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春天在哪里一、教学目标:1.提高对色彩的认识和表现力。2.培养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把自己对春天的印象与同伴进行交流,并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加以表现。3.感受春天,了解春天的色彩,培养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达对春天的感受。难点:能抓住春天的特点,有创意地表现春天。三、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寻找春天(1)带领学生参观校园,寻找校园的春天,培养发现美的眼睛。(2)交流:你发现春天在哪里?(3)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2.春天的色彩。春天的色彩到底是怎么样的?观察景色,欣赏图片,学生自己来总结春天的色彩。3.布置作业抓住春天
2、的色彩和生机勃勃的景象,创作一幅春天的画。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语言来表现,只要能体现春天的感觉即可。引导学生耐心地完成作品,不要半途而废。4.展示点评:将学生的作业布置成春天的花园,逛一逛“春天的花园”,一边逛一边评价。5.拓展游戏小燕子。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水彩笔或者油画棒、纸张、废旧材料等教师:平面或立体的瓶贴作品、课件。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除了绘画,我们还有很多方法来表现对春天的喜爱,比如歌唱、跳舞、诗歌。今天我们一起动动手,用一些废旧材料来制作一个春天的百花园。以作品导入,技法学生学习的兴趣。(2)揭示课题春天在哪里。2.欣赏环节(1)平面作品的欣赏小姑娘神奇的大树。布
3、贴,综合材质的作品欣赏,在作品中总结剪、撕、拼、贴等一些技法。(2)立体作品欣赏。从平面转为立体、教师示范。学习教材中最基本的手工技法。立体花束的制作有点难度,教师示范起效果。3.体验环节学生作业动手实践,大胆表现。互相欣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评价能力。4.课外拓展利用完成的作品搞一次以春天为主题的班队活动。2、盛开的鲜花一、 教学目标1.感受鲜花的美,了解鲜花与人类生活环境的关系。2.学习渐变色,掌握渐变色的涂色要领,进行涂色练习。3.培养善于观察、勤于表现的习惯。二、教学重点:掌握几种基本的渐变色涂色方法。教学难点:自主探究发现渐变色的涂色新方法。三、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1.谈
4、话导入,欣赏感悟。(1)教师谈话引导: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柳树发芽,鲜花盛开。让我们走进大自然,欣赏盛开的鲜花。(2)请学生说一说鲜花美在哪里。小结:鲜花美在苴炎在述鲜花美在它的形状和色彩上。2.观察思考,尝试表现。3.探究尝试,总结方法。(1)同桌合作探究:怎样画出渐变的色彩?并动手尝试。(2)师生交流探究结果。(3)教师示范几种涂色小技巧。 (4)师生共同总结渐变色的涂色方法和规律。4.欣赏同学作品,尝试创作表现。(1)欣赏同学的作品,思考你能从同学作品中学到什么。(2)教师提示花朵的各个花瓣渐变方向要一致。(3)教师提出学习建议:5.评价与拓展。学生将作业展示在黑板上,组合成美丽的大花园
5、,评选出最美的花。教师引导学生重点从色彩方面进行评价。3、田园风光一、 教学目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美丽的田园风光。2.学习简单的构图方法,并能运用概括的绘画手法表现景物。3.培养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生活情趣。二、重点、难点。重点:感受田园的美,学习风景写生的方法和培养简单的构图能力。难点:构图方法和画面空间的划分如何体现画面内容的需要。景物的点、线、面表达和色彩的运用通过教师直接示范,学生参与尝试来突破。三、 教学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1. 漫步田园。(1)欣赏田园风光。郊外的田园景色向我们展现了大自然灵动的韵律和丰富的色彩。你去过田园吗?风景如画的田园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
