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出题人:李大丽 时间:120分钟,分数:120分)一、 选择题 (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的是()(3分)A清朝初年,几代皇帝励精图治,最终光风霁月,毁灭了康雍乾盛世。B在已经气息奄奄的暮年,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深思往事,突然发觉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不过是个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C这两位神交已久的学者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配的学术会议上萍水相逢之后,又只能各奔东西了。D寒蝉与小灰雀不置可否地讥笑鲲鹏说:“我从地面急速起飞,碰着榆树或檀树的树枝,就落在地上,为什么要到九万里的高空再向南飞呢?”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
2、从去年开头,因全球密集发生大型跨国石油公司漏油事故,使公众对石油公司的平安措施和责任意识产生怀疑。 B孙杨通过微博表示:“作为一名高校生,我最终实现了参与大运会的多年夙愿,能在开幕式上参与火炬接力,我格外傲慢。”C据央视报道,中国航母此次试航为厂方测试,具体测试包括引擎、电子系统、导航设备、火力把握等内容组成。D “猎鹰”是美国“全球快速打击方案”的重要项目,能让美国依据所面临威逼,从核打击、常规打击和非动能打击中机敏选择威慑方案。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像芝兰玉树,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简洁被人认出。
3、 B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心情,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 C. 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刚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 D旧的幻想总是被新的幻想代替,很少有人能从一而终地记住自己做过的华丽缥缈的梦,由于现实需要人们不断调整幻想。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为了贯彻实施老师法,县训练局于老师节前已兑现了拖欠老师的全部工资。B巴金对我的爱好文学和接近文学,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C在21世纪人们称颂五六十年月的人际关系,这表明五六十年月的人际关系确有令人留恋、值得确定的内容。D
4、我校在开展爱国主义训练的活动中,留意对同学进行革命传统训练,培育同学勤奋学习、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3分)A小二夫妻对林冲格外热忱,但林冲却怕连累他们,表现了林冲身在危难之中,照旧不顾自己的苦难,一心为别人着想的贵重品质。B别里科夫从封闭、怀旧、胆小、多疑的性格行为上看,他的所谓“性情孤僻”,其实是躲避外界活生生的生活。C李小二面告陆谦四人密商之事,犹如鼓风机煽起了林冲内心深处潜在的怒火,抵制的种子猛然爆发出来。D为了重现边城小说里茶峒古镇的人文景观,打造“书里边城”,花垣县已着手筹资达2.8亿元左右。6. 下列各项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
5、语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于时风波未静B问征夫以前路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C尝从人事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D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奚惆怅而独悲?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 泉涓涓而始流弃甲曳兵而走B. 问征夫以前路乐琴书以消忧C.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D. 悟已往之不谏求之靡途8下列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遂见用于小邑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农人告余以春及飞行蓬蒿之间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齐谐者,志怪者也 莫之夭阏者 奚以知其然也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既自以心为形役 A.B.
