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易混点一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比较项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不同盛行时间西周秦至元元朝至今权力授民授土,权力世袭,分封的诸侯国有很大独立性郡县的官员无封地,只有俸禄,权力不行世袭,是职业官僚,由皇帝任命,听命于中心依据血缘地域影响易形成割据直接有效管理,巩固中心集权相同性质都是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把握,巩固统治生疏由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官吏的任免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世袭到皇帝任免,这是历史的进步由郡县制到行省的变化,主要反映行政区划的进展,反映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展易混点二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比较项贵族政治官僚政治权力的来源世官世禄由皇帝授予,临民不食土权力运作自主性,可
2、以打算治下的一切事情受制于皇帝及其代理者;很难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主动性权力机构比较简洁多个机构的相互制约、相互监视,政府机关浩大臃肿和运转不灵收入来源来源于他的领地来源于俸禄;贪污受贿官吏选拔由世卿世禄制产生由皇帝来任免,由察举、科举制等方法产生易混点三三公九卿制与三省六部制比较项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应用时代确立于秦,盛行于汉确立于隋,盛行于唐丞相职权地位丞相帮忙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审议权和行政权三省长官均为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作用地位使专制主义中心集权趋向巩固使专制主义中心集权趋向完善易混点四明朝内阁与西方内阁前者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没有实权,一切听命于皇帝,是皇权加强的产物;后
3、者是国家行政机关(尤其是实行责任内阁制的国家),把握国家的实际权力,或向议会负责,或向君主负责。选择题易混专练1(2021石家庄质检)“这种制度带有武装殖民的性质,使国家朝着统一的方向前进了一步,但由此形成的国家不是一个有机的政治、经济整体。”这一状况的转变得益于国家实行了()A分封制B郡县制C察举制 D行省制解析:选B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分封制下政权把握在各级奴隶主手中,国家没有形成有机的政治、经济整体,而要使这种状态转变,得益于郡县制的实行,故A项错误,B项正确;察举制是选官制度,行省制度是对郡县制的继承和进展,故C、D两项错误。 2(2021邯郸质检)唐德刚教授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
4、国开头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A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B从世官制到察举制C从分封制到中心集权制 D从分封制到郡国制解析:选C本题有效信息是“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完成于汉武”,即商鞅废分封设县制,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心集权,由此可知C项正确。3(2021泉州质检)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大意:宫中),稀见卿相。”由此可见,“中朝”()A
5、帮忙皇帝决策,减弱相权 B把握军政大权,独立决策C挂念丞相议事,处理政务 D担当行政职务,出名无实解析:选A汉武帝时期选用一些亲信侍从如尚书、常侍等组成宫中的决策班子,材料中“柄归中朝”说明中朝代行了丞相的议政权力,故A项正确;“中朝”是帮忙决策,没有独立决策权,故B项错误;“中朝”是独立于丞相之外的机构,故C项错误;“柄归中朝,政去两府”说明不是行政机构,故D项错误。4(2021西安一模)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某一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掌献替可否,奉陈规晦,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机构()A对皇权形成了确定的制约 B能够参与中心决策C提高了中心行政效率 D适应了皇权加强
6、的需要解析:选D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掌献替可否,奉陈规晦,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等信息。从“票拟批答”可知与明朝内阁有关,故选D项。命题点一中国古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的措施、演化趋势及影响1主要措施(1)加强君主权力。如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汉武帝利用新儒学神化王权,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等。(2)加强思想把握。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清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3)变革中心和地方政府机构。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汉代实行中外朝制度和刺史制度,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设军机处等。(4)留意选拔官吏和任免官吏。自秦废分封制后,官吏任免权由皇帝一
7、人打算。隋唐之后科举考试,也是培育和选拔官吏的重要途径。(5)加强监察机制。如秦代设御史大夫,汉代设刺史,宋代地方设通判,明清设都察院、按察使司等。2演化趋势(1)中心政治制度演化的趋势:皇权与相权的冲突贯穿了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始终,但君权不断加强,直到明朝废除丞相。分权是加强君主专制的重要手段,如唐朝、北宋、明朝都实行了一些措施。决策权由外朝向内朝转移,非法定机构取代国家法定机构的职权,如汉朝的中朝制度、明朝的内阁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2)地方政治制度演化的趋势:始终存在中心与地方的冲突,结果地方权力不断减弱,中心集权不断加强,最终在北宋解决了地方分权的问题。分权是加强中心权力的有效手段,
8、如北宋、明朝等特殊突出。3历史影响(1)乐观方面:政治上,有利于民族融合,抵抗外来侵略,确定程度上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展与巩固。经济上,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为封建经济的进展制造了条件,也为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奠定了基础。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沟通,推动了先进技术文化在较宽敞的范围内传播。(2)消极方面:政治上,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形成了长期的人治传统,民主政治无从进展,极易毁灭政治腐败现象,形成暴政,派生出浩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经济上,封建社会后期,日益束缚生产力进展,阻碍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中国社会的落后。思想上,
