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谏太宗十思疏导学案精品文档谏太宗十思疏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虚词和特殊句式;领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的道理及“十思”的积极意义。2.学习本文多用比喻说理的手法,体会对偶句、排比句的风格特征第一课时模块一、情景引读 1、创作背景: 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很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登基,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鉴于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富足,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国家安定。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
2、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背后隐藏着危机,在群臣齐唱赞歌时,独能上书进谏,使太宗猛醒。太宗看此疏后很惭愧,表示从谏改过,并把这篇奏疏置于案头,奉为座铭。2 、作者简介 :敢于“犯颜切谏”的诤臣魏征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城人,后迁居相州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他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隋朝末年,为避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后参加李密的反隋起义军。李密失败后,他降唐,辅佐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拜谏议大夫、检校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书成,拜迁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魏征先后上书二百多事,大多被唐太宗采纳。魏征提倡“无面从退有后言”,“爱而知其恶,憎
3、而知其善”。建议太宗广开言路,认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魏征病卒后,唐太宗痛惜“遂亡一镜矣”。作有隋书的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主编有群书治要,还有魏郑公诗集、魏郑公文集等。言论散见于贞观纪要。 3. 文学常识疏 : 疏,是奏议文体的一种,奏议类文章是古代臣属进呈给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托奏、议、疏、表、对策等。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文章辨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奏初改书为奏。汉定礼仪,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按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有名的“疏”类文章有论贵粟疏(晁错)、谏逐客疏(李斯)、论积贮疏(贾谊)等。 4、【难读字】 求木之
4、长( ) 疏浚( ) 壅( )蔽 谬( )论 黜( )恶 5、本课出现的四个成语: 、 、 、 。模块二、文言基础知识积累一、通假字: 恩所加,则思无以怒而滥刑(通“ ”, )二、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状语 貌恭而不心服 貌: 。 名词作动词 江海下百川 下: 。 形容词用作名词惧谗邪 邪: 。 则思正身以黜恶 恶: 。择善而从之 善: 。 简能而任之 能: 。 形容词用作动词 智者尽其谋 尽: 。使动用法必固其根本 固: 。 知止以安人 安: 。正身以黜恶 正: 。 则思虚心以纳下 虚: 。三、重要虚词之:臣闻求木之长者 结构助词, 。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结构助词, 。 岂取之易而守
5、之难乎? 代词, 。盖: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 。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 。虽:虽在下愚,知其不可: 。 虽董之以严刑: 。诚:必竭诚以待下: 。 诚能见可欲: 。而: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 。则思谦冲而自牧:连词,表 。 垂拱而治:连词,表 。当:盛夏之时,当风而立: 。 人君当神器之重: 。 安步当dng车: 。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 。 燕雀安知鸿之志哉: 。 项王曰:“沛公安在?”: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信:信者效其忠: 。 愿陛下亲之信之: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忌不自信: 。治: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医之
6、好治不病以为功: 不效则治臣之罪: 。以: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来,表 的连词 虽董之以严刑。介词, 。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表目的的连词 则思无以怒而滥刑。介词, 。所: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山峦为晴雪所洗。 四、请翻译下列特殊句式。1. 介宾短语后置: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2.判断句: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模块三、整体感知一、文章的内容与结构 :全文共三段: 第1段, 。 第2段, 。 第3段, 。 二、文章的写作特点 第二课时一、疑难问题探析 1、作者魏征对以严法治国持什么看法?我们现在强调健全法制,你认为可行吗? 2下面是宋代洪迈容斋随笔中的魏郑公
