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6.51KB ,
资源ID:3867382      下载积分:5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386738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传播社会学笔记教学内容.docx)为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传播社会学笔记教学内容.docx

1、传播社会学笔记精品文档第一章 传播社会学导论第一节 传播活动一、传播与社会发展人类传播的五次革命:语言传播书写传播、印刷传播、电讯传播、互动传播。1.语言传播语言的产生对人类社会的意义:人类个体的经验得以交流,为社会成员所共享,上一代的知识才能传给下一代,成为子孙万代的精神财富。语言从行为到心理对人类进行了全面“武装”,使人类与其他物种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加速进化的“核能”。语言是人类交流与沟通的工具。2.书写传播文字源于图画,从古老的图画和洞穴图画经过长期演变而来。书写媒介、书写工具的转变,人类认识进入飞速发展阶段。3.印刷传播印刷的发明不仅给中国,也给欧洲和整个世界的文明带来了曙光,

2、是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并引导人类传播真正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大众传播时代。印刷术的产生和流传打破了少数人对知识的垄断和在传播上的特权,冲破了黑暗的中世纪宗教牢笼,开始了文艺复兴,进而又导致了工业革命。教育发展、文化普及、科学启蒙、社会进步公众文化知识提高加速了封建主义的破灭和资本主义的诞生。消除了人们与世隔绝的障碍,影响到社区相互作用的方式,引起社会组织功能的重大变化,甚至永久的改变了那些使用者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结构。4.电讯传播跨越了时空界限,电讯传播被看做是武器仗之后的符号仗,日益成为强国争霸的工具。5.互动传播其指以电脑为主体,以多媒体为辅助的能提供网络方式来出阿里,包括捕捉、操

3、作、编辑、存贴、交换、放映、打印等多种功能的信息传播活动。消除文化差异,扩展思想观念。6.小结(1)人类传播革命的步伐是呈加速发展的。传播符号、传播媒介和传播科技始终呈现叠加状态发展。叠加状态又导致了整合性状态。信息和知识的增长和积累呈金字塔状发展。(2)五次传播革命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传播是社会变迁的动力之一。每一次传播革命的爆发都为人类而生存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开拓新的空间,反之则使其人种的生存和发展受到限制和威胁。人类传播革命与社会进步不仅互相促进而且步调一致。最先发生传播革命的地方或国家,不进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高,而且在竞争中也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传播上的优势地位必然会导致文化上的优势地

4、位,因此在发达国家的文化侵略面前,弱小国家几乎没有还手之力。二、传播活动的基本形态、特征和构成要素1.基本形态:面对面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2.特点:手机3.构成要素: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众,传播效果第二节 传播社会学的历史与现状一、传播的主要功能 监视环境的功能(每早读新闻),社会调试功能(新闻发布会),文化传承功能(非物质文化遗产),娱乐的功能二、传播学研究对象的确立传播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传播活动与社会活动的互动关系。这一说法包含了几层含义:(1)确定传播社会学的研究本体,从而区别于社会学与传播学的研究对象。(2)奠定了传播社会学的批评向度。(3)拓展了社会学和传播学的新领域。

5、第三节 传播社会学的理论渊源一、传播社会学的社会学理论渊源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学理论对传播社会学做出了重要贡献,此派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之一,其代表人物有: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以及哈贝马斯。他们综合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大众文化研究和政治经济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寻求一种激进的社会变革方案。其中,对大众传媒引发的大众文化的批判是其批判理论的特色。传播社会学的社会学理论源头可追溯到杜威、库利、帕克、米德。杜威:大众传播是社会变迁的工具。社会整体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而传播的功能就是使人的自由与社会责任相协调。库利:首属群体中,人际传播能是自我得到充分的发展。能以某种意识到达某种程

6、度,并对他人表明态度和观点的一种心理过程,大众传播具有参考功能和表达功能。帕克:新闻是人际交流的基础。米德:二、传播社会学的传播学理论渊源拉斯韦尔、勒温、霍夫兰以及拉扎斯菲尔德被称为传播学的四维创始人。在他们的研究中,都注重效果分析传播活动对个人的影响程度。勒温:“守门人”理论创立者,长期研究群体对个人的态度和行为的影响,群体间互动的效果和大众传媒对群体的影响,着重以群体传播作为了解个人如何被所属群体影响的有关问题。他还最先将心理知识引入传播学研究。霍夫兰的研究引起了传播学界对传播在劝服方面的社会效果的关注,从而日后再这一领域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拉菲斯菲尔德提出“有限效果论”和“意见领袖”

