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养成教育案例精品文档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养成教育案例儿童时代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儿童比较听话,行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好训练,教师需要抓住这个关键期,通过一定的手段唤醒学生的潜在意识,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生活习惯等。我们一直在强调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为他们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儿童时期,教育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是社会的共同责任。案例:昕昕,男,8岁,一年级学生。主要表现:上课折纸,把废纸往地上乱丢;下课经常去惹班里的孩子,往孩子们的身上吐唾沫,抹鼻涕,也往教室的墙壁上抹。另外还对玩泥巴和蜗牛感兴趣,有段时间一上课就
2、发现他的小手上全是黄泥巴,走到他的座位上瞧瞧,桌洞的边缘上摆了一排的蜗牛,而且桌洞里塞的全是废纸和垃圾。早晨穿的整洁的衣服到放晚学时浑身污泥。同学们都嫌他脏,不愿和他打交道,因此,他也没什么朋友。案例分析:这个孩子之所以有这样的行为原因之一是家长娇宠惯了,父母工作忙中午根本见不到孩子,给孩子放在学校小饭桌看管,晚上大多数时间是待在姥姥家,老人也宠爱孩子,教育他更是力不从心;原因二是他的这种行为是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正因为他是不受大家欢迎的人,没人愿意跟他交朋友,他才会有这样的行为表现。教育措施:一、加强引导,提高儿童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我首先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见到垃圾主动捡,让他明白,脏的、
3、没用的废品,就是垃圾,应该把它们放入垃圾箱。教育他,让他知道随地乱扔垃圾是很不文明的行为。同时也充分利用同学们的监督和指导,帮助他渐渐掌握垃圾要放入垃圾桶的道理,逐步改掉乱扔垃圾的坏习惯。在此基础上我还与家长加强联系,并向家长也灌输在家不乱扔垃圾的具体要求,使学生在家中潜移默化得到熏陶,思想上自然形成垃圾不能乱扔的意识。二、经了解孩子有鼻窦炎,整天鼻塞不透气,我教育他有鼻涕应该准备卫生纸,擤在纸上,再扔进垃圾桶;告诉他唾液中都含有细菌不能随地吐痰,更不能往别人的身上吐。三、针对孩子玩蜗牛和泥巴的现象,我耐心地告诉孩子蜗牛是一种农业害虫,整天待在潮湿的地方,在这种环境下生存的动物身上都带有很多种
4、病菌,拿来玩耍是很不卫生的,泥巴中的病菌更是繁多,粘在手上不洗手误食口中,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案例反思:经过一番耐心的教导,孩子的不良习惯有了明显的好转,也赢得了其他任课老师和班里孩子的表扬。但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是在短短几天,几个月中就能够扎根的,需要长期努力坚持,不断去完善去改进,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道德舆论的监督,才能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社会风气。将热爱劳动进行到底小学生劳动习惯养成教育案例开学一个周以来,每天早上或午饭后都能看见班里的孩子在认真地打扫卫生,甬路上,几个男孩子已经扫干净了一小块空地。走廊上,三五个孩子正拿着抹布擦着瓷砖。教室里,几个女孩也拿着笤帚在打扫教室,有的已经打扫完
5、了一排,正在帮别的孩子打扫呢。看到忙碌劳动着的孩子,心里就会感觉欣慰,毕竟我们的孩子正在慢慢养成每天到校先打扫卫生的习惯。虽然依然会有几个顽皮的或是不爱劳动的孩子在教室里坐着,但毕竟是少数。况且,孩子们一见到我就会向我检举:XXX来了不劳动,在那玩一副严肃的样子还挺可爱的。 课间在办公室里跟别的班的班主任聊起,唐老师也说我班里的孩子真是听话,一早来了就打扫卫生。我也实话实说,其实,我对于这些每天到校打扫卫生的孩子都是特别表扬或奖励的。每天早上晨读的铃声一响,孩子们也基本上打扫完毕,我就安排所有的孩子进入教室,开始一天的学习。当然,之前一定会先腾出时间进行表彰,那些认真参与劳动的孩子就会非常自豪
6、地站在位置上,等待着我给他们盖上“小红星”。这些“小红星”也不是随便就能得到的,为了避免滥竽充数的孩子,我在实行这一措施的第二天就规定:只有认真参加劳动的孩子才能得到老师的“小红星”。怎样才算认真呢?打扫教室必需要扫好一排;打扫甬路必须专心,边玩边扫可不行;打扫走廊的要把整个走廊都扫干净;擦瓷砖的要擦干净半面墙的瓷砖。只有这样老师才会表扬。所以基本上在劳动的孩子都是相当认真的。 唐老师似乎这才恍然,原来我是以表扬来激励孩子的。于是,她又向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那么,今后不再奖励他们小红星了,孩子们是不是就不去打扫了呢?”我笑了。其实,这个问题我早已想过。确实,我完全相信会有这种可能。但我还是
7、会这么做。因为我觉得,这些孩子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从老师口里知道“要爱劳动”,究竟怎样才是爱劳动?这就是。孩子们能通过这一天又一天的劳动实践明白“爱劳动”的真正含义,尽快养成勤于劳动的习惯。“小红星”只是在习惯还未养成之前的一种激励手段而已。当然,这样的激励手段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习惯的养成情况进行调整,刚开始可以宽泛些,以后的要求逐步提高。待习惯养成后再安排定比较正式的值日生表进行轮流打扫。在我班里,孩子们每天进行早上和中午两次打扫卫生,早上以自觉为主,重在参与,目的是养成学生的劳动习惯。中午则指定一个或两个小组进行打扫,我也参与其中进行个别指导,重在指导孩子的劳动技能,教给孩
