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理学第二章名词解释精品资料第二章肌细胞:又称肌纤维,是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肌内膜:肌纤维外面 包有的一层薄的结缔组织膜。肌外膜:肌束聚集在一起构成一块肌肉,外面包以结缔组织膜。A带:由粗肌丝和细肌丝组成。I带:只有细肌丝而没有粗肌丝。H区:只有粗肌丝而没有细肌丝。肌小节:是肌纤维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终末池:肌质网在接近横小管处形成的特殊的膨大。三联管结构:每一个横小管和来自两侧的终末池构成的复合体。兴奋性:指的是组织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细胞膜内外所存在的电位差,简称膜电位。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细胞内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极化状态
2、:是指细胞膜内外存在内负外正的电位差,即静息电位的状态。去极化:细胞膜的静息电位由-90mV减小到0mV的过程被称为去极化,去极化是膜电位消失的过程。反极化:细胞膜电位由0mV转变为内正外负的过程称为反极化。阈强度:阈刺激一般将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兴奋收缩耦联:通常把以肌细胞膜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兴奋性:骨骼肌(可兴奋组织)受到刺激后可产生兴奋(即产生动作电位),这种特性称为兴奋性。收缩性:肌肉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立即产生收缩反应,这种特性称为收缩性。阈刺激:引起肌肉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刺激。(大于阈刺激强
3、度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低于阈刺激强度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单收缩:整块骨骼肌或单个肌细胞受到一次刺激时,先产生一次动作电位,紧接着出现一次机械收缩,称为单收缩。收缩期:从肌肉收缩产生张力到张力最大所经历时间为收缩期。舒张期:从张力最大到张力恢复到最低水平所经历时间为舒张期。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的收缩。又称缩短收缩。向心收缩时肌肉长度缩短、起止点相互靠近,因而引起身体运动。向心收缩可以是等张收缩和等动收缩。等张收缩:肌肉张力在肌肉开始缩短后即不再增加,直到收缩结束。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外界的阻力与肌肉收缩时肌肉产生的力量始终相等的肌肉收缩称为等动收缩。等长
4、收缩:肌肉在收缩时其长度不变。离心收缩是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超等长收缩:超等长收缩是指骨骼肌工作时先做离心式拉长,继而做向心收缩的一种复合式收缩形式。肌张力: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代谢:代谢是生物体内所发生的用于维持生命的一系列有序的化学反应的总称。代谢分为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绝对肌力:某一块肌肉做最大收缩时所产生的张力为该肌肉的绝对肌力。绝对力量:整体情况下,一个人所能举起的最大重量相对力量:一个人的绝对力量除以其体重。爆发力:人体运动时所输出的功率,即人体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P=F*D/t(kg*m/s)运动单位:一个脊髓-运动神经元或脑干运动神经元和受其
5、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肌肉收缩的最基本的单位称为运动单位。(简称MU)根据生理功能的不同,将运动单位分为运动性运动单位和紧张性运动单位。运动单位动员:肌肉收缩时参与的肌纤维数目越多,产生的张力就越大。由于肌肉中所有的肌纤维都属于不同的运动单位,因此同时兴奋的运动单位数目决定了张力的大小。张力不但与兴奋的运动单位数目有关,而且也与运动神经元传到肌纤维的冲动频率有关。参与活动的运动单位数目与兴奋频率的结合,称为运动单位动员。也可称为运动单位募集。快肌(白肌):有氧能力低、无氧能力高、毛细血管密度低、收缩时间快、收缩力量大、运动模式速度类、非耐力运动员、疲劳快。慢肌(红肌):有氧能力高、无氧能力低
6、、毛细血管密度高、收缩时间慢、收缩力量小、运动模式耐力类、耐力运动员、疲劳慢。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无论是普通人还是优秀运动员,从事不适应的运动负荷或大负荷运动,运动停止后2472小时,运动肌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酸痛,并伴随僵硬、肿胀和肌力下降等症状。肌肉酸痛不发生在运动期间或运动后即刻,而是在运动后24小时逐渐加剧,因而称之为延迟性肌肉酸痛。肌电图:用适当的方法将骨骼肌兴奋时发生的电位变化引导、记录所得到的图形,称为肌电图。表面肌电信号:通常用表面电极引导记录的肌电信号被称为表面肌电信号。积分肌电: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肌肉中参与活动的运动单位放点总量,即在时间不变的前提下,其值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参加工作的运动单位的数量多少和每个运动单位的放电大小。均方根振幅:是指肌肉放电的有效值,其大小决定于肌电幅值变化。平均功率频率:表示的是通过功率谱曲线重心的频率。中心频率:表示的是在能量谱中将能量谱的总能量一分为二的频率。肌电幅值:是指肌电的信号的振幅大小。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