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鱼我所欲也 说课稿件精品文档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鱼我所欲也,这是九年级语文教材的学习内容。下面我将重点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结果,这四个部分来进行说明。一、 教材分析1. 这是九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文言文篇目,也是儒家经典篇目之一,其意蕴深长,寓意丰富,值得学生深刻钻研学习。2. 文章以形象生动的比喻,将“生”与“义”和鱼与熊掌相类比,从而道出了舍生取义,坚守道义的哲理,层层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理解作者的思想成果,从而受到教育。3. 这篇文言文生字生词少,难字难词不多,是一篇很好的基础文言文教学的
2、文章,整篇文章除个别词语需要稍加解释以外,基本能够自主学习,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与激情。4. 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能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使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在说课时,注意将课文与实际相结合。二、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二)能力目标1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2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三)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
3、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四)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3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三、 教学内容(一) 导入新课以脑经急转弯“如何做到鱼与熊掌兼得?”“养一只会抓鱼的熊。”开头激发学生兴趣。并由此引向课文标题鱼我所欲也。(二) 介绍作者提问学生本文作者是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下角注解作者生平简介。并拓展作者生平(孟子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寡人之于国也
4、。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提倡性善论。) 。(三) 朗读作品朗读课文,标识读音。(四) 课题讲解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礼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事情来。他对比了两种生死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
5、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生动形象;排比铺陈,气势恢弘。体现了孟子一书的文笔特点。(五) 字词讲解逐字逐句讲解文言实词及虚词释义。(六) 自主翻译在老师已经讲解过词语的基础上,学生自主理顺句意。并请同学起立朗读自己的翻译。(七) 概括段意在翻译的基础上,分小组概括课文段意,提炼中心思想。(八) 提问探究1、提问: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2、提问:“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3、提问:“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4、提问:“故患有所不辟”“患”指什么?5、提问:“非独贤者有是心“是心”指什么?6、
6、分析本文是如何展开论证的?(九) 课堂总结本文阐明了的道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作者对比了两种人生观,赞扬了那些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安于富贵享乐的人。告诫人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十) 作业布置复习课文,熟记实词虚词含义,背诵课文。四、 教学结果1. 拓展了学生的文学常识2. 丰富了学生的文言词库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附原文如下: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