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环境法复习参考 精品资料 选择题第一季 1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包括三个方面的构成要素:(ACD) A、主体 B、条件 C、内容 D、客体 2 环境保护基本制度主要有: 等六种制度。(ABCDE) 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B、“三同时”制度 C、许可证制度 D、排污收费制度 E、经济刺激制度 3 自然资源是客观存在于自然界可供人类利用的物质能量的总称它包括 (ABCE) 等。 A、土地资源 B、矿藏资源 C、水资源 D、人才资源 E、野生生物资源 4 环境权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目前已形成了(ABCD) 、 等基本的法律概念。 A、
2、个人环境权 B、单位环境权 C、国家环境权 D、人类环境权 E、地球环境权 5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适用范围,具体包括 (ABDE) A、选地范围 B、选事范围 C、适物范围 D、适人范围 E、适时范围 6 世界各国在环境资源领域的活动,大都经历了 的道路。(A) A、先开发、利用自然,后保护和改善环境资源 B、先保护和改善环境资源,后开发、利用自然 C、边开发、利用自然,边保护和改善环境资源 D、边保护和改善环境资源,边开发、利用自然 E、光开发、利用自然,没有保护和改善环境资源 7 可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概括为五个:(BCDEF) A、国家与个人共同保护原则
3、 B、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原则 C、环境与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改善相结合的原则 D、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E、环境责任原则 F、环境民主原则 8 我国土地资源当前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BCDEF) A、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B、水土流失严重 C、土地沙漠化形势严峻 D、土地次生盐渍化和潜育化不容忽视 E、土壤肥力下降明显 F、土地污染加剧,破坏严重 9 有毒有害物质主要包括等。(ABCE) A、化学危险物品 B、放射性物质 C、农药 D、霉变粮食 E、电磁波辐射 10化学危险物品是根据中国国家标准《危险货物分类与品名编号》规
4、定的分类标准中所列的 、 、 、 、 等,共七大类。(ABCDE) A、爆炸品 B、压缩化和液化气体 C、易燃液体 D、易燃固体 E、毒害品和腐蚀品 11国家通过 、 、 、 等方式,鼓励人们对环境有益的行为,抑制不利于环境的行为。(ABCE) A、征税 B、加税 C、免税 D、缓税 E、减税 12 20世纪80年代初,联合国针对当代人类面临的三大挑战(BCD) ,成立了分别以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等为首的三个高级专家委员会。 A、中东问题 B、南北问题 C、裁军与安全 D、环境与发展 13法律责任通常可划分为 、 、 三种类型。(ADE) A、刑事责任 B、经
5、济责任 C、领导责任 D、行政责任 E、民事责任 14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发表的《人类环境宣言》在分析了当时的环境问题后,提出了全球环境保护战略。(C) A、1962 B、1966 C、1972 D、1985 E、2000 15经济刺激制度的几种主要做法是:(CDE) A、减少成本 B、增大投资 C、直接的财政援助 D、税收 E、低息贷款或优惠贷款 16国家级标准一般是按照环境要素分成(ABDE) 等环境质量标准。 A、大气 B、水质 C、森林 D、土壤 E、噪声 17“三同时”制度是指 、 、 的法律制度。(ABD) A、同时设计 B、同时施工 C、同时验收 D、同
6、时投产使用 18我国环境标准由两级组成,是指分为 、 。(AD) A、国家级 B、省部级 C、行业级 D、地方级 19现代环境保护可分为三个阶段:(ACE) A、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末 B、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 C、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 D、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第一年 E、20世纪90年代至现在 20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中主要的行业部门体系有(ACE) A、环境保护法体系 B、环境行政法律体系 C、资源法体系 D、环境刑事法律体系 E、国土开发整治法体系 21我国草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ABE)等。 A、草地退化严重,数量减少 B、草地鼠虫害
7、严重 C、草原严重污染 D、草原缺水、干旱严重 E、草原火灾频繁 22环境法上的环境概念包括:(A) A 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 B 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 C 工业环境与农业环境 D 国内环境与国际环境 23直接体现预防为主原则的环境法基本制度是:(C) A 排污收费制度 B 限期治理制度 C “三同时”制度 D 环境事故报告制度 24征收排污费的对象包括:(D) A 一切开发建设项目 B 一切对环境有影响的开发建设项目 C 一切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 D 一切超标排污的企事业单位 25破坏环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是:(A) A 过错责任原则 B 无过错责任原则 C 公平责任原则
8、D 危险责任原则 26下列不属于环境行政责任形式的是:(D) A 环境行政处分 B环境行政处罚 C环境行政赔偿 D 环境行政强制 27下列不属于水污染防治特殊制度的是:(D) A 总量控制与核定制度 B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制度 C 划定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制度 D “三同时”制度 28固体废物污染属于:(A ) A 有毒有害物质污染 B 环境要素污染 C 生态资源破坏 D 生活环境污染 29下列不属于生物资源保护范畴的有:(C ) A 野生动物保护 B 森林资源保护 C 土地资源保护 D 渔业资源保护 30下列不属于人文生态环境保护的有:(D ) A 风景名胜区 B 人文遗迹
9、C 城市环境 D 自然保护区 31以环境的构成要素为标准进行分类,环境可分为:(B) A 农业环境、工业环境、生活环境等 B 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 C 城市环境、区域环境、流域环境等 D 人工环境、生态环境、生活环境等 32根据环境质量影响评价制度,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必须编制:(A ) A 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 环境保护方案 D 环境污染防治方案 33排污许可证属于:(B) A 防止环境破坏许可证 B 防止环境污染许可证 C 整体环境保护许可证 D 建设规划许可证 34防止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主要针对的是:(D) A 大气污染 B 水污染 C 自然界中的灾
