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玉溪一中2022-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物理试题 命题人:丁志坚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共50分)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 有关参考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的物体不能作为参考系 B.变速运动的物体不能作为参考系 C.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作为参考系 D.处于任何状态的任何物体均可作为参考系 2.伽利略依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试验和抱负试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
2、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抵制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 B.没有力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 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是由于惯性 D.运动物体假如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会渐渐停止运动 3.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依次通过A、B、C三点,位移xAB=xBC,已知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3m/s,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6m/s,那么物体在B点时的瞬时速度的大小为( ) A.4m/s B.4.5m/s C.5m/s D. 5.5m/s F
3、A B C 图1 4.如图1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有质量均为m的滑块A和斜面体C,在C的斜面上又放有一质量也为m的滑块B,用力F推滑块A使三者无相对运动地向前加速运动,则各物体所受的合力 ( ) A.滑块A最大 B.斜面体C最大 C.同样大 D.不能推断谁大谁小 图2 5. 直升机悬停在空中向地面投放装有救灾物资的箱子,如图2所示.设投放初速度为零,箱子所受的空气阻力与箱子下落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且运动过程中箱子始终保持图示姿势.在箱子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箱内物体对箱子底部始终没有压力 B.箱子刚从
4、飞机上投下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最大 C.箱子接近地面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比刚投下时大 D.若下落距离足够长,箱内物体有可能不受底部支持力而“飘起来” 图3 6.如图3所示,初始时刻静止在水平面上的两物体A、B堆叠在一起,现对A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地面光滑,无论拉力F为多大,两物体确定不会发生相对滑动 B.若地面粗糙,A向右运动,B是否运动打算于拉力F的大小 θ 图4 A C.若两物体一起运动,则A、B间无摩擦力 D.若A、B间发生相对滑动,则物体A从物体B左端滑到右端的时间与拉力F的大小有关 7.如图4所示,现对质量为m
5、的小球施加一拉力,让小球在B点处于静止状态,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则所需要的最小拉力F等于( ) A.mgsinθ B.mgcosθ C.mgtanθ D.mgcotθ 8.如图5所示,一根长为l的轻质软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与质量为m的小球连接,初始时将小球放在与O点等高的A点,,现将小球由静止状态释放,则当小球运动到O点正下方时,绳对小球拉力为( )(已知:sin37°=0.6,cos37°=0.8)图5 O A A.2mg B.3mg C. D. 9.关于
6、环绕地球运动的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别沿圆轨道和椭圆轨道运行的两颗卫星,不行能具有相同的周期 B.沿椭圆轨道运行的一颗卫星,在轨道不同位置可能具有相同的速率 C.在赤道上空运行的两颗地球同步卫星,它们的轨道半径有可能不同 D.沿不同轨道经过北京上空的两颗卫星,它们的轨道平面确定会重合 10. 汽车在平直大路上以速度v0匀速行驶,发动机功率为P.快进入市区时,司机减小了油门,使汽车的功率马上减小一半并保持该功率连续行驶.下面四个图象中,哪个图象正确表示了从司机减小油门开头,汽车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 二、 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7、每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 11. 有下列①、②、③、④所述的四种情景,请依据所学学问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对情景的分析和推断的正确说法( ) ①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②高速大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开事故紧急刹车;③运行的磁悬浮列车在轨道上高速行驶;④太空的空间站在绕地球匀速转动 A.因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确定为零 B.轿车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 C.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也确定很大 D.尽管空间站做匀速转动,但加速度也不为零 t/s v/ms-1 0 1 -1 1 2 3
