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双基限时练(五)“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1. 通典食货载:“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此段材料表明商鞅“诱”三晋之人的直接目的是 ()A完成统一目标 B增加军事实力C鼓舞商业活动 D进展农业生产解析据材料可知,商鞅为解决秦地“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的问题而“诱三晋之人”,使其“务本于内”,即进展农业生产。答案D2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其中涉及商鞅改革的措施有()废井田嘉奖耕织废分封,行县
2、制统一度量衡ABC D解析解题关键是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集小乡邑聚为县”“凡三十一县”等,表明商鞅变法推行了“废分封,行县制”的措施;“为田开阡陌封疆”表明“废井田”措施的实施;“平斗桶权衡丈尺”意指统一度量衡。而“嘉奖耕织”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答案B3商鞅变法强行推行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政策,其主要目的是为了()A革新婚姻制度 B增加政府收入C打击旧贵族势力 D进展农业生产解析A、B、C、D四项都是其目的之一,但符合题干“主要目的”之意的是由于小家庭政策的推行,增加了秦国政府的户赋收入。答案B4商鞅变法对秦国的社会风俗产生了重大影响,包括()尚武风气更加深厚小家庭渐渐取代大家庭告奸、举盗在民
3、间盛行土地买卖现象消逝A BC D解析据商鞅变法的内容可知的现象是变法的影响,变法法令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故错误。答案A5商鞅变法实行连坐制度,该制度是指()A全部百姓都要同等担当国家的赋税B对邻里犯法不告发的要同罪连坐C有军功的人国家都会赐予官职爵位D把邻里的土地都连接起来解析连坐制度是一种严酷的法律制度,它规定什伍之内相互有告奸、举盗的责任,一家犯法,其余人家必需告发,隐瞒不告的,就要同罪连坐。答案B6在商鞅变法时代的秦国不行能发生的现象是()A某人因擅长种田而获得政府嘉奖B某人因军功卓著被授予高等爵位C某人因经商致富被政府授予田宅D某人因连坐而被政府处于劓刑解析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商业活动受
4、到抑制。答案C7商鞅变法能够成功的根本缘由在于()A变法的指导思想正确B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C变法符合历史进展趋势D商鞅对变法法令的严格执行解析评价改革变法运动成败的根本缘由,首要的也是最主要的要看其是否顺应了历史进展的趋势。答案C8商鞅变法的侧重点是()A进展经济 B缓和社会冲突C富国强兵 D转变社会性质解析考查同学理解、综合分析问题的力量。首要目的是进展经济,但纵观改革全过程,侧重点是为了富国强兵,在争霸中处于优势,客观上转变了社会性质。答案C9下图反映了商鞅变法的根本目的是()A爱护农夫阶级的利益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D巩固和进展土地私有制解析图片反映的是商鞅变法中“
5、嘉奖耕织”的内容,其根本目的在于壮大秦国的经济实力,实现富国强兵,为统一奠定基础。答案B10变法中有人批判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下列哪项是其主要体现()“为田开阡陌封疆”重农抑商法律严酷肯定程度上剥削加重A BC D解析“不以百姓为事”指站在封建地主阶级立场上,对百姓进行剥削和压迫,是其体现。答案D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通典食货材料二齐之技击不行以遏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行以遏秦之锐士。荀子
6、议兵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结果如何?(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材料二说法的缘由。解析本题通过两段材料考查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第(1)问要认真审题,有三小问,第一小问是从材料“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可以得出商鞅要进展农业生产,增加经济实力;其次小问材料“利其田宅”可以直接得出答案;第三小问从“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可以看出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第(2)问实际是分析秦军战斗力强的缘由及秦的军事制度与巩固后方有很大关系。答案(1)由于要进展农业生产,增加经济实力;“利其田宅”,废井
7、田,开阡陌,嘉奖耕织,免除徭役;经过几年的努力,秦国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2)是商鞅变法实行的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和嘉奖军功措施的结果;使三晋之人为秦所用,而秦得认真应敌于外。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为3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而使粮食布帛增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赶“末业”者,以及虽从事“本业”而因懒散破产者,全家没入官府为奴。材料二王安石诗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材料三史记商君列传:
8、“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之北门者予五十金。民怪之,莫敢徙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涉及到哪些方面的问题,各是如何规定的?(2)从材料二、三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保证新法顺当推行的?(3)从三则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个人的哪些品质?解析本题主要以商鞅变法的推行、具体内容及后人的评价为切入点,考查同学综合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力量。解题关键是要读懂所给的史料,能从中猎取有效信息。材料一涉及等级划分,官吏任免,对农业、商业的态度;材料二、三体现出诚信、取信于民的做法,从而概括归纳商鞅个人的品质。答案(1)问题:等级划分、
9、官吏任免、对农业、商业的态度。规定:以军功的大小授爵,由国君任免官吏,重农抑商。(2)取信于民,雷厉风行。(3)勇于改革,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与违反时代潮流的旧势力作斗争的精神品质。13阅读下列材料: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当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海外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请回答:(1)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假如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实行的策略有何不同?解析本题是对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内容及特点的考查,旨在考查同学记忆和归纳、对比概括历史问题的力量。应加强同学对这两次改革的背景、内容的把握。第(1)问,要留意梭伦改革中关于公民享有权利和参与政治管理的资格由财产打算,而不是取决于出身的规定;回答秦国商鞅变法中提高政治地位的途径时,应结合秦国的时代背景和变法的具体内容回答。第(2)问,可从两者实行的改革指导思想的角度进行归纳。答案(1)担当低级官职(或除执政官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立军功;努力耕织。(2)梭伦:崇尚中庸(调和),手段温存。商鞅:不畏权贵,严刑峻法。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