10、害性事故 D 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与损害 35目前我国海洋环境污染主要来自于:(C) A 海岸工程建设项目 B 海洋工程建设项目 C 陆源污染物 D 海洋倾废 36下列属于非生物资源保护的有:(B) A 渔业资源保护 B 矿产资源保护 C 森林资源保护 D 野生植物保护 37下列属于国际环境法基本原则的有:(A) A 可持续发展原则 B 环境责任原则 C 污染者负担原则 D 公众参与原则 38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决定属于: (B) A 环境行政处罚 B 环境行政处理 C 环境行政强制 D 环境行政许可 39对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基本分类是指:(C) A 大气污染、水污
11、染、土壤污染等 B 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废渣污染等 C 环境要素污染和有毒有害物质污染 D 生活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污染 40直接体现预防为主原则的环境法基本制度是:(C) A 排污收费制度 B 限期治理制度 C “三同时”制度 D 环境事故报告制度 41征收排污费的对象包括:(D) A 一切开发建设项目 B 一切对环境有影响的开发建设项目 C 一切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 D 一切超标排污的企事业单位 42破坏环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是:(A) A 过错责任原则 B 无过错责任原则 C 公平责任原则 D 危险责任原则 43防止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主要针对的是:(D.) A 大气污染
12、B 水污染 C 自然界中的灾害性事故 D 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与损害 名词解释: 1环境保护法 是指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无过错责任 是指一切污染危害环境的公民、法人,只要对国家、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客观上造成了损失,即使主观上没有过错,也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3许可证制度 是指有关许可证的申请、审核、颁发、中止与废止和监督管理等方面所作规定的总称。 4城市环境 是以城市居民为中心的城市区域范围内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城市的土地、大气、水、动植物、交通、道
13、路、设施、构筑物等。 5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 也称环境保护法的效力范围,是指环境保护法在哪些地方和什么时间对哪些人有效的问题。或是指环境保护法在空间的适用范围,对人的适用范围和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 6连带责任 是指两个以上的排污单位共同造成环境污染损害时,每个单位都应当对损害后果承担全部的民事责任。这是一种更加严格的民事责任。 7污染者付费 亦称污染者负担,是指污染环境造成的损失及治理污染的费用应当由排污者承担,而不应转嫁给国家和社会。 8环境标准 是指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和社会物质财富,依据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
14、和技术要求依法定程序所制定的各种标准的总称。 9污染者付费 亦称污染者负担,是指污染环境造成的损失及治理污染的费用应当由排污者承担,而不应转嫁给国家和社会。 10环境质量标准 以维护一定的环境质量,保护人群健康、社会财富和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为目标,规定环境中各类有害物质(或因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容许含量。 11国际环境合作原则:指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国际社会的所有成员应当采取合作而非对抗的方式协调一致的行动,以保护和改善地球环境。 12自然资源权属制度:法律关于自然资源归谁所有、使用以及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谁承担的一系列规定构成的规范系统。 13综合利用:指把物质生产过
15、程和消费过程中(如工业、农业、人民生活)排放的各种“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做到物尽其用,以便使整个社会生产和消费的排泄物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14环境民事责任 是指环境法律关系主体因不履行环境保护义务而侵害他人的环境权,依照民法规定的法律责任形式所承担的法律后果。 15环境刑事责任 是指行为人违反环境法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或破坏,构成犯罪时,依法应当承担的以刑罚为处罚方式的法律后果。 16环境 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 17资源 指对人有使用价值的某种东西。 18环境资源问题 指由于自然原因或人类活
16、动使环境条件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致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给人类带来灾害的现象。 19环境资源保护 简称环境保护,指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以求保护和发展生态平衡。 20个人环境权 即自然人的环境权,指自然人具有享用适宜环境的权利,也负有保护适宜环境的义务。 21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原则 简称协调发展原则,指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2许可证制度 指有关许可证的申请、审查、批准、监督、处理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法律规定的总称。 23排污收费制度 指向环境中排放污染物或者超过规定的标
17、准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必须依照国家的规定缴纳一定数额的费用,用于污染防治的环境法律制度。 24预防为主 指在国家的环境管理工作上,通过计划、规划及各种管理手段,采取防范性措施,防止环境损害的发生。 25“三同时”制度 指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自然开发项目以及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工程建设,其中防治污染和防止其他公害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法律制度。 26物权 指对物的直接管领和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民事权利。 27环境标准制度 指国家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按照法定程序对环境要素间的配比、布局和各环境要素的组成以及进
18、行环境保护工作的某些技术要求加以限定的规范。 28资源权 指有关资源的占有权、使用权、处分权、收益权等。 29人类环境权 指人类作为整体具有享用适宜人类环境的权利,也负有保护人类环境人义务。 30单位环境权 指单位享有享用适宜环境的权利,也具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31国家环境权 指国家享有享用适宜环境的权利,也具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32草原 指生长在温带气候区、半干旱潮湿的地区,以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或饲用灌木植物为主体的,可用于畜牧业的土地。 33环境噪音 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34环境责任原则 指污染者付费、利
