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自毁英名秋风假如不是四周的住户们嫌噪音影响休息提意见,老板会让我们干到九点就下班?不过狡猾说,还没挨到那时间,人早就累得拿不动瓦刀了。一下班,只想倒头就睡,哪顾得上别的。我却还有一段路要赶。在这座城市里,我已混了将近二十个年头。刚开头,我只是个搬砖筛沙的小工,但现在,我却是个手掂电钻和吊线锤的老技工。我结了婚,有了孩子,虽说租住的房子狭小偏远了一点,但莫非说我就永久在这里找不到一块抱负的立足之地了?骑上摩托,就往家赶。街灯虽已亮了,但光线还是有点昏暗。好在路熟,就骑得飞速。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当然是给女儿辅导功课,好早早打发她去睡觉。可是突然,我脑子里闪过一个画面:
2、刚才路过那个汽车站,站牌下是不是站着一个人?当然是个姑娘她莫非不知道已经没车了?想着,我调转车头,往回骑去。大老远就喊道:“姑娘,别等了,早没车了,天太晚,快走吧。”骑了没几步,又一想,不行,天这么晚了,把那么年轻秀丽的一个外地姑娘孤零零扔在那儿怎么行。想着,又返身折回,说:“妹子,没车了,你要去哪儿,我送你行不行?”但不管我说什么,她就是不动。我们身边好半天也不过一个人,只有一辆辆轿车奔驰而过。我一看没法,只有走了。但走了没几步,我的心却又一动:这太危急,不行。由于我突然想起电视里的报道:这里已经发生过好几起抢劫案了。想着,又折回她面前说:“姑娘你就信我一回好不好。我也是顺路的,举手之劳,不
3、费事的。”姑娘或许也看出了我的诚意,便当心翼翼地说出了她要去的区域。我一听,嘴里只说:“正好顺路。”心里却暗暗叫苦:这一拐至少要多跑五六十里路呢一路走着聊着,才知道姑娘是进城做保姆来了。我便说起我第一次进城的事。那时我刚学校毕业,来城已半个多月了,却找不到活儿,钱早花完了,三天没饭吃,就饿昏在路边。一个好心的大爷观看了,便给我买馍吃,还领我到工地找活儿。我到现在还记得:大爷的馍真甜真香啊!说着,我的手机不停地响着。我知道是老婆打来的,不想接。到最终实在没方法,便把车停在路边。可不等我开口,老婆早在电话里吼叫起来:“你怎么到现在还不回来?我等了一下午了,怎么货还没有送来?”我一听,也有点急了,说
4、:“你别急,我马上就到家了。”正说着,那姑娘却突然说:“货?什么货没送来?”说着,提起行李就跑。我忙赶上去说:“姑娘,你听我说”姑娘说:“你把手放开。”正拉扯着,一辆巡警车却停在我们身边了。我说:“警察同志,误会了。我老婆是开小卖铺的,我们批发了几箱啤酒,下午送货,不知什么缘由没送来。”警察说:“那你家住在东郊,你往南郊送人也是顺路的了?”我一听急了,说:“我是怕她不坐我的车,有意说的。”警察意味深长地笑笑说:“这我早知道了几乎全部的受害人都是这么被人哄上车的。”这时我电话又响了。我说:“算了,人我不送了,我走还不成吗?”警察说:“走?哪能那么简洁?”我坐上警车被带到派出所。可能由于我是民工吧
5、,审查得就更认真些。我不知道他们在外面是怎么调查的,反正等我出来,我的房东只说:“你还是换个地方住吧,我这房要自己住了。”更让人不行思议的是,老板也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把我炒鱿鱼了。老婆哭了,我也流泪了。但我还是劝慰她说:“没事儿,一切还会好起来的,不是吗?”(选自2011年5月16日羊城晚报)1.小说没有开篇便进入故事情节,那么两段文字主要有什么作用?答:_解析:考查小说故事情节的作用。主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思考作答。答案:一是说明“我”(在工地)干活很累,下班很晚;二是交代“我”的基本状况(有家室、租房偏远等);三是为开放故事情节作铺垫。2第段中都毁灭了“想着”一词,请分别概括“想着”
6、的不同内涵。答:_解析:考查小说重点词语的内涵。要结合“想着”一词的具体语境和前后文的语境来回答。答案:(1)想提示那位姑娘早就没有车了,不要再等了。(2)想把那位姑娘送到目的地。(3)想到姑娘留在那里担忧全,可能出危急。3第段中“老婆”打来的电话使情节毁灭了意外转折,简要赏析这一构思的特色。答:_解析:考查小说的构思技巧。主要从情节构思的艺术角度思考作答。答案:运用了“无巧不成书”(巧合)的构思技巧,放大了信息“误读”,那位姑娘原来就没有完全放松戒备心理,听到电话内容,第一反应就是自己“上当”了,显得合情合理。4有人认为,这篇小说意蕴丰富,其主题可以有多种解读。请结合“自毁英名”这个标题和有关情节作适当探究,谈谈你对小说主题的理解。答:_解析:考查探究小说的丰富意蕴。要结合标题和有关情节,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思考对主题的理解。答案:从“自毁英名”这个标题和仆人公试图挂念外地姑娘而反惹麻烦等情节看,小说的主题应当是揭露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信任危机”,人们之间彼此猜忌(怀疑),相互戒备(提防),“自毁”其实含有反讽之意。从“可能由于我是民工吧,审查得就更认真些”、房东收回租房、老板“把我炒鱿鱼了”等情节可以看出,小说的主题在于揭露现实生活中以“貌”(身份、经济收入状况等)取人、嫌贫爱富等不良风气(现象)。“英名”二字多少含有几分自嘲和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