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标2021年高二语文暑假作业3语文必修四、五一、基础学问(每小题3分,共9分)1.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颠沛流离 髭须 彤云密布 碎琼乱玉 胳察 溯风B.平稳无恙 蚱蜢 推陈翻新 流毒无穷 蕴籍 歇憩C.端木遗风 流弊 轻鸢剪掠 拨木转石 付梓 尺牍D.凌风出尘 疏朗 吞言咽理 回肠荡气 窸窣 精髓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12月份以来,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再次患病持续性雾霾天气,我国的环境治理工作已变得 ,稍有拖延怠慢就会使大气污染愈演愈烈。在美国中期选举 之际,奥巴马的支持率持续低迷,甚至被称为民主党的“负资产”。面对国内外一
2、大堆的麻烦问题,奥巴马也慨叹“这世界变化快”。在首相安倍晋三尚未离开中国之时,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就有些 ,在记者会上发表违反中日四点原则共识的言论,日方这种言而无信的态度着实令人无望。A迫在眉睫 刻不容缓 迫不及待B刻不容缓 迫在眉睫 迫不及待C迫不及待 迫在眉睫 刻不容缓D刻不容缓 迫不及待 迫在眉睫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 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要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平安高度负责任的态度,依法加强食品药品监管,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食品,用上放心药。B.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同时也是一项简洁的系统工程,涉及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C. 对
3、“只差一点”享受不了低保、而实际生活又格外困难的家庭,一些上海市基层政府部门启动专项帮困资金和多方联动机制,一对一、点对点上门为他们排忧解难。D. 目前,各类广告中存在的有意使用错别字或用谐音乱改成语的现象较为严峻,谐音广告语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起到“混淆视听”,而像滥用人名作为品牌等等行为,正反映着当前社会的浮躁。二、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文学中的那座祠堂吕若涵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第一课,多是从陈独秀的敬告青年开头。陈氏文章有股演说气,句式铿锵,探及进步与保守时认定“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诚不知为何项制度文物,可以适用生存于今世”这是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之后,几乎整个20世
4、纪,与宗族相关的祠堂、村庙、祭祀等,都成了落后消极封建保守的东西。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相关场景着实不少,稍加检点,或能借此一窥祠堂文化的命运及其当下逆境。鲁迅笔下的吕纬甫年轻时思想激进到去“城隍”庙拔圣像的胡子;吉光屯里有个狂热的“疯子”,一心要灭了“社庙”里那盏守护全村百姓的“长明灯”,全忘了他的祖先还捐过钱。这个被村人骂作数典忘祖的“不肖子孙”,最终引起公愤,连“四爷”大人都“严峻悲悯”起来,整个村庄掩盖着一片紧急气氛。上无片瓦借居于土谷祠的阿突然想要“姓赵”了,好像有那么点认祖归宗的小意思,更有可能是赵氏宗族在村里地位最显赫。五四小说中的祠堂社庙村规家谱,好比一个个祖先崇拜、尊尊亲亲的家族伦
5、理的文化隐喻,祠堂隐喻新文学作家眼中的“乡土中国”,昏暗阴森,却如铁罩一般冷酷强大地矗立着,代表现代文明的“疯子”则势单力薄,难以撼动,最终还要成为它的祭品。20世纪三四十年月小说中的大家族纷纷走向衰败。写实的作家不再停留于封建宗法社会的文学象征,他们发觉在社会经济大变局中传统的乡村组织结构已经摇摇欲坠。文学家偏好一双社会学家的眼睛,祠堂开头上演种种现实人生可悲可怖可笑的剧目。最有代表性的当数吴组缃一千八百担,副标题赫然是“七月十五日宋氏大宗祠速写”,这一天,荒年里的农夫暴动摧枯拉朽,宋氏祠堂一千八百担粮食遭抢,宗族各支各室表面和气,但在利益面前是各怀心事,暗中斗法,地方望族至此气数已尽。吴祖
