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规划原理复习中国城建史1、宋朝之后城市建设与之前城市建设特征比较1、城市布局:宋以前(隋唐)城市布局严谨,注重方城、宫城居中、中轴对称;宋以后城市虽然也遵守传统礼教的布局方式,但具有封建统治后期的两面性,布局具有一定 的灵活度。2、城市道路宋以前(隋唐),城市道路呈现严谨规整的棋盘式,讲究横平竖直;宋以后,城市道路虽然也呈方格网状,但结合了自然地理以及生活交通条件并不十分严谨规 整3、商业分布:宋之前的城市建设中商业是被限定在“市”内的。宋以后,由于商业、手工业的发展而突破了“市”的限制,商业区与住宅区混杂、沿街、沿河 开设各种店铺,形成熙熙攘攘的商业街。4、城市居住:宋以前居住管理均比较
2、严格:中国古代城市中居住区城“闾里”,里市一个封闭的居住单位,闾是里的门。自周(或更早)至唐代一直实行这种严格的管理。如唐代实行“里坊制”,有封闭的坊墙,有定时启闭的坊门。唐长安可以说是严格管理的封闭的“里坊制”的顶点。宋以后打破了里坊制,被誉为“城市革命如宋代城市中虽也有坊的制度,但已非唐长安那 种坊里的形式,无坊墙及坊门,通常是指一定的居住地段或居民管理的单位。元大都中也有坊,是有城市 道路分割的一块地段的名称。居住区有街巷组成。有巷分隔城长条形的地段。5、筑城技术的改变宋以前的城市,城墙主要为夯土或版筑,城门多有木柱支撑而成。宋代后,由于火药的发明并广泛用于攻城导致筑城技术有较大的改变,
3、在宋代一些重要城市 开始包砖。到明代城墙加砖更为普遍,城门包铁皮,筑砖拱门等。6、城市管理宋以前沿用封闭式的非常严格的城市管理制度,对于居住、商业、以及城市建设布局的形态 均可以体现宋以后采用了开放式的相对结合城市生产和生活需要,结合市民生活的管理制度,例如重视 消防防火设施、采用了道路绿化、增设了一系列例如“瓦子、勾栏”等的娱乐设施等。3.主要中国古代城市的规划思想与建设格局。(周洛邑城曹魏邺城吴国金陵隋唐长安元大都和明清北京)1周洛邑城规划思想:“如武王之意完全按照周礼的设想规划城市布局。召公和周公曾去相土勘测定址,进行了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城市建设,这是中国历史 上的第一次有明确记载
4、的城市规划文件。建设格局:城市形状为不十分规则的方形与“方九里”记载大致相近。中心部分建筑,分布在城中央偏南与“王城居中”相符。2曹魏邺城城市建设格局:(1)城市形态:城市平面为规则的横长方形。(2)功能分区:一条通向城门的东西向干道将城市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统治阶级专用区,东为园林,西为戚里(贵族居)。宫殿“前朝后寝”,南部为居民居住区,坊里规整,内有三市,还有手 工业作坊。(3)道路系统:南北向有三条干道,中间一条为全城中轴线。东西干道与中轴线干道丁字 相交于宫门前。(4)水系园林:城中水系由西北漳河引水,由三台下流入铜雀园及宫殿区,分流一部份到坊 里区,由东门流出城外。规划思想及特点:
5、(1)城市有明确的分区,统治阶级与一般的居民严格分开,一方面是继承了古代城与郭的区 分,也直按继承了汉代宫城与外城的区分。不同点是分区更加明确,宫城不与坊里相参,反映了阶级的 对立及当时等级的森严。(2)道路正对城门,干道丁字交于宫门前。把中轴线对称布局的手法扩大应用于整个城市。这种规划手法对以后的都城布局有很大的影响。1叶钟楠城市规划原理复习3吴国金陵(南朝健康?)规划特点:城市用地依自然地势发展,以险要为界,以玄武湖防御。皇宫位于城市南北中轴上,重要建筑以此对称布局。是周礼制城市规划思想与自然理念结合的典范。4隋唐长安规划人员:隋:宇文恺唐:阎立德城市选址原因:(1)长期混战使邺城、洛阳等
6、城均以严重破坏。(2)江南初定,政治统治还不够巩固。(3)关中平原军事形势有利(4)隋朝势力原来就在这一带另建新城原因:(1)汉长安经历破坏,难于修复,且风水不利。(2)汉长安已有多朝建都,不变新地不能体现新王朝气象。(3)“汉营此城,经今八百岁,水皆碱卤,不甚宜人”(4)汉长安宫殿与一般建筑杂处,分区不明,防卫和管理也不方便。规划思想:(1)基本符合考工记的制度。(除了前市后朝不符合)(2)在城市布局上分区明确,不使宫殿与民居相参。(3)采用坊里制,便于统治人民。(4)道路突出宫殿,一切从皇帝意图出发。(5)城市规模,道路尺度等均大得惊人,超过实际需要。处处以大来显示国威。(6)城市布局有一
7、定的数字概念。每边三门,每门设三洞,均用奇数。隋唐长安建设的特点:(1)行政中心:宫城在城市中部偏北,主要宫殿座北朝南。(2)城市轴线:宫门前自北向南有全城中轴线。两条横轴和中轴分别相交于主要城门处。(3)城市布局:不符合“前朝后市”,但符合“左祖右社”。(4)道路系统:严整的方格路网,有东西大街11条,南北14条,通过城门的尺度较大。(5)坊里制度:全城有109个坊,实行严格的坊里制。(6)城市尺度:城市规模,坊里面积均大得惊人,超出需要。(7)绿化景观:考虑了水系和绿化,城市绿化景观良好。5元大都规划思想:最符合考工记:西建社稷坛,东建太庙,商市集中于城北,宫城居南,街道整齐,废弃 金中都