6、象呢?请同学们看图片,看看你喜欢哪幅图,哪幅图能勾起你对乡村生活的回忆?课件展示。整体感受:俯瞰或远观。通过不同的视角展现两种视野下的田园面貌,引导学生观察。局部特写:人物和作物。通过拉近“镜头”,展现田园中的农作物和劳作的人们,观察田园中各个景物生长的样子和特点,人们劳动的场面和生活的场景。(2) 交流表达感受。在欣赏中,教师带领孩子漫步田园,观察中引导学生发现不同视角下田园的不同构成方式。交流:你觉得田野怎么样?说说你最喜欢哪块田野?为什么?2.开垦田园。(1)模拟拓荒者,将画纸当做未开垦的土地,用线条画出一条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将“田地”分割。(2)继续用线分割布局,把这片土地分成好多块
7、“田地”,近处可以稍微大一点,远处的小一点。也可以通过画田埂、河流或其他景物再分出几块田地。(3)讨论分割方法:一是自然分割,田间小路线条弯弯曲曲,体现一种俯瞰大地的视野效果;二是直线分割,体现机械作业环境下的现代化田野;三是水平线分割,这种构图方法可以用水平线构图的方式进行。还可以怎样分割?请一位学生尝试。(4)通过两张图片的比对,找出分割线。观察分割线之间的透视和景物的遮挡关系。3.田园拾趣。(1)通过师生互动交流,了解不同农作物的色彩,田园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和状态下所呈现出来的色彩和景象:如还没插过秧的水田的颜色;还没种过植物的旱田的颜色;还没成熟时的小麦和玉米的颜色;成熟时稻田和麦田
8、的颜色;紫云英、红高粱、油菜花等各种农作物所呈现出来大面积的色彩。课件再次展示美丽的田园风光图片,通过图片观察这些植物生长的样子。(2)现代化农业的设备和田地设施有哪些特有景色?辛勤劳作的农民们都在干着什么农活呢?田园中还有其他值得细细观赏的景物吗?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和交流的内容通过示范和学生交流。4.田园畅想。5. 我们的田园。将黑板看做一块未开垦的荒地,依次展示学生作品,教师和学生一起排版、布展,根据孩子们的作品内容分类组合。(1) 介绍自己的作品。(2)互评作业,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块田园?为什么?小结:看到这么美丽并且充满希望的田园,教师忍不住要唱一首田间小曲赞美一下,在欢快轻松的整理活动
9、中结束本课。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学生)课前观察乡村的生活场景,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绘画工具。(教师)示范作品。教学过程l.画家笔下的田园欣赏。每个季节的田园都有它不同的美,令人神往。这么美的田园景色不仅吸引了同学,古往今来许多画家也为之倾倒,留下了不朽的名作。今天就让我们来欣赏这些作品,请同学们静静地体会画中的意境,并将你的所看所想告诉大家。(1) 名画欣赏。欣赏中西绘画所表达的不同技法和意境对比照片,学习画家笔下画面的构图与色彩特点。(2) 对比分析。构图。分析讨论吴冠中的中国画作品湘西水田,比对照片,说说画家是如何用中国画的形式表现田园风光的。重点讲解画面的构图节奏。色彩。欣赏毕沙罗的油画
10、作品红房子和凡,高的油画作品播种者,比对照片中的麦田,说说画家为什么用这样的色彩来表现田园。造型。欣赏画家笔下的农家色彩静物写生作品和田园农作物线描写生作品,体会一景一物所传达的田园情趣与造型之美。(3) 交流感受。田园中平凡的农舍、田地、树木等,在画家眼里都是很好的画画题材。(教学提示:欣赏时,尽量让孩子们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从构图、色彩和造型上分析画家笔下的生活情调和热爱生活的情感。)2.创作四季的田园风光。(1)欣赏田园的四季美景并交流感受。(2)分成四组,选择表现主题四季的田园风光。(3)分工讨论创作内容、形式和合作方式。3.集体创作表现,教师巡视指导。小组以长卷等形式集体创作一个
11、季节中田园的景物,可用中国画散点透视的方式将画桌连起来,选择统一的表现形式,并使表现的田园有构图的变化和故事性的内容。(教学提示:创作时,学生用色往往带有主观色彩,他们还不能如实表现色彩关系。因此,不能以真实为依据强调色彩运用的准确性。应以色彩关系为前提,重点要放在构图的合理性上。)4.集体展评。(1)展示。将同学们完成的作业布置于教室中间或展示区域,教师根据学生作品内容排列成一片田园。(2)讲诉不同季节里的田园风光和故事,谈谈彼此在创作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3)点评:寻找最美的田园风光。小结:今天,我们踏着“乡间的小路”,领略了田园四季的美丽风光,感受了独特的乡村风情!5.拓展整理。(1)田
12、园中的农民艺术家。欣赏各种农具的造型,蓑衣、斗笠、风车、箩筐等农家物品之美。欣赏农田里草垛、稻草人、草艺玩具以及园艺造削党美。及园艺造型之美。品味农家乐中农民们的淳朴文化之美。(2)田园行动计划:美丽家园,从我做起!(3)整理课桌,清洗双手,保存作品。4、 我的爱心卡一、教学目标1.通过音像和图片的展示,学习为家人制作爱心贺卡,表达对他们的爱。2.能自由选择工具、材料,充满感情地进行艺术表现,体验主动学习的快乐,能大胆画出图案,发挥想象力。 3.通过对爱心卡的创意设计及制作,增强表达情感的能力。二、重点、难点。 重点:发挥想象力,将爱心卡画将爱心卡画面外理得丰富、具有美感。 难点:如何使作品富
