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十五)一、选择题1.江泽民参观南昌起义纪念馆时的题词,他题词的依据是南昌起义()A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B打响了武装抵制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C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头D揭开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解析:本题以现实材料为切入点,考查对南昌起义意义的生疏。“军旗升起的地方”的含义是人民军队诞生的地方,结合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可以推断。答案:C2彭真同志将井冈山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这主要是由于井冈山时期()A创建了人民军队B建立了敌后抗日依据地C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体D开创了中国特色的革命新道路解析:井冈山农村革命依据地是土地革命时期创建的第一块革命依据地,同时
2、开拓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A是1927年南昌起义,B发生于抗战时期,C指的是1935年的遵义会议。答案:D3.图是中国近代特定时期和特定区域使用的“借谷证”,此“借谷证”的流通时间及地域应当是()A太平天国时期的江南B土地革命时期的依据地C抗战时期的陕甘宁边区D解放战斗时期的解放区解析:从“借谷证”的发行机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可知,其是土地革命时期在农村革命依据地发行使用的。答案:B41930年初,毛泽东在福建上杭古田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满怀激情地指出“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当时的中国革命正处于()A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B全民族抗战时期C即将取得最终成功时期 D探究
3、革命道路的关键时期解析:本题考查同学把握历史阶段特征的力气。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几个重要阶段要留意把握。时间阶段19241927国民大革命19271937国共十年对峙19371945抗日战斗19451949解放战斗1930年正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面临怎样找到正确革命道路的问题。答案:D5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下列口号、标语与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年)相关的是()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打倒列强,除军阀解析:本题考查同学的辨析力气。国共十年对峙主要体现了国内的阶级冲突。B项毁灭于1915年新文化运
4、动时,C项毁灭于五四运动时,D项毁灭于北伐战斗时。答案:A6红军不怕远征难突破封锁线中唱道:“三十昼夜飞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全军惦念毛主席,迷雾途中盼太阳。”这里的“迷雾”是指 ()A右倾机会主义B“左”倾错误C蒋介石对红军的第五次“围剿”D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解析:本题考查同学对学问的理解、运用的力气。“突破四道封锁墙”是指长征开头时,中心红军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结果损失惨重,这是由“左”倾错误造成的。“全军惦念毛主席”是指军队期望有正确的领导以订正“左”倾错误。答案:B7万里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宏大战略转移。这里的“转移”是指 ()A中国革命性质发生了变化B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C革命中心
5、地区发生了转移D中国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解析:本题考查同学分析历史结论的力气。红军长征使中国革命中心地区从长江流域转移到黄河流域。答案:C8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着重解决的问题是()A组织路线问题 B军事路线问题C思想路线问题 D革命纲领问题解析:遵义会议全力订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问题,确定了毛泽东正确的军事主见,解决了当时最迫切的问题。答案:B9胡锦涛在一次重要讲话中指出:“长征中解决了关于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三个全局性问题,即:引领红军向哪里去的战略方向问题。使党和红军摆脱被动局面的军事问题。结束“左”倾机会主义错误在中心的领导问题。”其中,遵义会
6、议解决的是()ABCD解析:遵义会议主要订正了“左”倾军事错误,确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见;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因此主要解决了军事和组织问题,正确。答案:C10“五四精神”和“长征精神”都是中华民族极为贵重的精神财宝。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A为国家为民族不怕流血牺牲B坚持艰苦奋斗制造人间奇迹C战胜一切困难发奋读书学习D蔑视中外敌人最终毁灭它解析:在反侵略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时期,为国家为民族的独立富强而奋斗,是时代主题。答案:A111936年10月,红军长征成功结束时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是下图中的()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对图片材料的理解分析力气。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
7、军与前去接应的红一方面军会合,地点在甘肃,故选C项。是遵义,在贵州,是泸定桥,在四川,是吴起镇,在陕北,均排解。答案:C12毛泽东同志在1930年指出:“假如认清了中国是一个很多帝国主义国家相互争夺的半殖民地就会明白相应于全世界只有中国有统治阶级内部长期混战的一件怪事而产生出来的另一件怪事”这里的“另一件怪事”是指()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与实践B蒋介石对依据地围剿和共产党反“围剿”C中共和红军主力的战略转移D共产国际正确指导和井冈山式革命道路开拓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与实践,旨在考查考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力气。依据题干材料信息“统治阶级内部长期混战”“一件怪事”可知这是指
8、近代中国国民党新军阀间混战、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以及汪精卫对革命统一战线的破坏,据此可知“另一件怪事”是指工农武装割据。B、C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工农武装割据”是中国人自己制造出来的,排解D。答案:A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季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材料二边界旗子始终不倒,不仅表示了共产党的力气,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具有重大的意义。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材料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七律长征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革
9、命史上哪一历史大事?这一大事的主要领导人是谁?(2)说明材料二毛泽东选择“旗子”插在井冈山的历史背景。说明创建井冈山革命依据地的启示。(3)从材料一的斗争局面转变到材料三的斗争局面的直接缘由是什么?(4)材料三反映了作者的何种革命精神?解析:本题考查中共建立农村革命依据地和长征精神,旨在考查考生理解历史史实,分析历史结论的力气。答案:(1)湘赣边秋收起义。毛泽东。(2)背景:国民革命失败;1927年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中共武装夺取城市受挫,转向农村建立革命依据地。启示:只有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国革命才能成功。(3)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4)革命英雄主义、革
10、命乐观主义、艰苦奋斗等。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夫斗争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夫斗争进展的必定结果;并且无疑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依据地的,有方案地建设政权的,深化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式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方法的,政权进展是波浪式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30年1月5日)材料二(1)结合材料一说明“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结合材料二和学过的历史学问,说明当时农村革命依据地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红军为什么在这样的地方建立依据地?解析:本题考查中共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旨在考查考生提取信息并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力气。答案:(1)开展武装斗争,有方案地建设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依据地。(2)地理位置多处于南方省际交界地区。这些地方远离中心城市,敌人统治力气薄弱,也便于跨地域与敌人迂回周旋,有利于革命力气的存在和进展。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