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21泰安质检)拜年是我国的春节习俗,通常在家族的祠堂进行。拜年时,晚辈要给长辈行跪拜之礼,长辈端坐高堂,接受晚辈的祝愿,拜年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一项制度,这一制度()A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B体现了血缘和政治关系C实现了中心对地方的有效管理D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冲突解析:题干呈现的是宗法制在中国的社会影响,而不是对官僚的影响,A项错误;晚辈给长辈行礼,体现出血缘的影响,故B项正确;题干并没有体现中心与地方的关系,C项错误;同样,题干也并没有体现统治集团内部问题,D项错误。答案:B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并且秦灭六
2、国之后,连续实行移民措施,将六国富豪迁往蜀地。秦统一六国后这样做的主要政治目的是()A满足皇帝的私欲 B加强对六国故地的把握C强化君主的权力 D彰显皇帝的权威解析:把握材料中的“政治目的”,秦迁六国贵族、富豪,是让他们与故地分别,从而减弱地方割据,来加强对六国故地的把握,A、C、D三项与政治目的相差较远,排解,故答案选B项。答案:B3(2021邯郸模拟)公羊传大一统理论主要包括以“尊王”为核心的政治一统,以“内华夏”为宗旨的民族一统,以“崇礼”为中心的文化一统。这表明大一统源于()A夏商时期的方国联盟B西周封建诸侯与分封制度C秦中心集权国家建立D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解析:题干的意思是说大一统
3、理论主要包括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华夷之辨的民族认同、尊尚礼乐的文化认同,夏商时期礼乐文化还没有毁灭,A项错误;题干中大一统理论是对西周、春秋以来大一统思想的理论总结,是西周封建和分封制度的产物,故B项正确,C、D两项错误。答案:B4(2021临沂一模)战国时代各国对于官吏的任用,一般都以俸禄制度代替过去的食邑制度。俸禄制度的实行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A推动了商品经济进展B确定了郡县制的进步性C促进了分封制的瓦解 D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解析:食邑制是分封制的产物,到战国中期,随着封建官僚制度的建立,国君对各级官吏的酬劳,一般已不接受分封土地的方法,而是以确定数量的粮食作为俸禄,有时赏给部分钱币或黄
4、金。俸禄制度的实行促进了分封制的瓦解,故选C项。答案:C5据史书记载,官员“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文中处缺失的官员身份应是()A御史大夫 B刑部尚书C平章政事 D军机大臣解析: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察百官,与材料中“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相符合,故A项正确。刑部尚书是掌管全国司法和刑狱的大臣,不负责“肃正朝列”,平章政事是协商国家大事的官员,军机大臣是清朝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军国大事的官员,均与题意不符,B、C、D三项错误。答案:A6中国古代某时期制定的选官标准,史称“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
5、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复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该时期是()A两汉时期 B魏晋时期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解析:由“德行高妙,志节清白”“孝悌廉公”字样,可知这里说的是两汉时期的察举制,A项正确。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作为选官的标准,B项错误;隋唐时期已经开头实行科举制,开科取士,主要以才学为标准,C项错误;明清时期科举制度走向僵化,实行八股取士,品德更加无从考察,D项错误。答案:A7钱穆在某篇文章中谈到:“清末人却一意想变法,把此制度也连根拔去。民国以来,政府用人,便全无标准,人事奔竞,派系倾轧,结党营私,偏枯偏荣,种种病象,
6、指不胜屈。”“此制度”当指()A科举考试 B君主专制C纲常伦理 D军机六部解析:依据题干中“清末人却一意想变法,把此制度也连根拔去。民国以来,政府用人,便全无标准,人事奔竞,派系倾轧,结党营私”的信息,结合所学学问可知,题干信息说明白清末科举制废除之后给民国时期人才选拔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故A项正确。君主专制在清末并没有废除,B项错误;纲常伦理在清末也没有废除,C项错误;军机六部在清末也没有废除,D项错误。答案:A8(2021广州测试)宋朝州县长官都改作“知州”“知县”,这与汉朝的州牧、县令大不相同,“知”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心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这说明宋朝()A中心权力进一步强化 B地
7、方官员的权力扩大C中心与地方相互制衡 D世家大族把握地方行政解析:据“名义上是以中心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既有利于中心把握,又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防范了地方割据,故中心权力进一步强化,故A项正确。“知”是代理、兼任,不利于地方官员权力扩大,B项错误;材料所述中地方无法制衡中心,C项错误;材料中官员由中心派遣,不易被世家大族把握,D项错误。答案:A9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左仆射李靖因病辞去宰相职务,太宗不同意,要求他“疾小瘳,三两日一至中书门下平章事”。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始以某官(黄门侍郎郭待举、兵部侍郎岑长倩)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者为宰相。这说明()A唐朝重视对宰相权力的限制
8、B唐太宗在位时重用人才C唐朝更改宰相的名称和职责D唐太宗废除了宰相官职解析:据题干材料,从唐太宗开头设置“中书门下平章事”到唐高宗规定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者为宰相,行使宰相权力,其实质目的是为了限制相权,与重用人才无关,排解B项,故选A项。平章事为另设职位,C项错误;题中未体现丞相官职被废,D项错误。答案:A10(2021青岛一模)某博物馆有一文字残缺的史籍,其中有一段内容是:“曰丞相,曰宰相,设计相,至则丞相废。”第三个“”处缺失的文字应当是()A秦 B唐C宋 D明解析:秦汉时期实行丞相制度。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代为了加强皇权,进一步分割相权,设枢密院
9、和三司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财政权,三司的长官就是计相。明朝时期废除丞相制度。本题C项符合题意。答案:C11明朝建国之初,太祖朱元璋认为:“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基于这一生疏,明太祖朱元璋()A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B废除丞相制度,加强皇权C重视人才选拔,维护皇权统治D抑制地方势力,加强中心集权解析:材料反映了朱元璋对元朝灭亡缘由的生疏,“元之大弊”在于“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朱元璋对此实行的对策是废除丞相,因此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选官制度和地方制度,C、D两项不正确;“设
10、立内阁”是明成祖加强皇权的措施,A项不正确。答案:B12(2021南京模拟)明末冯元飙说:“(阁臣)夫中外之责,孰大于票拟,有汉唐宰相之名,而更代天言柄用专且重者莫如今日。”反映出明末内阁()A把握了国家决策大权 B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C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 D阁臣专权超过汉唐宰相解析: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心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供应顾问的内侍机构,故A、B两项与史实不符;阁臣的升降由皇帝打算,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接受最终取决于皇帝的批红,故D项与史实不符。从材料信息看,内阁权力提高,地位也日益重要,故选C项。答案:C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