13、有想象力、创造力。三、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 (1)用双手做一做爱心的形状,或者同学之间用身体做一做爱心的形状! (2)学生互相合作做爱心小游戏。 2.探究。 (1)请学生仔细观察爱心卡,师生谈话引导学生对爱心卡的认识。 (2)组织小组讨论:你愿意把爱心卡送给谁呢? 3.赏析。 (1)相互讨论交流。 (2)找一找,它们之间的规律。 (3)想一想,爱心卡的作用。 4.创作。 (1) 构思爱心卡的内容。 (2) 画出形状后涂上颜色或运用综合材料布置画面。 5.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6.展示评价,学生互相交流作品。 7.拓展延伸。 5、折剪蝴蝶一、教学目标 1.认识蝴蝶的基本结
14、构、对称特征及纹饰特点。 2.学习用对称折剪方法制作美丽的纸蝴蝶,并初步形成设计意识。 3.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玩玩,在设计制作“折剪蝴蝶”的练习中感受设计应用活动的乐趣。二、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用对称的方法剪纸蝴蝶。 难点:做出外形、纹饰独特的纸蝴蝶。 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欣赏蝴蝶的外形,感受蝴蝶的美丽,激起学习的欲望。 2.引导学生认识了解蝴蝶的身体结构。 3.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蝴蝶外形的对称特征,学习对称折剪蝴蝶的表现方法。 4.欣赏范例和同龄人的作品,进一步学习多样的纸蝴蝶表现方法,拓宽设计思路。 5.提出作业要求: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设计制5提出作业要求:请学生选选择自己
15、喜欢的方法设计制作一只漂亮而独特的纸蝴蝶。 6.学生作业时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化辅导。 7.引导学生展示完成的作业,互相观看并进行评价讨论。 8.拓展:要求学生课后用同样的方法设计制作一只可爱的小鸟。 6、小画框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画框的有关知识。 2.学习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小画框,并应用于装饰作品。 3.树立设计运用于生活的理念,感受创作乐趣。二、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小画框的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巧妙构思外框与内框的形状变化。教学过程1.欣赏导入。 (1)画框在生活中的运用图例欣赏。 (2)说说画框有什么作用。 (3)课题揭示:小画框。2. 自主探究。 (1)仔细观察画
16、框,分析画框有哪些基本要素。 (2)出示相关制作步骤图,师生共同研究小画框设计、制作的基本方法。 (3)分析概括并掌握设计个性化小画框的一些创作手法。 (4)赏析同龄人作品,学习作品的优秀之处。3.创作表现。 (1)作业要求:选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一只画框,并用它装饰作品。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4.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相互评价、交流。5.课后拓展。 (1)欣赏不同材质制作的小画框。 (2)用设计的画框搭配自己的作品,装饰周边环境,美化生活。 7、笔筒设计一、教学目标 1.了解笔筒设计的基本方法。 2.学习立体物品的装饰方法,进一步提高利用身边的废旧物设计制作生活用品的能力。 3.懂
17、得变废为宝、物尽其用。同时在实际应用中获得喜悦和欢乐,养成认真细致地制作的习惯惯。 4通过设计应用活动初步学习感受笔筒文化,知道笔筒的使用价值与收藏价值。二、重点、难点。 重点:笔筒的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如何巧妙地利用自己身边的废弃物进行笔筒设计。三、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彩色水笔或油画棒、纸张。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认识笔筒,初步了解笔筒的造型、材料和装饰特点,并感受笔筒文化。 2.引导学生在欣赏笔筒时讨论笔筒的设计创意点。 3.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笔筒的形状特点,启发学生设计造型独特的笔筒。 4.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各种笔筒的材质,进一步拓宽设计思路。 5.启发
