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银川九中2022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命题人: 历史: 祁晓霞第卷 选择题(共140分) 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4贾谊在上汉文帝治安策中指出:“高皇帝(汉高祖刘邦)以明圣威猛,即天子位,割膏腴之地,以王诸公,多者百余城,少者乃三四十县,惠至渥(w,优厚)也。然其后十年之间,反者九起。”由此,贾谊建议A实行“推恩令” B巩固汉初分封的格局 C减弱地方势力 D实行郡县制加强集权25学者余英时在评价唐初三省制时认为,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以初唐时三省制下的政事堂制度最为接近儒家“圣君贤相”相互制衡的政治抱负。这一论点的主
2、要依据是唐初的三省制实行时A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制约 B. 对三省和君主的权力划定C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D君权与相权的冲突缓和26雅典执政官克里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取时,“把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四周,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方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全部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他实行的这一措施 A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 B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C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 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黄金时代27.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供应了确凿证据,
3、却输掉了官司。缘由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疼惜 B. 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 审判结果取决于法律的解释28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1763179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疼惜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害。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害。”这段话属于弗格森对A创建美国联邦政府及其作用的评价 B1776年革命派关于自由理念的批判C1787年联邦派关于自由解释的表彰 D联邦创建前后不同自由观点的介绍29有争
4、辩指出,中国近代化话语模式主要存在三种:“冲击反映”模式 “侵略革命”模式 “早期启蒙”模式。假如按这些模式进行历史分期争辩,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分别是A.鸦片战斗、鸦片战斗、明中后期 B.鸦片战斗、太平天国、明中后期C.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维新运动 D.明中后期、鸦片战斗、维新运动30甲午战斗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缘由在于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C大众传媒进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31中日双方对l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
5、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 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 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马上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A争辩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月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争辩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32. 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方案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救济,同时削减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进展。这一文件的推断A. 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量不足 B. 低估了苏联
6、对华经济救济的作用C. 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 D. 与中国工农业进展状况不符 33. 下表汇总了新中国以来为纪念抗日战斗成功所发行的邮票,其中60周年的纪念邮票与之前相比,其主题最主要的变化在于纪念周年枚数和内容20周年4枚,毛主席在著作、八路军东渡黄河、人民战斗成功、光荣参军50周年8枚,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宏大成功60周年4枚:全民抗战、中流砥柱、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1枚小型张:和平与正义A. 突出了中共在抗战的地位 B. 确定了美苏两国对中国抗战的救济C确定了世界反法西斯战斗的正义性 D. 强调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斗的作用34
7、 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熬煎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困的短工和小全部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情愿把土地给农夫,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A号召工农群众快速起义 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 D期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35. 2011年10月4日,联合国安理睬就欧盟国家要求对叙利亚实行制裁措施草案进行表决,印度等4国投弃权票,美国等9个国家赞成,但因俄罗斯和中国投反对票而未能通过。就国际格局而言,上述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A中俄形成了结伴而不结盟的国家关系 B国家利益打算国家的外交态度C美国推行
8、霸权主义政策的失败 D当今世界政治力气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第卷 综合题(共160分)本卷共11小题,共160分,其中36-40小题为必做题,41-42小题为地理选做题(考生可二选一作答),43-46小题为历史选做题(考生可四选一作答)。40(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天子每过五年都要率领百官和侍从们去巡狩四方,考察地方官员的政绩和公德。夏、商、周三代除天子巡狩外,还设有“方伯”并“受命于王”,对称臣纳贡的异姓诸侯和分封的同姓诸侯进行监察。 秦汉时期巡察制度的显著特征是分层与分部巡察相结合,职权分明,各司其职,形成了多维的行政巡察体系(中心设监察机关御史台监察地方行政,刺史分