6、C.D.9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连线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水浒传-罗贯中-明代B装在套子里的人-短篇小说-契诃夫-俄国C归去来兮辞-陶渊明-文学家-晋代D逍遥游-庄子-庄周-战国1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连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当然与小城不同,虽然年月并不久远但很有文化。 。 , 。 。 , 。但这魔力对贝多芬比较具体,那就是当时作为音乐之都的听众基础和整体氛围。接下去的一个评语倒是明贬实褒:“住在维也纳,每天想离开却很难离开。”我不知道这句话的含义是褒是贬,但好像是明褒实贬这句评语的最佳例证是贝多芬,他在一城之内竟然搬了八十
7、多次家,八十多次都没有离开由于一切呈现性的文化积累得过于密集,实在让人劳累可见维也纳也真有一些魔力一百多年前已经有旅行家作出评语:“在维也纳,抬头低头都是文化。”A BC D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中国的桃花文化桃花,作为一种自然物,原来不具有“文化”的涵义。但是,桃花以它俏丽的颜色、缤纷的落英触动了中国人的某种心情和情感,被渗透、融汇了审美主体的心理因素,并且作为人们共同认可的一种信息载体,世世代代承袭相传,于是,犹如中国的“梅文化”、“菊文化”一样,“桃花”也成为我们民族集体记忆和心理深层的积淀物,形成了中国的“桃花文化”。 中国的“桃花文化”和
8、女性有不解之缘。早在先秦的诗经周南中,就有一首关于桃花的诗。“桃之夭夭”,描写茂密、火红的桃花,并用桃花来比方年轻美貌的女子。春秋时代,息国的国君夫人息妫容貌秀丽,被人称作“桃花夫人”。唐代的崔护在京都郊游,邂逅一少女,次年再访,人去桃花在,崔护感伤不已,题诗慨叹,“人面桃花相映红”一句就成了千古名诗。还有清初孔尚任的出名悲剧桃花扇,曹雪芹在红楼梦里为黛玉葬花写的葬花辞和桃花行。源远流长的桃花文化,从古代诗经始终唱到今日那桃花盛开的大江南北。 在中国,“桃花文化”是格外普遍的一种文化现象,在民间吉利喜庆活动特殊是恋爱、婚姻这类人生喜庆之事里,桃花是“尚红”礼俗的主要角色。桃花坞、桃花酒、桃花运
9、,包含“桃花”一词的人名地名更是不胜枚举。我国由历史沿袭形成众多的桃花观赏景点,早春二月,人们春游采撷归来,多是几枝早开的桃花。至于与桃树桃花桃实相关的文化现象,几乎无处不在:传奇桃都山有一巨大的桃树叫“桃都”,上有天鸡,天鸡一叫,天下的雄鸡也跟着叫。在中国神话中,仙桃又是长寿的象征,神话中的王母娘娘有“蟠桃宴”。桃树可家植于屋前舍后,更多的是漫山野生,人们又用“桃李满天下”比方老师的同学之多那么,中国桃花文化为何如此独特呢? 桃花文化,反映了中国文人的自然观。大自然最美的季节是万物复生、欣欣向荣的春天,中国文人对春天倾注了格外酷热的情感,“咏春”的诗文特殊发达,而春天又美在桃花盛开的季节,于
10、是,自我们所能见到的诗经始,铺陈春景,不能不写桃花。永恒的自然界,极富生命力的桃花,激发了中国文人的艺术想象力和宠爱生活的心愿。中国文人把自然界的桃花作为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本质力气和自己情感意识的对应物加以抒写。他们借桃花歌颂自然美、劳动美、制造美,表达对永恒自然和永恒生命的憧憬。桃花文化还渗透着“儒与庄禅互补”的文化精神。“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中国文人两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文化心理。一方面,他们要身体力行,去实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经世致用”的人生抱负;另一方面,由于现实不断击碎他们的抱负之梦,于是造成了他们的失落心理,他们只好“穷则独善其身”,寄情山水,回归田园,在庄
11、禅的境界中求得精神上的休憩和解脱。于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他自己,也为与他一样的失意文人制造了一个虚幻的抱负世界。桃花源作为中国文人的精神栖息之所,世世代代吸引着文人学士,形成了他们的“桃花源情结”。他们并不是不知道桃花源之不行寻,他们查找桃花源,几乎与屈原的天问一样,上升为一种探究宇宙、社会和人生哲学的思维模式。11.依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国的“桃花文化”和女性有不解之缘,因此源远流长的桃花文化,从古代诗经始终唱到今日那桃花盛开的大江南北。B“桃都”、“蟠桃宴”、“桃李满天下”等奇怪传奇都与民间“尚红”的礼俗有关。C中国文人虽有“经世治国”的人生抱负,但是现实往往