18、学生观察、研究各种笔筒的装饰手法,学习多样的表现方法。 6.提出本课时作业要求:请学生大胆设计一只笔筒,要求尽可能详尽地表现出笔筒的形状、材质和装饰特点。 7.学生在进行笔筒设计作业时,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8.引导学生展示完成的作业,互相观看并进行评价。 9.拓展:要求学生课后寻找适合制作自己设计的笔筒所需要的材料。 第二课时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或油画棒、彩色纸张、各种纸盒、铁丝、胶水等。教学过程 1.展示并表扬第一课时设计稿完整或者设计有新意的学生作业。 2.引导学生讨论制作笔筒的基本步骤,探究交流制作2.引导学生讨论制作笔筒的基本步骤,探究交流制作饰;另一种是完全由自己来制作,
19、包括基本形状的设计和各种装饰美化。 3.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学习笔筒制作的多种方法。 4.提出本课时作业要求:根据设计稿选取身边易找的材料,用合适的方法制作一只笔筒。 5.学生在制作笔筒时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并提醒学生注意工具材料的安全使用。 6.引导学生展示完成的笔筒作品,互相观看并进行评价。 7.教师小结本课内容的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笔筒、欣赏笔筒、研究笔筒。 8、 倒影一、教学目标 1.认识对印的基本知识,掌握对印的基本方法。 2.在感受倒影之美的基础上,用对印的方法画一张有倒影的静物画。 3.学会观察、欣赏、创造生活中的倒影之美,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 教学重点:感受倒影之
20、美,学习采用对印的技法表现有倒影的静物画。难点: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熟悉和喜欢的景物倒影。教学过程 1.猜想表演导入。 (1)出示脑筋急转弯题目:谁能只画一遍就能画出两张一样的画?(听取并鼓励学生合理地猜想,如电脑画的复制,画一遍就可变出无数张一样的画来等。) (2)在此基础上,教师表演水粉对印全过程引出学习主题:倒影。 2.探究不同的倒影。 (1)出示平静的水面、微波的水面和夜色灯光里的水面中的不同倒影,思考:这些倒影有什么不同特点? (2)引导学生分享课前搜集的倒影图片资料,比较景物与倒影的异同,发现不同的倒影之美。除了这些图片中的倒影,在你的脑海中,有哪些美丽的倒影呢?用丰富的倒影艺术图片和
21、即时回忆,丰富学生的感知,激活学生的记忆。 3.尝试倒影表现。 4.欣赏倒影作品。 (1)作品欣赏:引导学生从山山水水的欣赏中,找出作品中上、下两部分耐示同之处,并说说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听取学生回答,教师演示用白色油画棒和水粉色进行留白表现的技法。 (2)童画欣赏: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找出同龄人作品中相似部分的异同,并说说自己的感受。特别要引导他们在感受这些作品中,说说对于自己接下来的创作所带来的启示。 (3)小结:水上的正影与水中的倒影是有区别的,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合理采用添加、删减、模糊等艺术手法加以生动表现。 5.赏评美丽倒影。 (1)引导学生举办“美丽倒影作品赏评会”。说说自己或他
22、人作品中的成功之处,进行互相赏评。 (2)寻找利用倒影的美在艺术创作中获得成功的例子。如用于绘画、雕塑等。9、印印画画一、教学目标 1.观察不同的树叶,了解叶脉纹理的独特性。初步感受树叶拓画的美感。 2 用不同的叶子进行拓印,通过联想、组合、添画,形成r-幅新颖有趣的作品。 3.在创作活动中体验造型的乐趣,并获得审美感受,进一步体验绘画形式的多样性。二、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巧妙地利用不同树叶的形状进行组合,形成创新画面。 难点:印画时对蘸色颜料水分、时间的控制。教学过程1欣赏导入。 (1)出示树叶拓印画的图片,提问:你知道上面这两幅画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2)课题揭示:印印画画。2.观