7、的概念。意见领袖是指在信息传播中一些具有特殊影响力的人,他们拥有改变个人或团体思想和行为的力量。他们的影响力并不来自权力和职责,即使有一定的职位,他具有的影响力也远远超过他所担任的职位。意见领袖的特点:外部示范的作用;知识面广;社会资源;一定数量的追随者;综合能力强;与众不同的魅力 ;相对的不稳定性 ;集传播者和接受者于一体。意见领袖如何起作用:1、在大众传播中,著名的两级模式认为来目媒介的消息首先抵达意见领袖,接着由意见领袖将所见所闻传递给其追随者。 2、在组织传播中,意见领袖通常是非正式组织的核心。 意见领袖的影响作用:突出功能,选择过滤的功能,扩散功能,引导功能 影响意见领袖发挥作用的因

8、素:个人品质,超然的态度,可动用的社会资源,相关领域与主流群体的差异第二章 传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第一节 传统学派(美国学派、实证学派、行政学派、经营管理学派)特点:主张“传播本体论”、“传媒中心论”。传媒本体:指把传播活动看做是第一性的东西,社会是传播的产物传媒中心论:大众传播研究主要从传播机构的利益出发,以大众传媒为中心,为传播机构利益服务。n作用:大多强调结构的稳定性,从传播机构的利益出发,维护社会稳定。客观上起到了为资本主义制度和现行传播制度辩护的作用。一、媒介系统依赖论目的:试图解释大众传播复杂的影响力问题提出的三个关键问题: 1、一个社会是怎样影响其大众传媒的? 2、大众传媒是如

9、何发生的? 3、接触大众传媒对人们有何作用?解决途径:将大众传播过程置于广泛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背景之下,了解它是怎样作为整个社会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来发挥作用的。结论:大众传播社会影响力的解释,应从媒介受众社会关系中寻找;依赖的双向性(互为依赖):媒介系统是当代社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个人、团体、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系统部分发生相互依赖性; 媒介系统依赖关系的两个基点是目标和资源;信息资源对人类社会目标的实现是必不可少的;从合作与冲突的角度去认识这种依赖性。当媒介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之间存在着力量平衡时,互为依赖复合双方的共同利益,这时就会激发相互间的合作;当他们的力量不平衡时,互为依

10、赖往往被其中一方看做与自身的利益相抵触,这就容易导致冲突。这种合作与冲突的动态关系,正式促使媒介系统和其他社会系统产生变化的源动力之一依赖关系越强,媒介的社会影响力就越大。 从受众角度来讲,个人与媒介之间,也存在着互赖关系,个人受谋生与发展这两种基本动机的驱动,树立了三种重要目标:理解自身与社会;确定行动及互动方向;获得娱乐。这些目标有赖于个人接触媒介控制的信息资源。媒介对个人信仰、观念、行为的影响,不论其影响力度如何,都源自媒介系统控制的信息资源。意义: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引入系统科学观察,兼容既有多方思想观点,在描述传播活动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做出了重大突破。二、麦奎尔麦奎尔关于传媒与社会关系

11、框架建构基于以下认识:传媒处于社会与公众之间,是社会结构的一部分。传媒在社会中卫公众提供具有意义的信息,传媒所从事的是生产、再生产及传递各种信息的工作。传媒作为客观现实和公众经验关系的联结者,使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广泛的联系,它使人们了解哪些没有意识到或没有接触到的潜在事件,使人们知道与他们有关的社会系统。传媒不仅联系人与人,而且联系不同社会系统。麦奎尔认为:大众传播是一个与社会一般大小的传播过程。大众传媒既不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中介,也不是处于社会背景之中的一个组织,而是所有社会关系的联结者。传媒组织处于社会系统和公众的“连接点”上,使社会结构的不同层面未然传媒组织这一核心相互作用,整合成一

12、个系统。三、情景论梅罗维茨的情景论的主要观点有:情景也是信息系统;情境的变化造成行动者行为的变化;“公共情境”合并“私人情境”的现象。四、型塑论(观念培养论)是美国著名传播学者乔治伯格纳在其字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的,历时20年之久的文化指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炼而成的。主要研究传媒如何通过影响受众的价值观念从而最终改变行为问题的。受众由于长期接触传媒,受传媒型塑的价值观念、类型的影响,从而产生的趋同化后果是其理论关注的焦点。基本假设是:长期观看电视的受众理解现实世界的方式更易受到传媒所塑型的价值观念类型的影响。伯格纳把传媒信息系统看作是公共文化环境,传媒所形成的大众文化型塑了人们共享的文化价