12、击碎他们的抱负之梦,所以他们对桃花就有了一种特殊的情结。D独特的中国“桃花文化”反映了中国文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一种思考和生疏。12. 依据文意,不符合中国“桃花文化”形成条件的一项是( )(3分)A.桃花俏丽的颜色和缤纷的落英会使人触景生情,产生丰富的联想。B.人们用比方、象征手法,把审美情感寄予于桃花,使其成为一种共同认可的移情物。C.桃树可家植于屋前舍后,更多的是漫山野生,而与桃树桃花桃实相关的文化现象,更是几乎无处不在。D.中国的“桃花文化”的形成要有世代沿袭相传的民族积淀。13.对作者把文人学士查找桃花源上升为“一种探究宇宙、社会和人生哲学的思维模式。”的缘由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13、)A.在中国,“桃花文化”是格外普遍的一种文化现象,融汇了审美主体的心理因素。B.“桃花源”是一种抱负社会的象征,探寻桃花源就是对抱负社会的探寻和追求。C.探寻桃花源,是中国文人的自然观的反映,他们查找桃花源,歌颂桃花,表达对永恒自然和永恒生命的憧憬。D.探寻桃花源,体现了儒家与庄禅思想互补的人生哲学。“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三、古诗文阅读(48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王祎,字子充,义乌人。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太祖征江西,祎献颂。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学问之博,
14、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有意,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雷霆霜雪,可暂不行常。浙西既平,科敛当减。”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王不听,馆别室。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若恃险
15、远,抗明命,悔无及矣。”梁王骇服,即为改馆。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行害。”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遂遇害。(节选自明史王祎传)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报:答复B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宠:重用C祈天永命之要 祈:恳求D法天道,顺人心 法:效仿1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祎有非凡胆识的一组是( )(3分)为书七八
16、千言上时宰 雷霆霜雪,可暂不行常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裁烦剔秽,力任笔削亟宜奉版图归职方 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A B C D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王祎兼有堂堂仪表和雄健才思。他自幼聪慧而有才智,成人之后伟岸而有风度,明太祖将他与当时的名儒宋濂相提并论,还认为他在才思方面赛过宋濂。B、王祎凭借自己的才能和政绩受到朝廷礼遇。明太祖创建礼贤馆,将他招至馆中,后又升迁为侍礼郎;有时太祖虽不能完全听从他的建议,但也会褒奖他。C王祎具备很高的史学家素养和训练才能。编撰元史时,他与宋濂同为总裁,书成后任国史院编修官;奉命讲授国史,能充分说明道理,擅长开导同学。D
