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同学用书1如图所示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淌,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流经图中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填字母),桑树呼吸作用所散失的热能可用图中的_(填字母)来表示,图中的C和B1C1D1可分别表示桑树和蚕用于_的能量。(2)蚕同化的能量D_(填字母),正常状况下D/C的比值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将蚕沙(粪便)投入鱼塘供应鱼食用,蚕沙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第_养分级所含的能量。(3)人工建立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_,从而提高能量的_。解析:(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桑树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即A;生产者桑树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2、有一部分通过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即图中的B,另一部分则储存在生产者体内的有机物中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即图中的C;图中D表示蚕同化的能量,DA1(B1C1D1),A1表示蚕以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B1C1D1表示蚕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2)能量从第一养分级桑树流向其次养分级蚕的传递效率为D/A,一般来说,D/A在10%20%之间,而D/C的比值要大于D/A,因此,D/C大于10%;蚕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生产者(第一养分级)所含的能量。(3)桑树可以喂蚕,蚕沙可以喂鱼,蚕和鱼可以供人类利用,该人工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答
3、案:(1)AB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2)A1B1C1D1大于一(3)多级利用利用率22021年2月2日是第19个世界湿地日。湿地与海洋、森林一起并称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由于湿地独特的水文条件,使得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与其他生态系统不同的特点,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下表是湿地生态系统与其他部分生态系统碳(有机碳)储量的比较。请回答:生态系统面积/106hm2单位面积碳储量/thm2植被土壤总计湿地35043643686热带森林1 755121123244北方森林1 37264343407苔原9506128134农田1 60028082(1) 碳循环是组成生物体的碳元素在_之间不断循环
4、的过程,生态系统的有机碳主要是通过_(过程)将大气中的无机碳固定下来的。(2)从表格数据看出,湿地生态系统将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缘由是_。目前,湿地生态系统面积正逐步缩小,退耕还湖、还湿地势在必行,还湿地过程中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为_演替。(3)与热带森林相比,北方森林虽然植被碳储量较小,但土壤中碳储量较高,其主要缘由是_。(4)生态学家对某湿地生态系统的养分结构和能量流淌状况进行调查,得到如图1所示的食物网和图2中的能量数据,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第一养分级的能量除了一部分流向下一养分级,别的去向有_(至少答两项)。能量在第一养分级和其次养分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解析:本题以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特
5、点为背景,考查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过程、能量流淌的过程和特点、群落演替的类型等相关学问。第(1)题重在考查物质循环的概念、碳的固定途径。第(2)题从表格数据进行分析,结合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概念来推断演替的类型。第(3)题相比热带森林,北方森林因温度低,分解者的分解力气弱。第(4)题中从某养分级能量去始终分析,计算时要特殊留意其次养分级包括B和D两种生物,并依据图2中的能量值推断各种生物所处的养分级。答案:(1)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2)湿地生态系统能将大量的碳储存在土壤中,有利于削减大气中的CO2含量次生(3)北方气温低,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力气弱(4)自身呼吸消耗、流向分解者、
6、未利用18.52%3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为特定的生理过程,图乙表示该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1)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的_(用字母表示)。在、过程中碳以_形式进行循环。(2)若植食性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该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可表示为_。若杂食性动物的食物中草占1/3,则其体重增加30 kg,需消耗草_kg(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3)该草原曾发生过火灾,但此后又渐渐恢复,这属于群落的_演替。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力气
7、,这种力气的大小取决于_,基础是_。解析:(1)碳循环模式图中的生物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成分是大气中的CO2。各种生物成分都通过呼吸作用产生CO2,所以都有箭头指向大气中的CO2,因此A是大气中的CO2;生产者和大气中的CO2之间是双箭头,因此D是生产者;由此可知B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过程指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气中的CO2,过程指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将CO2释放到大气中,因此这两个过程中的碳都以CO2形式循环。(2)植食性动物同化量的去向包括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和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植食性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而属于植物固定的能量。
8、杂食性动物体重增加30 kg,需消耗草的量为 30(1/3)10%30(2/3)10%10%2 100(kg)。(3)群落演替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火灾后的草原保留着原有的土壤条件,而且土壤中还保留了部分植物种子或地下茎等繁殖体,因此属于次生演替。生态系统的调整力气大小取决于生态系统组分的多少(如食物网的简洁程度、养分结构的简洁程度等),生态系统自我调整力气的基础是负反馈调整。答案:(1)B、DCO2(2)NR2 100(3)次生生态系统组分的多少(如食物网的简洁程度、养分结构的简洁程度等)负反馈调整4甲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其中E(20 000 kJ)表示牧草一年固定的
9、太阳能总量,E1、E2、E3(E1E2E33 000 kJ)分别表示牲畜、昆虫和鼠三者同化的能量。牧草呼吸消耗的能量为2 500 kJ,牲畜、昆虫和鼠三者呼吸消耗的能量为600 kJ,三者粪便中的能量为500 kJ。乙图表示该草原中某一种群的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甲图中鹰与狐狸的关系是_。该食物网中由第一养分级到其次养分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2)乙图曲线所示种群在前5年种群数量的变化类型是_增长,在120年中种群数量最多的是第_年,第2030年中种群的增长率为_。解析:(1)据图甲分析,鹰以狐狸为食,同时鹰和狐狸又都以鼠为共同的食物,鹰和狐狸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捕食和竞争。能
10、量传递效率指的是相邻两个养分级同化能量的比值,由第一养分级到其次养分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0%15%。(2)据图乙变化曲线可以看出,该种群在前5年的值不变(且大于1),说明种群的数量每年以确定的倍数增长,所以该种群在前5年种群数量的变化类型是“J”型增长。只要大于1,种群数量就增长;只要小于1,种群数量就下降。120年中种群数量最多的是第10年。该种群在第2030年中的1,所以种群的增长率为0。答案:(1)捕食和竞争15%(2)“J”型1005某地为解决生活污水(以有机物为主)的净化问题,而建立了一个人工湿地,该人工湿地中的生物主要有芦苇、荷花、藻类、轮虫以及人工放养的鱼和鸭等。如图为该人工湿
11、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图解,请据图回答问题:(1)流经该人工湿地的总能量为_。(2)图中的A、B、D共同构成了_,碳在两个过程中分别主要以_形式进行传递。(3)鱼类属于图中的_(填字母),它们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具有_作用。我们常用_法调查鱼类的种群密度。(4)人工湿地中的芦苇、荷花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具有_结构。调查发觉,在芦苇和荷花占种群优势的池塘中,不易发生水体富养分化现象,你认为缘由是_。(5)当人工湿地遭到生活污水的略微污染时,主要通过_、_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消退污染,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解析:(1)输入该生态系统的