8、选址。城市建设特点:(1)继承并发展了唐宋以来中国古代规划的优秀传统手法三套方城,宫城居中,中轴对称。(2)规则的宫殿与不规则的苑囿有机结合(宫城包括海子绿化区)(3)完善的上下水道和排水系统(4)刘秉忠负责。规划意图得到了执行与贯彻。(5)充分体现了周礼考工记的规划思想。6明北京:扩建与改建:(1)北部向南收缩了 5里,南部为延长宫门前的御道长度,以容纳官署,将城墙南移一里。(2)加修外城大片市肆及居住区,将天坛及农坛包围进去。(3)北、东、西各开二门,南面开三门。(4)南部正中的正阳门俗称前门,建有城楼、箭楼、瓮城、正阳桥等建筑。造型庄严,气势 凝重,构成北京城最为宏伟庄严的一组建筑群,是
9、古北京城的标志性建筑群。(5)将城内河道截断,大运河的漕运不再入城,商业中心逐渐移至城南。2叶钟楠城市规划原理复习(6)加修外城大片市肆及居住区,将天坛及农坛包围进去。城市特点:(1)规划思想:明清北京城城市布局具有封建社会后期城市布局的典型两重性。一方面,作 为都城,上层建筑部分按传统宗法礼制思想布置,继承发扬了历代都城规划的传统,另一方面,反映城市 居民生活方面的建设布局却注重因地制宜,具有自发形成的特点,表现出较大的灵活性。(2)总体布局:恢复传统宗法礼制思想皇城为中心,东建太庙,西建社稷坛,城北设布。完 全符合“左祖右社,前朝后市”。(3)布局艺术: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运用强调中轴线的
10、手法,造成宏伟壮丽的景象。(4)道路系统:北京城的街道,基本是元大都的基础,干道规整。宫城居中给城市交通带来 一定的不便。(5)商业布局:商肆分布与元大都不同,元大都商业中心偏北,明北京由东城南扩建,在 其中形成繁杂的商业区。(6)居住布局:居住区在皇城四周,以“坊”作为用地管理,以胡同划分长条居住。全区无集 中绿地,但院落内多绿化,全城呈现在绿荫之中。(7)城市水系:城市水系基本沿袭元大都,居民多掘井取水,下水道系统为明代整修的砖砌 工程。7清北京的变化:(1)将内城一般居民迁至外城。(2)在西部建大片园林。(3)东城出现了不少地区性及行业性的会馆建筑。(4)增加了 一些喇嘛庙。5、中国古代
11、规划思想及典型城市(匠人营国思想、管子城市建设思想)1、周礼考工记(1)思想内容:“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 朝后市,市朝一夫。”(2)典型城市:中国古代大多数都城是按此思想修建的,最典型的有曹魏邺城、元大都等。2、管子(1)思想内容:认为城地选址应是“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2)典型城市:受管子影响的城市较明显的是南京城,南京地形较复杂,长江自西南向东 北流过,四面环山,只有中部地形较平坦,是中国古代城市中典型的不规则的都城。城内有规则方整的宫城 区及反映商业及手工业自发成长的市肆区。
12、7.不同历史时期都市布局的完善与发展中轴线周代:一些大型建筑群开始对称布局曹魏邺城:中轴对称隋唐长安:中轴对称手法更加完善元大都:南北、东西的轴线明清北京:北京中轴线有空间的变化,更高的艺术水平三套宫城宋开封出现周礼考工记影响规划8、不同时期居住区的完善与发展(中建史P173)殷商时期:城市的居住区还没有统一完善的规划和分区,一般散布在城市的各处周:自周开始,形成了“闾里”,里是一贯封闭的居住单位。闾是里的门。是一种严格管理的 居住形式。隋唐:出现了严格管理和布局的“里坊”。里坊管理十分严格,如令城坊里随晨幕的街鼓而顶 时起闭,除三品以上官员府第处一律不许在坊墙开门,并且里坊的门规定时间开闭,
13、同时实行“宵禁里 坊的面积也很大,这是为了减少里坊的数目,便于管理。3叶钟楠城市规划原理复习宋代:打破了以前严格的“里坊”制度,实行“厢坊”。是由街巷联系的一群院落,虽然此时仍 有坊里,但是居住地段的名称,在入口处设牌坊,上书坊名。并且对于居住区的管理也自由了很多,允 许沿街开店。同时,在城外出现了“关厢”的现象。元明清:继续沿用宋开始的自由式管理,采用“坊”制。这时候的“坊是由城市道路分隔的一 块地的名称,由院落式的街巷组成,居民生活比较自由。10.平江城规划以及平江图,平江城的意义。平江城规划1)城市形态:城市平面南北较长,东西较短,呈不规整长方形。2)交通系统:方格形路网,正对城门的道路
14、较重要,小街多东西向;水系发达,“三横四直”的河道骨架;形成“水陆双棋盘”格局。共5座城门,皆水陆城门并列。3)城市中心:府治所在称子城,子城周围有城墙包围,为城市中心。体现了当时地区政治 军事中心府州城市特点。4)住区制度:城市中有许多坊,但无坊门坊墙。坊仅是一种管理制度,与唐坊里制不同。5)商业布局:在城市一定地段设有市及行,数量较多且较为分散。6)宗教建筑:宋代道佛并崇,平江城宗教建筑较多,并占有重要地位,丰富了城市景观。7)私家园林:城内多私家园林,园艺技术已有相当层次和规模。平江图意义平江图是南宋绍定二年刻成的石碑,是我国最早最详细准确的城市平面图,在世界上也较早。其意义有:(1)是
