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设计导则精品文档城市设计导则(一)景观风貌区控制城市风貌区划分为老城商业风貌区、新城行政文化景观风貌区、现代产业景观风貌区、综合景观风貌区、居住景观风貌区等几类进行控制。老城商业风貌区主要指南山路与青山路交叉口及其周边地区。导则1:以商业服务为主要导功能的区域,控制开发建设密度,鼓励用地的复合利用,要创造好的步行环境和宜人的商业活动空间。导则2:建筑风格可有对比变化,建筑色彩可采用相对明快的色系,不必强调统一,但在色调上应有一定的协调或对比关系,营造出充满活力的商业氛围。建议在建设前对整个建筑群深入细致的空间环境设计,以保证空间环境品质。导则3:应结合龙河与其两侧绿化形成公共活动空间。公共
2、空间的设置要将绿地和活动广场相结合,成为购物、休闲、游乐于一体的开放空间。导则4:倡导立体开发,混合利用。可利用绿化、广场建设地下停车场及地下购物中心。行政文化景观风貌区导则1:行政办公和商务办公建筑应形成宏伟严整与开放的布局;以整体性和个性相统一,形成城市的象征和标志。导则2:文化建筑以广场为依托,建筑采用规则式布局,在统一中有变化,彰显个性,突出地方文化特色。现代产业景观风貌区主要指沿龙河北路两侧、青山路与北外环路交叉口周边地区。导则1:要充分体现现代产业建筑的特色,强调技术美,现代感,建筑尺度不宜出现过高和超大体量。导则2:建筑应后退道路相应的距离,以保证形成围合的开放或半开放的公共空间
3、,作为人群休息、交通的场所。综合景观风貌区导则1:公共建筑成组成群设置,建议建筑采用较为一致的体量,突出标志性建筑的高度,建筑造型以水平线条为主,开窗简洁,细部处理精致。导则2:居住建筑以多层为主,低层为辅,建筑体量不宜过大,在建筑布局上应错落有致。建筑形式宜采用坡屋顶,建筑色彩以浅色调为主居住景观风貌区主要指老城片区、新城片区、寻山片区内的各个居住区。导则1:鼓励沿人流量大的道路两侧用地复合利用,增添地区的活力,保持街道宜人的尺度。导则2:居住建筑以多层、小高层住宅为主,建筑体量不宜过大,在建筑布局上应错落有致。导则3:建筑形式宜采用坡屋顶,建筑色彩以浅色调为主,也可以市场认同为准绳,在组团
4、中保持相同或相近的建筑风格及色彩。旅游度假景观风貌区主要指寻山片区临海的区域和新城片区、老城片区靠山的区域。导则1:规划居住建筑以低层为主,建筑体量不应过大,在建筑布局上应顺应地形,形成建筑与绿化穿插的景观效果。建筑形成应采用坡屋顶,建筑色彩以浅色调为主。导则2:规划公共建筑体量不宜太大,应留出视线通廊,重点地段应突出标志性建筑。(二)城市景观轴带控制主要由自然景观带和人文景观轴组成,自然景观带主要指沿龙河、崖头河、十里河、桑沟河景观带;人文景观轴主要指新城片区和寻山片区中心的两条南北向景观主轴线。龙河、崖头河、十里河、桑沟河景观带导则1:从营造景观角度保护水体,河道驳岸尽量保持自然、生态的形
5、式;采用多样化的亲水断面设计。导则2:滨河地带要体现滨水公共空间的社会功能,以提升本区的环境质量和城市生活品质为主要目的;使滨河景观带不仅成为生态廊道、景观廊道,也成为城市公共活动的廊道。导则3:沿河建筑宜以点式为主,控制建筑密度,体现空间的通透性。限制单位建设用地破坏滨河岸线的连续性。导则4:尽量在河道沿线留出块状、条状的绿化用地,增加公共活动空间。导则5:在滨水岸边应重点安排绿化廊道连通周边区域的公共空间,并与步行系统相结合,保护与增强滨水地区与大环境绿化和城市主要开敞空间的联系。人文景观轴线导则1:结合中轴线两侧不同性质的建筑组织绿化、广场,创造出既有一定气势又符合步行者尺度的序列空间环
6、境,以保证中轴线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统一。导则2:寻山中轴线中心为中央绿带,贯穿轴线南北,是一连续的步行空间,将办公、文化、商业等串联在一起,突出了轴线空间,形成良好的视觉景观。导则3:寻山中轴线南段结合水系的引入,不但突出了地域特色,也有效的缓和城市气候。(三)城市节点、标志性地区控制重要的城市景观节点主要指龙河北路与将军北路交叉口、青山路与南山路交叉口、东方广场周边地段、青山路与北外环路交叉口、寻山片区中轴线周边地段。导则1:规划应注重城市景观节点的外部空间设计和引导,提高开放空间的共享性和景观多样性。导则2:对于进出本区的重要道路,主要是将军西路、寻山路、北外环路,在进入区域应作地标处理,入
