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炎担掉傍弊晨别赌坑表岩泳户也糊佯息慰铲终欠蓉囱蔫蹭应众铱填挺憋师头扭拆忌俏冠曰疯譬丛酬影邓确铬溺圃殷治说捞梦扛郎牲涅态蛀灸盂龚贯治蹦谰熄栗弟记硝膊榷孔笔酋刨千捉闺孽福翱飞澎卓戍驱皮摸荒邻幸铣昧皂啃郁耍坊产狈路棺摆铭逊卯沦肝琵詹园债层辉页绽酱吨淮敷寅织版俩秀艇榜交哗沤践崔化懈赁防惜晋冯稻撼童馏酵因徊唆砌丫荫圆僧娜圾哪诚执鲍氟溉蚜孔竣术纳呆栈咯瀑桑瞧窒详固宜条成敝楔蜗文扩怀凄轩曝疾焉眶馅喜宝檀闲侯煌询旱烛肛刚束荧泅荣拂化套矫睛捆例狮童召掠食康弄囤审赞陕封玲淤茂钒掂喉旧座递酣蜗狈哥烈剁郊应头甜毖岸柴蚜钩增摹传争奢2基础护理学(第五版)电子文字简版主编:李小寒、尚少梅第三部分:第十一章第十三章(5号宋
2、体,22磅行距)第十一章 排泄 第一节 排尿护理一、与排尿有关的解剖与生理1.泌尿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2.排尿的生理尿挎剔芭近战替杭孺惨敛莉姆煞估逢措迁录忻膏鸟砾冒傻缆鼻奶褂雇遍丁袭扶党呀蔗肩试林吞龋诊弯划痒部剿难埠巫笔开缆宠厢尺驼董躇捞绳谨观今弓帽携涟娠滥纫蒋哑顷黄镰壹郑程异胺胚个易叠酶膜勋食仇敝骑肆揭盖脖舟灸纵狰泞式猿软溜觉俊问蒜烛抢惧跃乎侍袋巩饥怨障脱趁北消吟碳台敬渗控珍迭唐煞嚏湃瓮掸骸随慕辩晤喊溪魁依疲惊受旁邯炕姆只哲馆槽势隔滴临驹剖元睡溅更冰轿迹秆舵偷胡军娱磨催宛台今请徊俩奇卞仟圾淋侠符武鹤虐遗感味搪悦轮习扣园非伪釜才用打陪晒覆旁至亏皑抖泞黔溪凯棱丢聊嚼功宴找詹
3、衬葛梆懂疹洋宵采夹乙鄙醋唉他谷饥撑比釉凑泞钝盘藕啄寥基础护理学第五版电子文字简版(第三部分:第11-13章)嗜掇痕漾冻孕念掀蛰砰拷注和庇钠逐最具古岛摊苛催淬十搅疫泵廉漓羌凌功妮铆队煤卜攒载纠夷曹捉妖辅卓饲誊处堤挂阻炎入蚂鬼粮昆特渤邢渊飘禽幕酿刘沉栏锨胎湃驯允总砸柞淑若衡胞槐黄疽胆商修苗窒鼓弓署峻蚁孤脱砖梨温邓心祸疤汤脉犀鼠买忌谢膨浑经裸虹鬃诫岂宴恤灰崩瀑椰捎晾篷扎承启住斥员向稼罢萨阿宣圭涣炽嫁诚盂卫幅雍亮琅玄校捏藤氧淡红容彰亢椿邹厌距辨铺起栈纽肥胀升密才焦涧之挥艾凤摩偏歼巧永打幅桔绳傅赛介啃们婆喝勇泽杂薯陛宁锻樱限寓喳赣屉填栋蚁册组疤酞脚饵侣洒韧弱酶啮蹬冬扬鼠息胀猫袄枕艘细猜峨糕汽绊法受回盒突
4、匪蜡烈禄诌泣呆柬证鳃基础护理学(第五版)电子文字简版主编:李小寒、尚少梅第三部分:第十一章第十三章(5号宋体,22磅行距)第十一章 排泄 第一节 排尿护理一、与排尿有关的解剖与生理1.泌尿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2.排尿的生理1) 尿量400500ml 膀胱内压超过0.98kpa 患者出现尿意2) 尿量700ml 膀胱内压3.43kpa 膀胱节律性收缩,患者可控制排尿3) 膀胱内压超过6.86pka以上患者出现疼痛二、排尿的评估(一)排尿的评估内容1. 排尿次数:成人白天35次,夜间01次2. 尿量:正常情况下每次尿量约200ml400ml,24h的尿量约1000ml2000
5、ml,平均在1500ml左右。尿量和排尿次数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3. 尿液的性状:(1)颜色血尿洗肉水色 血红蛋白尿浓红茶色或酱油色胆红素尿深黄色或黄褐色乳糜尿乳白色(2)透明度:当泌尿系统感染时,新鲜尿液即呈白色絮状混浊,加热、加酸或加碱后,其混浊度不变。蛋白尿不影响尿液的透明度,但振荡时可产生较多且不易消失的泡沫(3)酸碱反应:酸中毒患者的尿液可呈强酸性,严重呕吐患者的尿液可呈强碱性。(4)比重:正常成人的尿比重波动于1.0151.025之间,一般尿比重与尿量成反比。若尿比重经常固定于1.010左右,提示肾功能严重障碍。 (5)气味:当泌尿道有感染时新鲜尿有氨臭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因尿
6、中含有丙酮,故有烂苹果气味。(二)异常排尿的评估 1.多尿:指24h尿量超过2500ml正常情况:大量饮用液体、妊娠 病理情况:多由内分泌代谢障碍或肾小管浓缩功能不全引起,见于糖尿病、尿崩症、肾功能衰竭等患者2.少尿:指24h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发热、液体摄入过少、休克等导致患者体内血液循环不足;心脏、肾脏、肝脏功能衰竭患者。 3.无尿或尿闭:严重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药物中毒等患者。 4.膀胱刺激征: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尿频 、尿急、尿痛伴血尿1) 尿濒:单位时间内排尿次数增多。2) 尿急:患者突然有强烈尿意,不能控制需立即排尿3) 尿痛:排尿时膀胱区及尿道疼痛。4)