8、子正确的打扫方法,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先苦后甜,等孩子们学会了,我们老师也就会轻松许多的。 期待着轻松的日子早日来临。“垃圾入桶”四部曲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养成教育案例 养成教育”主要是指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常言道:“习惯成自然”。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 要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 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日常的教学活动、校园生活, 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言行习惯。 “养成教育”主要是指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常言道:“习惯成自然”。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 要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 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日
9、常的教学活动、校园生活, 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言行习惯。 作为一名多年的小学班主任,我自认为在班级管理方面做得不错,尤其是卫生方面值得自豪。可是近期,我却发现,教室的卫生状况大不如前,特别是垃圾桶周围的卫生状况最差,不是垃圾落于垃圾桶四周,就是垃圾爆满。见此情景,我很是恼火,于是心生一计:收起垃圾桶。学生无奈,只好纷纷自备垃圾袋,自行处理垃圾。这样一来,班级卫生状况明显好转,值日生也清闲了许多。 可是,没有多久,我突然发现:虽然“这一角”洁净了,但有些孩子的桌洞却成了垃圾洞,还时不时地有垃圾掉到地上,看到这种状况,于是我又心生一计:限制学生吃零食。谁能保证垃圾不掉到地上,对谁就可以开
10、绿灯,否则免吃!看到孩子们不情愿的表情,我也有些不忍。我开始动摇了,问自己:难道为了保证教室的洁净,就只剩下“向垃圾桶说再见”和“限制学生吃零食”这样的办法了吗?垃圾并不会因为你的取消和限制而不产生,反而还有可能造成其它地方不干净。我这样做不是典型的“懒政”和“暴政”吗?这样学生也不会服你! 突然,我想到汪中求在细节决定成败上介绍了“企业怎样戒烟”:第一步,干部会上,领导宣布自己不再抽烟,请大家监督。第二步,领导开展了一次支持戒烟的集体签名活动。横幅上书“防火人人有责,提倡人人戒烟”,员工在无统一号召的情况下在横幅上签名。同时在大门外2米处划上一条很醒目的黄线,大书10个大字“重点防火单位,严
11、禁吸烟”。第三步,颁布一条纪律“不许流动吸烟”,并规定3处可吸烟区。第四步,“全厂禁止抽烟”,并将此条写进员工守则,连来公司的客户都同样做到。 这一“戒烟四步曲”可归纳为:示范暗示明示固化。它给我们的启示是:新政的推行不是雷厉风行、一步到位的,而是和风细雨、逐步到位的。班级管理,也应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要想根除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借鉴“戒烟四部曲”,我奏响了“垃圾入桶”良好卫生习惯培养四部曲: 1、宣传“垃圾入垃圾桶”的意义“多走一小步,文明一大步”,为我们自己营造一个洁净的学习环境。 2、大家思考、小组讨论:在垃圾桶旁写什么样的温馨提示语最合适?结果,王
12、媛晖组设计的“请送我回家”这一图文并茂的提示语入选,并张贴于垃圾桶上方。随时提醒每一位扔垃圾的同学。 3、明确规定:必须把垃圾送到垃圾桶中。 4、请专人监督“垃圾入垃圾桶”情况,及时表扬、惩戒。这样,一步一步推行“新政”,学生经历了“思想认同”、“情感认同”,自然就会走向“行为认同”。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同学们终于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现在,班上的卫生状况特别好,不但没有垃圾乱扔的现象,反而出现了一种只要有垃圾不小心掉到地上,大家便会争先恐后的抢着去拾,真的成了一种很自然的习惯。小学生性格习惯养成教育案例家庭文化体现在家庭成员的价值趋向、道德品格、情感志趣和生活方式中,也体现在家庭环境建设和衣
13、、食、住、行中。家庭文化环境对人的习惯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家庭文化同其它方面文化相比,亲合力、感染力更强。家庭文化对人的习惯的影响最早、最持久。因此,习惯更容易在家庭中“遗传”传递。在家庭文化环境中,重要的是父母亲的所做所为。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言谈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未成年人都是在模仿成年人的过程中长大的。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是孩子的抚养者和监护者,父母言行有权威性的影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少年儿童在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必定带有各个家庭的影子。家庭教育如何,在孩子身上必能体现。良好的家庭氛围,能让学生有良好的个性,在学生成绩、待人
