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考链接
考场体验
【例1】 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特别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消灭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1)~(3)题。
(1)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
A.重金属盐 B.氮、磷等养分物
C.固体废弃物 D.泄漏的石油
(2)赤潮暴发的海疆一般( )
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
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
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
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
(3)赤潮多发的海疆位于( )
A.赤道四周 B.大洋中部
C.中、低纬近海 D.高纬近海
(1)题干显示,赤潮的发生跟浮游生物的暴发性繁殖有关,明显这
2、是由水体的富养分化造成的。(2)水温高,浮游生物生命活动强,繁殖速度快;风力小,利于氮、磷等养分物的聚集。(3)由上题解析可知赤潮多发于水温偏高、风力偏小的海疆,而中、低纬度近海地区,水温较高,同时该区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大。
(1)B (2)C (3)C
【例2】 《2021中国可持续进展战略报告》提出可持续进展五大支持系统。报告以1995年全国可持续进展力量指数为100,下图表示2010年五大支持系统的力量指数。读图回答(1)~(2)题。
(1)(双选)1995—2010年进展支持系统进展最快,其代价有( )
A.大量消耗资源 B.大量排放污染物
C.科教投入不足
3、 D.人口增长缓慢
(2)(双选)为保障各支持系统协调进展,应大力加强( )
A.社会保障建设 B.经济基础建设
C.农业基础建设 D.生态与环境建设
(1)由图可知,1995—2010年我国进展支持系统进展最快,即经济高速进展,这会造成资源的大量消耗,并且会排放出大量的污染物。(2)由图可知,我国可持续进展中的生存支持系统和环境支持系统的力量指数还较小,明显我国今后应加强这两个系统的进展,即大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和生态与环境建设。
(1)AB (2)CD
【例3】 循环农业是秀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1)~(2)题。
(1)最适
4、宜该模式的是( )
A.河套平原 B.黄淮平原
C.辽东丘陵 D.闽浙丘陵
(2)循环农业对建设秀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
①提高经济效益 ②加快城镇进展 ③供应清洁能源 ④促进民居集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甘蔗、水稻的生长都需要高温多雨的环境,一般分布在我国水热条件较好的南方地区;河套平原地处我国内陆地区,水源缺乏,不宜种植水稻和甘蔗;黄淮平原位于我国北方,受水源条件限制,不宜大规模进展水稻和甘蔗种植业;辽东丘陵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热量不足,不适宜大规模种植水稻和甘蔗。(2)进展循环农业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与城镇化、人
5、口迁移关系不大,所以②④错误。
(1)D (2)B
【例4】 下表是我国某区域2008—2010年占用、增补耕地的平均坡度与平均海拔状况,据此回答问题。
(1)指出占用与增补耕地分布的差异,并推断增补耕地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2)简述该区域爱护耕地可实行的主要措施。
第(1)题,依据表格数据可知,占用耕地坡度小、海拔低,增补耕地坡度大、海拔高,增补耕地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第(2)题,该区域爱护耕地可实行的措施主要从法律、法规、训练和提高现有耕地质量、缓解人地冲突等方面分析。
(1)占用耕地分布在坡度小、海拔低的区域;增补耕地分布在坡度大、海拔高
6、的区域。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土壤肥力下降。
(2)加强训练与宣扬,依法爱护耕地;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质量;严格限制坡度大区域开垦。
【例5】 在我国宽敞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下图是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既能供应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 )
①引起大气污染 ②造成资源铺张 ③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④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从图中可以看出,④秸秆作为沼气原料时,制出的沼气可以作为燃料,沼渣和沼液可以还田作为肥料,符合既供应生活能源,又提高土壤肥力的要求。(2)从图中可以看出,秸秆作为燃料直接燃烧,产生了烟尘和灰烬,既会造成大气的污染,同时也失去了饲料和工业原料,造成资源的铺张。燃烧产生的灰烬不是有机质,所以不能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秸秆无论作为燃料燃烧还是制成沼气,利用的都是生物能。
(1)D (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