17、王祎出访云南时接受了恩威并施的策略。他先是晓谕梁王,朝廷怜惜云南百姓,不想动用武力;继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险远、抗拒朝廷,将懊悔无及。17.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5分)(2)“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8-19题。山 雨(翁卷)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18.作者是怎样描写“山雨”的,请简要赏析。(5分)19.这首诗写景与叙事、抒情相结合,在写景之中,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主要抒发了一种什么情感?语
18、言具有怎样的风格特点?请概括回答(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26分)20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1) ,知来者之可追。 ,觉今是而昨非。(2)引壶觞以自酌, ,倚南窗以寄傲, 。(3) ,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 。(4) ,钟鸣鼎食之家;舰舸弥津, 。(5) ,彩彻区明, ,秋水共长天一色。(6)渔舟唱晚, ; ,声断衡阳之浦。(7)谐之言曰:“ ,水击三千里, 。”(8) ,则芥为之舟, ,水浅而舟大也。(9)朝菌不知晦朔, 。(10)定乎内外之分, ,斯已矣。(1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12) ,当侍东宫, 。(13) ,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14) ,听臣
19、微志, ,保卒余年。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悬崖【日】广津和郎这是去年的事。父亲住进知多半岛师崎的医院,一个月后父亲的病几乎己经好了,于是和母亲一起租了一个房间,过着自炊生活。我在距医院300米远的地方租了间安静的房间,只有三餐到父母那边去吃。这市镇是名古屋四周的人避暑避寒的度假区,但不像东京四周的海岸那样华美庸俗,显得质朴平和,我很宠爱。我当时身体不好,并不觉得什么地方特殊不适,只是格外虚弱,简洁疲乏。医院病人在海风吹拂下,多半肤色乌黑,我苍白的脸色显得特殊醒目,看起来我比他们更像病人。一天午后,我从岬角俯视师崎港良久,小港中渔船猬集。天气晴朗,海面闪烁着光明的碧蓝,回映初秋的阳光。我认
20、出了曲折的海岸线和大海的色调,以及海岸线边小小的家屋和家屋后面的绿色丘陵,还看到倾注在这一切之上的阳光,更在这一切之中看出一种难以言述的和谐。我真想画一幅很久没画的图画,便在心中构思起俯视图。我观看一个人从相距五六百米的医院走廊走到海岸的沙丘上,我马上知道那是我父亲。父亲站在岸上,一面手挡额前,以防眩目的阳光直射双眼,一面望着这边。我以童稚的喜悦遥望着父亲的行动。父亲伫立一会儿,挥了挥手。我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我也挥手回应父亲,然后走下丘陵,沿着海岸回去。突然观看一块崖崩滚滚的巨石落在路边,我停下了脚步,认真观看。这时,父亲突然从我背后发出声音。我起身拂去手上沙子,回过头来,父亲快步走到我身边
21、。“喂,有什么事吗?”父亲疾步走来,喘着气,很担忧地问。“没有。”我对父亲的问话讶异得睁大了眼睛。“那就好刚才我很担忧,生怕你站在悬崖上,晕眩掉下来你原来就经常会发晕”呵,刚才父亲从医院前的海岸向我挥手,原来是为了这个。我笑着说:“不要紧,我站立的地方距悬崖边还有6尺远呢!”“真的?从医院那边看去,你仿佛就站在崖边上以为你已经从那里下来,想不到却蹲在这里,我想你确定又发晕了”父亲和我相视而笑,然后一道向医院行去。第三天早晨,我到医院吃早餐,平常这时候父亲已起床,这天却还沉睡未起。我颇感意外,担忧地问道:“有什么不对劲吗?”“嗯,今早吐血了。”父亲低声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本以为不会再有
