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吉林一中20222021学年度下学期期末高二历史考试高二历史试题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题号一二总分得分留意事项: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评卷人得分一、单项选择(注释)1、“两个魔鬼赛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意思是说:(在民主宪政的框架内)即使是两个魔鬼,也可以友好相处且相互制约,把作恶削减到最低程度。这句格言形象、典型地概括了民主宪政的基本特点。民主宪政的关键和核心是A民主宪政可以提高公民的参与程度 B民主宪政可以有效地限制权力C民主宪政可以转变人,使之友好相处 D民主宪政
2、可以将作恶削减到最低程度2、俄国1861年改革和美国内战需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 ) 解放劳动力 扩大国内市场 扩张领土 防止国家分裂 A B C D 3、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认为,国家是人民的国家,“人民因有关法律和权利的一些共同的协定以及参与互利行动的愿望而结合在一起”。近代启蒙思想最能体现其主见的是( )A天赋人权 B社会契约 C三权分立 D人非工具4、穆罕默德.阿里大力推行的文化改革没有起到的作用是( )A.大大推动了埃及文化事业的进展B.为埃及培育了自己所需要的各类人才C.彻底动摇了埃及的封建思想D.为其他领域的改革制造了条件5、东欧国家动荡担忧的1989年, 法国在进行它的200周年国
3、庆纪念活动, 7月14日, 他们用飞机洒下法国人引以为豪的“献给人类文明的礼物”, 这一礼物应当是( )A.人权宣言 B.拿破仑法典 C.电影考贝 D.印象派名画6、你认为专制主义与民主思想两个体系最初的理论分歧是( )A国家是上帝的产物, 还是人们契约的产物 B是连续封建割据, 还是实现统一C是否保障人的生命与平安 D是实行君主制还是共与制7、日本“大化改新”仿照的是中国哪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A秦汉 B隋唐 C宋元D明清8、梁启超说: “近五十年来, 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 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 其次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 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与其次期相关的历史大事
4、是(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9、英国议会通过的权利请愿书,其主要内容不包括()A军队不得强占民房驻兵B国王不得任凭征收捐税C国王不得任凭逮捕任何人D国王可依据戒严令逮捕公民10、之所以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由于它( )A.实行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农夫 B.使农夫获得土地C.动摇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 D.从根本上推动俄国资本主义的进展11、托马斯.阿奎那用自然法则来论证“君权神圣”说,这一理论学说产生的缘由有,中世纪的西欧人们信任上帝制造和指导宇宙万物的运动国王的权力是由上帝通过教会授予的与阿奎那个人经受有关()A. B. C. D.12、
5、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发布上谕:“至一切政治有关国计民生者,无论新旧,均需次第推行,不得因噎废食。用特行申谕,嗣后内外臣工,务当清白乃心,一化新旧之见。”表明慈禧太后()A允许推行部分维新措施B告诫臣工和维新派划清界限C顽固守旧,拒绝维新变法D正式开头垂帘听政13、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缘由是( )A.克里米亚战败暴露农奴制弊端 B.农奴制严峻阻碍俄国社会进展C.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宣扬推动 D.农奴抵制使农奴制陷入深刻危机14、以下有关为君权辩护思想的表述, 不精确的是( )A、托马斯?阿奎那把理性引入神学, 用“自然法则”来论证“君权神圣”说B、马基雅维利从世俗权力的角度, 为新君主国进
6、行论证C、霍布斯用近代自然科学的方法, 论证君主统治的合理性D、詹姆士一世顺应历史进展潮流提出“君权神授”学说, 为君权辩护15、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相继走上近代化道路;而在甲午战斗中,中国却败于日本。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为了劝阻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借口要挟中国,清政府聘用卸任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使团于1868年2月至1870年10月访问了欧美11个国家。该使团以记名海关道志刚、礼部郎中孙家谷为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英国使馆翻译柏卓安、法籍海关税务司德善为左右协理。经蒲安臣使团交涉,美、英等国表示对华将实行“节制和温存”的政策。志刚等人还记载了出访的行程和外国的风土人情。使团回国以后,由
7、于人微言轻,对政府决策没有产生什么影响。1871年12月至1873年9月,日本政府为了修改不公正条约、“求学问于世界”,派岩仓使节团访问欧美12个国家。该使团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参议木户孝九、大藏卿大久保利通、工部大辅伊藤博文、外务少辅山口尚方为副使。岩仓使节团在修约方面虽然没有取得进展,却考察了政府机构、议会、法院、公司、交易所、工厂、矿山、港口、农牧场、兵营、学校、报社和福利设施,从各个方面加深了对西方近代文明的生疏和理解。 摘编自王绍坊中国外交史、伊文成等主编明治维新史等1中日两国使团的出访目的、成员组成有何不同?由此分析两国统治集团对近代化的态度。 2联系两国使团出访的史实
