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组一炼字1(2022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子规【注】(元)曹伯启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1)本诗其次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力气。“空”在学过的很多古诗中毁灭过,同学并不生疏。只要抓住意象“贪夫”的心理和情感,结合思归的主题,就能推出答案。可以从词语“空”本身的意义、词性、描写对象、感情或主题上的作用等几个角度入手。答案:“空”字既传神地描绘出贪夫
2、倦听却不得不听的冲突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答: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意象的把握、诗歌内容的理解力气。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作者所选的意象子规、贪夫、远客、锦水春残、楚天月光,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表达他的思乡难归。关键词(“空”“断肠”“春残”)、关键句(催归催得谁归去),更明确表明白思乡难归的情感。答案: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人归去,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
3、。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落,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2(经典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溪亭林景熙清秋有余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答:_解析:诗人于清秋日暮迈上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四周一片冷清幽寂。可见,“日暮”“月初白”是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答案:用“日暮”
4、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这两个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表现作者的孤独孤独情感。(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答:_解析:先用一两句话精确表明该字在诗句中的精确含义。然后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与所描述的景象,“穿”字描写了诗人独拘束落叶飘落的树林中穿行的情形,“数”形象地道出了诗人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的神态。最终说说这个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案:“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句中“穿”字写出了在萧萧落叶中穿行,而无人相伴的孤独。一人独坐而无聊,一个“数”字表现了仆人公的动作神态,更表现出闲极无聊的孤独情感。题组
5、二炼诗眼3(原创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孤雁崔涂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渚云低暗渡,关月冷相随。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注】崔涂,今浙江富春江一带人,终生飘泊,漫游巴蜀、吴楚、河南、秦陇等地。矰缴:一种在绳上系箭射鸟的工具。矰,短箭。缴,系箭的丝绳。(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答:_答案:诗眼是“孤”。首联写孤雁的失群,颔联写失群后的哀鸣和可怕,劲联写孤雁飘落的凄苦,尾联写孤雁的疑惧心理。(2)颈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请选择一个赏析。答:_答案:“低”字和“冷”字用得好。“渚云低”是说乌云靠近洲渚,对孤雁来说,便构成了一个压抑的、恐怖的氛围,
6、孤雁就在那样惨淡的昏暗中飞行,突出了行程的艰险。一个“冷”字,写出大雁只有冷月相随,突出了大雁飞行的孤独,心境的凄凉。(3)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答:_答案:托物言志或象征。运用象征的手法,把自己长期作客他乡的羁旅之情熔铸在孤雁身上,通过孤雁失群后生动情态的描绘,寄予着诗人凄凉哀痛的身世之感。4(经典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小孤山宋谢枋得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注】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
7、事要地。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答案: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身处末世,也要威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成功的坚决信念。(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答:_答案: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间或存留的孤山与宋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峻匮乏,比方贴切。题组三语言风格
8、5(模拟题)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荆南别贾制书东归 郑震来时秋雨满江楼,归日春风度客舟。回首荆南天一角,月明吹笛下扬州。(1)诗歌前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答:_解析:前两句,从结构上看,运用了对偶手法;从内容上看,“秋雨满江楼”与“春风度客舟”形成了鲜亮的对比,写出了所要表达的内容。答案:诗歌前两句用了对偶及对比。当年来荆南,正好是秋雨淅沥的季节,在凄风苦雨中登上江楼的情景还记忆犹新。今日得以离去,上天仿佛也懂得我的心情,让和暖的春风为我送行。作者把“来时”与“归日”作了鲜亮的对比,高度概括了所要表达的内容,使之凝炼集中,语言整齐、语句均匀,朗朗上口。(2)指出诗歌的风格特
9、点并简要分析诗人的情感。答:_解析:联系全诗,不难看出诗歌风格明快、清爽、自然。由题目可知,诗歌所要表达的是“东归”之情,联系“归日春风度客舟”“月明吹笛下扬州”等诗句,可看出诗人的情感是愉悦。答案:诗歌风格明快、清爽、自然。使得整首诗洋溢着欢悦之情。诗人开头用对比,以春风相伴离去道出自己离开荆南的愉悦;“回首”间已只见“荆南天一角”,流露出“轻舟已过万重山”之意,是如释重负的回顾;秀丽的扬州就在前方,此时月明如水,春风拂面,诗人独立舟头,心绪则如江水一样无拘无束;时间空间上接受挨次手法,读来如行云流水。(答案结合诗句作答,言之成理即可)6(原创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送李端卢纶故
10、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1)颔联中“寒云”这一意象的制造有何作用?答:_答案:这两字下笔沉重,给人以无限阴冷和重压的感觉,对主客离别时的悲凉心境起到了有力的烘托作用。(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加以分析。答:_答案:诗歌抒发了诗人惜别、孤寂、感时伤怀等简洁情感。首联写送别环境,直击“悲”字;颔联又写送别,抒依依不舍之情;颔联回忆往事,感喟身世,更显其“悲”;尾联写故人远走,只盼早日相见,可风尘纷扰,何时才能相见?前途一片茫然,仍“悲”情不断。(3)请结合诗句鉴赏本诗语言方面的特色。答:_答案:全诗语言自然,淡雅沉郁,哀婉动人。“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直,为全诗定下了肤浅感伤的基调。颔联“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于淡雅中见出沉郁。颈联、尾联,语言顿挫有致,给人以悲凉回荡之感。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