15、宋代城市现状的实录,正确反映了当时的城市面貌,为研究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依据,更是研究古城市建设与建筑历史方面的珍贵资料。(2)运用了传统的古代地图画法(在平面图上画出表达对象的简洁形象),使我们能了解当 时城市风貌及一些细部内容。(3)反映出我国古代很高的测绘水平。平江城的意义(1)反映水网的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平江城是在原址上不断重建的,这与古代封建都城多舍弃原址不同。主要原因是水网的重要 作用,水网促进经济发展,是人民生活的命脉。(2)反映出历史城市的不同格局平江不象北方城市那样方正规则,这与水网纵横的自然地形有关;平江没有严格的坊里制,而是不规则的街巷。说明宋以前,这两类不同类
16、型城市是并存的。12、中国古代不同类型城市选址特征及其原因1、手工业中心城市:(1)选址特征:具有某种手工业的特殊的经济地理条件。(2)原因:具有便利的交通条件,便于商品的运输。(3)举例:纺织中心松江,陶瓷业中心景德镇、宜兴、博山,制盐业中心自 贡。2、国内商业中心城市:(1)选址特征:多在通航的天然河道近旁或两河交汇处。(2)原因:具有优越的交通条件古代商品运输大量依靠水运,(3)举例:大运河沿线扬州、淮阴、临清、天津;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的重庆,长江与汉 江交汇处的汉口等。3、海外贸易中心城市:(1)选址特征:多系较大河流入海处,有天然河港,有广大的内河腹地。(2)原因:海外贸易港口交通地
17、理条件优越,(3)举例:广州珠江口,宁波甬江口。4、防卫城堡:(1)选址特征:城镇规模并不大,多一次建成,有深沟高垒的防御设施。(2)原因:多从军事防御要求出发(3)举例:沿长城“九边重镇”大同、宣化、榆林、山海关;沿海防卫所威海卫、金山卫、镇海卫。5、集镇:一般在农村居民点的基础上,由于商业和手工业的发达而扩展,从农村居民中分离出来。4叶钟楠城市规划原理复习14.近代城市体系的二元结构(二类城市?)和典型城市1.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外国资本的输入,或由于本国资本的发展,而产生较大变化或新兴 起的城市。典型城市:青岛、广州、哈尔滨、旅大;上海、天津、汉口;2.原来的封建城市,由于受到帝国主义的侵
18、入及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发生了局部的变化。典型城市:北京、西安、成都、太原、南昌、长沙、兰州;江苏的南通、无锡,四川的内江、自贡;南京、济南、沈阳、宁波15.近代城市体系的二元结构下不同类型的城市及其各自特征(刘易斯的二元经济论从对经济思想史的考察看,最早将“二元结构”概念运用分析人类社会 经济现象的是荷兰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伯克,他在对荷兰政府于1860年企图在其属地东印度推行经 济自由政策而遭失败的反思中发现,当时的印尼社会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结构社会殖民主义输入的现代“飞地经济”与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传统社会并存。)第一类:突变型城市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外国资本的输入、或本国资本的发展而产生较大变
19、 化或新兴起的城市1、长期受到某个帝国主义国家控制的一些东北地区城市,例如:青岛、哈尔滨。这些城市 又体现其侵越意图的建设规划,具有明显的殖民地色彩。在城市各个方面都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 国人民之间的对立,在城市分区以公共设施的差别方面尤为明显,2、陈实出于几个帝国主义占据下,有特殊的租界地,例如上海、天津。这些城市都是中国 原来最大的工商业及交通中心。城市中租界与旧城区有强烈的对比。租界之间界限明确,道路与 公用管线互不联系,租借各自呈畸形发展,城市布局与建筑面貌极为混乱。3、有中国官僚资本或者民族资本开办的新的工矿企业而兴起的城市,如河北唐萨、河南焦 作。4、现代化交通,特别是铁路对工商业及