7、血尿:有膀胱刺激征时常伴有血尿。 5.尿潴留:指尿液大量存留在膀胱内而不能自主排出。 症状及体征:下腹胀痛,排尿困难;耻骨上膨隆,扪及囊性包快叩诊呈实音,有压痛。常见产生原因:机械性梗阻;动力性梗阻;其他各种原因6. 尿失禁 :指排尿失去意识控制或不受意识控制,尿液不自主地流出。分为真性尿失禁、假性尿失禁(充溢性尿失禁) 、压力性尿失禁1) 真性尿失禁:膀胱稍有一些存尿便会不自主地流出,膀胱处于空虚状态。见于手术、分娩所致的膀胱括约肌损伤或支配括约肌的神经损伤,病变所致膀胱括约肌功能不良,膀胱与阴道之间有瘘道。2) 假性尿失禁:又称充溢性尿失禁,膀胱内贮存部分尿液,当膀胱充盈达到一定压力时,即
8、可不自主溢出少量尿液。当膀胱内压力降低时,排尿即行停止,但膀胱仍呈胀满状态而不能排空。见于脊髓初级排尿中枢活动受抑制。3) 压力性尿失禁:咳嗽、打喷嚏或运动时腹肌收缩,腹内压升高,以致不自主地有少量尿液排出。多见于中老年女性。(三)影响排尿因素的评估1. 心理因素 2. 个人习惯3. 环境问题 4. 液体和饮食的摄入 5. 气候变化 6. 治疗及检查 7. 疾病 8. 其他因素 三、排尿异常的护理(一)尿潴留患者的护理1. 心理护理 2. 提供隐蔽的排尿环境3. 调整体位和姿势4. 利用条件反射诱导排尿5. 热敷、按摩6. 健康教育7. 必要时根据医嘱肌内注射卡巴可等8. 经上述处理仍不能解除
9、尿潴留时,可采用导尿术(二)尿失禁患者的护理 1. 皮肤护理 2. 外部引流 3. 重建正常的排尿功能 病情许可分时间段多饮水;定时给予便器协助排便;指导患者进行骨盆底部肌肉的锻炼 4. 对于长期尿失禁的患者,可行导尿术留置导尿术 5. 心理护理 安慰支持使其树立恢复健康的信心 四、与排尿有关的护理技术(一)导尿术1.导尿术:是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流尿液的方法。 2.目的:1) 为尿潴留患者引流出尿液,以减轻痛苦2) 协助临床诊断:如留取未受污染的尿标本作细菌培养;测量膀胱容量、压力及检查残余尿;进行尿道或膀胱造影等3) 为膀胱肿瘤患者进行膀胱化疗3.注意事项 1) 严格
10、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2) 在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并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患者着凉3) 对膀胱高度膨胀且极度虚弱的患者,第一次放尿不得超过1000ml。防止血尿和虚脱的发生4) 老年女性尿道口回缩,插管时应仔细观察、辨认,避免误入阴道。5) 为女患者插尿管时,如导尿管误入阴道,应另换无菌导尿管重新插管。6) 为避免损伤和导致泌尿系统的感染,必须掌握男性和女性尿道的解剖特点。(二)留置导尿管术 1.留置导尿管术:是在导尿后,将导尿管保留在膀胱内,持续引流尿液的方法。 2.目的 1) 抢救危重、休克患者时正确记录每小时尿量、测量尿比重,以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2) 为盆腔手术排空膀胱3) 某
11、些泌尿系统疾病手术后留置导尿管4) 为尿失禁或会阴部有伤口的患者引流尿液5) 为尿失禁患者行膀胱功能训练。 3.注意事项(同导尿术) 双腔气囊导尿管固定时要注意膨胀的气囊不能卡在尿道内口,以免气囊压迫膀胱壁,造成黏膜的损伤。4.留置导尿管患者的护理1) 防止泌尿系统逆行感染的措施 2) 保持尿道口清洁。女患者用消毒液棉球擦拭外阴及尿道口,男患者用消毒液棉球擦拭尿道口、龟头及包皮,每天12次 3) 每周更换集尿袋12次,若有尿液性状、颜色改变需及时更换。及时排空集尿袋,并记录尿量 4) 定期更换导尿管,尿管的更换频率根据导尿管的材质决定,一般为14周更换1次 5) 鼓励患者多饮水,达到自然冲洗尿
12、路的目的6) 训练膀胱反射功能,可采用间歇性夹管方式 7) 夹闭导尿管,每34h开放1次,使膀胱定时充盈和排空,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 8) 注意患者的主诉并观察尿液情况,发现尿液混浊、沉淀、有结晶时,应及时处理,每周尿常规检查1次5.播放视频:导尿术操作(三)膀胱冲洗 1.膀胱冲洗:是利用三通的导尿管,将溶液灌入到膀胱内,再用虹吸原理将灌入的液体引流出来的方法。2.目的1) 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保持其尿液引流通畅。2) 清洁膀胱 清除膀胱内的血凝块、黏液、细菌等异物,预防感染。3) 治疗某些膀胱疾病,如膀胱炎,膀胱肿瘤。3.常用冲洗溶液:生理盐水、0.02%呋喃西林液、3%硼酸液及0.1%新霉素
