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鸿门宴作品赏析精品文档鸿门宴作品赏析一、背景介绍课文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本纪是我国古代传记文学中的一篇著名作品。在这篇传记中,司马迁以他精彩的笔墨,倾注了很大的热情,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失败英雄”项羽的生动形象,使其成为我国历代相传的一个典型人物。而鸿门宴则又是项羽本纪中极为精彩的一节。“鸿门宴”这个历史事件发生于公元前206年(即陈涉起义后的第三年),地点在现在陕西省临潼市新丰镇附近的“项王营”,当时叫“鸿门”。这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了争夺农民起义军胜利果实而展开的第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当时刘弱项强,在双方力量极为悬殊的情况下,刘邦冒险到项营,骗取项羽的信任,经过种种斗智斗
2、勇的艰难曲折的斗争,终于脱险逃归营地。本文描写了刘邦如何从被动中争取主动,变劣势为优势,化险为夷,而项羽则由优势转为劣势,并由此导致最终的失败。故事情节完整,跌宕起伏,人物栩栩如生,语言精当,文字传神。这场斗争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楚国旧贵族项梁率侄项羽(24岁)于会稽起义,泗水亭长刘邦(48岁)也在沛起义,后归项梁领导。后来项梁由于恃胜而骄,被秦将章邯击杀。章邯得胜后,移师围赵。这时楚怀王一面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刘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关(函谷关)者王之。”宋义停军不进,为项羽所杀。项羽率军
3、队与秦军大战九次,最后在巨鹿彻底击溃秦之主力军,章邯率二十万大军投降。秦丞相赵高逼杀秦二世,立二世之侄子婴为王。由于秦主力军为项羽所破,刘邦就很顺利地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入咸阳后,为了收买民心,与秦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申明军纪,废除了秦朝一系列严刑苟政,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于是派兵守关,想做关中王,驻军于霸上。项羽击败秦军后,也向函谷关进军,破关而入咸阳,驻军于鸿门,并准备消灭刘邦军队。就在这样的剑拔弩张形势下,出现了“鸿门宴”这场激烈的政治斗争。二、内容结构全文共有七段,可按照“鸿门宴”的前后过程,分为宴前、宴会上与宴会后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二段),宴前。
4、写宴会前刘、项两军驻地、力量对比、事件的起因及双方的幕后活动。主要写了五件事:一是曹无伤的密告。这是矛盾的“导火线”。二是范增分析刘邦的前后情况,说明他有“欲王关中”的野心,再加上迷信的说法,说刘邦有“天子气”,劝项羽“急击勿失”,这是火上添油,使矛盾更为激化。三是项伯夜访张良,紧张的形势开始有了转化。四是张良与刘邦商量对策:拉拢项伯。刘邦先“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再用一番谎言为自己的行为辩护。这样,项伯就被收买,为下文替刘邦说情及项庄舞剑时,他“以身翼蔽沛公”留一伏笔。五是项伯劝说项羽勿击刘邦。这一部分写形势从紧张到渐趋缓和,从而转到下一场鸿门宴上惊心动魄的斗争场面,并为下文作铺垫。第二部
5、分(第三、四段),宴会上。写鸿门宴上双方的尖锐斗争。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情节的高潮。刘邦到项羽军营,说了一番好话。项羽虽设宴招待刘邦,而宾主双方仍各有打算,斗争时紧时弛,变幻莫测。有人将宴会上的情节概括为三起三落。三起:一起是“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暗示项羽动手杀刘邦,气氛又趋紧张。二起是范增见项羽“默然不应”,乃叫项庄以舞剑为由,趁机刺杀刘邦,形势极为严峻。三起是樊哙撞倒守门卫士而入帐,怒视项羽,并予以斥责,情节发展到最高潮,紧张气氛达到了极点。三落:一落是项羽对樊哙闯帐,不仅不怒,反而称为“壮士”。二落是项羽让樊哙喝酒、赐生彘肩,被他斥责一顿之后还赐坐。三落是刘邦以“如厕”
6、为名而脱逃。这一部分总共写了刘邦谢罪、范增举玦、项庄舞剑、樊哙闯帐四件事,既反映了刘项双方的矛盾,又反映了项羽内部范增与项羽杀不杀刘邦、项庄与项伯“杀刘”与“卫刘”的矛盾。这两种矛盾错综交织,有张有弛,波澜起伏,使人为之惊心动魄。第三部分(第五、六、七段),宴后。写刘邦脱身逃走,张良入谢与刘邦诛杀内奸。这是情节的结束与尾声。文章不仅写项羽在鸿门宴中斗争失败,失掉消灭刘邦的机会,而且加深了他与范增间的矛盾,埋下了最后彻底失败,自刎于乌江的祸根。而刘邦诛杀了曹无伤,内部则更加团结了。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按时间顺序来展开故事情节,以项羽欲击刘邦始,到刘邦被放终;以曹无伤密