7、口节点应具有明显的标识性和景观特征,应当注重绿化和景观的处理。导则3:节点周边的建筑要简洁大方,城市设计要考虑通过式快速景线的组织,注意建筑高度的控制。导则4:主要道路和河道转折处是重要的节点地区,应重点打造环境景观,以建立独特的标识和风貌。标志性地区城市广场、公园等公共空间周边地区导则1:城市标志性景观不仅是建筑景观特定意义的建筑(如文化建筑)开放空间以及开放空间与建筑空间形成的公共空间(如中轴线),也可以成为城市的标志。导则2:标志性地区(如东方广场)应有良好的观赏视角,和周边环境的烘托。导则3:在视线开敞区,特别是河流沿线项目,必须考虑观赏水岸景色可视范围的变化。(四)公共空间与开敞空间
8、控制 城市广场、公园、街头绿地控制导则1:通过带状、片状和点状绿地构成网状绿地空间,保障居民步行300米即可抵达一处公共绿地。层次丰富、安全、宜人的步行环境导则1:注重竖向绿化环境的塑造,打造林荫步行环境。林荫步道是城市空间中交通、餐饮及购物等商业功能的完美组合。导则2:步行交通应保持连续,并要考虑对使用者的关心,主要道路上的步行系统应采用无障碍设计。导则3:行道应有足够宽度,街道拓宽应避免压缩人行道,要使街道在改造后人行的环境更舒适。导则4:水边散步道设置小咖啡馆等场所,增加生活气息。街道风格与特征控制导则1:青山路是本区重点打造的东西向城市发展轴和景观轴,作为贯穿城市东西的主要干道,在青山
9、路两侧又集中了荣成的主要公共活动场所,因此要强调线型景观空间与节点塑造相结合的做法,在重要节点处加强景观处理。导则2:中轴线两侧道路,即府东路与府西路,应与两侧用地的气氛相适应,宜设置较多的停留和休息空间,设施应尽可能隐蔽于绿化空间中,地面铺装和变化不宜过大,并具有导向性,与广场铺装有良好衔接。导则3:生活性景观道路,强调人性化的细部设计,具体体现在景观小品,人性化步行道和供行人休息的停留的公共设施等方面。导则4:商业景观道路应适合现代化商业服务功能,体现繁华的都市气氛,人行道同购物空间分开设置,保障人行道行人通过流畅,购物空间应方便行人观光购物,宜设置专门休息带。导则5:清晰的公共指示系统,
10、在大型的公共建筑、公共活动区和目的地都应有方向指示、城市地图指示、位置指示和公共厕所指示等。本区及周边大环境的绿化建设导则1:突出大尺度的开敞空间,提升本区整体形象和环境,加强本区及周边大环境的绿化建设,利用山体、河流,滨水地段等自然条件形成片区的绿色大背景。导则2:在本区周围营造两个大尺度的自然开敞空间,即北部山体大环境绿化和东南部滨海公园。导则3:在区内营造两个大尺度的分割绿带,即三个片区之间的分割绿带。导则4:增强大尺度开敞空间的可亲近度,便于市民亲山、亲水、亲绿、亲近自然。导则5:山体与河流是本区重要的生态系统,也是城市重要的景观节点,应进行严格控制,通过保护和开发增加其观赏性、可达性
11、、公共性与开放性导则6:绿化分割带是本区重要的生态景观廊道,应加以严格保护,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宜分段处理,赋予不同的主题功能,鼓励提升可达性和生态化的岸线处理形式。(五)建筑导引重要建筑群设计引导导则1:行政办公、商务办公建筑群是本区的重点建筑群。行政办公、商务办公建筑采用大方、简洁的处理手法,形成庄重、严肃的气氛。建筑造型结实稳重,给人以坚实可靠的感觉。导则2:商业建筑群是本区中最具活力和人气的区域。建筑群的组织应充满韵律感,富于活力。导则3:文化娱乐建筑是公共活动的场所,也是特色和个性的重要体现场所,设计以科技、现代为主题,通过建筑的外形、色彩、建材等方面的变化来体现这一特色。建筑实体设
12、计引导导则1:对设于开放空间东、西、南向的建筑,应通过日照分析限制其高度和体量,减少建筑对开放空间使用效果的影响。导则2:在绿地广场周围的建筑,装饰性要加强,统一建筑细部的处理,包括裙房高度、层高、色彩等方面。导则3:重要的城市景观轴和与城市开敞空间有呼应关系的地段,应控制建筑退界,增强城市肌理。导则4:一般的生活性街道沿线,应尽量缩小建筑的体量。导则5:控制建筑的第一层空间轮廓。完善近人尺度的街道环境,增添街道的活力和趣味性。导则6:提倡建筑形式与使用功能的结合。鼓励建筑形式的创新,但不应违反基本的视觉审美标准,如均衡、稳定、比例等。导则7:广告设置:高层建筑广告高度不超过裙层墙面且低于24米,离地高度不得小于4.5米,多层建筑广告高度不超过建筑顶层窗台且低于24米,离地高度不应小于4.5米,低层建筑广告高度不超过建筑顶层窗台,离地不宜小于4.5米。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