9、专制统治严格把握思想文化,造成国民的愚昧与落后,严峻阻碍科技进步。命题点二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化过程、特点与影响1过程(1)西周:推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2)秦朝:推行郡县制,形成了中心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中心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3)汉代:推行郡国并行制,兼有封国制与郡县制的特点,封国可以世袭,使中心集权受到威逼。(4)隋唐时期实行州县两级制,后设节度使,导致藩镇割据局面。(5)北宋派文臣管理地方,解决了武将专权的局面。(6)元代:地方推行行省制,属于中心派出机构;长官由皇帝任免,管理辖区内军政事务;不行世袭,加强了中心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7)明朝废
10、除行省,设立三司管理地方。2特点(1)演化过程中,中心始终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制约,地方则要求独立的自主权,中心与地方的冲突始终存在。(2)中心通过多层次管理,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官吏的任免、考核,地方权力渐渐被分割、减弱,集权于中心。(3)地方行政制度经受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展完善的过程。3影响在征发徭役、兵役,征收田赋和租税,以及管理地方的治安秩序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加强了中心集权,巩固了封建统治;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进展。命题点三选官制度的沿革、趋势1制度沿革(1)世官制:西周时期依据宗法血缘关系实行世卿世禄的选官制度。(2)军功制: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实行按军功授爵的制度,
11、替代贵族世袭的“世卿世禄”制。(3)察举制:汉朝时一种自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主要依据是个人在地方上的声望。(4)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实行。起初家世、才能并重;后留意门第和家世,促进了士族制度的进展。(5)科举制:隋朝创立,唐朝加以完善,宋元明清沿用,影响深远。2趋势(1)选官标准由以家世、门第为标准演化为以学识才能为标准。(2)选官方式由地方评议推举演化为以考试作为选拔的主要依据,体现了“公开竞争,公正考试”的原则。(3)科举制渐渐完善,对今日我国的考试制度和东西方文官选拔制度有重要影响。非选择题规范专练(2022福建高考)从隋朝开头的科举制在中国连续了1300多年,至1905年被宣
12、布废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材料二(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丁韪良西学考略材料三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舞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材料四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而拔百数人为进士;复于百数进士,而拔数十人入翰林
13、,此其选之精也。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材料五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学问的老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很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明显,科举制无法培育、选拔这类新式人才。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1)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6分)(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学问,归纳科举制的乐观影响。(10分)(3)据材料四,概括梁启超对科
14、举选才的基本看法。分析梁启超上述谈论的目的。(10分)(4)在近代,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而在中国却难逃被废除的命运。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加以评述。(10分)解答规范第一步:审清设问其次步:猎取信息材料一“历代踵行以迄于明清”等信息说明科举制连续时间长,不断进展完善,“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说明选拔方式规范;公正公正。第三步:规范作答特点:连续时间长;不断进展完善;选拔方式规范;公正(公正)。(答三点即可)第一步:审清设问其次步:猎取信息材料二反映科举制被西方国家借鉴,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学问回答科举制的影响。第三步:规范作答影响:被西方国家借鉴;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促进社
15、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提高官员文化素养;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社会稳定。(答五点即可)第一步:审清设问其次步:猎取信息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四信息“邑聚千数百童生”可以归纳为科举制层层精选人才;“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可以归纳为所选人才缺乏实际治国力气;“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可以归纳为“学非所用,用非所学”。其次小问,梁启超是维新派代表人物,从梁启超言论以及维新派挽救民族危机角度来思考。第三步:规范作答看法:科举制层层精选人才;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所选人才缺乏实际治国力气。(6分)目的:改革科举制,培育有用人才;挽救民族危机。(4分)第一步:审清设问其次步:猎取信息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可以从材料二看出,西方国家认为科举制用考试方式选才,体现公正择优;“中国却难逃被废除的命运”可以从明清时期八股取士弊端来回答。第三步:规范作答西方:用考试方式选才,体现公正择优,符合西方公正观念。(3分)中国:八股取士束缚思想;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近代工业进展和近代学堂创办。(答两点即可,4分)科举考试难以适应近代有用人才培育和选拔的需要。(3分)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