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关于“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试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每次试验必需设法算出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具体数值B每次试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没有必要保持全都C放小车的长木板应当尽量使其水平D先接通电源,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解析:本试验无需测出橡皮筋具体做功的数值,只要测出以后每次试验橡皮筋做的功是第一次的多少倍就足够了,A错;每次试验橡皮筋拉伸的长度必需保持全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以后每次试验时,橡皮筋做的功是第一次的整数倍,否则,功的数值难以确定,B错;小车运动过程中会受到阻力,只有使木板倾斜到肯定程度,才能减小误差,C错;试验时,应当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开头工作,然后再让小车在橡
2、皮筋的作用下弹出,D正确。答案:D2在本试验中,小车在运动中会受到阻力作用。这样,在小车沿木板滑行的过程中,除橡皮筋对其做功以外,还有阻力做功,这样便会给试验带来误差,我们在试验中想到的方法是使木板略微倾斜。对于木板的倾斜程度,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木板只要略微倾斜一下即可,没有什么严格的要求B木板的倾斜角度在理论上应满足下面条件:即重力使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分力应等于小车受到的阻力C假如小车在倾斜的木板上能做匀速运动,则木板的倾斜程度是符合要求的D其实木板不倾斜,问题也不大,由于试验总是存在误差的解析:平衡摩擦力常用垫高长木板固定打点计时器的一端的方法。若小车可在倾斜长木板上做匀速运动,则表明
3、重力沿斜面对下的分力正好平衡摩擦力,B、C正确。答案:BC3在“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试验中,某同学在一次试验中得到了一条如图767所示的纸带,这条纸带上的点两端密,中间疏,消灭这种状况的缘由可能是()图767A电源的频率不稳定B木板倾斜程度太大C没有使木板倾斜或倾斜角太小D小车受到的阻力较大解析:小车在橡皮筋作用下做加速运动,在橡皮筋恢复原长以后小车做减速运动,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较大,没有将木板倾斜或倾斜角太小是产生较大阻力的缘由之一,故C、D正确。答案:CD4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试验中作出Wv2图象如图768所示,符合实际的是()图768解析:试验证明,力做的功W与物体速度v的
4、二次方成正比,即Wv2,故作出的Wv2图象为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B正确。答案:B5某同学做探究合力做的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试验装置如图769所示,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用1条橡皮筋时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当用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试验时,每次试验中橡皮筋伸长的长度都保持全都。试验中小车获得的速度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图769(1)木板水平放置,小车在橡皮筋作用下运动,当小车速度最大时,关于橡皮筋所处的状态与小车所在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橡皮筋仍处于伸长状态B橡皮筋恰好恢复原长C小车恰好运动到两个铁钉的连线处D小车已超过两个铁钉的连
5、线(2)如图7610所示是某次操作正确的状况下,在频率为50 Hz的电源下打点计时器记录的一条纸带,为了测量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用纸带的_(填“AF”或“FI”)部分进行测量,速度大小为_m/s。图7610解析:(1)由于木板水平放置,故试验时没有平衡摩擦力。当小车的速度最大时,合力为0,即橡皮筋的拉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为0,所以橡皮筋仍处于伸长状态,A正确,B错误;由此也可推知小车处于两铁钉连线的左方,C、D错误。(2)小车的速度应为橡皮筋对小车作用完毕时小车的速度,此时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应选FI段。速度大小v m/s0.76 m/s。答案:(1)A(2)FI0.766某同学在探究功与物体速
6、度变化的关系试验中,设计了如图7611甲所示的试验。将纸带固定在重物上,让纸带穿过电火花计时器。先用手提着纸带,使重物静止在靠近计时器的地方,然后接通电源,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得到的纸带如图7611乙所示,O点为计时器打下的第1个点。该同学对数据进行了下列处理:取OAABBC,并依据纸带算出了A、B、C三点的速度分别为vA0.12 m/s,vB0.17 m/s,vC0.21 m/s。依据以上数据你能否大致判定Wv2?图7611解析:设由O到A的过程中,重力对重物所做的功为WOA,那么由O到B过程中,重力对重物所做的功为2WOA,由O到C的过程中,重力对重物所做的功为3WOA。由计算可知,v1.44102 m2/s2,v2.89102 m2/s2,v4.41102 m2/s2,2,3,即v2v,v3v,由以上数据可以判定Wv2是正确的,也可以依据Wv2的曲线来推断(如图所示)。答案:见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