7、谏语,请与课文作比较阅读,并回答文后问题。 魏郑公谏止唐宗封禅,中间数语,引喻帖切,曰:“今有人十年长患,疗治且愈,此人应皮骨仅存,便欲使负米一石,日行百里必不可得。隋氏之乱,非止十年,陛下为之良医,疾苦虽乂(y,承平无事)安,未甚充实。告成天地,臣切有疑。”太宗不能夺。 (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5年10月版) 从课文及此文这两处你可看出魏征进谏有什么特点?请用百余字稍作展开,用自己的话表述。 提示: 魏征劝谏极有艺术性,选段与谏太宗十思疏说理方面有相似之处,注意由课文和选段作有理有据的正确表述。 二、语段精读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8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8、;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君当神器之重(当然) B、承天景命(大) C、盖在殷忧(深) D、克终者盖寡(能够)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
9、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善始者实繁 择善而从之 B.居域中之大 怨不在大 C.臣闻求木之长者 塞源而欲流长也 D.不念居安思危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3. 加点的词有活用的一项是( ) A.戒奢以俭 B.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C.勇者竭其力 D.仁者播其惠 4翻译横线上的的句子 (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5对谏太宗十思疏文意的理解,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以“固木”、“浚泉”为喻,提出全文主旨:“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接着,在原来比喻的基础上从反面设喻,一正一反,对比鲜明。 B、第二段指出历代帝王能有好的开始却不能坚持
10、到底的原因是“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劝说唐太宗要竭诚以待下。这给当时骄奢忘本的唐太宗当头棒喝。 C、文章第三段提出“十思”的内容,是“积其德义”的具体化。并诚挚地指出,若照其行事就可以不必“劳神苦思”了。 D、进谏的方法有两种,一种就是直言不讳,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效果强烈,而有时是最冒险的;另一种就是婉转进谏,更像是在讲故事,却不乏趣味,魏征用的正是第二种。 三、【巩固练习】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君当神器之重(当然) B、承天景命(大)C、盖在殷忧(深)D、克终者盖寡(能够)2、加点的词词类活用,不同类的一项是( )A、乐盘游 B、则思正身以黜恶 C、宏此九德D、
11、何必劳神苦思3、翻译下面的句子A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B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C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武德末,魏征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阳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
12、虑,多所弘益。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钧,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与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官,宴近臣。长孙无忌曰:“王硅、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日又同此宴。”太宗曰:“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太宗大悦,各赐钱十五万。七年,代王硅为侍中,累封郑国公。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
13、,以卿为良工。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贞观政要任贤)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和现代汉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汝离间我兄弟魏征为太子洗马 喜逢知己之主往事息隐但其尽心所事 从容对曰 征慷慨自若 臣所以敢言ABCD5.对下列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雅有经国之才-很有治理国家的才干。B君臣相得-君臣各有收获C臣见之若仇-我看见他们就好象仇敌一样D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我自己好比是金子,你好比是优秀的冶金的高手。6“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是指()A见太宗与隐太子阴阳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B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C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D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
14、之非,未尝不谏。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建成”“隐太子”“息隐”这三人与太宗都是兄弟关系。B“王硅、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日又同此宴。”这话说明长孙无忌对唐太宗厚遇魏征从感情上接受不了。C本段文字表明唐太宗任人唯贤,胸襟宽广,即使对魏征这样来自敌对营垒的人也能不计前嫌,给以重用。D这段文字体现了唐太宗一贯强调的“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的政治思想。四、拓展练习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帝宴群臣积翠池,酣乐赋诗。徵赋西汉,其卒章曰:“终藉叔孙礼,方知皇帝尊。”帝曰:“徵言未尝不约我以礼。”它日,从容问曰:“比政治若何?”徵见久承平,帝意有所忽,因对曰:“陛下贞观之