23、察分析。 (1)出示课件,让学生仔细观察各种不同形状的树叶。 (2)提问:还有哪些不同形状的叶子可以用来印画? (3)指导学生任选一种树叶在纸上按印。 (4)师生对练习1中的习作进行互动点评交流,找出作品中的巧妙之处。 (5)提问:你觉得拓印好的叶子纹样像什么? (6)提问:通过简单的添画又可以变成什么?3.创作表现。 (1)学习建议:用不同叶子进行拓印和添画。 (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4. 展示评价。5.拓展延伸:寻找其他材料进行大胆的拓印创作。10、纸版画人像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纸版画的有关知识。2、通过拓印、摹印练习,学习制作人像纸版画的方法,提高造型能力。3、感悟纸版画材料
24、的质感和艺术美,体验造型的乐趣,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掌握人像纸版画的制作步骤和方法。难点:理解并合理进行底版中撕纸人像的拼摆。教学过程1、导入。(1)出示一组纸版画人像的作品图片。(2)教师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画吗?(3)揭示课题:纸版画人像。2、探究。(1)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讨论研究纸版画人像的设计制作要点。(2)围绕纸版画人像底版的设计制作欣赏讨论。(3)围绕摹印和拓印的不同制作方法欣赏讨论。(4)出示课件中的相关制作步骤图,教师示范用颜料拓印的方法制作人像。(5)欣赏同龄人的作品,进一步学习纸版画人物的多样表现方法,拓宽创作思路。3、创作表现。(1)作业建议:
25、用摹印或拓印的方法制作人像纸版画。(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4、作品赏析。引导学生展示作品,互相欣赏并及时评价。5、课后拓展:欣赏其他的一些版画作品,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进行创作。11、民间年画一、教学目标1、欣赏我国典型的民间年画作品,了解部分民间年画的表现内容,初步感受民间年画的造型和色彩特点。2、了解民间年画的制作工艺,对套色水印技法在民间年画中的运用有初步印象,尝试临摹一至两个年画人物形象。3、通过欣赏与实践,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各地的民间年画,并能对民间年画进行简单的评述。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民间年画作品的欣赏,初步感受民间年画的艺术特色。难点:引导学生对民间年画的艺术特色进行比较
26、准确的简要评述。教学过程1、故事导入。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因噩梦致病,每到深夜就听见鬼叫,吓得心神不宁,寝食不安。有位大臣对他说:“派大将守门,一定能赶走魔鬼。”大将秦叔宝、尉迟恭自告奋勇全副披挂,一人持锏,一人持鞭,站立宫门两边,彻夜守护,唐太宗的病果然痊愈了。太宗大喜,但想到将军守门不是长久之计,就命画工把两位将军的威武形象绘在宫门上。后人仿效太宗,将两位将军画于纸或木板上刻印而盛行于世。由于秦琼、尉迟恭二人都是将军,所以唐朝时的门神多以威武的将军形象出现,加之民间画工在唐史演义的基础上,对他们二人形象进行艺术加工,所以逐渐演变成为年画“门神”。出示年画门神,导入课题:民间年画。2、欣赏年画,
27、了解特点。(1)仔细观察两位门神,他们的表情、动作、服饰有什么特点?可以请一组同学模仿,其他同学描述。身着盔甲、手握金鞭、双目圆睁。但整体感觉并不凶狠,而是给人可爱、喜庆的感觉。(2)他们的服饰看上去色彩斑斓,画师究竟用了哪几种颜色?一起数一数、说一说。红、黄、绿、紫、黑。色彩艳丽,对比鲜明。(3)想一想:人们为什么在过年时要将这样的年画贴在大门口?(4)年画除了表现门神,还有别的内容吗?出示或分组发给学生不同内容的年画图片。提问:这些年画表现了什么?人物形象和色彩有哪些特点?人们为什么要贴这样的年画?3、探究技法,临摹尝试。(1)你知道这些漂亮的民间年画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古代民间年画一般先由
28、画工设计画稿,再由雕工雕刻制版,最后由印刷工上色印刷成画。画、刻、印各自分开。出示木版年画的制作步骤图,介绍所需工具材料,对各步骤进行简要讲解,示范木版水印技法。(2)有没有用其他方法制作的年画呢?(3)比较用不同技法制作的年画,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4)请学生运用彩绘的方法尝试临摹一个或两个年画中的人物形象。注意画出人物“俊秀”的样子。4、学生实践,教师巡回指导。5、展示交流。请学生说说自己所画年画的题目、人物特点和内容寓意。6、拓展延伸。(1)我国明清时期有很多著名的年画产地,除杨柳青、杨家埠、绵竹、桃花坞外,还有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陕西凤翔、山西新绛等等。通过查找资料欣赏不同地域的年画