12、能量有生产者固定的光能,另外,分解者还可以利用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2)A、B、D分别代表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它们共同组成了生物群落。为消费者D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代表消费者遗体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利用。(3)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标志重捕法。(4)植物的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芦苇和荷花在生长过程中吸取水体中的N、P等矿质元素,使水体中的矿质元素大大削减,另外,其枝叶伸展在空中遮挡投向水体的阳光,从而使藻类不能获得生长所需的足够的矿质元素和光照。(5)生活污水中有一些大分子颗粒状物质,首先通过物理沉降进入池底,其中的有机物主要是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而降解的,对
13、于一些不稳定的化合物,可通过化学分解的方式被分解掉。答案:(1)(生产者固定的)光能和生活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2)生物群落二氧化碳、有机物(3)D促进(物质循环的)标志重捕(4)垂直藻类不能获得生长所需的足够的矿质元素和光照(必需答出两方面,合理即可)(5)物理沉降化学分解6(2021江苏苏北四市模拟)某自然疼惜区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图1为该地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淌图,图2表示恢复过程中某种群的种群密度对种群的诞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请回答:图1图2(1)如图1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_。(2)图1中A表示_,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
14、_。(3)如图1所示,除生产者外其他养分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的缘由是_。计算可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_103 kJ/(m2y)。(4)由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_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_点时,表示该种群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5)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毁损的自然疼惜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_演替。解析:(1)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有两种方式:输入太阳能和人为输入有机物,从图1可以推知,该生态系统输入的太阳能为(3147023)103110103 kJ/(m2y),输入的有机物能量为7103 kJ/(m2y),所以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
15、能。(2)图1中A表示细胞呼吸(或呼吸作用),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有机物中化学能。(3)如图1所示,除生产者外其他养分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的缘由是植被受损,光合作用力气减弱,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削减;补偿能量输入可以减轻植被恢复的压力。从其次养分级流入第三养分级的能量为:(142)103(0.549)1032.5103 kJ/(m2y),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0.050.252.15.1)1032.51035103 kJ/(m2y)。(4)由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C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E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为0,表示该种群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
16、)。(5)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毁损的自然疼惜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群落(或次生)演替。答案:(1)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2)细胞呼吸(或呼吸作用)有机物中化学能(3)植被受损,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削减;减轻植被恢复的压力(答出前者即可)5(4)CE(5)群落(或次生)7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淌进行了争辩,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植物田鼠鼬固定的太阳能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2.4510111.051097.501087.151082.441072.251072.18107(1)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_。(
17、2)在争辩能量流淌时,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1 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田鼠,其次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_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_,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4)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_,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功能和种群密度调查的相关学问。(1)分析表中数据,可求得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2.25107)(7.50108)100%3%。(
18、2)依据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的公式计算:1 hm2范围内,田鼠的种群密度为(4030)1580(只)。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捕食,则重捕时标记的田鼠较未被捕食时少,这样求得的田鼠种群密度会偏高。(3)田鼠和鼬同化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另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4)通过题干所述,可知信息能够调整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答案:(1)3%(2)80偏高(3)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4)调整生物的种间关系8下表中的数值表示某人工池塘生态系统一年内主要养分级的能量,下图方框内表示该生态系统的主要食物链,请分析回答问题:生物AiBi浮游植物(A1,B1)9 00
19、08 100浮游动物(A2,B2)700600双翅目幼虫(A3,B3)150120摇蚊(A4,B4)1 000900(注:Ai表示一年内该养分级生物总能量;Bi表示一年内该养分级生物摄入的能量;i表示生物类群。)(1)图中显示该人工池塘生态系统有_条食物链,人处于第_养分级。假如能量传递效率(第n养分级摄入的能量)/(第n1养分级摄入的能量),则能量从第一养分级传递到其次养分级的效率是_。(2)一年内,流入该人工池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除人工投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外,还包括_。Bi能量的去向途径除未被利用、呼吸消耗外,还有_。(3)你认为实行_的措施,调整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关系对人类最有益。解析:该人工池塘生态系统中共有6条食物链,分别是浮游植物摇蚊太阳鱼人,浮游植物揺蚊太阳鱼鲈鱼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太阳鱼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太阳鱼鲈鱼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双翅目幼虫太阳鱼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双翅目幼虫太阳鱼鲈鱼人,人处于第四、五、六养分级。第一养分级摄入的能量为8 100,其次养分级摄入的能量为6009001 500,故能量传递效率为1 500/8 100100%18.52%。答案:(1)6四、五、六18.52%(2)浮游植物固定的太阳能传递给下一养分级和传递给分解者(3)削减食物链的条数或缩短食物链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