9、部巡察郡级行政工作,郡以下行政工作由郡国守相、县令长、乡长逐级巡察),即刺史巡察制度,用该制度监督地方要员。 隋唐仍沿袭御史台制度,监察御史代表皇帝出巡地方,监察郡县,保证了中心集权的统一性。唐朝中心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台”,任务是“掌以刑法典章订正百官之罪恶”。“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共司监察而各有侧重。在“一台三院”的体制内,各部门职责明确,相互协作。唐朝巡察制度形式多元,分工明确,制度完备,为以后朝代所效仿。 明朝的巡察制度在封建专制史上是最完备的。明成祖朱棣正式确立御史巡按制度,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设六科给事中,成立六个独立的监察机关,负责监察全国官吏,评论政务,规谏皇帝。清朝沿袭
10、明朝,由监察御史和提刑按察使共同负责对地方进行巡察。 材料二 虽然巡察制度最早毁灭于中国,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系,但在国外也有类似的制度可以与之媲美。1809年,瑞典议会认为由司法总监对行政官员的监察并没有充分保障公民的权利,需要建立一项独立于政府的、监察行政官员的制度。1918年,芬兰建立议会监察专员制度及司法监督制度。芬兰司法总监和议会督察员是芬兰政府机关中的最高监察官,他们依据宪法监督各机关及官员是否遵守法律、履行职责。这两种监察官一般由出名法学家担当,每年都要到全国各地巡察,倾听公民意见,接受和审理一般公民对官员和公务员的举报。 摘编自王明高国内外巡察监察制度之借鉴请回答:(1) 依据
11、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巡察制度的历史沿革,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巡察制度的历史作用。(14分)(2) 综合以上两段材料,分析西方近现代巡察制度和中国古代巡察制度存在哪些不同点,对今日有什么启示?(11分)41. 材料一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为之固,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百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强国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战国策材料二“盖免役之法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苟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得其人缓而行之,则为大利;非其人急而行之,则为大害。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
12、均矣。” 临川先生集上五事札事(1)材料中的两次变法都遭到顽固派反对。请依据上述材料,指出其反对变法的相同理由。两次变法中的顽固派在阶级本质上是否相同?为什么?(7分)(2)分析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学问,简述这两次变法的不同点。综合两次变法的过程和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生疏?(8分)45、 (12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20 世纪二三十年月,由于外侵内战,中国农村经济萧条、民生凋敝的状况日益产重。一批有识之士纷纷为救活中国农村而加紧奔波,代表人物包括梁漱溟、晏阳初、黄炎培等。史称“乡村建设运动”。 梁漱溟的邹平乡村建设试验最初从兴办乡农学校(不久改称民众学校)、成立农
13、业合作社、改良农业这三个方面开放,体现的正是上迷培育现代合格村民的思路。他创立的乡村建设争辩院实行了兴办乡农学校的方式来实施村民训练。 1932年1月,训练部派师生300余人分赴各区乡,兴办乡农学校。这年冬天,全县共办起乡农学校91处,参与学习的村民3996人。乡农学校起初设在条件较好的大村,每区58处,后来进展到几个小村合办。乡农学校接受争辩院指导,学校辅导员全部由训练部同学担当。村民学习以3个月为期,课程为三民主义、精神陶炼、识字、史地、乡村防卫、农业科技等。除正规乡农学校外,一些村立学校还附设了乡农夜校,训练对象为全村男女老幼,学习内容为识字、时事、农业学问等。截至1933年冬,全县共开
14、办了156处夜校,参与夜校的农夫共5241人。另外,一些村还设立了女校,向农村妇女传授家事、卫生及育儿学问。 宋乐颜邹平的成年训练第15期,1937年4月16日(1)依据材料,归纳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主要活动。( 6 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评价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 6分)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答案24-25 C B 2630 C B D B A 3135 A D C D D40.(25分)(1)历史沿革:夏、商、周时期的天子巡狩和“方伯”监察是萌芽时期;秦汉时期刺史巡察制度的毁灭标志着巡察制度正式形成;隋唐时期的“一台三院”体制标志着巡察制度的成熟;明清时期御史巡按制度的毁灭标志着巡
15、察制度更加强化并且完备。(8分)(排列史实4分,概括阶段特征4分)历史作用:巡察制度是中国古代行政监察的重要形式之一,可用于考察地方官员的政绩和公德;维护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为以皇帝为中心的统治阶级服务;在确定程度上对惩恶除奸、监察百官、反腐肃贪和吏治清明等起了乐观作用。(6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不同点:中国古代巡察制度创立较早,历代沿袭,体系完备,机构健全,属于封建统治制度的组成部分,以统治者意志为准则;西方近现代巡察制度建立较晚,独立于政府机构之外,由法学家担当监察官,留意倾听民意,以宪法和法律为准则。(6分)启示:巡察制度有利于惩治贪腐、惰政等不良现象;进展和完善巡察制度必需借
16、鉴国内外优秀阅历,立足于我国国情,使巡察制度切实可行。(5分,言之有理即可)41.答案:(1)都认为变法转变了祖宗之法,败坏了世道人心。本质不同。商鞅变法中的顽固派是旧的奴隶主贵族的代表,与改革派之间的冲突是新旧阶级、新旧制度之间的冲突;王安石变法中的顽固派是封建的大地主、大官僚的代表,与改革派的冲突是封建地主阶级内部的冲突。(7分)(2)背景不同: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安石变法则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根本目的不同:商鞅变法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王安石变法则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性质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安石变法则是对封
17、建社会内部冲突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结果不同:商鞅变法成功;王安石变法最终失败。生疏:改革必定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行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简洁性和困难性。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乐观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个人命运为转移。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状况,行之有效,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决的政治魄力。(8分)45.(1)主要活动:梁漱溟从学校训练、农业合作社、农业改良三个方面培育合格村民,以提升他们在政治、文化以及生活、卫生常识、农业科技等方面的素养。(6分)(2)评价: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是在内忧外患、农村经济萧条的背景下为中国农村建设查找的出路,(2分)有利于农村科技、卫生、训练文化事业的提高。(2分)但在近代中国未实现民族独立的背景下也注定了他们所进行的农村改良运动失败的命运。(2分)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