6、缃这位“客观主义”者眼光犀利,非要揭开给人看,由社学、义仓、乡约、防备等构成的宗族组织,如何在30年月世界经济危机、国内的高赋税和农夫暴动中毫无招架之力。这是宣告“封建宗法社会”的末路吧,字里行间藏了作者多少讽刺与嘲讽!后半个世纪不用说了,白毛仙姑由鬼变人,小二黑的婚事由区长作主,装神弄鬼神神叨叨都得“改造”,文化变革与社会变革双管齐下,连最小单位的家庭秩序都要转变,何况这“封建制度之遗”。20世纪八九十年月写实又让位于象征。祠堂庙宇书院再一次与传统文化划起等号,只是这次意象的情感内涵完全与五四悖反。白鹿原广受好评缘于它把祠堂、书院、乡约等代表乡村伦理和儒家文化的符号,来了一番浓墨重彩的生动演
7、绎,说是新历史主义,实在与鲁迅当年的写作一样,一种对历史重新评判的态度。当然,20世纪文化与社会巨变带来的结果是21世纪“拆哪”的加速度,协作着城镇化的步伐,迅疾,凶狠,无所顾忌。一个世纪里,文学中的那座祠堂,好像走了一个圈,但并非回到原点。宗法社会的崩颓是历史的必定,但它所承载的文化在新世纪里却未必没有可资使用的价值。现实中的宗亲大会与寻根之旅,是从一宗一姓的历史认知与情感需求动身,发觉我们身上共同的文化基因,最终获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乃至于建构起对民族将来的共同想象。如此说来,将大地上所剩不多的“祠堂”“庙宇”送上最终一段不归路,也就等于拆解了文化认同的“基石”,我们这代人,岂不真的成了“
8、不孝子孙”了么?(选自2022年4月13日南方周末,有删改)4关于“文学中的那座祠堂”的表述,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 五四时期文学中的那座祠堂隐喻着新文学作家眼中的“乡土中国”,它对抗着势单力薄的现代文明的“疯子”而矗立不倒。B文学中的那座祠堂在20世纪三四十年月纷纷走向衰败,历经文化变革与社会变革双管齐下的淘洗,已得到彻底的改造。C文学中的那座祠堂20世纪八九十年月再次与传统文化画等号,协作着城镇化的步伐,照旧迅疾、凶狠、无所顾忌地肆虐着。D文学中的那座祠堂在整个20世纪经受了一个轮回,在揭示宗法社会崩颓的历史必定性的同时,好像又回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起点。5下列
9、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陈独秀的文章有股演说气,句式铿锵,敬告青年一文猛烈抨击了旧的伦理、法律、学术和礼俗,被人们视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第一课”。B鲁迅笔下的吕纬甫、吉光屯里那个狂热的“疯子”以及阿Q思想激进,将祠堂社庙村规家谱看作是祖先崇拜、尊尊亲亲的家族伦理的标志。C“客观主义”作家吴组缃创作的一千八百担以“七月十五日宋 氏大宗祠速写” 为副标题,反映了地方望族在农夫暴动的打击下毫无招架之力的现实。D陈忠实的白鹿原秉持一种对历史重新评判的态度,把祠堂、书院、乡约等代表乡村伦理和儒家文化的符号,来了一番浓墨重彩的生动演绎,从而广受好评。3依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
10、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现当代文学作品中与宗族相关的祠堂、村庙、祭祀等场景触目可见,呈现了祠堂文化的全貌,让读者能够充分了解这种文化的命运及其面临的逆境。B20世纪三四十年月的作家不再停留于封建宗法社会的文学象征,他们发觉传统的乡村组织结构已经摇摇欲坠,可悲可怖可笑的剧目开头在祠堂上演。C宗法社会所承载的文化在新世纪里仍有相当可观的价值,我们对民族将来的共同想象是建立在现实中的宗亲大会与寻根之旅,以及共同的文化基因的基础之上的。D假如将大地上所剩不多的“祠堂”“庙宇”拆毁,意味着我们已经拆解了文化认同的“基石”,那么我们这代人真的会变成“不孝子孙”的。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何老
11、师曾宪涛何老师是我中学时的数学老师,已退休几年,现在和我住一个小区。每每遇到他,总见他挎个布包,包里凸显出酒瓶的外形。问他干吗去,回答买啤酒,要么回答卖酒瓶。尽管不好意思,还是照实回答。他告知我他酒瘾很大,现在病重,医生不准喝酒,便改喝啤酒,每天两瓶。何老师有两个孩子,小的在外地工作,大的是个女儿,好像有点毛病,个子长不高,学习也不行,只上到学校毕业,就在我单位食堂找了份工作,三十六七了还没成家。何老师最操劳她。他女儿我生疏,她也知道我是她父亲的同学,我去食堂买饭,她会对我笑笑。何老师说,医生说她不能结婚。何老师还说自己是活不长期的,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女儿。那天下班回来,妻对我说,何老师老是在咱
12、家窗前转来转去,好像有什么事。我忙站到窗前,果真见何老师又转回来了,他肩上没有挎布包。我朝窗外说,何老师,有事吗?我打开门,何老师进来,就在茶几旁的小凳上坐下。我叫他坐沙发,他摆摆手,我拿烟给他,他也摆摆手说,只喝酒不抽烟,接下来问我,结果出来了吗?他一问,我才想起最近单位要裁员。裁谁不裁谁,先由基层各部门员工投票,最终再领导确定。按老百姓的说法就是投票选下岗的。几天来,他们家始终在坐卧不宁的煎熬中等待着今日的结果。雯雯太狡猾,也不会为人,投票确定会被投下来。何老师满面忧愁,不知结果出来了没有?还没听说。我劝慰老师,雯雯那么能干,领导会把握的,她不会下来。何老师摇摇头。我突然想起问,你没找过启