22、这种事了”我格外惊异,打开父亲床边的痰盂盖看,里面有很多乌黑的血。父亲不时咳嗽,每次都有少量的血杂在痰中咳出。不久,院长来诊察。父亲的病是不是又回到以前的样子了?我盯着院长的脸孔不放。他是刚从高校毕业的年轻医学士,看起来颇沉稳。“胸部没有什么异样,听不见一点空洞音。呼气听来虽然拖长了一点,不过这一般人也会有。”说着,院长又看了看痰盂,“哦,”他颔首说,“血色很黑,是旧血,不是刚刚咳出来的。确定是以前咳出的血淤积在什么地方,如今又咳出来了。”“最近有没有做过激烈的运动?”“这个,”父亲想了想,“也没有特殊激烈的,两星期前曾跟M大夫一起爬山”“不,不是那么久以前总之,不要担忧,今明两天,好好躺一躺
23、,很快就会复原。”院长回去了。母亲和我略微放下心。父亲遵从院长的嘱咐,静静躺了两天。第三天,已完全复原,又像以前那样早早起床,到外头闲逛。这次吐血,缘由始终没有查明,不知不觉间我们也就遗忘了。父亲现在跟我们一起住在镰仓,已完全恢复健康,比生病前胖,体重甚至比年轻时更重。距那次住院已过了一年,我突然想起,父亲那次吐血可能是由于观看我站在那悬崖边上,忧惧得刺痛了心。院长说,是由于激烈的运动,然而纵使不是激烈的运动,过度的忧心确定也会产生同样的结果。尤其像我父亲这样神经极度敏感的人,这种事更有可能发生。这么一想,更觉难过。“哦,好危急!”担忧感随之而起。我开头想到这件事的时候,自己身边的事情好像都突
24、然涌现在脑海中。2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篇写父亲住进知多半岛师崎的医院,一个月后痊愈出院,这既交代了事情的起因,也为后文父亲咳血作了铺垫。 B“父亲疾步走来,喘着气,很担忧地问”,这里通过动作描写,突出了父亲看到“我”站在悬崖边而焦急的心理。 C小说情节曲折,留意细节,“打开父亲床边的痰盂盖看,里面有很多乌黑的血”,既让人为即将出院的父亲感到担忧,也为揭示真相埋下伏笔。 D小说以“悬崖”为线索组织材料,先写“我”观赏景致来到悬崖边,然后写父亲看到后向“我”挥手因“我”没能理解而向“我”快速走来,最终写“我”回想父亲事后的咳血可能与他当日对“我”站在悬
25、崖边而忧心有关。 E父亲咳血的缘由始终没有查明,可是一年后“我”才意识到那次咳血可能是父亲由于观看“我”站在悬崖边上,忧惧刺痛了心,真实反映了父爱宏大的主题。22小说为什么以“悬崖”为题?请简要分析。(6分)23小说中“父亲”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24小说的主要人物是“父亲”,但几乎一半篇幅在写“我”,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答案1、A 2、D 3、B (A 项,芝兰玉树:比方有出息的子弟。形容对象错了。B 项,闻过则喜:听到别人 批判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兴奋。指虚心接受意见。C 项,上下其手:比方玩弄手法, 串
26、通做弊。褒贬不当。D 项,从一而终:丈夫死了不再嫁人,这时旧时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形容对象错了。)4、A (这道题考语序不当 B项首先应是接近文学,然后才是爱好文学。C项首先是值得确定,然后才是“令人留恋。D项语意不对应。应改为勤奋学习的主动性、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应把自觉性和主动性对调一下。)5、A (B项,语序不当,应改为“从别里科夫”。C项,搭配不当,应将“种子爆发出来”改为“种子萌发出来”。D项,不合规律,“达2.8亿元左右”有误,“达”后应跟确数,应删去“左右”。)6.D 7.A 8.D 9.A(“罗贯中”应为“施耐庵”) 10.C11D (A.无必定的因果关系B. 三个不都是传奇,且
27、不与“尚红”有关C.特殊情结是指“桃花源”情结) 12C 13A (C.探寻桃花源,还是人的自然观的反映。查找桃花,把桃花作为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本质力气和自己情感意识的对应物,敬重自然,崇尚自然,体现了探寻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哲思。D.探寻桃花源,体现了儒家与庄禅思想互补的人生哲学。“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现实得意,就身体力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探寻桃花源就体现了对人生乐观入世的追求;现实失意,寄情山水,“桃花源”又是精神栖息之所,探寻人生精神上的休憩和解脱,成为人生的归宿)14、B 解析:宠:以为宠,把作为宠信。15、B 解析:是一个比方;是编修元史,文采好;劝告梁王归顺的话。16、