13、值观念。型塑论的一个心思观念是“使主流化”。五、模式论由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学习理论衍化而来。社会学习理论的立论基础是:个人的行为是由个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决定的。人的行为受内外因素的交互作用的影响,行为、环境及个人的内在因素三者相互作用,构成一种三角互动关系。模式化理论的奠基者是美国心理学家利王杜拉。六、意义论根据意义论的观点:人们在传播过程中学习和掌握事物和符号的意义。传媒机构在制作和播撒传播内容时,赋予语言及其符号一定的意义,从而影响和型塑受众对符号意义的认知结构,影响他们的行为。传播活动对受众认知结构的影响大致四个方面:意义的界定、延伸、替换和稳定。受众通过接触传媒对现实事物的描述,认知到

14、以前不曾知晓的符号意义,这就是意义的界定;延伸和替换是符号的意义在传媒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传媒播撒符号的标准化意义,可以强化稳定受众对这些符号意义的理解,使这些符号的意义在手中的认知结构中“固定化”。第二节 批判学派(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欧洲)n背景:对美国传统学派理论的质疑和批判;二战后欧洲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一度兴起。n特点:更加侧重于整体、系统、宏观层面的研究。一、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n学派简介:1923年,“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成立。马克斯霍克海默创办社会研究杂志。被迫迁徙日内瓦、巴黎和美国,二战结束后迁回德国,形成法兰克福学派。n研究对象:文化;研究精神:批判n主要观点:文

15、化工业理论被视为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点n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n(德)阿多诺文化工业文化工业骗局 (美)马尔库塞 单面人 “虚假的需要” (德)本雅明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反思文化工业理论二、政治经济学的传媒理论 三、社会文化理论四、社会科学学派的理论五、“思想统治权”理论(又称“文化霸权理论”)六、多伦多学派理论P8-10第三节 发展学派主要观点:大众传播的发达程度是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传媒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之一。大众传播可以对国家的政治及心理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必须注意避免外来传播技术和传播内容对本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消极影响。背景:二战结束后世界体系的重大

16、变化;信息处理和传播技术的深刻变化。一、勒纳的基本理论模式二、施拉姆的传播发展战略三、罗杰斯的“创新推广”模式四、批判学派的发展传播观点及发展中国家的抗争P11-12第三章 传播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及其道德要求:客观性、系统性、超越性、累积性研究项目中的被访者应该是自愿参与者,而不是被强制参与;研究者一般不告诉参与者研究项目的真是本质,参与者如果知道研究目的,可能会影响他的行为和对问题的答案;研究者必须保守项目和被访者的秘密;对待被访者,参与者一定要公平、有礼貌、显出尊敬。第一节 以传播信息或人为导向的研究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档案或文件研究法,另一种是调查或访谈法。补充:内容分析法。内容分

17、析法也属于档案或文献研究法,是以人为导向的研究,侧重于传播纤细的特征。内容分析法的目的或用途大致有如下几点:描述传播内容的特征;分信息产生者的意图和观点。分析传播信宿的特征与传播内容的目的之一。一个人的语言与他的信趣、爱好、立场、态度、智力水平有密切的关系;推断传播结果。第二节 以传播者或传播行为为导向的研究一、观察研究法实施步骤:主要包括项目准备,观察记录,资料分析,得出结论。1.项目准备:选择观察现场,并联系获得有关组织、部门和团体的许可。确定观察的具体对象。确定以何种方式观察什么条件下的何种方式行为。2.观察强调研究者的主观理解。征求哪些是征求而得到的资料,哪些是非征求的到的资料。对在观

18、察研究的不同阶段收集到的资料加以比较,检查分析其相同点、相异点。分析有哪些其他人在场,检查在场这一因素对被观察对象言行的影响。将直接资料与间接资料加以比较,分析其系统态度和相异点。注意检查那些解释与理论所依据的资料的来源,避免资料的片面性。检查研究者自身的理念范式和知识背景二、实验研究法主要分为两大类:实验室试验与非实验室试验。前者将被观察者从环境中分离出来,后者将被观察者放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研究。第五章 传播与人的社会化、现代化第一节 人的社会化一、人的社会化的涵义社会化这是一个两方面的过程。第一个方面接受社会经验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它的第二个方面说明人通过他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对社会化概念

19、的这种解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对人的理解的一个最重要的方法论原则人既是社会关系的客体,同时又是主体。 (苏)安德烈二、传播对人的社会化的影响1.社会化过程的概述(1)人的社会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近年来,大众传媒的作用被扩大化。(2)在论及社会化过程时,有必要提及某些社会化理论的模式社会学习理论。2.传播影响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指将个人对他人的行为及其规律的感知与认识。社会认知是人的社会行为的基础,它的最初阶段是社会知觉,在此基础上形成社会印象和社会判断,因此大体完成社会认知过程。人是社会认知的主体,社会认知会参杂进社会情感的因素。社会认知还要有动机这个心理过程。社会认知、社会感情和社会动机构成了社

