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 报任安书 (司马迁) 姓名: 一:学习目标1、了解史记的写作过程和成书缘由,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患病。2、学习本文的行文特点:借水行舟,排解胸中郁结,迂回曲折,但又脉络清楚。3、体会文中表现出的作者身受极辱后忧愁幽思、激愤慷慨的情感。4、学习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生死观。5、积累实词、虚词与句式。二:课前预习1、 层次结构:课文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说明复信之由。其次部分(第2-3自然段):陈述自己遭极辱而不自杀之事由。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进一步说明隐忍苟活是为了完成史记。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抒写痛辱愤郁之心情,再点复信之意(
2、言无从“推贤进士”之苦衷)。三:课堂研讨1、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异义。(1)意气勤勤恳恳。古义: 今义: (2)素所自树立使然也。古义: 今义: (3)恨私心有所不尽。古义: 今义: (4)唯倜傥格外之人称焉。古义: 今义: (5)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古义: 今义: (6)仆以口语患病此祸古义: 今义: 2、 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1)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2) 曩者辱赐书 (3) 倡优所畜 (4) 声闻邻国 (5) 且勇者不必死节 (6) 孙子膑脚 (7) 魏其,大将也,衣赭衣 3、内容评述报任安书被称为是“天下奇文”,可与屈原的离骚“抗衡千古”。内蕴深厚,文气雄壮。
3、人们历来推崇司马迁“文有奇气”。这种奇气,主要是由作者蓄积已久的对黑暗现实的深刻生疏和内心猛烈的悲愤之情分散而成,它们在字里行间表现为忧愁幽思和激愤慷慨。其忧愁幽思,是从作者所患病的不公正待遇和压抑无告的凄惨境况中产生的;其激愤慷慨,源出于作者对黑暗现实的猛烈责怪和决心洗刷耻辱的坚强信念。由于这股奇气时时在胸中回旋激荡,一旦触发,就不觉汹涌奔出。4、问题探讨 1、古人始终崇尚秉笔直书的“良史”精神,主见史书要客观真实地记录历史,“善恶必书,是为实录”(唐代刘知几史通)。但司马迁却列举大量史实,说明“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这种“愤而著书”的思想是否有违“良史”精神?应当怎样看待司马迁“愤而著书”的思想? 5、活动体验中国有句俗语,“士可杀,不行辱”。可是司马迁却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你是怎样看待生命以及生命的真正价值的?备 注四:学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