13、华吗?启华是我们单位老总,也是何老师的同学。何老师说没有。为啥不跟启华打个招呼?他叹了口气,那怎么好意思有啥不好意思?他再是老总,你也是他老师。何老师表情极为尴尬。看得出他心里的冲突,既不愿做这种事,又怕对不住女儿。他摇摇头说,当老师的怎么能找同学走后门,她妈这两天始终跟我吵,骂我没用。我说,你该早提示我一下,我来跟启华说。何老师摆摆手,站起身要走,又说,不知结果啥时候能出来?我说,你等等,我问问启华。我马上拨通了启华的电话,问他裁员名单出来了吗。启华问我,问这干啥。我直接问,何老师的女儿雯雯怎么样?那边低声道,没有她。我这里还有人,回头再说。电话挂了。何老师始终眼巴巴地看着我打电话,当我放下
14、电话告知他裁员名单没有雯雯时,他脸上两行泪水无声地流了下来。妻递给何老师一条毛巾,何老师擦了把脸说,这下放心了,雯雯要是下岗了,我也没法活了。何老师连声说着感谢走了。后来我见到启华时,他告知我,要是按票数,何雯雯真要下岗了,我给动了一下。我说,何老师说他不好意思找你。启华说,不找好,不找好,我心里有数。你不要告知老师,千万别叫老师谢我。我拿不准该不该把启华动手脚的事告知老师,在路上遇见老师,迟疑了很久,最终还是说了。老师听后突然站住,看着我道,我该怎么办?我说,启华说千万别谢他,免得传出去叫他被动。老师怔了怔,说,不是这个意思其次天,何老师就找我来了,说他昨晚一夜没睡好觉,说着从布包里拿出两瓶
15、酒,竟然是两瓶茅台,很老很老的包装。何老师告知我,这还是你们上学那时候一个同学家长送到我家的,感谢我对他孩子的辅导。当时我没在家,他放下酒就走了。我到底也不知道是谁送的。何老师又说,多少年来,这酒我始终没舍得喝,你拿去送给启华,问问他是把谁换下了雯雯,求求他,叫人家上岗,不然不然我这往后的日子都不会安心的。这是我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的,看着老师那无法拒绝的眼神,只好同意了。我把酒放在启华桌上,把老师的话对他说了。启华看着酒,看了良久,我本以为他要责怪我,没想到启华对我道,你叫老师安心吧,没人换下雯雯,完全是按票数来的,我根本没动手脚。我愣住了,转身要走的时候,启华又叫住了我,知道当年这酒是谁送给
16、老师的吗?我转过头,惊异地看着启华半晌,启华对我摆摆手说,你先回吧,等有时间我和你一块儿去看老师。7.(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何老师碍于面子,不愿以老师的身份去找管事的同学启华走后门解决女儿面临的下岗问题,所以老伴跟他吵,甚至骂他没用。B何老师觉得女儿太狡猾,也不会为人,投票确定会被投下来,而“我”认为其实她能干,领导会把握状况,他的担忧是多余的。C“我”把启华动手脚的事告知何老师后,何老师想到的是,启华挂念他让雯雯留了下来,他一时不知道该用什么方式感谢启华。D前文写何老师当年收到不明家长送的两瓶茅台酒,下文通过启华的问话补充交代了送酒的正是他
17、的家长,前后照应,行文严谨。E小说围围着何老师关怀女儿下不下岗的中心大事,表现了人的多种冲突境况,这种冲突压在何老师、“我”和启华身上都有体现。(2)小说中的何老师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答: (3)“我”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 (4)启华先是说为雯雯的留下动了手脚,后来又说没有动手脚,你认为哪一种说法是真实的?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8分)答: 四、诗歌鉴赏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秋雨夜眠白居易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注】这首诗大约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
18、作。这时诗人体衰多病,官务闲适,亲热的诗友元稹也已经谢世。(1)诗人是怎样围绕“夜眠”来表现“老翁”的“安闲”的?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3分) (2)“晓晴寒未起”中的“寒”有何意蕴?请结合全诗,简要回答。(4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10分)9关于孩子应当具有哪些重要的品质,中国、美国、日本三国接受问卷调查的民众给出了各自的答案。请依据下面的调查数据,概括中、美、日三国民众对孩子应具备的“重要品质”的看法。要求:语言表达精确、简明;不超过60字。(4分)重要品质努力奋斗责任心包涵想象力节省独立中国75365852217507697美国66465271305316536日本3518736463