14、接物、文明礼仪人际关系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反之,异然。案例:李先想,男,6岁半,一年级学生。主要表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不佳,有暴力趋向,老师教育帮助他时,不理解,对老师大打出手,最后打同学,将怨气发泄到其他同学身上。评价:出现这样的情况,首先,我们应从家庭背景开始分析。家庭情况:父亲 酒店领班母亲 钟点工姐姐 高中学生案主 家里唯一的男孩家庭教育情况:父 主要负责学生的教育,辅导家庭作业。但因为是男孩所以在很多地方放任发展,一犯错就开始打骂、体罚。母 学校的联系者。以言教子是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注意言教,但不注重身教。姐 对学生起不到任何教育作用。造成个案上述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分析与
15、诊断:1、 家庭文化的影响父母、长辈的个人素质不是很高。本身有些不良的坏习惯,并对孩子的行为方式产生了不良影响。存在农村封建思想,重男轻女。所以学生不犯错就放任发展,一旦犯错就用打骂代替讲道理。 2、 家长依赖、应付心理家长认为学生的衣食住行是家长份内的事,而教育则由学校、教师负责。见到教师就忙不迭地再三说明:“你们学校的老师都很负责任,我们家长文化水平低,不懂教育方法,不能辅导学生,这孩子平时只肯听老师的话,我们只好拜托老师多多管教。”这爽直的几句话就把教育子女的大事拱手推给了学校,依赖老师去管教学生。家长的潜意识里认为教育学生只是老师的事,于是在日常生活中只管自己的孩子“吃饱穿好”,较少过
16、问子女的教育问题,有时还自觉或不自觉地掩饰子女的缺点。辅导策略与实施:家庭教育讲究有效的方法有教育专家指出,没有有问题的孩子,只有有问题的家长。为人父母者,在孩子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做人修养,比爱更重要。因为它是父母对孩子进行家教的灵魂。因此,家长必须注意在言传的同时还要做到身教,身体力行的做事,用无声的行动让孩子感受到正面的教育。同时,必须改变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过分维护溺爱孩子,会让孩子看不到自己的过失和缺点。在教育的时候,多用讲明道理代替打骂。实践巩固习惯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而要躬行实践。只有不断地将社会要求、标准转化为个人的需要、准则,并用来支配自己的行动,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只
17、注重说理教育,而忽视实践,良好的习惯是不会真正形成的。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说的就是,要形成好习惯,贵在行动。良好的习惯多表现在日常生活的各种细节小事上。而个案所存在的问题,正是生活中常常碰到。家长有意识的带他到电影院、车站等地方,告诉他,必须遵守那里的规定。在与同学相处的时候学习谦让和友爱,自己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要勇于承认,并虚心改正,不能用暴力对待一切。注重细节教育,比如不对着别人咳嗽,随手关门关灯,离开同伴家时把玩具放回原处等等,而这些细节教育常常是一种好习惯培养的开始。严于律己,从我做起小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因此,与他们朝
18、夕相处的教师,尤其使作为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左右着学生的品质和道德修养的养成。前苏联教育家加里曾说过:“教师的世界观、品行、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会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因此,在对案主进行不良行为习惯的辅导与矫治的同时,我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这样才能赢得的敬重,在他心里树立起威信。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案主,影响他,促使他往好的方向转化。在上班的每一天,我都早早的到校。上课零声响时,我总能准时出现在教室里。我时常告诉孩子:老师要遵守学校的工作制度,学生要遵守学生的规章制度,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二十条。我要求个案以礼待人,说文明话,做文明人,那么当个案热情向我问好时,我也会热情地回应
19、。当我用了学生地物品时,在归还时我会说谢谢。当个案犯了错还不知悔改时,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敦敦教导。本个案总的说来辅导干预时比较成功的。通过个案家长与学校老师的共同努力,给个案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的外境。同时,随着个案年岁的增长,及多方面的教育,内因起了变化,在认知上有了很大的变化。新的外界条件约束了原先的不良行为习惯,使个案意识到要适应新的环境必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受人尊重。通过个案自身的努力,有了明显的进步。学生在上课能集中注意力听20多分钟的课,作业也能认真完成,和同学也能和谐相处,跟老师能大胆的交流。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 魅力两惯 润泽校园教师教育案例 -行为习惯
