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选择题1(2022浙江宁波质检)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间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这首诗不能反映的是()A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B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C近代民族丝织业兴起 D农业经济与商业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解析:选C。本题是否定型选择题,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依据材料信息“无复有心种菽粟”说明自然经济加速解体,故A项排解;依据材料信息“乡农卖丝争赴市”“申江鬼国正通商”说明农产品商品
2、化并卷入资本主义市场,故B项排解;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月,近代企业毁灭的依据主要是接受机器生产,材料中不能反映,故C项符合题意;依据材料信息“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说明农业和商业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故D项排解。2下表反映了18441863年间广州和上海到埠外国船只和吨位变化状况船只数(只)吨数(吨)广州上海广州上海1844年30644142 0998 5841849年331133142 35752 5471855年437157 1911863年8673 400300 500964 309(注:“”数据缺失)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鸦片战斗后 ()A近代外贸中心逐步转移B中国近
3、代经济结构变动C上海开放程度高于广州D广州经济进展趋于停滞解析:选A。材料中对比了鸦片战斗后广州、上海的对外贸易状况,船只数和吨数的变化体现了外贸中心由广州向上海转移的状况,故选A。31861年由曾国藩创立的安庆内军械所是中国完全依靠自己力气建立的第一个近代军事工业企业,其规模较小,以手工仿制开花炮、弹药及轮船,为湘军供应部分武器装备。所内“全用汉人,未雇洋匠”,集合了一批当时中国出名科学技术专家。下列对安庆内军械所的“内”理解错误的是()A资金全靠湘军内部供应B产品全部供应湘军内部使用C技术力气主要依靠国外D相对于外洋器物和洋人而存在解析:选C。洋务派创办的企业大多依靠外国技术力气。依据材料
4、安庆内军械所的技术人员全是“汉人”,所以C项理解错误,符合题意,A、B、D三项表述正确。4下图是一份开销清单,开具这份清单的人可能是()A林则徐 B李鸿章C康有为 D孙中山解析:选B。学习西方的军事特殊是海军技术是材料体现的信息,这与洋务派的活动史实全都,备选项中,只有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故选B。5右图是光绪十七年(1891年)发行的“开平矿务局股分票”。下列对“开平矿务局股分票”表述错误的是()A是中国较早发行的股票B表明天津大量企业上市C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表现之一D缓解了民用工业财力不足的困难解析:选B。据“光绪十七年(1891年)”可知“开平矿务局股分票”是中国较早的股票,故A项正
5、确,不符合题意;史料分析需要坚持“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和“孤证不立”的原则,仅凭一张“开平矿务局股分票”无法证明天津大量企业上市,且股票不是上市企业独有的,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据“光绪十七年(1891年)”和“开平矿务局股分票”可知洋务运动时期企业管理和经营方式的变化,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开平矿务局属于洋务运动中的民用企业,通过发行“开平矿务局股分票”,可以扩大投资进而缓解企业财力不足的问题,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6史书记载:1872年,广东南海商人陈启源自海外归来,次年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接受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工数百,产品德销欧美,获利颇丰。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A属于近代意义的
6、民族工业B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C产品主要面对国内市场D使用中国传统工业生产方式解析:选A。继昌隆缫丝厂是中国商人创办的使用机器生产的民族工业,故A项正确。71896年初,御史王鹏运建议清廷“特谕天下,凡有矿之地,一律准民招商集股,呈请开采,地方官认真疼惜,不得阻挠”。清廷户部和总署对议奏照准。清廷支持这一议奏的目的是 ()A仿照西方国家实现“工业立国” B进展商办企业与外商竞争C支付战斗赔款和改善财政状况 D取消对进展工商业的限制解析:选C。从材料信息可知,御史王鹏运建议清政府允许民间开矿,清政府接受了该建议。结合题目中的时间信息“1896年初”可知,该大事发生在甲午战斗清朝战败之后,为支
7、付战斗赔款和改善财政状况,政府接受了上述建议,故C项正确。81892年,张弼士在山东烟台创办了张裕酿酒公司;1903年,英德合资在山东青岛创办了英德麦酒厂。对此,表述正确的是()A两者的产生都受到洋务企业的刺激 B两者都是实业救国思潮的产物C两者都是中国最早的一批近代企业 D两类企业的毁灭都冲击了自然经济解析:选D。外国企业没有受到洋务运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也不是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故A、B、C错误;但两者都属于近代工业,其毁灭都冲击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故D正确。二、非选择题 9晚清时期,国门渐开。虽然清政府抱残守缺,但是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照旧不行抗拒地发生着变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其次
