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级高一 10月模块检测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每题2分,25小题,共50分)1.学者黄中业指出,“分封”一词源于左传指的是周初“封建亲戚,以屏宗周”。 分封一词的“分”字,是说受封的诸侯是由西周中心王朝分出去的。“封建”一词 的“建,是说由周王室派出的受封者所建立的是国家。这说明西周分封制A.否认诸侯国对周王的隶属关系 B.使诸侯国彻底独立于周王室C.确定诸侯过是周王室的臣属地 D.主见建立若干独立的诸侯国家2.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 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这体现了古代中国的政治思想是()A.分权与制衡
2、B.天人合一C.皇权至上D.大一统3.垂相给、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上述制度的优势不包括A.维护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 B.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C.避开决策失误及吏治腐败 D.有利于进展封建小农经济 4.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 秦官,金印紫缓,掌武事。” 空格处应是A.丞相B.太尉 C.司隶校尉 D.枢密院5.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斯诺在全球通史中说:“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供应了-种赢得欧洲人敬重、艳羡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
3、了制造力,培育了听从性”这-制度是指() A.分封制B.宗法制 C.科举制D.行省制6.唐末五代,中心集权大为减弱,为扭转这一局面面,宋初实行的重要措施之是( )A.文官任知州 B.设三司使C.设枢密使 D.施行将兵法7.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格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与朝政,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缓和冲突.抑制朋党之争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减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8.读表1,据此不能得出的生疏是表1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宋金元明淸高层政区州路行省布政使司统县政区郡郡州州路、府,州府、直隶州
4、/ 州府、直隶州县级政区县县县县县县州、县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C.政区层级的谰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 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鈒的主体 9.西方的学者这样评价秦朝及统治者:“建立了确定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训练。”从人类政治文明进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乐观意义主要在于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地方分权向中心集权转变 D.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10.在中国古代.“中心政府的组织,皇权相权是划分的,期间比重纵有不闻.但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这一状况被彻底转变始于
5、 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11.理解历史线索与生疏历史规律是历史学科力气培育的重要方面。依据下图呈现, 空格处应当填写的内容最恰当的是( )选官的标准、对象和古代政治A.世卿世禄 B.才能道德 C.文化文章 D.门阀地位12.下图是关于中国古代历史上皇权与相权势力的消长图,哪一幅是正确的?( )13.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该制度旨在( )A.瓦解宗法体系 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D.充善地方监察制度14.某一本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高校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询问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高校士仍
6、处于公正的地位,这以后的状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成称元辅,其他高校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举-文中所指的制度是()A.汉代尚书台 B.唐代三省六部制C.明代内阁制 D.清代设军机处15.史载,魏晋时设中正,是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中正由现任中心官员兼任。.由此可知,政府实行九品中正制的主要目的在于A.巩固门阀士族统治B.加强中心集权C.保证选官的公正性D.留意门第家世16.阅读下列依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时期两宋明淸比例50%以上的进十43%的进士任官前出身平民贫寒家庭A.实行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促使部分杜会阶层的变动C.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
7、的观念 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拨和公正、公正17.刘建国先生在对中国古代政治总结时说,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建设中,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的治国才智和法则,但也留下了很多的无奈.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它是一个统治性政权.不是个进展性政权,更不是一个为国民共享的服务性政权,可见中国古代全部制度设计都围铙的一个核心是A.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 B.维护专制主义的中心集权制C.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 维护以“家天下”为核心的专制统治18.有当代学者评论道:它“具有两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心分驭各地,所握权力大而不专,七百年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既深且巨。”这里的“它”指A.郡 B.封国 C.行省 D.内19.学者钱穆
8、在国史大纲中论及中国古代某朝官制时指出“某某把握定旨出命,某某给事中(官职名称)章封驳(封还是皇帝失宜诏令,驳正臣下奏章违误)。某某受而行之”。“某某”处的文字应当是A.丞相 B.内阁 C.尚书 D.中书20. “惩唐季藩镇,削其兵柄,收其赋入,一兵之籍,一财之源,一地之守,皆人主自为之也。”这一评论是针对A.西周分射制瓦解 B.北宋强化中心集权C.西周分裂割据局面 D.北宋 “重文轻武”治国理念21.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方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 )A.汉朝的刺史 B.宋朝的通判C.明朝的内阁 D.清期的军机处22.乾隆时,军机处官员管世铭诗称“面承
9、密赦语=语从容,分写新纶撰进恭;御笔亲增三五字,别传天语带朱封。”锯此,对军机大臣职能理解不正确的是A.参与奏折批复 B.提出处理意见 C.草拟皇帝谕旨 D.裁决军国大事23. “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的列国纷争、一个个国家个别偿试,又相互摸仿,方毁灭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以下最能反映该观点的是A.皇帝制度 B.世袭制度C.大一统制度 D. 郡县制度24.淸末鯽史张瑞荫的一分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当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 )防止了大臣专权 强化
10、了君主专制 减弱了内阁的权力 扩大了统治基础 A.B C.D.25.钱穆在 国史新论 中论及唐代制度时说,在地方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在期廷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的制度。这两种制度莫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这两种制度”是指( )A.分封制和都县制 B,郡县制和三省六部制C.科举制和郡县制 D.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第II卷(非选择题)26.(2分)出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眹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始终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