15、初,导人使谏。三年以后,见谏者悦而从之。比一二年,勉强受谏,而终不平也。”帝惊曰:“公何物验之?”对曰:“陛下初即位,论元律师死,孙伏伽谏以为法不当死,陛下赐以兰陵公主园,直百万。或曰:赏太厚。答曰:朕即位,未有谏者,所以赏之。此导人使谏也。后柳雄妄诉隋资,有司得,劾其伪,将论死,戴胄奏罪当徙,执之四五然后赦。谓胄曰弟守法如此,不畏滥罚。”此悦而从谏也。近皇甫德参上书言修洛阳宫,劳人也;收地租,厚敛也;俗尚高髻,宫中所化也。陛下恚曰:是子使国家不役一人,不收一租,宫人无发,乃称其意。臣奏:人臣上书,不激切不能起人主意,激切即近讪谤。于时,陛下虽从臣言,赏帛罢之,意终不平。此难于受谏也。”帝悟曰
16、:“非公,无能道此者。人苦不自觉耳!”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二十二魏徵 )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戴胄奏罪当徙 人君当神器之重 B比政治若何 比一二年 C见谏者悦而从之 陛下虽从臣言 D不激切不能起人主意 意终不平 2加点的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A、凡百元首 B、比政治若何 C、勉强受谏 D、人苦不自觉耳 3不属于介宾结构后置的一项是( ) A、徵言未尝不约我以礼 B、陛下赐以兰陵公主园 C、导人使谏 D、帝宴群臣积翠池 4翻译: (1)见谏者悦而从之(2)是子使国家不役一人,不收一租,宫人无发,乃称其意 5对语段透露出来的信息的筛选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17、A、魏徵指唐太宗纳谏三阶段的表现分别是:“导人使谏”、“见谏者悦而从之”和“勉强受谏”,与此相关的人物分别是:孙伏伽、戴胄、皇甫德参与魏徵。 B、唐太宗虽为明君,但文中也提到,他因国势承平已久而心生过怠惰忽慢。 C、魏徵在积翠池宴上借赋西汉寄讽谏之意,当时唐太宗没有领会,所以后来又追问此事,才有君臣一番论谏的对话。 D、魏徵言谏,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条分缕析,不仅达到进谏的目的,而且使唐太宗番然省悟。【资料链接】一、“十思”给我们的启示“十思”,概括起来说,就是作者在第一段里所说的“积其德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作者认为,国君倘能做到“十思”,发扬好的品德,就会出现“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18、的政治局面。到那时,“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换句话说,国君善于“用思”,就可以“无思”,国君不用自己操劳,天下就可以治理好。这样的境界无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这样说,无非是希望唐太宗采纳自已的意见,居安思危,使唐王朝能够长治久安 一是陈述意见的针对性。这奏疏是给皇帝看的,是用来劝谏皇帝的,所以“十疏”所陈述的内容无一不针对帝王的易犯病,又无一不为“垂拱而治”的封建统治着想,使唐太宗乐于接受。二是思考问题的全面性。这“十思”的内容涉及到与帝王冶国兴邦有关的十个问题。从生活到政治,从人个欲望以品德修养,凡存在的主要问题作者全都考虑到。不但指出问题,而且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是面面俱到,煞费
19、苦心。三是安排条款的序列性。“见可欲”“将有作”“念高危”“惧满溢”“乐盘游”“忧懈怠”“虑雍蔽”“惧谗邪”“恩所及”,排列井井有条,多而不乱。四是语言表达的齐整性。“十思”十句,句式大致相同,构成排比,一气呵成,形成齐整,气势磅礴。显然,这篇古代佳作给我们带来很多有益的写作启发。二、文章语言特点语言特点:“十思疏”是一篇骈文。唐代奏疏都习惯用骈文写作,但此文与当时流行的骈文不同。在形式上它利用骈文的排比、对偶、表达真情实感,但又不囿于形式,不避散句,不咬文嚼字,不大量用典,没有繁冗的引证。言之有务切中时弊,难能可贵,既有骈文的华美,整齐,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大体可概括为:委婉谦虚;
20、多用比喻,生动形象;骈散结合,华美流畅。如对偶句:“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又如排比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三、几种重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尔之矛,攻尔之盾”的批驳 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归纳论证
21、,也就叫“事实论证”。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 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的论据来证明特殊性的论点。 因果论证,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的一种,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引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明引,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交代其出处,一种是暗引,即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参考答案 模块一4、【难读字】 求木之长(chn) 浚(jn) 壅(yn)蔽 谬(mi)论 黜(ch)恶 5
22、、本课出现的成语:居安思危 载舟覆舟 择善而从 善始善终 垂拱而治模块二、文言基础知识积累一、通假字: 恩所加,则思无以怒而滥刑(通“毋”,不要)二、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状语 貌恭而不心服 貌:表面上。 名词作动词 江海下百川 下:居于之下。 形容词用作名词惧谗邪 邪:邪恶的小人。 则思正身以黜恶 恶:奸恶的小人。择善而从之 善:好的意见。 简能而任之 能:有才能的人。 形容词用作动词 智者尽其谋 尽:用尽。使动用法必固其根本 固:使稳固。 知止以安人 安:使安宁。正身以黜恶 正:使端正。 则思虚心以纳下 虚:使谦虚。三、重要虚词之:臣闻求木之长者 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人
23、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结构助词,的。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代词,指代天下。盖: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因为。虽: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虽然。 虽董之以严刑:即使。诚:必竭诚以待下:诚心。 诚能见可欲:如果。而: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转折。 则思谦冲而自牧:连词,表递进。 垂拱而治:连词,表修饰。当:盛夏之时,当风而立:对着,面对。 人君当神器之重:掌握,主持。 安步当dng车:当作。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安定。 燕雀安知鸿之志哉:怎么。 项王曰:“沛公安在?”:哪里。衣食所安,弗敢专也:享受。信:信者