8、,运用所学学问,比较这一时期中日两国近代化的主要差异。 16、俄国成为“欧洲谷仓”和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出口 国,这主要得益于( )A彼得一世改革B废除农奴制改革C司法改革与地方自治D斯托雷平土地改革17、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训练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力气,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变法过程急于求成 B.变法内容贪大求全 C.这种变法不能推动社会进步 D.这是民族危机严峻的反映18、日本没有把率领舰队粗暴踢开国门的佩里当作侵略者,反而把他塑造成英雄,民间每年都
9、自发地进行纪念活动。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日本人没有民族意识B.日本缺乏远见卓识C.日本认为开国格外重要D.日本崇拜对外侵略的人19、下图是关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一幅漫画,在“文明”的口号下,沙皇把大批反对者流放到西伯利亚,这说明1861年改革( ) A.具有明显的局限性B.阻挡了俄国近代化C.没有给俄国带来变化D.最终以失败而告终20、列宁在评论1861年改革时说过;“农夫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后来又高度评价道:“1861年2月19日标志着从农奴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新的资产阶级的俄国的开端”。对这两种评价的正确理解是( )A对立统一 B失之偏颇 C相互冲突 D继承和进
10、展21、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与中国洋务运动的相同点不包括()A、都创办了军事工业 B、都创办了民用工业 C、都改革了政治体制 D、都建立了新式海军22、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是俄国向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步骤。在这一改革中( )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解放”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司法改革随着司法章程的推行,法律得到普及地方自治改革后,城市资产阶级代表在地方自治机关中占据主导地位 改革得到全国上下的全都欢迎和认可 A B C D23、德意志皇帝亨利四世在同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5年1月,亨利四世冒着风雪寒冷,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亨利四世身着罪衣,立在城堡门
11、口三昼夜,才获得教皇的赦免。这就是“卡诺莎之辱”,又称“卡诺莎晋见”。这件事集中说明当时( )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 宗教改革运动引起了欧洲的封建国王反对教会统治的斗争 封建王权与超越王权的教会争权夺利 德国并没有实现高度的中心集权 A B C D24、日本的明治维新中,毁灭了很多杰出的领袖级人物,其中被誉为“东方伏尔泰”的启蒙运动旗手是( )A吉田松阴 B福泽谕吉 C伊藤博文 D木户孝允 评卷人得分二、非选择题(注释)25、学界眼中的戊戌变法 材料一: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提倡博爱、公正、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逝其影响,相反,更加深
12、化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规律起点。 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长时问来,关于戊戌变法是保守的观念,影响广泛而深巨。近20年来,有学者认为:从中国近代化进程视角来看,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不行或缺的历史环节。时下又流行一种意见,戊戌变法打断了洋务运动的进程,使中国丢失了一次走向近代化的机会,乃至指责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激进主义”的带头羊。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 问题: (1)材料一把戊戌变法作为“中国现代化的规律起点”的理由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史学界对戊戌变法的评价先后有哪几种观点?你同意哪一种观点?用史实说明你的理由。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指
13、出导致争辩者观点不同的因素有哪些?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学者观点王加丰1873年,明治政府发布地税改革条例确立了近代土地税制度,最终从法律上废除了幕藩封建领主土地全部制。地税改革废除了种种封建限制,促进了日本农业生产力的进展,使日本农业开头走上资本主义近代化的进展道路,并使政府得到稳定的财政来源。杰里本特利(美)日本农夫供应了支持明治工业化进程的大量国内资本。1873年的土地税占据了农夫谷物收益的40%(1)据材料指出两位学者评价土地税改革的不同角度及支持依据。(2)上述两人对同一历史事物评价,为什么会毁灭不同结论?27、材料1:三年来,泰西专以中国说,报章谈论,公托义声,其分割之图,传
14、遍大地,擘画详明,绝无隐讳。上清帝第五书材料2: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上清帝第六书材料3: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请定立宪开国会折请回答:(1)依据材料1、2说明作者是在什么背景下上书的?反映了什么政治要求?(2)依据材料3结合所学学问分析作者政治思想有什么特点?应如何加以生疏?28、维新变法运动中,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是( )A.孔子改制考 B.变法通议 C.日本变政考 D.应招统筹全局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答案】B【解析】2、【答案】A【解析】3、【答案】B【解析】考
