候停止,可它不虚空;春天、秋天它没有变化,洪水、大旱它不知道.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
10、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这表明它的容量超过长江、黄河的容量,不可计数。但是我未曾藉此自我夸耀,因为自以为列身于天地之间,从那里汲取阴阳之气,我在天地里面,犹如小石小木在大山上一样,正存有自己所见很少的想法,又怎么会自我夸耀呢? 计算一下四海在天地间,不象小洞在巨大的水泽里吗?计算一下中原在天下,不也就象在大仓里一颗稗草籽吗?称事物的数量叫做万,人类只是占其中的一类;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
11、之万,人处一焉; 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人类遍布天下,谷物所生长的地方,车船所通达的地方都有人,个人只是其中的一个;人与万物相比,不象毫毛的末梢在马体上吗? 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五帝所连续统治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担忧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贤人所劳碌的,全不过如此而已。伯夷以辞让君王位置而博得名声,孔子以谈论天下而显示渊博,他们这样自我夸耀,不正象你刚才自我夸耀河水之多一样吗?”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l 庄子散文的总体艺术特色:深邃的哲
12、理以审美化的文学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l (1)寓言的体式:庄子擅长以寓言故事来阐发道理,且大多是根据表达的需要而虚构的,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创造。l 本文整篇就是一个虚构的寓言故事,文中将黄河拟人化为河伯,将大海拟人化为北海若,通过其对话来架构全篇,构思可谓相当巧妙。庄子将河伯假设为自己思想的对立面,让北海若代表自己的思想,通过两种视野、精神境界的交锋与对比,鲜明地表现认识无止境的哲理。寓言说理的方式,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含蓄隽永。教学重点对庄子的主要思想主张的讲解。教学难点庄子散文中的艺术特色。通过对文章中相关内容的讲解和分析得出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作业布置学了本课内容之后谈谈你对庄子的主要思想主张的认识。15级药剂班7日教学反思:教务科长检查签字: 时间: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