29、,尝试比较各地民间年画的异同。(2)当代机器印刷的商业年画与传统手工制作的民间年画比较,它们有哪些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12、闪闪的星星一、教学目标1、了解视觉暂留原理,尝试制作简单的动画玩具。2、能根据同一原理,设计不同创意的玩具,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3、能将美术和科学结合学习,培养综合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设计制作简单的玩具。难点:巧妙运用视觉暂留原理,设计制作有创意的玩具。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1)教师出示“闪闪的星星”玩具,并旋转玩具,引起学生兴趣。(2)教师提问:想不想得到这样的玩具?你能尝试动手制作吗?(3)学生尝试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30、2、探究新知。(1)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一说是怎样制作出的。(2)师生共同总结制作方法及步骤。(3)师生共同探究制作难点,讨论解决方法。(4)教师讲解玩具设计原理:视觉暂留原理。3、创新实践。(1)教师提问:利用视觉暂留原理,你还能怎样设计这种玩具?(2)学生欣赏优秀设计作品,说一说作品创意好在什么地方。(3)学生进行“举一反三”小游戏,打开设计思路。4、课外拓展。(1)教师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动画制作的方法?(2)学生欣赏手翻动画视频片段。(3)教师鼓励学生课外继续探究动画制作方法。13. 美丽的丝巾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丝巾美的特点及其装饰作用,了解折染的基础知识。2.初步学习
31、丝巾印染的基本方法,掌握基本的折染技法,提高配色和染色能力。3.通过“设计应用”活动初步体验美术设计活动与创造生活美之间的关系。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习“丝”巾染色的多种方法。难点:“丝”巾染色方法的多样性。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认识丝巾后揭示课题,初步了解丝巾在生活中的装饰作用。2.引导学生在欣赏中感受丝巾的材质美与色彩美。3.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学习,自主探究设计制作丝巾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总结并板书:一折二染三展开。4.引导学生创新多种方法,折出多种不同的效果。5.引导学生尝试多色染法,制作出美丽的丝巾。6.引导学生欣赏同伴的的范例,拓宽设计思路。7.提出本课作业要求:设
32、计制作一条美丽的丝巾。学生在进行设计作业时,教师进行巡视和个别化辅导。引导学生展示完成的作业,互相观看并进行评价。8.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丝巾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尝试用做好的丝巾装扮同学或自己。9.教师小结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要多创造美。14.做香囊,迎端午一、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2.学习用纸质材料做香囊。3.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民族自豪感。二、教学重点:学习用纸质材料制作香囊。难点:对香囊进行有创意的装饰。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说说端午节的来历。教师:中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请同学们说一说。教师:我们马上要迎来端午节,今天就来了解一下端午。2.说说端午的习俗。端午节,民