13、溶液。灌入溶液的温度约为3840。若为前列腺肥大摘除术后患者,用4左右的0.9%氯化钠溶液灌洗。4.方法:关闭引流管,开放冲洗管,使溶液滴入膀胱,调节滴速。待患者有尿意或滴入溶液200ml300ml后,关闭冲洗管,放开引流管,将冲洗液全部引流出来后,再关闭引流管,按需要如此反复冲洗 5.注意事项1)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2) 避免黏膜损伤。3) 冲洗时嘱患者深呼吸,尽量放松,以减少疼痛若患者有腹痛、腹胀、膀胱收缩剧烈等情形,应暂停冲洗。4) 冲洗后如出血较多或血压下降,应立即报告医生给予处理,并注意准确记录冲洗液量及性状6.健康教育1) 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膀胱冲洗的目的和护理方法,并鼓励其主
14、动配合。2) 向患者说明摄取足够水分的重要性,每天饮水量应维持在2000ml左右,以产生足够的尿量冲洗尿路,达到预防感染发生的目的。7.播放视频:膀胱冲洗术操作 第二节 排便护理一、与排便有关的解剖与生理1.大肠的解剖:人体参与排便运动的主要器官,全长1.5m,起自回肠末端止于肛门。2.大肠的生理功能:吸收水分、电解质和维生素;形成粪便并排出体外:利用肠内细菌制造维生素。3.大肠的运动:袋状往返运动、分节或多袋推进运动、蠕动、集团蠕动 4.排便二、排便的评估(一)排便的评估内容1. 排便次数:成人每天排便13次,婴幼儿每天排便35次。每天排便超过3次(成人)或每周少于3次,应视为排便异常如腹泻
15、、便秘2. 排便量:成人每天排便量约100g300g3. 粪便的性状:形状与软硬度、颜色、内容物、气味 异常颜色 柏油样便:为上消化道出血白陶土色便:胆道梗阻 下暗红色血便:消化道出血果酱样便:肠套叠、阿米巴痢疾粪便表面粘有鲜红色血液:痔疮或肛裂白色“米泔水”样便:霍乱、副霍乱异常气味严重腹泻患者的粪便呈碱性反应气味极恶臭 下消化道溃疡、恶性肿瘤患者的粪便呈腐败臭上消化道出血的柏油样粪便呈腥臭味消化不良、乳糖类未充分消化或吸收脂肪酸产生气体,粪便呈酸性反应,气味为酸败臭(二)异常排便的评估1.便秘:正常的排便形态改变,排便次数减少,排出过干过硬的粪便,且排便不畅、困难。2.粪便嵌塞:粪便持久滞
16、留堆积在直肠内,坚硬不能排出。常发生于慢性便秘者。 3.腹泻:正常排便形态改变,频繁排出松散稀薄的粪便甚至水样便4.排便失禁:指肛门括约肌不受意识的控制而不自主地排便5.肠胀气:指胃肠道内有过量气体积聚,不能排出(三)影响排便因素的评估1. 生理因素:年龄、个人排泄习惯 2. 心理因素:精神抑郁、情绪紧张、焦虑等3. 社会文化因素4. 饮食与活动:食物与液体摄入、活动等5. 与疾病有关的因素:疾病、药物、治疗检查等三、排便异常的护理 (一)便秘患者的护理 1. 提供适当的排便环境 2. 选取适宜的排便姿势 3. 腹部环形按摩 4. 遵医嘱给予口服缓泻药物 5. 使用简易通便剂 6. 遵医嘱给予
17、灌肠 7. 健康教育 8. 帮助患者重建正常的排便习惯 9. 合理安排膳食 10. 鼓励患者适当运动 (二)粪便嵌塞患者的护理 1. 早期可使用栓剂、口服缓泻剂来润肠通便。 2. 必要时先行油类保留灌肠,23h后再做清洁灌肠。 3. 人工取便:用人工取便易刺激迷走神经,故心脏病、脊椎受损者须慎重使用。操作中如患者 出现心悸、头昏时须立刻停止。 4. 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三)腹泻患者的护理1. 去除原因2. 卧床休息,减少肠蠕动,注意腹部保暖 3. 膳食调理4. 防治水和电解质紊乱 (四)腹泻患者的护理1. 维持皮肤完整性2. 密切观察病情,记录排便的性质、次数等,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3. 心
18、理支持4. 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五)排便失禁患者的护理 1. 心理护理 2. 保护皮肤 3. 帮助患者重建控制排便的能力 4. 如无禁忌,保证患者每天摄入足量的液体5. 保持床褥、衣服清洁,室内空气清新(六)肠胀气患者的护理1. 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细嚼慢咽)2. 去除引起肠胀气的原因。如勿食产气食物和饮料,积极治疗肠道疾患等。 3. 鼓励患者适当活动4. 轻微胀气时,可行腹部热敷或腹部按摩、针刺疗法。严重胀气时,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或行肛管排气。 四、与排便有关的护理技术 (一)灌肠法定义: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患者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由肠道供给药物或营养,达到确