11、2021江苏南通调研)行省制是元朝统治者在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中国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建置。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心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开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叉的局面。李怀孔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材料三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心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心官而亲自降落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淌的中心政府。钱穆中国
12、历代政治得失材料四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把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心。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心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心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心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1)据材料一,与秦朝的郡相比,元朝的行省有何特点?结合元朝行省图,指出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现实缘由。(6分)(2)材料二、三反映了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据材料和所学学问分析其历史作用。(10分)(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行省制对于现代地方行政制度建设的历史借鉴价值。(4分)解析:第(1
13、)题的第一问从地图中对比行省与郡的数量、管辖范围,即可归纳其特点;其次问对比地图中元朝与秦朝的疆域范围即可得毁灭实缘由。第(2)题的第一问从材料二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叉的局面”可以归纳出地方行政区划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再从材料三中“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心派行中书省管理”“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淌的中心政府”等信息概括归纳即可;其次问结合教材行省制的历史作用来回答即可。第(3)题,可以从现在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处理好中心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以及边疆地区的管理等角度进行分析。答案:(1)特点:数量少,管辖范围大。缘由:元
14、朝疆域空前宽广。(6分)(2)创新:地方行政区划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行省长官由中心官员担当。作用:消退地方割据,加强了中心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开创了以省为单位的行政区划,是中国省制的开端。(10分)(3)价值:留意加强对边远地区的治理;留意对地方行政区划的合理调整;留意处理好中心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4分)14(2021唐山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朝中心监察机构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一部分在中心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这样,中心和地方官员,莫
15、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材料二贞观六年(632年),中书舍人高季辅上言:“外官卑品,犹未得禄,饥寒切身,难保清白,今仓廪浸实,宜量加优给,然后可责以不贪,严设科禁上许之。”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本人对当朝重臣做了精当评价,其中,杨师道“性行纯和,自无愈违”,岑文本“性质敦厚”戴胄性贞正,死时“宣宇弊陋,祭享无所,令有司特为造庙”。政府颁布唐律疏议规定:(官员)受财而枉法者,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十五匹绞。不枉法者,一尺杖九十,二匹加一等,三十匹加役流。无禄者,各减一等。王春瑜中国反
16、贪史材料三宋初统治者生疏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实行了一项精简官员编制、合并州县、提高官吏待遇的政策。州县官员编制精简后,每位州县官加俸五千钱,之后又不断增加各种额外的津贴。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赐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宋代的这种高薪制,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材料四朱元璋坚持“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的观点,立下了“杀尽贪官”的决心,制定峻法,惩治贪官。大诰就是其重典治贪的具体表现。朱元璋还制造“剥皮实草”之刑,凡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朱元璋还建立了厂卫制度。(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秦朝的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试分析其毁灭的背景和目的。(8分
17、)(2)依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反腐败的举措。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宋初和明初廉政措施的特点。(8分)(3)依据以上材料谈谈我们今日在反腐倡廉中应吸取古代哪些教训。(4分)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第(1)题,概括时可以从中心、地方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背景则要考虑秦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的需要。第(2)题,这几个朝代的基本做法就是利用较优厚的待遇和严刑峻法来达到反腐败的目的。第(3)题,可以从加强制度建设、俸禄达到合理程度、加强人的思想建设等方面回答。答案:(1)特点:在中心设御史大夫,负责国家监察事务;在地方各郡,设监御史,代表皇帝监察地方官吏;监察系统垂直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直接向皇帝负责。背景:秦朝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心集权的封建王朝;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建立后,中心与地方,君权与相权的冲突始终存在。目的:澄清吏治,减弱地方势力,巩固统治,维护社会稳定。(8分)(2)举措:高薪养廉;严刑峻法;褒奖清廉官员(或树立清廉典型)。宋初特点:运用经济手段“减员增俸”来促进官员廉洁自律。明初特点:反腐败极端化、非理性化。(8分)(3)加强廉政制度建设;保证官员正常合理的薪酬;廉政应以人为本,理性反腐。(4分)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