33、间有赛龙舟、吃粽子、吃五黄(雄黄酒、黄鱼、黄瓜、黄鳝、咸鸭蛋黄)、挂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佩香囊等习俗。(1)吃粽子,吃五黄(什么是“五黄”)。(2)划龙舟(观看视频)。学生可以分组来模拟一下。(3)佩戴香囊(实物观赏)。闻一闻,欣赏其精美的刺绣工艺。(4)插艾草(图片展示)。在民俗文化领域,人们常把赛龙舟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古时,五月初五又称为“恶月恶日”,吃五黄、挂五端于门庭,采杂药做香囊等风俗可能出自上古,其目的在于驱邪避魔、驱毒避虫。现在,除了有迷信色彩的习俗渐已消失外,其余的习俗已流传至邻近诸国,如赛龙舟等,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34、。3.欣赏名家表现端午的作品。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学生)制作香囊所需的材料(艾草、干花、流芳、彩笔等)。(教师)香囊制作材料。教学过程:1.观察香囊,了解挂香囊的用途,激发自制香囊的兴趣。什么叫香囊?端午节人们为什么要挂香囊?2.讨论、探索制作香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1)研究制作香囊的方法步骤。问题一:做香囊需要哪些材料?问题二:怎样使用这些材料来做香囊?问题三:香囊有什么样的花纹?代表吉祥的图案:莲花、如意、蝴蝶、一切美好的东西。(2)讨论做香囊的注意事项。做香囊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3.在音乐声中,尝试自制香囊。4.把做好的香囊挂在胸前,互相观赏,体验自制香囊的快乐。15. 向日葵一、教学目
35、标:1.观察向日葵的造型和色彩特征,提高观察能力。2.抓住向日葵的特征,进行造型表现和情感表达。3.培养善于观察、勤于观察的习惯,和捕捉美、表现美的能力。二、教学重点:观察向日葵,抓住向日葵的造型特点进行表现。难点:抓住向日葵的造型特点,融入情感和想象进行艺术创造。教学过程:1.猜谜游戏,引出课题。(1)教师出示谜语:青青园中葵,日日向阳开。黄黄大花盘,熊熊艳如火。(2)请学生说一说知道的有关向日葵的知识。(3)教师揭示课题。2.观察特征,引导表现。(1)教师以图片的形式“带领”学生进入向日葵园,由远及近地观察向日葵的造型。(2)出示实物照片,分析向日葵的造型结构和色彩构成。3.佳作欣赏,情感
36、铺垫。(1)欣赏凡高的作品向日葵(2)说一说画家笔下的向日葵和现实的向日葵有什么区别?(3)律动游戏:起舞的向日葵。4.学生创作,教师指导。(1)选择你喜欢的工具,抓住向日葵的特征,画一幅美丽的向日葵作品。(2)创作一幅有关向日葵的想象画。5.评价作品,课外拓展。(1)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提供评价的建议,引导学生从技法、构思、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2)出示向日葵花语,引导生像向日葵一样,心中充满阳光,充满正能量。16.夏天一、教学目标:1.了解夏天为主题的绘画作品的画面特点,通过多角观察与思考,学会选择合适的内容大胆表现自己心中的夏天。2.在对夏天的观察、回忆 、思 考 、想 象 和 与 同
37、学 讨 论 与 交 流 的 基 础 上,创作一幅以表现夏天为主题的绘画作品。3.积极展开对于夏天的美好回忆和自由联想,在感受夏天特点、表现夏天绘画的艺术创作体验中,增进对美丽大自然的热爱。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能够在缤纷的夏天景象和众多的夏日活动、事件中,选取有趣的题材创作一幅体现夏天主题的绘画作品。难点:抓住对夏天景色、活动的感觉,创造性地表现夏天。教学过程:1.总体上叙说“印象夏天”。(1)你听到了什么?它在哪个季节中出现?(2)请你用一个词语,说说对于夏天的总体印象。在此基础上,引出课题:夏天2.多角度探访“视觉夏天”。根据学生对于夏天的总体印象表述,引导学生从“炎热夏天”、“干旱夏
38、天”、“风雨夏天”、“舌尖夏天”、“花香夏天”等多个角度分别作探访,引导学生围绕自己课前搜集到的夏天的图片资料在小组在进行探访,感受不同场景下夏天的特征和人们的活动,以此丰富对夏天的视觉感受。3.名作中欣赏“艺术夏天”。引导学生欣赏孙为民的油画绿荫、古元的版画玉带桥、博纳尔的油画花园中的休憩等表现夏天的艺术作品。思考:画面表现了一个怎样的夏天?夏天的画面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从主题、表现细节上感受不同艺术作品中的不同夏天。4.童话里品味“童趣夏天”。引导学生观看同龄学生的多件绘画作品,引导他们边观看边思考:图画突出表现了什么主题?哪里突出了夏天的特征?作品采用哪些艺术手法表现的?对你接下来的创作