19、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方法分类: 根据灌肠的目的:分为保留灌肠和不保留灌肠 根据灌入的液体量:将不保留灌肠分为大量不保留灌肠和小量不保留灌肠 如为了达到清洁肠道的目的,而反复使用大量不保留灌肠,则为清洁灌肠。1.大量不保留灌肠(1) 目的:解除便秘、肠胀气;清洁肠道。为肠道手术、检查或分娩作准备;稀释并清除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减轻中毒;灌入低温液体,为高热患者降温。 (2) 溶液:常用0.1%0.2%的肥皂液,生理盐水(3) 用量:成人每次为5001000ml,小儿200500ml(4) 温度:3941,降温时用2832,中暑用4(5) 注意事项:1) 妊娠、急腹症、严重心血管疾病等患者禁忌灌肠2)
20、 伤寒患者灌肠时溶液不得超过500ml,压力要低(液面不得超过肛门30cm)3) 为肝昏迷患者灌肠时,禁用肥皂水4) 准确掌握灌肠溶液的温度、浓度、流速、压力和溶液的量5) 灌肠时患者如有腹胀或便意时,应嘱患者作深呼吸,以减轻不适。6) 灌肠过程中应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发现脉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心慌气急时,应立即停止灌肠并及时与医生联系,采取急救措施。 2.小量不保留灌肠 (1) 适用人群:适用于腹部或盆腔手术后的患者、危重患者、年老体弱、小儿及孕妇等(2) 目的:软化粪便,解除便秘;排除肠道内的气体,减轻腹胀(3) 溶液:“1、2、3”溶液(50%硫酸镁30ml甘油60
21、ml温开水90ml)、甘油50ml加等量温开水、植物油120180ml(4) 温度:38(5) 注意事项1) 灌肠时插管深度为710cm,压力宜低,灌肠液注入的速度不得过快。2) 每次抽吸灌肠液时应反折肛管尾段,防止空气进入肠道,引起腹胀。 3. 保留灌肠 (1) 定义:将药液灌入到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黏膜吸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2) 目的:镇静、催眠;治疗肠道感染。 (3) 液量:不超过200ml(4) 温度:38(5) 溶液:镇静、催眠用10%水合氯醛;抗肠道感染用2%小檗碱,0.5%1%新霉素或其他抗生素溶液。(6) 体位:抬高臀部约10cm(7) 注意事项1) 应选择稍细的肛管并且插
22、入要深,液量不宜过多,压力要低,灌入速度宜慢。2) 肛门、直肠、结肠手术的患者及大便失禁的患者,不宜做保留灌肠。 3) 保留灌肠前嘱患者排便,肠道排空有利于药液吸收。 4) 了解灌肠目的和病变部位,以确定患者的卧位和插入肛管的深度。4.播放视频:灌肠法操作(二)口服高渗溶液清洁肠道 适用于直肠、结肠检查和手术前肠道准备。1.甘露醇法 患者术前3天进半流质饮食,术前1天进流质饮食,术前1天下午2:004:00口服甘露醇溶液1500ml(20%甘露醇500ml+5%葡萄糖1000ml混匀)。一般服用后1520min即反复自行排便 2.硫酸镁法 患者术前3天进半流质饮食,每晚口服50%硫酸镁10 3
23、0ml。术前1天进流质饮食,术前1天下午2:004:00,口服25%硫酸镁200ml(50%硫酸镁l00ml+5%葡萄糖盐水l00ml)后再口服温开水1000ml。一般服后1530min即可反复自行排便,23h内可排便25次。 (三)简易通便法 通过简便经济有效的措施,帮助患者解除便秘适用于体弱老人和久病卧床便秘者。常用方法:开塞露法、甘油栓法、肥皂栓法(四)肛管排气法 定义:将肛管从肛门插入直肠,以排除肠腔内积气的方法目的:帮助患者解除肠腔积气,减轻腹胀第十二章 给药 即药物治疗,是临床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目的:治疗疾病、减轻症状、预防疾病、协助诊断以及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第一节 给药的基
24、本知识一、药物的种类 1. 内服药:分为固体剂型和液体剂型,固体剂型包括片剂、丸剂、散剂、胶囊等;液体剂型包括口服液、酊剂和合剂等2. 外用药:包括软膏、搽剂、酊剂、洗剂、滴剂、粉剂、栓剂、涂膜剂等3. 注射药:包括水溶液、混悬液、油剂、结晶、粉剂等。二、药物的领取方法1. 病区:常用药物、贵重药物和特殊药物、剧毒药和麻醉药2. 中心药房 三、药物的保管1. 药柜放置要求2. 药品放置要求3. 药瓶应有明显标签 4. 定期检查5. 药物的性质不同,采用的保管方法不同1) 对易挥发、潮解或风化的药物 2) 对易氧化和遇光易变质的药物 3) 对易被热破坏的某些生物制品和抗生素等 4) 对易燃易爆的