20、会态度。3.传播影响社会行为传播影响人的态度,进而影响社会行为。认知失调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使用满足理论、信息行为理论三、传播媒介的影响具有两重性传播媒介对人的社会化影响与作用具有两面性。一是因为传播内容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媒介形式多种多样,信息内容无比丰富。大众传播带给我们信息的同时,也带给我们许多困惑。二是传播媒介的接受者的个体素质是有差异性的。第二节 人的现代化一、问题的提出二、人的现代化内涵罗荣渠教授归纳出韦伯的一个重要观点是英格尔斯提出12条标准 三、个人现代性的测量标准1.英格尔斯关于人的现代性的测量。2.中国人的现代化指标体系。四、人的现代化过程与现代传播五、虚拟社群的出现P17

21、-22第八章 传播与社会控制第一节 社会控制及其在传播中的特征一、社会控制的基本含义社会控制原指社会对人的动物本性的控制。不仅是控制人的生物特征,还必须控制人的社会特性。现代社会学对“社会控制”的理解:广义社会控制:社会依靠自身的力量影响、限制和规定社会成员,协调个人和社会之间以及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藉以保证社会的协调、稳定发展。狭义社会控制:社会对社会成员的越轨行为、犯罪行为的预防、限制、阻止及采取相应措施的过程 。二、传播中社会控制的特点1.传播既是社会控制的手段又是社会控制的对象*2.社会控制的重点主要是传播内容,而不是传播行为本身 3.传播中社会控制的性质是双重的:促进或阻碍社会

22、的发展三、社会控制的一般类型与手段1.正式控制和非正式控制2.积极控制和消极控制 3.硬控制和软控制 4.外在控制和内在控制 手段:法律、道德、宗教、舆论、习俗第二节 传播中有关社会控制的主要理论一、媒介把关论二、社会责任论三、议程设置论四、信息权论P24-25第三节 作为控制手段的传播实施传播控制的基本要求传播在社会控制中的双重角色:1.作为社会控制的手段,主要是指社会中不同组织、团体和势力,通过各种传播方式和手段对社会成员的行为或思想进行引导、约束或限制,以维持正常社会秩序的过程。 2.作为社会控制的对象,实质就是指社会大众或有关部门运用各种控制手段和方式,对传播事业施加压力和影响,使之所

23、传播的内容符合社会或控制者自身的利益和愿望的过程。一、传播控制的基本要求传播控制的主体具备以下基本要求和特征: 权威性、接近性、可信性、熟知性、悦目性二、影响传播控制的主要因素政治控制因素 、经济控制因素、社会规范控制因素 、关涉者控制因素 (信源关涉者、信道关涉者、行业关涉者)、媒介所有者的控制因素 、受众控制因素第四节 作为控制对象的传播一、传播的内部控制任何传播组织为了使自身正常的运转,减少或避免社会和公众的批评,都要对组织本身及其从业人员实施自我控制。传播的内部控制主要来自于传播组织的自我认识、自我意识。方式:制定传播职业准则 、“守门人”审核与监管 、评奖引导,提供示范、设立反馈机构

24、 、人员培训二、传播的外部控制传播系统的组织结构、传播内容的控制、传播范围的控制、传播源的控制 、传播主体的控制、传播效果的控制第五节 传播与社会问题一、社会问题的基本内涵与认定 一种社会现象能够称之为社会问题,至少包含以下4个基本要素:社会问题是一种客观存在而非正常状态。社会问题对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有害或不利。社会问题引起公众的普遍关注。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得以控制。第九章 传播与文化传播第一节 传播与文化一、文化的内涵 广义的文化涵盖整个社会生活,可以归纳为以下形态:语言与符号、规范与行为模式、社会关系与社会组织、物质形态、精神形态三、文化传播传播是社会得以形成的工具,它使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群体。传播的重要性在于:传播使文化传统得以传承,传播使文化融合成为可能,传播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四、文化传播的社会功能使社会有了系统的行为规范 使社会团结有了重要的基础塑造了社会的人 具有社会导进功能 巩固社会进步的成果第二节 文化传播相互影响一、文化对传播的影响维护模式;文化建制(民主化、合理化、法制化);调适;强势扩张二、传播对文化的的影响文化融合、文化震惊、文化增殖、文化变迁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