7、告始,到曹无伤被诛杀终;以范增劝说项羽始,到范增怒骂项羽终。矛盾复杂,波澜起伏,虽是项羽本纪中的节选部分,而结构却十分严谨,前后呼应紧密,也可说是一个动人的完整故事。三、写作特色1.司马迁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把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放在典型环境中来表现。他既没有插入第三者多余的说明和解释,也没有做静止的心理剖析,而是通过典型细节和个性鲜明的对话来描写人物。如刘邦的性格特点是善于用人,能言善辩,善于应变。例如他入关后即“籍吏民”“封府库”“遣将守关,勿纳诸侯”“欲王关中”。他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既惊呼“为之奈何”,向张良求教,又将自己的错误推到别人头上,说是“鲰生说我”,接着又低声下气地拉拢项伯,又
8、是祝酒,又是约为婚姻,使项伯为他所用。到鸿门后,他再用甜言蜜语抓住项羽的心理特点来哄骗项羽,说自己和项羽是“戮力而攻秦”的同胞,并非敌人;又说“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以表明自己力量不如项羽,此乃意料之外的事,以满足项羽“自高自大”的心理;接着又把项羽要“击破”他的事,转到“小人之言”上去,又为项羽解脱所谓“无端责人”之过。他既称臣谢罪,又把欲王关中的野心否认得干干净净,从而取得了项羽的好感,于是在危机四伏的鸿门宴上他就可躲过杀身之祸,趁机逃脱了。再如,项羽的性格特点是沽名钓誉、轻敌自大、寡谋轻信、不善用人、优柔寡断,又带有直率的赳赳武夫的性格。他听到曹无伤密报与范增的劝说后,大怒,决心消灭刘邦。
9、可是听到项伯说的“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等话后,又改变了主意,就答应项伯“善遇之(刘邦)”,等到刘邦到鸿门,说了一番谎话后,他洋洋得意,不仅原谅了刘邦,请他喝酒,而且把自己所得情报的来源也说出来,以表明自己原来对刘邦无成见。宴会上范增的多次示意杀刘,他都置之不理;项庄舞剑,项伯护卫刘邦,他也视若无睹。到了樊哙闯帐,怒目而视,将他有板有眼地训斥一番,他不仅不暴跳如雷,反而称之为壮士,赐酒、赐生彘肩、赐坐,其实樊哙的话,是刘邦前边说的话的重复与补充,只是换一个角度来说而已。而他在虚伪的“仁义”幌子前,却感到刘邦与樊哙说的全是对的,自己却反而有内疚之感,思想上完全放松了警戒,以致刘邦的脱逃,他也
10、毫不在意了。到刘邦逃后,张良奉璧给他,他随手置之座上,没有什么反应。文章写他的细节与对话虽不多,却很能表现他的性格特点。司马迁是把项羽当作悲剧英雄来描写的,他曾这样评论道:“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本文虽只写出人物的一个侧面,却未尝不能窥一斑而知全豹。2.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作者塑造项羽的形象主要抓住四个问题:是否对刘邦发动进攻;是否在席间杀死刘邦;对樊哙的越礼行为采取什么态度;对刘邦逃席又采取什么态度。这些,上面已有分析。这里附带说说樊哙。樊哙在危急的关头不顾卫士阻拦,闯入军帐中,表现了极大的勇敢。但入帐后的种种行动都是有礼有节的,先“披帷
11、西向立,瞋目视项王”,以引起项羽注意;项羽赐酒,他先拜谢,然后站着喝,随后连生彘肩也吃了;他借机讥讽项王,却又替刘邦求赏,暗寓尊崇项羽之意,这又说明他粗中有细。3. 此外,作者还善于运用对比手法,使人物性格特点更为鲜明、突出。如主帅项羽和刘邦,谋士范增和张良,部将项庄和樊哙,内奸项伯与曹无伤,除曹无伤着墨不多之处,其他人物无不栩栩如生,互相映衬,跃然于纸上。四、语言特色本文在语言上精练生动,绘声绘色,常常寥寥几笔,就能刻画出人物的突出个性。例如:项羽的话,骄横气盛;刘邦的话,礼仪备至;范增的话,老谋深算;张良的话,老练透辟;樊哙的话,豪壮威严;项庄的话,似巧实拙。描写场景犹如目睹。例如写樊哙闯
12、宴:“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这一紧张场面的描绘着墨虽不多,却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心情顿感紧张。又如,写“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三言两语,就把宴会上杀气腾腾的场面勾画的动人心魄。南宋人刘辰翁曾赞扬这段文字说:“历历如目睹,无毫发渗漉,非十分笔力,模写不出。”这是对鸿门宴作者艺术功力极其中肯的评语。鸿门宴中的一些语言,如“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秋毫无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竖子不足与谋”、“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劳苦功高”等等,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而“鸿门宴”则已成为敌对双方政治谈判斗争的代名词。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