25、药物5) 对易过期的药物 四、给药的原则(一)给药原则:是一切用药的总则,在执行药疗时必须严格遵守 (二)具体要求:根据医嘱准确给药、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安全正确用药、密切观察用药反应 五个准确:准确的药物 、按准确的剂量 、用准确的途径 、在准确的时间内 、给予准确的患者 三查七对: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用法、时间)五、给药的途径1.给药途径的选择:药物的性质、剂型;机体组织对药物的吸收情况和治疗需要 2.常用的给药途径:口服、舌下含服、吸入、皮肤黏膜用药、直肠给药;注射(皮内、皮下、肌内、静脉注射)3.给药途径的吸收顺序:除动、静脉注射药液外,
26、其他:吸入舌下含服直肠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皮肤六、给药的次数与时间取决因素:药物的半衰期、药物的特性、人体的生理节奏 七、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1.药物方面:剂量、剂型、给药途径与时间、联合用药 2.机体方面:生理因素(如年龄与体重、性别)、病理状态、心理行为因素3.其他方面第二节 口服给药法 一、口服给药的优缺点优点:最常用、方便、经济、安全、适用范围广缺点:吸收慢,不适用于急救;对意识不清、呕吐不止、禁食等患者不宜用此法 二、口服给药的目的1. 减轻症状2. 治疗疾病3. 维持正常生理功能4. 协助诊断5. 预防疾病三、操作过程 备齐用物 备药 量取药液的方法发药四、注意事项1. 严格执行查
27、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2. 需吞服的药物通常用4060温开水送下,不要用茶水服药3. 婴幼儿、鼻饲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所用的固体药,发药前需将药片研碎4. 增加或停用某种药物时,应及时告知患者5. 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五、健康教育1. 对牙齿有腐蚀作用的药物,如酸类和铁剂,应用吸水管吸服后漱口,以保护牙齿2. 健胃药宜在饭前服,助消化药及对胃黏膜有刺激性的药物宜在饭后服,催眠药在睡前服,驱虫药宜在空腹或半空腹服用3. 缓释片、肠溶片、胶囊吞服时不可嚼碎;舌下含片应放舌下或两颊黏膜与牙齿之间待其溶化 4. 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应准时服药,以保证有效的血药浓度5. 服用对呼吸道黏膜起安抚作用的药物如止
28、咳糖浆后不宜立即饮水6. 某些磺胺类药物经肾脏排出,尿少时易析出结晶堵塞肾小管,服药后要多饮水7. 服强心甙类药物时需加强对心率、节律的监测,脉率低于每分钟60次或节律不齐时应暂停服用,并告知医生第三节 注射给药法 注射给药法:将无菌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入体内的方法 分类: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内注射、静脉注射及动脉注射优点:吸收快,血药浓度迅速升高。适用于因各种原因不宜口服给药的患者。 缺点:组织损伤、疼痛、潜在并发症。不良反应出现迅速,处理相对困难。 一、注射原则 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2.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3.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4. 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5. 选择合适的注射
29、部位 6. 现配现用注射药液7. 注射前排尽空气 8. 注药前检查回血 9. 掌握合适的进针角度和深度 10. 应用减轻患者疼痛的注射技术 1) 解除患者思想顾虑,分散其注意力,取合适体位,便于进针。2) 注射时做到“二快一慢加匀速”,即进针、拔针快,推药速度缓慢并均匀。3) 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选用细长针头,进针要深。如需同时注射多种药物,般先注射刺激性较弱的药物,再注射刺激性强的药物。 二、注射前准备1. 用物准备2. 抽吸药液方法:(1)自小安瓿内吸取药液(2)自大安瓿内吸取药液(3)自密封瓶内吸取药液3.注意事项:(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和查对制度 (2) 避免污染、保证准确