20、城市发展影响很大,在铁路枢纽或者铁路与主要河 道交叉处的城市得到较大的发展,例如郑州、徐州。第二类:渐变型城市城市原来的封建城市,由于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基本过资本主义的发展,发生了局部的变化。1、封建都城北京,以及一些长期作为地区封建统治中心的城市,例如西安、成都2、由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而发生变化的城市,如江苏南通、无锡。3、沿江及沿海的城市,往往为商埠哦设有租界,这些商埠或租界一般位与旧城的近旁,形成畸形繁荣的商业区,域旧城格局及面貌完全不同,例如南京、沈阳。4、原来为传统的手工业长夜中心或位于沅炯要道的城市,被新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或位于新 交通线上的城市所取代,因而这些城市的地位相对衰落,
21、如江苏淮阴、福州。17.青岛的建设与发展,规划的意义,青岛在德占时期与日占时期规划有何不同?1.青岛的建设与发展:鸦片战争后,青岛为德国占领。由于德国在青岛有长远打算,因而有建设计划,在1900年 编制城市规划图,按图进行市政工程建设。1910年又编制“城乡扩张规划”,规划范围较以前增加四倍,取消了中德居住的分界线。1914年日本占领青岛。1937年后,将其建设计划列入“北支产业开发计划”,并拟定“青岛特 别市地方计划”和“母市计划”,企图扩大城市,成为华北的战略基地和掠夺物资的港口。2.青岛在德占和日占时的规划比较:德占时期日占时期建设方针及规划意图以军事据点及贸易港口为重点工业日本农业中国
22、的总方针偏重于工业及交通建设规划分区德国区与中国区严格分开在四方,港口建工业区,工人居住区在铁路两旁条件恶劣道路系统与地形结合较好,路图没有明确分工,绿化较好解决路网分工问题5叶钟楠城市规划原理复习居住区建筑密度低绿化多,结合及利用地形较好建大量日本式小住宅重实际功能也有很多差的工人宅市政及公用城市道路标准高上下水管用环式电灯在开始建设时就有绿化较多没有林务署建筑风貌德国建筑形式“仿德式”的集体主义和资本主义“新形式”建筑19、希波丹姆规划模式及其演变,典型城市1、希波丹姆规划模式(1)几何形式、棋盘式道路骨架。(2)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一侧布置中心广场。(3)追求秩序美、数字比例和谐
23、。(4)城市分区分类。(5)理论时间与发展:米利都(单纯棋盘式街道)塞里纳斯城(显著城市轴线)普南城(道路与建筑之间有计划的配合)2、典型城市:米利都(1)三面临海、四周筑城墙,城市路网棋盘式。(2)两条主要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3)中心开敞式空间呈“L”形,有多个广场。(4)市场及城市中心位于三个港湾附近,将城市分为南北两部分。外国建筑史21.古罗马不同时期城市特点伊达拉尼亚时期先筑城墙,以一种统一的模式修筑城市。城市建设上有两点比较明显:一、早期伊达拉里亚城市,均建于山岩或高地之上。二、以宗教思想为指导,城市地区的划分极为明显。城市奠基仪式规定的四个建设阶段:1选址2规划分区地区再分块
24、3确定街道走向4城市 奠基仪式罗马共和时期1这个时期形成了罗马营寨城,其模式为正方的城墙,城市平面为正方形,朝向罗盘的基本 方位。中间的十字交叉道路通向方城的东南西北四门,在道路交叉处建神庙。营寨城的外形已不复是圆形而改用方形,因这时已不用选高地为城址。2罗马城内兴建了大量大体量的公共建筑,广场自发形成,广场的建筑物彼此在形式上与整 体上不慎协调。罗马帝国时期1罗马城市建设的成就集中在中心地区广场群与建筑群,城市总体布局比较凌乱,它是有许 多点凑合而成,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2这个时期建设的一些重要的军事意义的城市如北非提姆加德,兰培西斯以及阿奥斯达的等 都是严格按营寨城的模式建造的,城市有两条相
25、互垂直大干道十字交叉或十字式相交,在焦点处是城市广 场,可以阅兵。城市路网为方格形。城市里有剧场浴场等大型公共建筑,在主要道路的起讫点和交叉处,常 有壮丽的凯旋门,在凯旋门之间有很长的列柱街,形成极为雄伟的街景。3城市工程设施达到了很高水平,在道路、桥梁、城墙、输水管道等建设中都有突出成就。22、营寨城特点及其演变,典型城市1、营寨城主要是的原型:地中海沿岸的帕拉斯2、营寨城主要的布局为:城市平面为方形,方正的城墙,城市中央的十字形大街,分别通 往东西南北四个城门,道路交叉口不知神庙。6叶钟楠城市规划原理复习3、典型城市为:建于公元100年的北非城市的提姆拉德(Timgad)24.中古社会城市
26、特点、城市建设特征、典型城市的格局。西欧中世纪城市发展1社会政治背景(1)中世纪初期城市衰落时期封建割据,战争频繁,生活中心转入乡村。(2)9-10世纪一城市兴起,始于意大利城市商人手工业者通过斗争获得自治。某些城转变成某种意义上的集体领主,有些则成为独 立的城市共和国。出现城市议会等自治机构。(3)12-13世纪城市繁荣,转变为商业中心,社会活动中心。2中世纪西欧城市的规划建设特征a城市起源:要塞型一原为军事要塞,发展成新的社会核心和适于居住的城镇城堡型一城市在城堡周围发展,教党附近形成广场或中心商业交通型一地理位置优越,在商业交通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b城市建设(1)城市选址:水源丰富,粮食