39、有什么启示?引导学生在欣赏中有意识地借鉴他人的成功创作经验。5.创作中表现“心中的夏天”。引导学生抓住夏天的景象和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件事,画画你对夏天的印象。要求学生:在现实基础上可以适当夸张、想象,表现出自己对于夏天的独特感受;并注意突出人物活动的主题。6.赏评中分享“别样夏天”。 举办以“夏天印象”为主题的作品赏评会,引导学生找出“最能体现夏天味道的画”,并说说推荐的理由。17. 可爱的猫咪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了解猫的生活习性、脸部结构特点及各种动态特征,了解猫的相关知识。2.大胆运用各种表现方式表现猫的形态及活动场景,培养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3.体验创作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
40、爱护小动物的美好思想情感。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观察、讨论,了解猫的动态特征,表现千姿百态的猫。难点:有创意地表现可爱的猫咪。教学过程:1.猜谜导入。(1)逐条呈现谜语,学生猜谜语。谜语:圆圆脸,耳三角,白天无事睡懒觉;长胡须,两边翘,夜行不用灯光照;爱洗脸,爱吃腥,开口总是喵喵叫。(2)揭示谜底:猫咪。(3)提问:你觉得猫咪可爱吗?(4)揭示课题:可爱的猫咪。2.回忆交流。(1)回忆:你在哪里见到过可爱的猫咪?你觉得猫咪哪些方面很可爱?(形象、毛色、动作、故事等。)(2)同桌交流后,指名介绍。(3)欣赏教师收集的可爱的猫咪图片。3.讨论分析。(1)猫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2)猫的头部
41、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和特点?(3)猫的眼睛有什么变化?为什么?(4)你见到过的猫的毛色是怎样的?(5)猫的坐、卧、行、走等动作有什么变化规律?(6)谁知道猫咪还有哪些动作?并学做猫的动作。4.欣赏感悟。(1)展示潘天寿、黄胄、吴冠中、韩美林等画家画猫的作品,欣赏体会猫的动作、神态以及不同的表现特点。(2)作品中猫的动态和表现方式各有什么不同?(3)展示优秀学生作品,激活学生创作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表现。(4)教师在黑板上简要演示猫的头部及各种姿态的变化,引导学生表现猫的不同动态。(5)请学生说说自己打算画的猫在干什么?姿态是怎样的?5.尝试创作。(1)作业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创
42、作形式,表现可爱的猫咪。 猫的特征鲜明、姿态生动、动作有趣。(2)学生课堂创作,教师巡视辅导。(鼓励学生画出不同动态、表情的猫,造型变化夸张,用不同的色彩装饰小猫。)6.展示评价。(1)展示学生作业。(2)介绍自己创作的猫咪。(3)说说喜欢展示板中的哪一件作品,并说明理由。7.拓展延伸。(1)欣赏有关猫的动漫形象。你在哪里看到过?知道这些动漫形象叫什么?(2)为自己画的猫咪编一个小故事。18. 潺潺的小溪水一、教学目标:1.欣赏小溪的图片,感受大自然中小溪清澈透明、蜿蜒曲折、缓缓流淌的秀美。2.学习用流畅的线条表现出溪水的流动与变化,并体现一定的意境。3.进一步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二、教学
43、重点和难点:重点:结合水中与岸边的景色,组织线条的方向及疏密变化,合理完成构图。难点:画出小溪的特征及美的感受。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溪水的视频,导入课题:潺潺的小溪水。(2)思考:大自然的景色因水而灵动,你觉得有潺潺的溪流的景色会带给你怎样美好的感受?2.探究。(1)图片欣赏,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溪水的形态变化。(2)欣赏二位画家的作品,思考:流动的溪水在画面上起了什么作用?(3) 结 合 课 件 中 芥 子 园 画 谱 中 的“ 平 泉 画 法 ” ,教 师 示 范 用 流 畅 的 线 条 表 现 出 溪 水 的 流 动与变化。(4)佳作赏析,学生结合水中与岸边的景色,来组织线条的方向、疏密变化。(5)同龄人作品欣赏,学习作品的优秀之处。3.表现。(1)学习建议:用线描的方式表现流动的溪水。(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4.评价:以“潺潺的小溪水”绘画作品展的形式展示作品。5.拓展:欣赏用不同美术形式表现的小溪。19. 我们画我们评一、教学目标:1.欣赏同龄人的美术作品,分析介绍自己的画,认识儿童画的表现特点。2.初步了解、认识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学习不同的绘画技巧。3.培养欣赏能力,激发创作欲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