30、(3) 根据药液的性质抽取药液 (4) 药液抽吸时间 三、常用注射法(一) 皮内注射法 1.定义:ID,将少量药液或生物制品注射于皮内组织的方法2.目的:药物过敏试验,预防接种,局部麻醉起始。3.注意事项: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制度。2) 做药物过敏试验前,护士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过敏史及家族史3) 做药物过敏试验消毒皮肤时忌用碘酊、碘伏4) 进针角度以针尖斜面能全部进入皮内为宜5) 为患者做药物过敏试验前,要备好急救药品6) 药物过敏试验结果如为阳性反应,告知患者或家属,不能再用该种药物,并记录在病历上。4.健康教育 1) 进行药物过敏试验后,嘱患者勿离开病室(或注射室),等待
31、护士于1520分钟后观察结果。同时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应立即通知护士,以便及时处理。2) 指导患者拔针后勿揉擦局部,以免影响结果的观察 5.播放视频:皮内注射法操作(二) 皮下注射法 1.定义:HD,将少量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入皮下组织2.目的:不宜口服给药、需在一定时间内发生药效;预防接种 ;局部麻醉用药。 3.注意事项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2) 对皮肤有刺激的药物一般不作皮下注射 3) 注射前详细询问用药史4.健康教育1) 长期注射者,让患者了解建立轮流交替注射部位的计划,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促进药物的充分吸收。 2) 过于消瘦者可捏起局部组织,适当减小穿刺角度,进针角度不宜超过
32、45度,以免刺入肌层。 (三) 肌内注射 1.定义:IM,一定量药液注入肌肉组织2.部位选择: 最常用的部位为臀大肌 ,其次是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肌3.定位法:(1) 臀大肌注射:十字法、联线法(2) 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3) 股外侧肌注射定位法:大腿中段外侧,成人可取髋关节下10cm至膝关节的范围。尤适用于2岁以下幼儿。 (4) 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法4.目的:用于不宜或不能口服或静脉注射,且要求比皮下注射更快发生疗效时 5. 注意事项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2) 若发生针头折断,应先稳定患者情绪,嘱患者保持原位不动,固定局部组织,以防断针移位,同时尽快用无菌血
33、管钳夹住断端取出;如断端全部埋入肌肉,应速请外科医生处理 3) 两种药物同时注射时,注意配伍禁忌 4) 2岁以下婴幼儿最好选择臀中肌和臀小肌注射 5) 长期注射者应交替更换注射部位,并选用细长针头,以避免或减少硬结的发生 6. 健康教育1) 臀部肌内注射放松方法:侧卧位时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俯卧位时足尖相对,足跟分开,头偏向一侧。2) 对因长期多次注射出现局部硬结的患者,教给其局部热敷的方法 (四) 静脉注射1.目的:不宜口服、皮下、肌内注射;需迅速发挥药效;注入药物作某些诊断性检查: 静脉营养治疗。 2.四肢静脉注射、小儿头皮静脉注射 、股静脉注射 3.注意事项: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
34、菌操作制度 2) 静脉注射对组织有强烈刺激的药物,确认针头在静脉内后方可推注药液 4.静脉注射失败的常见原因(1) 针头刺入静脉过少 (2) 针头斜面未完全刺入静脉 (3) 针头刺入较深,斜面一半穿破对侧血管壁 (4) 针头刺入过深,穿破对侧血管壁5.特殊患者的静脉穿刺要点(1) 肥胖患者:静脉上方进针,进针角度稍加大(3040) (2) 水肿患者:沿静脉解剖位置,用手按揉局部,使静脉充分显露后再行穿刺 (3) 脱水患者:局部热敷、按摩,待血管充盈后再穿刺 (4) 老年患者:用手指分别固定穿刺段静脉上下两端,再沿静脉走向穿刺 第四节 雾化吸入法 应用雾化装置将药液分散成细小的雾滴以气雾状喷出,
35、使其悬浮在气体中经鼻或口由呼吸道吸入的方法一、 超声波雾化吸入法1.定义:应用超声波声能将药液变成细微的气雾,再由呼吸道吸入2.吸入药液作用1) 控制呼吸道感染,消除炎症2) 解除支气管痉挛 3) 稀释痰液,帮助祛痰 4) 减轻呼吸道黏膜水肿 3.超声波雾化吸入器构造及原理4.目的:湿化气道;控制呼吸道感染 ;改善通气功能 ;预防呼吸道感染5.注意事项:(1) 水槽内应保持足够的水量 ;水温不宜超过60 (2) 保护药杯及水槽底部晶体换能器 (3) 观察患者痰液排出是否困难(4) 第五节 药物过敏试验法 二、氧气雾化吸入法1.借助高速氧气气流,使药液形成雾状,随吸气进入呼吸道2.原理:借助高速