27、充足,易守难攻,地形高爽地区。四周有坚固城墙包围。(城 市发展受到城墙束缚,往往突破城墙发展。)(2)城市道路:以环状与放射环状为多,随着工商业发展,也建造一些方格网城市。(3)城市中心:教堂常占据城市中心位置,有的城市有市政厅广场与市场广场,从事商业贸 易与市民公众活动。(4)城市划分:划分为若干教区,市民住所往往与家庭手工作坊相结合。(5)城市景观:城市充分利用制高点,河湖和自然景色。建筑群有美好的连续感,丰富感与 活泼感,城市环境视觉秩序通过建筑物间的相似与相异的明确分野而取得,城市各具特色,都有自己的主 色调。3典型城市的格局。(暂略)(1)佛罗伦萨(2)威尼斯(3)巴黎4、其他地区中
28、世纪城市特点(暂略)28.巴洛克时期城市建设特征及主要城市格局城市突破了中世纪城市宗教内容的束缚,教堂建筑退居次要地位,大型的世俗性建筑构成了 城市的主要景象。巴洛克时期的城市改建强调运动感和景深。有助于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物构成 整体环境。29、绝对军权时期法国广场和园林建设特征和典型案例法国广场典型案例:旺道姆广场(路易十四广场)、胜利广场特征:1、城市广场成为君主个人功绩、伟大的展示场所。2、广场统一设计统计建设,形成体系,均位于一条轴线上建设。3、纪念性的公共广场有了较大的发展,绿化、喷泉、雕塑、建筑与广场空间整体上协调统 一,同时不同广场之间也有了协调的处理。法国园林典型案
29、例:凡尔赛花园特征1、注重秩序感、几何和数的和谐,轴线突出、对称等古典主义思潮的设计手法2、凡尔赛花园的设计成为法国园林设计的巅峰。中轴对称,整齐人工剪裁的植物与中央十 字形的水渠,加上笔直轴线形成强烈的透视感,同时花园不设围墙,使其与田园连成一片,形成无限感。大量精美7叶钟楠城市规划原理复习的雕塑和建筑小品均体现出了君主、贵族的无限力量和大统一的情绪。31.不同时期英国新城的特点、缺点、典型城市。1.1946-1950年第一批英国新城规划特点:较多地体现了霍华德田园城市的规划思想。规模比较小,密度比较低按邻里单位进行建设功能分区严格道路网呈环状放射型(2)缺点:对经济问题考虑较少。经过长期经
30、营,因人口发展不快,缺少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且就业困难,因而出现年轻人 回流大城市的倾向。(3)典型城市哈罗新成城市选址:哈罗新城重视选址,选择了有特色的乡间用地。城市规模:8万人,26平方公里布局结构:火车站两侧工业;以市中心为半径分布4个居住区(13个邻里单位)。交通系统:独立的步行与自行车系统;简单粗糙的汽车路,市中心集中停车。城市景观:有一个美好的田园城市风貌,巧妙利用了城市的地形地貌。城市问题:规模小,发展慢,就业差。出现年轻人回流大城市倾向。2.1955-1966的第二代英国新城(1)规划特点:针对第一批新城的缺点开始进行建设。城市规模比第一代新城大;功能分区不如第一代严格;密度比
31、第一代新城高;交通规划比第 一代新城先进。这个时期的新城也考虑区域经济平衡,把新城作为经济发展点,通过建设发展点来重新分布 区域人口,组织区域经济。缺点:(3)典型城市坎伯诺尔德1955规划结构:规模更大,更加紧凑集中和灵活。城市中心:有一个繁荣的市中心,有为全市居民服务的购物中心以及其它服务设施。交通系统:完整的人车分离的交通体系。城市景观:丰富的山地景观和住宅。朗科恩1964城市规划结构遵循现状原则,结合自然地形,形成8字形平面,城市中心设在8字形的交 叉点上。8000人组成一个邻里单位,其中心设置公共汽车站及其它公共设施。规划采用限制小汽车,鼓励公共汽车的做法。工业区除围绕居住区外围布置
32、外,邻里单位内也安排一定的工业用地。注意利用自然条件,组成完善的绿化系统,并重视古城保护。3.1967年后的第三代英国新城(1)规划特点:1964年英国东南部研究报告主张建立的“反磁力”城市。规模更大些,成为独立的新成 而不是卧城,重视经济性和公众参与规划,不再片面分区,开放式的城市中心设置,重视公共交通 的经济性和便捷,重视景观设计。(2)缺点:(3)典型城市密尔顿凯恩斯规划提出6个目标:有多种就业而又能自由选择住房和服务设施;建立一个平衡的社会,避免单一阶层的集居地;城市景观能够吸引居民;城市交通便捷;8叶钟楠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让群众参与规划;规划具有经济性,有利于高效运行和管理。规划特点:
33、1)土地使用与交通紧密结合,城市无严格功能分区。2)活动中心布置在环境区边缘,棋盘式道路。3)交通系统地高效率和经济性。采用最经济的1公里路网间距。4)突出景观效果,具有传统的田园城市特色。33、巴黎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建设:(罗马营寨城古典主义雅各宾时期拿破仑帝国时期欧斯曼改建1965年巴黎总规)1、罗马营寨城时期:(1)罗马营寨城基础上发展。(2)塞纳河渡口的小岛上。(3)多次扩建城墙和城市。(4)巴黎圣母院等大型设施修建。2、古典主义(绝对君权)时期:(1)改造与兴建大型公共设施(卢浮宫为代表)。(2)改造道路桥梁供水等城市基础设施。(3)改造巴黎旧房屋,形成完整的广场和街道景观。(4)兴
34、建路易十四广场和胜利广场。(5)建立巴黎城市中轴线。(6)形成巴黎最壮观林荫道(香榭里舍大街)。3、雅各宾时期:(1)改建重点:第三等级和贫穷的手工业工人聚居区(铺设街道路面、增加水井、清除垃 圾、添置街灯)(2)开辟新干道、减轻市中心交通负荷。(3)封闭一些墓地,巴士底狱夷为平地,增加绿化。(4)“公民美德般单纯”的建筑。4、拿破仑帝国时期(1)目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颂扬拿破仑对外战争。(2)城市面貌:灰色屋顶的多层住宅建筑。(3)有连绵券廊的里利沃大街。(4)巴黎西部改建了贵族区。(5)市中心以纪念碑、纪念柱和纪念性建筑点缀道路和广场。(6)东西凯旋门奠定中心轴线;协和广场一控制城市中心
35、。5、欧斯曼巴黎改建(拿破仑第三时期)(1)目的:功能要求、艺术要求、政治目的(2)持续十七年的道路建设:“大十字”干道和两个环形路。(3)市中心分散为几个区中心。(4)重视市中心公共设施建设。(5)市政设施建设近代化。(6)重视绿化建设。(7)不足:a、城市贫民窟问题。b、城市内外交通衔接问题。6、1965年巴黎总规:平行带状发展战略(1)方针:“保护旧市区,重建副中心,发展新城镇,爱护自然村”(2)打破单一中心模式,规划多中心城市群,树立区域发展战略思想。(3)在更大区域范围内安排工业和城市分布。(4)沿塞纳河发展成带状城市结构,规划发展两条城市发展走廊。(5)保护、改造巴黎旧城。35.哥
36、本哈根规划1947年丹麦哥本哈根制定了之状城市发展方案在大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组织上从放射状结构发展到带形系统,从分级的单中心结构过渡到 灵活的多中心系统。主要工作地点的分布受西班牙索里亚伊马塔带形城市的影响。9叶钟楠城市规划原理复习36、主要城市规划著作时期、作者、内容(建筑十书、论建筑、理想城市、明日的田园城市、进化中的城市、明日的城市、阳光城、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寂静的春天、城市意向、美国大城市 的生与死、城市不是一棵树)建筑十书:时间:写于古罗马时期,在文艺复兴时期被发现。作者:维特鲁威主要内容:总计了希腊、伊达拉利亚和罗马的建筑色和城市建设的经验,对城市宣纸、城市 形态、城市布局等
37、提出了见解,同时描绘了理想城市的方案。论建筑时间:文艺复兴时期作者:阿尔伯蒂主要内容:主张成城市环境因素来合理考虑城市的选址和选型,结合军事防卫的需要来考虑 街道的布局,他对筑城的要求归纳为便利与美观。同时提出了理想城市(Ideal City)的模型,理想城市 时间:文艺复兴时期作者:阿尔伯蒂主要内容:主要以教堂、宫殿、城堡为城市中心,大街由中心向外辐射,同时城市平面呈现 多边形星型形状,有利于防御。明日的田园城市时间:1898年发表明天一条引向改革的和平道路,1902年再版改名成明日的田园 城市作者:霍华德主要内容:1、社会改革,提出了一系列的关于经济运作、人员分配等社会实现问题,实际上的思
38、想内 核是社会改革。2、城乡磁体,提出一个兼有城市和乡村有点的地区“田园城市”。3、城市群组,提出一个由若干个小城市围绕一个中心城市的城市群结构。4、控制规模,主张控制这些中心城市和小城市的规模,一旦超出人口规模即在旁边重新建 造一个单元。进化中的城市时间:1915作者:盖迪斯主要内容:1、区域规划思想。把对城市的研究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之上,提出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 研究的基本框架,把城市和乡村的纳入到统一的体系之中,使规划包括有若干个城市以及他们周围所影响 的整个地区。2、务实的实践规划方法。强调了在进行城市规划前要进行系统的调查,主张“先诊断后治疗”,由此形成了影响至今的现代城市规划过程的