11、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f能应试者. 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吕思勉中国制度史(1) 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6分) 材料二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头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终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供应了一种贏得欧洲人敬重和艳羡的、 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压,它就会连续供应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学问,说明科举制度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含功能。 (3分) 材料三
12、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明显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 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约长期性 。_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务底层的学问分子供应了持续流淌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邦,暮登天子堂” 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学问分子的社会心灵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一薛明扬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度対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3分)27.(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泰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劫,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
13、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宋之于唐,只好说像东汉之于西汉,有事而无故,有形势推迁, 而制度建立。只因宋初太宗太祖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 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 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揽大局,来为有宋一代 定制创法。-引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之得失(1)结合所学学问,说明秦汉和唐朝政治制皮“大变动”分别指什么?(2分)(2)据钱穆所说,在政治制度上,宋之于唐基本没有变动,有变动的也是迫于时代,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15分材料二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
14、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 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3)结合所学学问,请以具体史实来说明材料二的现点.(4分)材料四 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对一百两百年 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协作。又何偿是专出于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4)结合明淸相关史实说明,君主专制的强化不能简洁地用“专制黑暗来抹杀”而是“利泽长期”(2分)28.(11分)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科一(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当,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 郡县官必需听从朝廷的
15、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心 考课郡守,郡考课令长。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心与地方关系争辩(1)据材料一,概括秦明郡县制度的主要内容。(2分) 材料二 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候王国以下照旧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 又分封萧何、张良等一 百多位功臣为列侯,建立候国,这些诸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心。因此,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并没有完全回到西用封建的道路上去。 摘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2)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说明“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 的变形”的理由。(3分)材料
16、三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国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右承、左承、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組成,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把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心显而易見,元行省制中 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心集权模式的较高級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3)据材料三和所学学问,为什么说元行省制中心集权是“奏汉以来郡县制 中心集权模式的较高級演化形态 ? (4分)(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演化的生疏。(2分) 29. (14)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
17、料: 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武帝善助对,由是狄權助为中大夫。后得未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 言国家廉价。上令助等与大臣辦论,.大臣数诎。 - 汉书严助传(1)据材料-,归纳汉武帝为减弱相权所实行的举措。(3分) 材料二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剌史王本立推鞠(审问)其事。本立宣赦示祎之,帏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 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 - 旧唐书刘祎之传(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学问,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
18、书”。(3分) 材料三(明初内阁高校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观过,谈论兴革), 凡上之达下,日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中康(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 行之,大典札、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挨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 -明史职官一(3)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高校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学问,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5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3分)历史答案CCCBC ADCAC BBBCB BDCDB DDDAD26. (l)选官制度: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进步性:有利于