8、 4 5 图6 12. 一质点沿直线运动时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6所示,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1s末质点的位移和速度都转变方向 B.第2s末质点的位移转变方向 C.0-4s内质点的位移为零 D.第3s末和第5s末质点的位置相同. 13. 受水平外力F作用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作直线运动,其v-t图线如图7所示,则( ) 图7 A.在0~t1秒内,外力F大小不断增大 B.在时刻,外力F为零 C.在t1~t2秒内,外力F大小可能不断减小 D.在t1~t2秒内,外力F大小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图8 14. 某同学在做平抛运动试验时得到了如图8所示
9、的物体运动轨迹,a、b、c三点的位置在运动轨迹上已标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m/s B.物体运动到b点的速度大小为2.5m/s C.物体从a点运动到c点的时间为0.2s D.坐标原点O为平抛运动的起点 图9 v0 A B 15.如图9所示,竖直平面内光滑圆轨道半径R=2m,从最低点A有一质量为m=1kg的小球开头运动,初速度v0方向水平向右,重力加速度g取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能到达最高点B的条件是m/s B.若初速度v0=5m/s,则运动过程中,小球确定不会脱离圆轨道 C.若初速度v0=8m/s,
10、则小球将在离A点2.8m高的位置离开圆轨道 D.若初速度v0=8m/s,则小球离开圆轨道时的速度大小为m/s 第Ⅱ卷(共50分) 三、 试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16. (4分)为了探究弹簧弹力F和弹簧伸长量x的关系,某同学选了A、B两根规格不同的弹簧进行测试,依据测得的数据绘出如图所示的图象,从图象上看,该同学没能完全按试验要求做,使图象上端成为曲线,图象上端成为曲线的缘由是________.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 17.(8分) (1)用如图所示的试验装置验证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m2从高处由静止开头下落,在m1拖着的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
11、对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下图给出的是试验中猎取的一条纸带:0是打下的第一个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m1=50 g、m2=150 g,g取10 m/s2,沟通电源的频率为50 Hz不考虑各处摩擦力的影响,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在纸带上打下计数点5时m2的速度v=________m/s; (2)在打点0~5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量ΔEk=________J,系统重力势能的削减量ΔEp=________J; (3)若某同学作出v2-h图象如图所示,则该同学测得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m/s2. 四、
12、 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8分) 18. (10分)轻弹簧AB长35cm,A端固定在重50N的物体上,该物体放在倾角为300的斜面上,如图所示,手执B端,使弹簧与斜面平行,当弹簧和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时,弹簧长变为40cm;当弹簧和物体沿斜面匀速上滑时,弹簧长度变为50cm,试求: (1)求弹簧的劲度系数k; (2)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19.(14分)如图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水平放置,以速度v=4m/s向右匀速转动,传送带上表面离地面的高度h=0.45m,一质量为m=1kg的物块,以速度v0=6m/s向左滑上传送带,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g取10m/
13、s2,求: (1)物块落地时的速度大小; (2)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Q。 h v A B v0 20. 如图所示装置由AB、BC、CD三段轨道组成,轨道交接处均由很小的圆弧平滑连接,其中轨道AB、CD段是光滑的,水平轨道BC的长度s= 5 m,轨道CD足够长且倾角θ=37°,A、D两点离轨道BC的高度分别为h1=4.30 m、h2=1.35 m.现让质量为m的小滑块自A点由静止释放.已知小滑块与轨道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 (1)小滑块第一次到达D点时的速度大小
14、 (2)小滑块第一次与其次次通过C点的时间间隔. A s B C D θ h2 h1 vD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A C C C D A C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C BD CD CD BC BCD 16.拉力过大,超过了弹簧的弹性限度 100N/m 17.(1)2.4 (2)0.58 0.60 (3)9.7 18.……①(3分) ……②(3分) 解①、②得:
15、1分),(1分) 代入数据得:k=250N/m(1分); (1分) 19.(1)分析可知,当物块再次返回A点时,速度vA=3m/s,之后做平抛运动;(2分) 竖直方向:,解得:vy=3m/s(2分) 水平方向:vx=4m/s(1分) 故:物体落地时的速度m/s(1分) (2)物块向左滑动过程中,其与传送带之间的相对位移(3分) 物块向右滑动过程中,其与传送带之间的相对位移(3分) 故产生的热量(2分) 20.(1)小物块从A→B→C→D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4分) 将、、s、、g代入得:=3m/s (1分) (2)小物块从A→B→C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2分) 将、s、、g代入得:=6m/s(2分) 物块沿CD段上滑的加速度大小==6m/s2 (1分) 小物块沿CD段上滑到最高点的时间=1s (2分) 由于对称性可知小物块从最高点滑回C点的时间=1s(1分) 故小物块第一次与其次次通过C点的时间间隔=2s (1分)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