39、共识:调查分析规划。明日的城市阳光城时间:1922明日的城市。1933发表阳光城作者:勒。柯布西埃主要内容:1、主张通过城市内部改造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2、提倡城市只有聚集才会产生活力,反对分散主义3、主张通过技术手段,提高密度来解决城市拥挤的问题4、通过提高密度的建筑留出更多空间给阳光、绿地、空气5、主张采用先进的、现代化的、立体化的城市交通系统6、主张通过分区来解决市中心高密度的状况雅典宪章时间:1933作者:CIAM召开的第四次会议主要内容:1、提出了城市的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2、提出城市的功能分区3、认识到了城市与区域的关系4、认识到了文物古迹的保护需要和价值5、重视三维
40、空间的规划设计营造6、重视法律保护对城市规划建设和控制的重要性7、提出了以人和人的活动为核心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强调要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城市 规划的基础10叶钟楠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马丘比丘宪章时间:1977作者:秘鲁利马召开国际性学术会议主要内容:一共有十三个章节,共论述了十一个问题1、城市与区域。规划必须在不断发展的城市化过程中反映出城市与其周围区域之间的基本 动态的统一性。重视城市在更大范围内的协调发展和整体协作。2、城市增长。提出城市增长必定带来生活环境质量的下降。3、分区的概念。提出严格的功能分区会导致社会老化和城市生活呆板、割裂。主张适度的 功能融合。4、住房问题。提出城市居住不但是
41、一件商品,更是一件社会问题。注重社区规划,以及社 区中形成融洽的邻里关系和社会认同感、归属感。5、城市运输。提倡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交通系统6、城市土地利用。主张城市土地应尽可能发挥经济效益以及实现市场公平、社会公正。7、文物与历史遗产的保存与保护。重视历史遗产的保护和继承,将文物古迹的保护范围进 一步扩大和明确。8、自然资源和环境污染。重视城市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提出环境保护和资源 的合理使用。9、设计与实施。提出公众参与的规划理念,同时提出了城市规划实施的重要性,提出动态 循环的城市规划过程。10、技术与工业。提出技术是手段而非目的,技术应成为规划建设的辅助手段。11、建筑与城市设
42、计。提出建筑群体的整合设计,重视建筑群空间的协调设计。寂静的春天时间:20世纪60年代初作者:罗加尔卡逊主要内容:明确地把环境问题提到人类生存的社会生态系统总来认识。城市意向时间:20世纪60年代初作者:凯文.林奇主要内容:对城市意向的研究改变了城市规划领域内对城市空间分析的传统框架。1、空间不仅仅是容纳人类活动的容器,而是一种与人的行为联系在一起的场所,空间以人 的认知为前提而发生作用。2、意象是直接感受和以往经验记忆两者的产物,它被转译为信息并引导人的行为,任彬不 是直接对物质环境做出反应,而是根据他对空间环境所产生的意象而采取行动。3、意象的三要素:同一性(identity)s 结构(s
43、tructure)、意义(meaning)4、城市意向的五个要素:路径(patch 边缘(edge)、地区(district)节点(node)、地标(landmark)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时间:1961年作者:简.雅各布(JJacobs)主要内容:1、运用社会使用方法对美国城市空间中的社会生活进行了调整,对当代城市空间分析和后 提出了许多见解。2、使得规划师开始注意到为谁在做规划。3、提出了街道和广场是城市骨架形成的最基本的要素。4、城市街道有生命力的三个条件是:a、街道必须是安全的;b、必须保持有不断的观察;c、街道本身特别是人行道上必须不停地有使用者5、保证街道生活多样性的原则。a、最为整体
44、地区至少用于两种基本的功能,并且越多越好;b、沿着街道的街区不应超过一定的长度;c、不同时代的建筑物共存于“纹理紧密的混合”之中;d、街道上要有高度集中的人,并且作为街道的“所有者”而行动。城市并非数形时间:20世纪60年代作者:克里斯托夫,亚历山大(Christopher.Alexander)主要内容:最主要的内容时提出了“城市的半网络结构”,重视城市复杂的联系。其比较了人造城市和自然形成的城市的特点,认为“树形”和“半网络形”结构是两类城市结构 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城市应该是半网络形结构,因为半网络形结构内充满着复杂多样的联系和人 性感、人情味。这些都是设计是无法设计出来的东西。将城市作为一