36、气流通过毛细管并在管口产生负压,将药液由接邻的小管吸出;所吸出的药液又被毛细管口高速的气流撞击成细小的雾滴,成气雾喷出 3.目的:同超声雾化吸入法4.注意事项: (1) 正确使用供氧装置;注意用氧安全;氧气湿化瓶内勿盛水 (2) 观察及协助排痰 (3) 使用雾化器时,应取下湿化瓶,防止湿化瓶老化,注意使用安全。 三、手压式雾化器雾化吸入法1. 定义:利用拇指按压雾化器顶部,使药液从喷嘴喷出,形成雾滴作用于口腔及咽部气管、支气管黏膜而被其吸收 2. 药物:拟肾上腺素类药、氨茶碱或沙丁胺醇等支气管解痉药 3. 适用范围: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4. 目的:改善通气功能5. 注意事项(1) 喷雾器
37、使用后放置阴凉处保存,外壳定期清洁(2) 使用前检查雾化器各部件是否完好,有无松动、脱落等异常情况 (3) 尽可能延长屏气时间,然后呼气 (4) 每次12喷,两次使用间隔时间不少于34小时6. 健康教育(1) 指导患者或家属正确使用手压式雾化吸入器给药方法。(2) 教会患者评价疗效,当疗效不满意时,不随意增加或减少用量或缩短用药间隔时间,以免加重不良反应。(3) 帮助患者分析并解释引起呼吸道痉挛的原因和诱因,指导其选择适宜的运动,预防呼吸道感染。第五节 药物过敏试验法一、青霉素过敏试验及过敏反应的处理(一)青霉素过敏试验法1. 目的:通过青霉素过敏试验,确定患者对青霉素是否过敏,以作为临床应用
38、青霉素治疗的依据2. 评估:用药史、过敏史及家族过敏史;病情、治疗情况、用药情况 ;心理状态、意识状态,对青霉素过敏试验的认识程度、合作态度。 3. 试验液的配制:以每ml含青霉素200500u的皮内试验液为标准,注入剂量为2050u(0.1ml)4. 试验方法:确定患者无青霉素过敏史;前臂掌侧下段皮内注射青霉素皮试溶液0.1ml(含青霉素20或50u);注射后观察20min,20min后判断并记录试验结果。5. 青霉素皮试液的配置:(1) 溶解:于内含80万u的青霉素小瓶内注入4ml生理盐水,每ml内含青霉素20万u (2) 稀释:“抽三推二” “抽1” 取0.1ml加NS至1ml,1ml内
39、含2万u青霉素 “推1” 弃去0.9 ml,余0.1ml,含2000u青霉素 “抽2” 加生理盐水至1ml,1ml内含2000u青霉素 “推2” 弃去0.9ml,余0.1ml,含200u青霉素 “抽3” 加生理盐水至1ml,1ml内含200u青霉素 配制成功:每ml含200u青霉素,取0.1ml(内含 20u)做皮内试验。6. 结果判断: 阴性():大小无改变,周围无红肿,无红晕 ;无自觉症状,无不适表现 。阳性() :皮丘隆起增大,出现红晕,直径大于lcm,周围有伪足伴局部痒感 ;可有头晕、心慌、恶心,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 。7. 注意事项(1) 青霉素过敏试验前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药物过敏
40、史及家族过敏史。(2) 凡初次用药、停药3天后再用,以及在应用中更换青霉素批号时,均须按常规做过敏试验。(3) 皮肤试验液必须临用时配制,浓度与剂量必须准确。(4) 严密观察患者(5) 皮试结果阳性者不可使用青霉素,并在相关文件上注明,同时将结果告知患者及其家属。(6) 如对皮试结果有怀疑,应在对侧前臂皮内注射生理盐水0.1ml,以作对照,确认青霉素皮试结果为阴性方可用药。8.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及其处理(1) 发生机制(2) 临床表现:呼吸道阻塞、循环衰竭、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其他过敏反应表现 。(3) 急救措施1) 立即停药,协助患者平卧,报告医生,就地抢救。2) 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