28、D 解析:应为:他先是晓谕梁王,快速归顺,不然朝廷的征讨很快到来,又对梁王说朝廷怜惜云南百姓,不想动用武力;继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险远、抗拒朝廷,将懊悔无及。17、(1)王祎回头说道:“你杀了我,朝廷大军就将到来,你的祸害不久就要接踵到来。” (2)朝廷考虑到云南百万生灵,不忍荼毒于锋刃。假如你凭借艰险路远,抵制大明皇帝的命令,懊悔都来不及。18、接受侧面描写的手法(答烘托、虚写、联想想象也可,2分;答对比1分);a.作者写“山雨”省去了下雨的过程,正面不着一字。b.前两句写雨前景象:星月皎洁,无云无雷,一派晴和天气; c.后两句写雨后,溪深流急,诗人感受;d.诗人用雨前、雨后和诗人感受侧面写
29、出昨夜他山下了一场阵雨。(3分)b.具有表现力。(2分)19.大事:诗人在夜里、山间,看天空晴朗;一觉醒来,早晨忽见溪流暴涨,知昨夜他山下了一场阵雨。(答案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大事过程。)(2分)情感:惊异。(2分)语言:朴实自然(或“平白如话”、“无华丽辞藻”都可,“形象生动”给一半分);20略 21(1)DE(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C不给分)22“悬崖”是小说中故事发生的地点。 “我”在悬崖边观赏景致,父亲怕“我”毁灭意外而走上悬崖,推动小说情节的进展。 “悬崖”和父亲咳血有关,突显父爱宏大的主题。(每点2分)23神经嫉妒敏感:观看儿子在悬崖边,担忧儿子毁灭意外。忘
30、我:担忧儿子而不顾身体快步奔向儿子。爱子情深:过度忧心让父亲咳血,让“我”感悟到父爱的宏大。(每点2分)24 从在小说中的地位来看,“我”是写“父亲”不行或缺的见证人,所以有关“我”的篇幅是小说不行缺少的内容。从形象塑造上看,“我”是“父亲”的陪衬者,“我”的见闻,感悟对充分呈现“父亲”的性格起到关健作用。从艺术表现上看,“我”的动作、语言描写,与“父亲”的焦急、疑虑,爱子情深相辅相成,对突出“父亲”的现象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从思想内涵上看,一年后“我”的感悟,揭示了小说父爱宏大的主题。(每点2分)【参考译文】王祎,字子充,浙江义乌人。幼时机敏聪慧,成年后身材高大,像山岳一样矗立,有伟岸的气
31、度,凭文章在当时出名。在目睹了元王朝国政衰颓凋敝后,写了七八千字的文章呈送给当时的宰相。危素、张起岩一起推举他,但是没有得到朝廷的答复。于是在青岩山隐居著书,名气一每天变大。明太祖朱元璋征讨江西,王祎献上自己歌颂太祖的文章。太祖很兴奋地说:“江南有两位大儒,就是你和宋濂。要论学问谁更渊博,你不如宋濂。但是要论才思的雄辩,宋濂不如你。”太祖创立了礼贤馆,召他到馆中。多次升迁到侍礼郎,掌管太祖的起居注。又任南康府同知,施行了很多惠民政策,太祖赐给他金带以示宠爱。太祖即将称帝,将他召回,协商即位礼仪。洪武元年八月,上奏说:“祈求天命长在的关键,在于忠厚有意,宽大为政,效法天道,顺应人心。雷霆霜雪,只
32、是临时的不是永久的。浙西已经平定,赋税应当减免。”太祖表扬并接受了他的建议,但是没有都听从。其次年修元史,朝廷任命王祎与宋濂为总裁。王祎擅长史事,裁减繁琐的,剔除邪恶的,大力修改。元史完成后,被提拔为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奉召到大本堂教皇子读书,王祎经明理达,擅长开导。皇上召他到殿廷,每次都给他赐坐,从容应答。洪武五年正月协商诏谕云南,任命王祎奉召前往。到云南后诏谕梁王,尽快奉上户籍册和地图给朝廷方面掌管,不然天子很快就将讨伐过来。梁王不听从,并把他安置在偏室内居住。几天后,又诏谕说:“朝廷考虑到云南百万生灵,不忍荼毒于锋刃。假如你凭借艰险路远,抵制大明皇帝的命令,懊悔都来不及。”梁王被吓服了,随即将他改为正馆居住。适逢元朝派遣脱脱征集粮饷,拿有意吓人的话威逼梁王,确定想要杀死王祎。梁王逼不得已交出来了王祎,脱脱想让王祎屈服于他,王祎怒叱道:“上天已经要终结你们元朝的命,我们明朝的确要取代你们。你们(元朝)就像火把将要烧完,怎么敢和太阳月亮(一样的明朝)争夺光明呢!何况你我都是使臣,我岂能屈服于你!”有人劝脱脱说:“王先生久负盛名,不能杀。”脱脱手一摆说道:“今日就是孔圣人,也没有情面可讲。”王祎回头说道:“你杀了我,朝廷大军就将到来,你的祸害不久就要接踵到来。”于是就这样被杀害了。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