20、篇 一、 实施背景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 培养习惯。”素质教育既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的终生发展。当前,中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许多家庭多为隔代教育,随着城市的扩大到我校就读的农村学生打工子女逐渐增多,家长望子成龙片面追求分数,许多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教育,社会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蔓延,成年人的价值观发生扭曲,极端个人主义、以权谋私等消极腐朽思想正侵蚀未成年人的心灵,所以学生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 二、主要做法: 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老师想象几近神圣和完美,他们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依赖,往往是他们在观察老师时会产生一种“放大效应”和“模仿效应”。也就
21、是说,老师一言一行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我们要规范学生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充分注意这种“放大”和“模仿”效应。在与学生、家长、他人的交往中,教师要特别重视语言内在和外显的教育、引导作用,要求教师无论在什么场合下都要讲普通话、用文明语,都要注意语言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成为学生仿效的榜样。如:老师在使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文明用语时,要发之于内心,出之于真诚,避免流于形式或应付。家长、朋友来访时,热情的招呼,亲切的问候,都有引导学生效仿的功效。 三、基本成效: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可以等待“习惯成自然”,也
22、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的说教,习惯的形成是个人与环境、行为相互影响的结果。我们应能动地以社会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加以训练,寓教育于具体的、生动的活动当中去,融教育于课堂之中去。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老师注意了语言的引导作用,学生会在自觉不自觉中受到影响,模仿老师的语气、表情与人交往,他们会在迁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文明用语习惯。小学生终身锻炼习惯培养教学案例在体育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一、背景 小学生的体育学习习惯存在着许多不良的倾向,他们对体育学
23、习目的的认识也比较肤浅,体育学习的动机不正确,学习的自觉性不强,学习的自制力、自控力较差,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不坚定,这给体育学习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小学阶段是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不仅有助于加强体育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的教育,使学生产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而且还能发挥体育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帮助他们养成各种学习习惯,从而培养起他们坚强的意志、毅力和终身锻炼的意识。 二、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 有资料显示,绝大多数的小学生基本都明确了为什么要参加体育学习,但问题是,正确的学习认识并没有使他们真正产生积极的学习行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只注重理论的说教,而没有从
24、思想上、行为上对他们进行深层次的教育,或者对学生学习目的的教育过于简单、粗浅,从而导致他们产生了只知其理,却未能促其行动的学习现象。另一方面,由于重智轻体的社会环境和教师、家长过于看重文化成绩的社会现象,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小学生体育学习的态度,影响了他们正确学习动机的形成。因此,体育教师要大力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加强他们对体育学习涵义的深层理解,把他们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与自身的需要和社会的要求联系起来,促使他们把对体育的兴趣由乐趣向志趣升华,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体育学习意识。 三、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新的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意识。就小学生而言,强烈的学习兴趣
25、是他们最大的学习动力,这就促使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把运动兴趣的培养和运动习惯的养成作为重要任务来抓,以达到整体素质的提高。小学生存在好动、好胜和好玩的心理,因此,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天性,在指导和组织他们进行体育活动时,要充分挖掘运动的内在乐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自觉、生动、活泼、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在指导学生进行锻炼的过程中,要注意把体育锻炼和游戏、娱乐结合起来。比如,一边跳橡皮筋,一边教小学生们唱儿歌。再如,让学生一边排队做早操,一边唱儿歌。这样的锻炼会使他们感到愉快和喜悦,并使身心都得到锻炼。 此外,在体育课的教学设计上,教师还要根据孩子自身的爱好、特点选择他