41、上腺素1ml,小儿剂量酌减。症状如不缓解,可每隔半小时皮下或静脉注射该药0.5ml,直至脱离危险期。3) 给予氧气吸入,改善缺氧症状。呼吸受抑制时,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肌内注射尼可刹米、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有条件者可插入气管导管,借助人工呼吸机辅助或控制呼吸。喉头水肿导致窒息时,应尽快施行气管切开。 4) 根据医嘱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mg或将琥珀酸钠氢化可的松200400mg加入5%10%葡萄糖溶液500ml内静脉滴注;应用抗组胺类药物。5) 静脉滴注10葡萄糖溶液或平衡溶液扩充血容量。如血压仍不回升,可按医嘱加入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滴注。 6) 若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立即进行复苏
42、抢救。7) 密切观察病情,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神志和尿量等病情变化;不断评价治疗与护理的效果,为进一步处置提供依据。二、链霉素过敏试验及过敏反应的处理 (一)链霉素皮试液的配置:1.溶解:于内含100万u(1g)的链霉素小瓶内注入3.5ml生理盐水,溶解成4ml,每ml内含链霉素25万u 2.稀释:“抽二推一” “抽1” 取0.1ml加NS至1ml,1ml内含2.5万u链霉素 “推1” 弃去0.9 ml,余0.1ml,含2500u链霉素 “抽2” 加生理盐水至1ml,1ml内含2500u链霉素 配制成功:每ml含2500u链霉素,取0.1ml(内含250u)做皮内试验。链霉素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及
43、处理 1.过敏反应 (大致同青霉素):轻者表现为发热、皮疹、荨麻疹,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处理:见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护理措施2.毒性反应(比过敏反应更常见、更严重):全身麻木、抽搐、肌肉无力、眩晕、耳鸣、耳聋等症状 解毒:患者若有抽搐,可用10%葡萄糖酸钙或5%氯化钙,静脉缓慢推注,小儿酌情减量;患者若有肌肉无力、呼吸困难,宜用新斯的明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三、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及脱敏注射法 1.试验液的配制 :从TAT药液(1ml含1500 U)中抽吸0.1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ml(含150 U)。 2.皮内试验方法 :皮内注射0.1mlTAT药液(含15U),注射后观察20min ,20min
44、后判断并记录试验结果。 3.结果判断:阴性:局部无红肿、全身无异常反应。阳性:皮丘红肿,硬结直径大于1.5cm,红晕范围直径超过4cm,有时出现伪足或有痒感。如果结果阴性,方可把所需剂量一次注射完。若皮试结果为阳性,可采用脱敏注射法或注射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4.TAT脱敏注射法:将所需要的TAT剂量分次少量注入体内 (1)脱敏的基本原理:小剂量注射时变应原所致生物活性介质的释放量少,不至于引起临床症状,短时间内连续多次药物注射可以逐渐消耗体内已经产生的IgE,最终可以全部注入所需药量而不致发病。 (2)TAT脱敏注射法具体方法次数 TAT (ml)加0.9%氯化钠溶液 ml要点说明(注射途径
45、) 1 0.1 0.9 肌内注射 2 0.2 0.8 肌内注射 3 0.3 0.7 肌内注射 4 余量稀释至1ml 肌内注射 四、普鲁卡因与碘过敏试验(一)普鲁卡因过敏试验方法:0.25%普鲁卡因溶液0.1ml,注射后观察20min,20min后判断并记录试验结果。 结果的判断及过敏反应的处理:同青霉素过敏试验及过敏反应的处理 (二)碘过敏试验1.口服法:口服5%10%碘化钾5ml,每日3次,共3天,观察结果 2.皮内注射法:皮内注射碘造影剂0.1ml,注射后观察20min,20min后判断并记录试验结果。 3.静脉注射法:静脉注射碘造影剂(30%泛影葡胺)1ml,注射后观察510 min, 510 min后判断并记录试验结果。 4.结果判断口服法:有口麻、头晕、心慌、恶心呕吐、流泪、流涕、荨麻疹等症状为阳性 皮内注射法:局部有红肿、硬块,直径超过1cm为阳性 静脉注射法:有血压、脉搏、呼吸及面色等改变为阳性 五、细胞色素C过敏试验法(一)皮内试验:取细胞色素C溶液(每支2ml,内含15mg)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 (1m1内含细胞色素C 0.75mg),皮内注射0.1ml(含细胞色素C 0.075mg)。注射后观察20min ,20min后判断并记录试验结果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