19、用者补偿、开发者养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简称为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 35环境民主原则 又称公众参与原则。指在环境资源保护领域,公众有权通过一定程序或者途径参与一切与环境利益有关的决策活动,使该项决策符合广大公众的切身利益。 1.环境保护法与经济法的关系主要体现为: 环境保护法是从保护环境因素着眼,以减少或者减免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浪费、破坏以及物种的灭绝,维护生态平衡,其目的是为了保障人类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即生态效益; 经济法是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是将其作为“资源”,目的主要是为了经济利益。 2.环境保护法与民法的关系主要体现为: 环境保
20、护法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环境因素中的森林、草原、土地、珍贵濒危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是着眼于各国环境因素之间乃至每个环境因素内部的相互关联性。 民法对环境因素的保护着眼于保护其所有权、使用权关系,并不以其关联性为条件,也不是以危害生态平衡为宗旨。 3、我国环境保护法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1.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3.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 4.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公众参与原则。 这些基本原则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贯彻执行某一原则,同时
21、要求贯彻执行其他一些原则,违反某一原则,又会影响到对其他原则的实施。 4、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包括哪些方面? 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主要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征收环境保护费制度;许可证制度;限期治理制度;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报告及处理制度。 随着国际环境污染的不断加重,试述国际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国际环境问题也称全球环境问题或者地球环境问题,是指超越主权国家的国界和管辖范围的,区域性的和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当前,主要表现为: 1.气候变化 2.臭氧层破坏 3.酸雨污染。 4.生物多样性锐减 5.淡水短缺6.森林破坏 7.荒漠
22、化 8.海洋污染和破坏 9.有毒化学品和危险废物越境转移 试述环境责任原则的主要内容、实施纲要与现实意义。 环境责任原则也称污染者负担、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原则,是指基于人们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或对环境造成污染与破坏,就应该承担相应的环境法律义务或环境法律责任。污染者付费,亦称污染者负担,指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及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应当由排污者承担。利用者补偿,指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是无偿的,而是有偿使用的,利用者应当按照相关规定承担经济补偿的责任。开发者保护,指有权开发环境资源者,同时必须承担环境资源保护的义务。破坏者恢复,指造成环境资源破坏的单位或个人,必须承担将受到破
23、坏的环境资源予以恢复和整治的法律责任。 环境责任原则的贯彻主要包括: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对超标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加大限期治理的力度;运用经济手段,包括征收排污费、环境税以及生态补偿费等,加强对环境污染与破坏的防治;强化对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 环境责任原则的意义包括:可以强化企事业单位的环境意识,预先防范环境污染与破坏;可以推动企事业单位积极治理环境污染与破坏,促使其对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为治理环境污染和恢复生态环境积累资金。 联系实际谈谈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撰写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的书面表现形式,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最终成果,也是履行环境保护法律程序
24、的法律文件。因此,对报告书的内容要求论据充分、观点明确、结论可信。其内容至少包括以下几方面: 1.建设项目概况 2.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状况 3.建设项目对周围地区和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和预测 4.环境保护措施及经济、技术论证 5.环境影响评价经济效益分析 6.对建设项目及实施环境监测制度的建议 7.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建立自然保护区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1.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以及已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够恢复的同类自然生态系统区域; 2.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 3.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湿地、内陆水
25、域、森林、草原和荒漠; 4.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化石分布区、冰川、温泉等自然遗迹; 5.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需要予以特殊保护的其他自然区域。 防治危险化学品污染的原则主要有哪些? 1.全面管理,重点控制原则 2.全过程管制原则 3.风险控制原则 4.污染防治与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相结合等 征收排污费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征收排污费制度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排污费的征收 2、排污费的管理 3、排污费的使用 4、排污收费使用方式的改革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9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