19、164786771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6分)在人类文明进程里,城市的产生和进展是关键的一步。一般而言,城的进展往往早于市。 ,城墙、堡垒、护城河构成防备设施,封闭是其主要特征;市的功能主要是流通,交易场所、街道构成流通设施,。 ,反映了由军事和政治意义的城镇向现代的经济、文化为主的城市的进展走向。六、作文。(40分)1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一个大师问三个徒弟:“假如你前进一步是死,后退一步则亡,你该怎么办?” 大徒弟正襟危坐,严峻地说:“宁可死在前进的路上!”二徒弟眨了刺眼睛,说:“临时地停驻中途,待前方风险过后。” 小徒弟毫不迟
20、疑地说:“我往旁边去。”请依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参考答案】一、1.D2.B(解析:刻不容缓:片刻也不允许拖延,形容形势紧迫。迫在眉睫:比方事情接近眼前,格外紧迫。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3.B(解析:A项,在“对人民群众”前加“以”,C项,将“一些”调到“上海市”后, D项,“混淆视听”后缺少宾语。)二、4A5B6D(解析:考点: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力气层级为分析综合C。)三、7.(1)DE(A“碍于面子”的理解不当,何老师是认定不能找,才不愿找的。B“我”说的话是劝慰何
21、老师的。C何老师想到的是,雯雯换下别人,别人就要下岗,他为因自己的事影响别人深感担忧)(2)疼爱孩子。女儿生活力气不强,他为她可能被裁下而忧心忡忡,为她没被裁下而感动流泪。自尊谨慎。虽然为女儿很可能被裁下格外揪心,但是不为此去求教过的同学。和善厚道。他得知雯雯换下了别人后,求同学启华叫别人上岗。(3)“我”是小说的线索,把全文内容贯穿起来。“我”是故事的见证者,使小说显得亲切、真实、可信。“我”推动故事情节的进展。打电话给启华引出下文启毕的回答和何老师的放心,告知何老师启华动手脚的事,引出下文何老师让他求启华叫雯雯换下的人上岗。我主动帮何老师,从侧面表现了何老师的可敬。(4)观点一:前面说的为
22、雯雯的留下动了手脚是真实的。理由:当年何老师对他的学习有过较大的挂念,他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帮老师个忙合情合理。他主动告知作为同学的“我”,并让“我”不要告知何老师,不为得到老师的感谢,没必要编造。后来改口是不想给老师增加心理负担。观点二:后面说的没有为雯雯的留下动手脚是真实的。理由:前面说的动手脚,是为了在老同学面前显示回报恩师。启华没有责怪“我”,他意识到是自己说的有问题。启毕看酒看了很久,想到了自己这样说给老师增加了这么重的心理负担,然后说出的才是真相。四、8.(1)秋雨夜眠:“卧迟”“睡美”等句描绘出老翁在秋雨之夜平稳美睡的情景,表现了老翁心无所虑,心境闲淡。夜眠之后:“香添暖被”“晓晴
23、未起”等句表现老翁本应起床而不起,连续躺在被窝中,表现了老翁闲散无事、清静淡泊。(2)“寒”字写出了风雨过后,深秋的气氛寒冷,交代了老翁“未起”的缘由,反映了诗人暮年政治上的心灰意懒和生活上孤寂闲散的心境。五、9.三国均重视“责任心”、“独立”、和“包涵”。(2分)中国看重“努力奋斗”,美国崇尚“包涵”,日本重视“责任心”。(2分)语言连贯1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材料是表格,首先通过题干和表格中的内容确定表格调查的对象,应是“中、美、日三国民众对孩子应具备的重要品质的看法”,然后审读数字,抓最大和最小的数字(或数字变化),其中数字最大的是“努力奋斗”“包涵”“责任心”,最终用
24、恰当的术语进行概括即可。从表格中看,中国这一栏,数字最大的是“努力奋斗”,美国这一栏数字最大的是“包涵”,日本数字最大的是“责任心”。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精确、鲜亮、生动。力气层级为表达运用E。)10.城的主要功能是防备开放是其主要特征从城到市的变化(或“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防备趋向流通”)(每空2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同学语句连贯的力气。首先扫瞄语段,把握或许内容;然后重点研读横线前后的内容,以确定横线上的内容和句式。这段话主要叙述“城市”从“城”到“市”的进展过程。依据后面的内容“城墙、堡垒、护城河构成防备设施,封闭是其主要特征;市的功能主要是流通,交易场所、街道构成流通设施”,可以确定第一处横线上的内容应是说“城的主要功能”;依据前面相对应的内容“封闭是其主要特征”,可以确定其次处横线上的内容和句式,应为“是其主要特征”;依据后面的内容“反映了由军事和政治意义的城镇向现代的经济、文化为主的城市的进展走向”,可以确定第三处横线上的内容应是“城到市的变化”。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精确、鲜亮、生动。力气层级为表达运用E。)六、11.略。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