19、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生发: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恃权;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养。(2)统合功能“加强中心集权;保证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正统);維护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3)借鉴价值:人才流淌机制;客观公正观念;人才激励机制。【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化及影响,重在考查同学提取材科有效信息的力气。(1)难度不大,重在考查同学基础学问的把握力气。紧扣 “汉晋”即可明确这一时期的玄关制度有两个,一个是汉朝的察举制,一个是晋朝的九品中正制。对于“科举制度的历史进步性”的考查,重在回答科举制的乐观作用,联系所学学问即可。(2)首先明确回答的角度,“政治”、“思
20、想”、及“整体”的功能,然后紧扣材料二,“政治”方面强调的是“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思想”方面强调的是“儒家正统观念”,“整体”方面强调的是稳定性和连续性,进而组织语言开放回答。(3)依据材料三的关健信息“为社会底展的知诅分子供应了持续波动的可能”、“机会 均等”及“客现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进而开放具体阐述,难度不大,留意回答的 全面性。【考点定位】必修一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27(1)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 (皇帝制度的确立、三公九卿、郡县制, 唐朝,完善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三省六部制)。(2分)(2)加强专制君权的需要(减弱相权);缺乏人才。(5
21、分)(3)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4分)(4)明淸君主专制的强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展,为社会经济的繁容和进展供应了牢靠的政治保障等。(2分试题分析:(1)结合秦汉和唐朝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分析回答。秦朝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为以后历朝所延用;唐朝时期,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完善,秦汉和唐期的政治制度建设的具体措施:如秦朝中心实行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汉朝 郡县封国并存,唐朝主要是实行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2)该问考奢猎取和解读信息的力气。分析材料二,宋期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大变 动”的缘由:“宋初太宗太祖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北宋加强君权、减
22、弱相权的需要”。“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本人少,学术中衰”,北宋读书人少,缺之人才。(3)材料二指出“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说明明清两代君权失去制约,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联系所学如识,列举明清两朝加强君主专制的具体措施。(4)该问查考考生对明清时期中心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的乐观作用的生疏。中心集权制度消退了地方割据,维妒了多民族国家统一,提高行政效率,为社会经济的富强和进展 供应了牢靠的政治保障等,具有枳极意义因此单不能简洁地用“专制抹杀黑暗”,而是“利泽长期”。28. 【答案】(1)内容:郡县官吏由中心任命,官员分工负则;郡县官吏須听从中心统一调动;定期实行分
23、级考核。(2分)(2)制度:郡国并行制。(1分)理由:诸侯王国以下照旧是郡县制,侯国直属中心。(2分)(3)行省拥有大权,但受中心节制;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中心寄部分权力于行省,借行省集权中心;部分地方由中书省直接管理。(4分)(4)生疏: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在继承中不断变革,中心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需要妥当处理。 (2分)【解析】从材料一中“任免权集中于中心”得出郡县官吏由中心任命,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得出部分郡县官员分工负责,据“必需听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心 考课郡守,郡考课令长。”得出定期实行分级考核。(
24、2)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中“汉代封建只有一展分封,诸侯王以下照旧是郡县制,可看出是郡国并行制;其次小问 “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 诸候王国以下照旧是郡县制”,“ 这些诸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心”,等几个角度说明即可。(3)从材料三中“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国署会议制”,“ 朝廷总是在直接把握某些基本权力”,“ 借行省集权于中心”来概括,并结合所学,从秦汉以来的中心集权演化线索,行省制概念几个角度回答即可。(4)必需综合以上材料谈,依据问题 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问题(3)元行省制中心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心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可知制度的继承和进展,从材料中“朝廷总是在直接把握某
25、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解行省集权于中心来概括中心与地方的关系。29.(1) 举措:任用贤良文学之士为身边近臣;让他们参与议事,令其诘难大臣。(2)说明:诏赦须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由皇帝直接发出的诏令被认为是违制的。(3)职责:劝谏皇帝,匡正过失,争辩历代盛衰缘由和典制沿革,替皇帝起草诏令和批答大臣赛章,将九卿等议定的意见经审査后报告皇帝。说明: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中心决策机构,不能统领六部。(4)策略:分散权力,权力制衡;原则:皇权至上。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同学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体的力气。第(1)问从材料一中“郡举贤良,对策百余,武帝
26、善助对,由是狄權助为中大夫。后得未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等信息从贤良文学之士的地位及作用等角度答题。第(2)问中依据材料二中“不经凤阁(中书省) 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并结合唐朝 三省六部制运行的程序来概括答案。唐朝中心机构运作程序是中书省起革、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第(3)问中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进行概括,材料三中“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观过,谈论兴革), 凡上之达下,日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中康(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 行之,大典札、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挨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等文字信息可以概括出答案,其次小问结合所学从内阁的职责与职权不对称以及官职不明确等角度归纳答案。第(4)问属于开放性答试题,回答的时候围绕上述材料,概括作答即可,本题第一小问国统皇权与相权之间的分权与制衡关系来回答策略;其次小问从专制主义集权制的主要出 发点从分权就是最终为了集权的角度来思考答案。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