8、次鸦片战斗以后,外国公使常驻北京,猛烈要求觐见清帝,但不行跪拜之礼,清廷坚决不允。经过长期交涉,中外双方达成妥协,清廷同意外国公使可不行跪拜之礼,外国公使觐见他国君主,惯例是三鞠躬,“此次在中国请觐,改为五鞠躬,以昭格外敬诚”。王开玺试论中国跪拜礼仪的废除材料二近代中国历史进展的路径或者方向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确定的历史条件下,历史可能循着某种路径进展,历史条件转变了,进展的路径也可能转变,这就是历史进展的转折。洋务新政(洋务运动)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进展的一次重要转折。它虽然没有使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产方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但却为此后改良派、革命派成长供应了基础。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9、材料三清朝一向奉行“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甲午战斗后,洋货倾销,大量利源流向国外。爱国人士要求“振兴实业”“设厂自救”。在此压力之下,20世纪初,清政府先后发布上谕,提出“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急应加意讲求先订商律,作为则例”。制定和颁布了钦定大清商律等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说的中外礼仪之争反映了双方什么样的观念或心态?双方的妥协有无乐观意义?若有,其乐观意义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洋务运动是如何为改良派、革命派的成长供应基础的?请结合洋务运动的内容简要分析。(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学问,回答清政府是在什么
10、背景之下开头经济立法的,这些经济立法有什么乐观意义?解析:第(1)问,材料一中“清廷坚决不允”说明清廷照旧没有放弃天朝上国的传统思想,列强公使“常驻北京,猛烈要求觐见清帝,但不行跪拜之礼”说明列强不顾中国主权和制度;可以从当时的社会进展趋势是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思想进展趋势是从封建思想向资本主义启蒙思想转变回答乐观意义。第(2)问,改良派、革命派属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政治上的表现,结合洋务运动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刺激作用回答。第(3)问,背景依据题干中“甲午战斗后”“20世纪初”的时代信息可以从经济、政治因素分析;其乐观意义可以从对当时中国进展的经济、政
11、治的影响回答。答案:(1)清政府:天朝上国的传统思想。列强:无视中国的主权和制度,期望进一步把握中国。有乐观意义。乐观意义:有助于破除传统思想和打破旧的礼仪制度的束缚,有助于近代外交制度的形成。(2)创办近代工业,引进西方生产方式和技术,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为改良派、革命派的成长供应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创办近代训练,培育新式人才,翻译西方书籍,冲击了旧思想,为新思想的引进和传播制造了条件。(3)背景:列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中国的经济利益受到严峻破坏;国内近代工商业进展的客观要求;清政府扩大税源。乐观意义:突破了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有利于工商业的进一步进展;有利于维护中国的经济利
12、益。 教材答疑名师指津 一、学习思考(教材P32)1买办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提示:(1)买办消费之外的积累,大部分寄存或附属于外商企业,同外商资本合流。(2)有少量转化为地主,从事封建剥削。(3)买办投资于近代企业、航运业始于19世纪70年月初洋务派创办官督商办企业。(4)买办投资于大型民族工业主要是20世纪以后的事情。(5)买办对于近代工业的创办有确定的贡献。2在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阶段,为什么创办民族工业的多是官僚和地主?提示:(1)官僚和地主是较早与西方侵略者打交道的中国人,他们在与西方国家交往的过程中,深受各种不公正条约的刺激,既痛感于利益被侵略者所掠夺,又看到
13、了中西方之间的巨大差距。因此创办了一批近代民族工业,期望实现国富民强。(2)他们把地租和高利贷剥削收入的一部分投资于近代工业,是由于新式工业能给他们带来比较优厚的利润。二、自我测评(教材P33)1连线搭配提示:2了解张謇的人生经受,谈一谈你对“学而优则仕”的理解。提示:1894年(光绪二十年),张謇参与会试,高中状元,按例授翰林院修撰。甲午战斗爆发后,张謇力主抗战。甲午战斗失败后,张謇愤于朝廷的“昏聩”,同时又深忧于外国资本主义在内地设厂,将会导致“尽撤藩篱”“喧宾夺主”的恶果,因此产生了“实业救国”的思想,先后创办了一系列工矿企业、训练等其他事业。从张謇的事迹可以看出,学问分子的最高使命是为
14、国分忧,为国家强大而奋斗,不论是为仕,还是经商,最终目的都是要为国家贡献自己的所学。三、材料阅读与思考(教材P33)依据以上材料,你认为外国机制棉纺织品的输入对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起了什么样的作用?提示:(1)由于中国家庭手工棉纺织品不如外国的机制纺织品价格低,宽敞农夫主动到市场上购买洋纱洋布及其他生产资料,从而使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加强。(2)外国列强凭借一系列特权,对中国进行大规模的经济侵略,成为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有力推动因素。(3)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和小手工业生产既无法与外国资本主义倾销的商品竞争,也无法长期阻挡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冲击。因此,从鸦片战斗到甲午战斗爆发前的时期内,以“男耕女织”为核心的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