15、查启蒙思想。“人民因而结合”就反映了社会契约思想,选择B项。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同学对阿里文化改革措施作用的理解力气。阿里政权是封建性质的政权,该政权推行的改革不行能彻底动摇埃及的封建思想,故选C。5、【答案】A【解析】从材料信息看, 法国纪念的是1789年7月14号开头的法国大革命, 其最宏大的成果是颁布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也是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成果, 但不是发表在1789年。6、【答案】 A 【解析】略7、【答案】B【解析】8、【答案】A【解析】略9、【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同学的再认、再现力气。权利请愿书明确规定:国王不得依据戒严令任意逮捕公民。故D项符合题意。10、【答案】D
16、【解析】本题考查同学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理解。结合所学学问即可得知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由于它从根本上推动俄国资本主义的进展。所以选D。11、【答案】A【解析】1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力气。从材料可知慈禧太后主见有关国计民生的改革措施可以逐步的、有选择性地推行,故选A项。13、【答案】B【解析】14、【答案】D【解析】略15、【答案】1不同:目的,中国清政府,为了劝阻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借口要挟中国,防止其扩大侵略权益;日本为了与修改不公正条约、“求学问于世界”,向西方学习。成员,中国清政府聘用外国人为团长,主要成员是海关、礼部等一般官员;日本以本国人
17、为团长,主要成员是政府部门的重要官员。态度:中国清政府统治集团重视不够,对近代化实行的是被动应对。日本统治集团高度重视,对近代化实行了主动接受,全面学习。2中国学习西方主要限于器物层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中国近代化的提倡者是洋务派;日本近代化以明治政府为主导。中国未实现预期目标;日本基本完成了向近代社会的转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日两国在近代化过程中的一些学问和产生不同结果的比较,既考查同学的基本学问,也留意考查同学的历史比较力气。1出访目的、成员组成可直接从材料中找出,分析两国对待近代化的态度对同学来讲有点难度。2主要从向西方学习的范围、领导者、目标的完成状况来进行比较。考查同学进行比较和
18、归纳总结的力气,要求较高。16、【答案】D【解析】17、【答案】C【解析】1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同学分析、理解的力气。在日本,人们认为美国强迫日本开国,给日本带来了富强,因此,日本每年都要自发地进行各种纪念活动,以纪念日本的开国。19、【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同学分析、理解的力气。从图中的军人打着“文明的火炬”远征西伯利亚可以推断出,改革后的俄国照旧实行专制统治,并没有从根本上实现俄国的民主,这是1861年改革局限性的反映。20、【答案】A【解析】21、【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1)经济方面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包税制,确立土地私有制度。促进经济进展、a、
19、农业方面,兴修水利,推广改良农具,引种农作物新品种。b、工业方面,大力进展官办工厂,初步建立民族工业。(2)政治方面 确立了高度的中心集权。建立了国务会议和咨议会,建立了省、县、乡、村各级行政机构。(3)文化训练方面 实行开放政策,学习西方的先进阅历。(4)军事方面 改造旧军队,建立新式军队。与洋务运动相比,ABD都是相同点,而C不对,两者都维护当权者的封建统治,没有从根本上改革政治体制,因此符合题意。考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点评:比较型选择题是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历史大事、人物、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在题干中一般有“相同点”“不同的”“共同”“相识”“区分”等提示语. 【方法小结】通过类比,对
20、历史大事、人物和历史现象作比较分析,找出其相同点;通过对比较历史大事、人物和历史现象,确定其不同点,然后进行分析、归纳、概括、比较。解题时主要接受排解法。22、【答案】A【解析】略23、【答案】D【解析】24、【答案】 B 【解析】略二、非选择题25、【答案】(1)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或跨出了中国近代政治体制改革的第一步) (2)保守;近代化不行或缺的一环;激进。 保守:借助儒家思想;单纯依靠皇帝;不敢反动群众。近代化一环:开国会定宪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进展资本主义;宣扬西方民主思想。 激进:资本主义进展不充分,缺乏改良的社会基础;资产阶级力气弱小;没有充分的思想动员。
21、 (3)政治因素,时代进展,史学方法论(史学进展)。【解析】略26、【答案】(1)王加丰从土地税改革的乐观作用进行评价。支持依据:废除了领主土地全部制,促进农业近代化。杰里本特利从其消极影响进行评价。支持依据:加重农夫困难(或牺牲农夫利益)(2)作者评价的视角不同;作者的立场不同;选取的争辩材料不同。【解析】27、【答案】(1)背景:甲午中日战斗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峻。要求:实行维新变法,以挽救民族危亡,进展资本主义。(2)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生疏:进步性:体现了要求救亡图存,进展资本主义的愿望。局限性:反对顽固守旧思想,但不敢正面对抗,而是借用孔子名义,并企图把儒家思想与西方政治学说结合起来,反映了其阶级本质和资产阶级的脆弱性和妥协性。【解析】28、【答案】D【解析】略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