45、个多因素相互交织的半网络结构比作为 树形结构的认识更接近于城市实际,有助于加深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的内涵。11叶钟楠城市规划原理复习38.田园城市理论年代、作者、书名、产生背景、概念、规划目标、内容、影响。理论年代、作者、书名:霍华德于1898年著明天一条引向改革的和平道路,1902年再版时,改名为明日 的田园城市。产生背景:19世纪末英国政府以“城市改革”和“解决居住问题”为名,攫取政治资本,授权英国社会活动 家霍华德进行城市调查和提出整治方案。霍华德受当时英国社会改革思潮影响,对社会上出现的 种种问题,如土地所有制问题、税收问题、城市的贫困问题、农民流入城市造成的城市膨胀和生活条件恶 化等问
46、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田园城市”概念:霍华德提出“城乡磁体”,认为建设理想的城市,应兼有城与乡二者的优点,并是城市生活和 乡村生活像磁体那样互相吸引,共同结合。这种结合体称为“田园城市规划目标:创造高效能与高度活跃的城市生活,又可兼有清静、美丽的乡村景色的城市形态。理论内容:1田园城市的空间模式:(1)城市控制在一定的规模,对建成区用地的扩张进行限制;(2)几个田园城市围绕一个中心城市组成系统;(3)用绿带和其他场地将相对独立的居住区隔开;(4)合理的居住,工作,基础设施功能布局;(5)各功能间拥有良好的铁路(交通)联系;(6)可以便捷地与自然景观接触。2田园城市的社会目标:(
47、1)通过土地价格公共政策规定限制房客的房息压力;(2)资助各种形式的合作社;(3)土地出租的利息归公共所有;(4)建设各种社会基础设施;(5)创造各种就业岗位,包括自我创造就业岗位的专业户。3田园城市的组织管理目标:(1)具有约束力的城市建设规划;(2)城市规划指导下的建筑方案审查制度;(3)社会作为公共设施建设的承担者;(4)把私人资本的借贷利息限制在3%-4%范围之内;(5)公营(国有)或共营(集体)的企业的建立。“田园城市”理论的影响:1对实践的影响1903年霍华德着手组织“田园城市公司”,在伦敦郊外建立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华斯。1920年建起第二座田园城市韦林。1930年在英国建立了被称
48、为“第三个田园城市”的威顿肖维,规划师为帕克。英国田园城市的建立,在当时引起了各国的重视,欧洲各地纷纷效仿,但都只是袭取“田园”之名,其实只不过是城郊居住区。2对理论发展的影响霍华德针对现代工程社会出现的城市问题,把城市和乡村结合起来,作为一个体系来研究,设想了一种带有先驱性的城市模式,具有一种比较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它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了 重要的启蒙作用。对其后出现的一些城市规划理论,如有机疏散理论、卫星城镇理论有相当大的影响。40、堪培拉、昌迪加尔、巴西利亚城市规划指导思想、优缺点,规划年代和规划师1、堪培拉:(1)规划时间:1911年(2)规划师:格利芬(3)指导思想:利用地形,把
49、自然风貌和城市景观融为一体,使堪培拉成为全国的政治中 心,又具有城市生活的魅力。(4)优点:城市选址结合地形很有特色,城内山光水色相互掩映,享有“田园城市”盛誉。2、昌迪加尔:(1)规划时间:1951年(2)规划师:勒柯布西耶(3)指导思想:以城市形态象征生物体形,构成了城市地图特征。12叶钟楠城市规划原理复习(4)优点:a、功能分区明确,布局规整有序。b、整体精美的道路设计:c、行政中心采取强烈映衬手法,形象鲜明。(5)缺点:a、功能分区导致了社会分化。b、脱离印度国情,缺乏民族性。c、城市布局过分有序、机械,建筑空间和环境丧失人情味。3、巴西利亚:(1)规划时间:1956年(2)规划师:科
50、斯塔(3)指导思想:柯布西耶的密集城市模式和象征意义:产生平面模拟飞机形象,象征巴西 是一个迅猛发展、高速起飞的发展中国家。(4)优点:a、结构清晰、分区明确。b、组织现代化的交通c、运用公园、湖泊、绿地等美化设施。(5)缺点:a、过分追求形式,对经济、文化、社会和传统考虑欠缺。b、尺度失衡,城市缺少人情味。c、中心区过分高高在上。历史保护42.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程上重要文件及其内容意义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1961建国后关于文物保护的概括性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关于保护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请示的通知1982“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被正式提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1994历史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