26、们喜欢的运动项目,多增设一些体育比赛的氛围,给他们一个参与和感受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并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亲身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后,就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并养成自觉、自愿地运动的习惯。当学生的体育兴趣得到发展和巩固后,老师和家长应有意识地增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以增强他们自觉锻炼的意识。 四、掌握科学锻炼的知识 体育不是一种单纯的体力活动,如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的效果,还有可能会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并学会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7、传授给学生。首先,要使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怎样促进人体的生理变化,等等。比如,运动中的饮水卫生、脉搏的监测作用、运动损伤的处理等基本知识可在健康教育课中传授。其次,要使学生了解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比如,指导学生进行正确地练习:锻炼前应做哪些准备活动,运动后又应做哪些整理活动;说明各种体育活动的特点和意义:如田径类的活动主要靠力量和速度,球类活动对灵敏和弹跳的要求较高,使孩子能够逐步了解一些常见运动项目;教给他们一些最基本的体育比赛规则,如起跑时要听口令,打球时不能撞人,游戏时不能出线。此外,体育教师还应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
28、年龄阶段,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引导他们进行身体锻炼。 五、培养坚强的体育意志 体育意志是学生自觉地确定参与体育学习的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在体育活动中,体育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意志,提高他们的认识,明确活动的目的、作用,让活动成为他们的需要,并使他们能从切身利益出发,主动地调节、支配自己的行为,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要向学生明确提出活动的要求,并指导、监督好活动的过程,以使他们在一定的纪律约束下,提高活动的自制力;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帮助他们制订有个性特点的、具体的、切实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并严格规定锻炼的内容、方法、过程
29、、运动量和时间等,此外,还要引导他们对自己锻炼计划的实施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在学习困难面前,要给予学生恰如其分地具体指导,并不断给予他们意志和情感的鼓励,运用“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不要怕,你一定能行”、“由于你不怕困难,意志坚强,才完成了任务”等鼓励性语言,以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从而逐步形成不畏困难的精神,并不断提高积极参与锻炼的自律性,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总之,终身锻炼习惯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本着“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并在教学中注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锻炼意识、培养体育兴趣、意志和传授科学知识,就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30、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使他们成为自我锻炼的指导者和终身体育锻炼的受益者。 谈谈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今年初,我读了影响孩子的36种好习惯一书,感触很深,决定在教育实践中充分运用,努力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有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曾经说过,他不是在什么大学,而是在幼儿园学到了他认为最重要的东西。他告诉人们:“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段话用最朴素的语言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这位科学家所说的都是一些最基本的东西:是人们从小就应该养