24、效其忠:诚实。 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 忌不自信:相信。治: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治理。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治。 不效则治臣之罪:惩治。以: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来,表目的的连词 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来,表目的的连词 则思无以怒而滥刑。介词,因为所: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所”加动词的固定结构 山峦为晴雪所洗。表被动四、请翻译下列特殊句式。1. 介宾短语后置: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翻译:虽然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吓唬他们.2.判断句: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翻译:这也象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
25、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模块三、整体感知一、文章的内容与结构 :全文共三段: 第1段,以“固本浚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 第2段,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第3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 二、文章的写作特点 比喻论证,生动形象 正反对比论证,加强说服力 语言朴实雄健 雄辩的逻辑力量 第二课时一、疑难问题探析 1、作者魏征对以严法治国持什么看法?我们现在强调健全法制,你认为可行吗? 魏征对“严法治国”既没有推崇,也没有反对,只是认为“法制”不是问题的关键,根本还在于统治者对天下黎民要竭诚相待。我们强调健全法制,实际也
26、是为了使天下变成一个公平合理的社会,这与魏征主张“竭诚以待”是一致的,那当然是可行的。2下面是宋代洪迈容斋随笔中的魏郑公谏语,请与课文作比较阅读,并回答文后问题。 魏郑公谏止唐宗封禅,中间数语,引喻帖切,曰:“今有人十年长患,疗治且愈,此人应皮骨仅存,便欲使负米一石,日行百里必不可得。隋氏之乱,非止十年,陛下为之良医,疾苦虽乂(y,承平无事)安,未甚充实。告成天地,臣切有疑。”太宗不能夺。 (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5年10月版) 从课文及此文这两处你可看出魏征对谏有什么特点?请用百余字稍作展开,用自己的话表述。 提示: 魏征劝谏极有艺术性,选段与谏太宗十思疏说理方面有相似之处,注意由课文和选段
27、作有理有据的正确表述。 思路点拨:从这两处可看出魏征劝谏不但有大勇,还有大智。他很讲究劝谏艺术,善于用比喻来说理。课言语谏太宗十思疏一开始就是比喻,用“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引出道理:积累道义是治国之本。本文则以“十年长患”来比喻“隋氏之乱”,以“疗治且愈”“日行百里必不可得”来说明“告成天地”(封禅)之事的不可行。魏征劝谏确实是“引喻凯切”,得体动人,能让唐太宗心服。 二、 语段精读 1、A 2、D 3、C4翻译横线上的的句子 (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翻译: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2)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翻译:竭尽诚心,就能使敌
28、对的势力(和自己)联合,轻视别人,就会使亲骨肉变成陌生人 .5、 D三、 拓展练习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回答文后的问题。1、C 2、C 3、C4翻译: (1)见谏者悦而从之 。翻译:见到进谏的人就感到高兴并听从他们的意见 (2)是子使国家不役一人,不收一租,宫人无发,乃称其意 翻译:这是你想要国家不役使一个人,不收一份租,宫里的人不出一个念头,才合符你的心意 .5、C1A2A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和现代汉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C)汝离间我兄弟魏征为太子洗马喜逢知己之主往事息隐但其尽心所事从容对曰征慷慨自若臣所以敢言ABCD5.对下列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A雅有经国之才-很有治理国家的才干。B君
29、臣相得-君臣各有收获C臣见之若仇-我看见他们就好象仇敌一样D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我自己好比是金子,你好比是优秀的冶金的高手。6“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是指(A)A见太宗与隐太子阴阳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B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C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D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A文中“建成”“隐太子”“息隐”这三人与太宗都是兄弟关系。B“王硅、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日又同此宴。”这话说明长孙无忌对唐太宗厚遇魏征从感情上接受不了。C本段文字表明唐太宗任人唯贤,胸襟宽广,即使对魏征这样来自敌对营垒的人也能不计前嫌,给以重用。D这段文字体现了唐太宗一贯强调的“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的政治思想。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