31、成的品德、态度和习惯;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不可忽视这些“最重要的东西”。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叶圣陶说过:“教育无非是培养良好的习惯。”的确,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养成一种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实在是比学会一些具体知识重要得多,从这个角度说,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实际上就是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作为我们教师,如果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上下了功夫,取得了成效,就是干了一件使学生终生受益的事。当然,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件长期的、艰苦的工作,如何做好这件工作,
32、更是值得探讨,现结合本人的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一、明理要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懂得我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道理,从理想上加以认同,只有明白了道理,才能使学生自觉地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在对学生进行“自觉排好路队”、“遵守纪律”、“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做眼保健操”等教育时,我总是先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么做?不这么做又会怎么样?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明白这样做的意义。当然,在说理中,教师也要注意方法,不能只是一味地讲解,可结合生动的故事,有趣的游戏,班队活动等进行。如: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时,可结合讲“邱少云”的故事,对学生排路队的教育时,可结合一些违反交通
33、规则,造成交通事故的具体事例进行,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导行解决了“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问题后,教师还应善于引导学生转化为自己的行动,这就是“该怎样做”的事情了。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行动指导,如:读写姿势要做到三个一,“一寸”、“一尺”和“一拳”;路队、集会要做到三个字“静、齐、快”,课堂上专心听讲,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又如:怎样做才是孝敬父母呢?削一个苹果给妈妈吃是孝敬,妈妈生日送她礼物是孝敬,其实,上学不要父母接送,自己整理书包,自己穿衣梳头,这些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麻烦父母也是孝敬。这样的指导,给学生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三、训练 “习惯”要“习”才能“惯”
34、,任何一种习惯都是在教师严格的训练,学生有意识的反复训练中养成的。为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我充分利用晨会、班会加强对学生行为的训练,如:行队礼的训练,礼貌待客的训练,整理书包的训练,读写姿势的训练为了加强训练效果,有时还采用表演的方式,学生编小品、相声,利用教材编成课本剧,通过这些生动活泼,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行为习惯的养成落到实处。四、督促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反复现象,这样,教师平时的督促就是显得更为重要,要通过经常性的督促检查,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养成自觉的习惯。因此,每次写字时,做作业时,我总忘不了对学生说声,“注意三个一”。平时,在集队、集会
35、中,发现做得不够好的学生,及时指出,帮助他纠正。久而久之,使学生化外来的强制性为内在的自觉行为习惯。五、评比小学生好胜心强,喜欢竞争。竞赛的方式常常能激发他们的热情,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根据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我形展了丰富多彩的竞赛、评比活动。如:整理书包大赛,消灭错别字大赛,礼貌表演大赛等,给成绩最佳者受予“自理能手”、“纠错卫士”、“礼仪标兵”等称号。这些丰富多彩的评比活动,使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有效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实际上就是把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有耐心,有信心,有恒心,要抓紧,抓细,抓实,反复抓,抓反复,还要与家庭,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抓出实效。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跨世纪的一代新人,让我们共同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吧!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