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三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基础强化12021年8月31日8时4分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四周(北纬28.1度,东经99.4度)发生5.0级左右地震,造成5万多人受灾,为何破坏性如此大呢?专家表示,当地生态遭破坏致地质环境脆弱等是主要缘由。这警示我们 ()。自然界的存在和进展是客观的人类活动必将引起自然灾难的发生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改造自然务必要敬重、顺应和爱护自然A B C D解析本题以云南迪庆地震为背景考查自然界的客观性。由于当地生态遭破坏致地质环境脆弱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这告诫我们应当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符合题意。不属于警示。人类活动和自
2、然灾难之间没有必定联系,错误。答案A2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进展的产物,是客观的。下列要素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有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人类思维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人类社会的客观性。人类的思维是主观世界的组成部分,可排解。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故选A。答案A3在西方,芝诺提出了“飞矢不动”的理论,迷惑了很多人。下列对芝诺的“飞矢不动”说评价正确的是 ()。承认了事物包含相对静止的一面承认了事物处于确定运动之中否认了飞箭在同一瞬间离开这一点向新的一点运动的趋势陷入了形而上学的不动论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确定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明显错误,排解
3、含的选项,故选C。答案C4脑科学最新争辩成果显示,因学习而产生的“西塔波”可促进脑神经细胞生成,从而为“大脑越用越灵”的观点找到了精确的科学依据。“大脑越用越灵”的事实说明 ()。A人脑是思维运动的物质主体B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C事物量的积累会引起质的飞跃D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增加了规律的客观性解析大脑越用越灵,强调运动对物质的重要性,B正确表达了这一重要性。A强调物质对运动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意。C谈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不符合题意。规律本身是客观的,不依靠于人的意识,D错误。答案B5宋代诗人陈与义襄邑道中诗云:“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首诗说
4、明白 ()。A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B事物处于确定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中C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D运动是永恒的,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解析卧看满天云不动,但实际上“云与我俱东”,运动是确定的,静止是相对的,任何事物都处于确定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中,B正确。题意并不反映事物运动变化的前进性和上升性趋势,A不符合题意。运动是永恒的、确定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相对的,C颠倒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D否认了事物相对静止状态的存在。答案B6“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定的联系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C规律可以为人所生疏D一切事
5、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猎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学问的力量。解答本题要精确理解引文的意思,强调世界上一切事物运动和变化都有规律,故D项符合题意。此题没有凸显事物内部规律的特征,排解A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都有规律,排解B项。此题没有凸显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排解C项。答案D7荀子在天论中说:“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注:从,服从,听命。孰与,哪里比得上。制,把握,把握)这句话体现出的哲理是 ()。A人不能听从自然,要改造自然B人不但要敬重客观规律,更要生疏和利用客观规律C必需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规律,使之为人类服务D在人与自然之间,人的需要和自由是第一位的解
6、析本题考查规律是客观的,但可以被生疏和利用。规律是客观的,要求人们要遵循规律,但人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生疏和利用规律来为人们服务。故选B。A不符合题意。C错在“改造规律”。D错在“人的需要和自由第一位”。答案B8漫画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给人警示。漫画没有过不去的桥告诫我们: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A能够限制或排解不利条件的影响B可能会受到客观条件的阻碍C就能办好一切事情D必需敬重客观规律、正视客观条件解析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漫画中的人无视客观存在的问题和危急,必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这告诫人们必需敬重客观规律、正视客观条件。B不符合题意,A、C说法错误。答案D力量提升92
7、021年9月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八次峰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进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同维护和进开放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国连续实施乐观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加调控的针对性、机敏性、前瞻性。材料体现了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确定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确定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等学问。货币政策属于意识的范畴,是依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制定的,应选。既要有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要有政策的针对性和机敏性,应选。答案B102021年9月9
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6%,涨幅连续回落。我们能通过价格数据来争辩价格背后的种种冲突和问题,这说明 ()。A相对静止是人们生疏事物的基础B承认静止是人们生疏事物的根本方法C哲学上讲的静止,是指事物的确定不运动状态D是否存在相对静止,在生活中是没有意义的解析本题考查对相对静止的理解。材料中“涨幅连续回落”属于相对稳定和静止状态,故A符合题意。冲突分析的方法是人们生疏事物的根本方法,故B错误。哲学上讲的静止具有相对性,故C错误。D观点表述错误。答案A11截至2021年8月23日,已经有6个台风登陆我国,目前又有两个台风“天秤”和“布拉万”向我国沿海靠近。回顾今
9、年以来登陆我国的台风,呈现出明显的频发多发、密集登陆、威力强大等特点。气象专家指出,台风是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疆的强热带气旋(风速超过32.6米/秒)。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的强热带气旋称为飓风,也就是说在中国、菲律宾、日本一带叫台风,在美国一带则称飓风。这一事实蕴涵的哲理是 ()。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物质的B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C物质对意识具有打算作用D新事物在力气上强于旧事物解析本题考查运动与物质的关系。材料从台风的形成说明白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应选。A、C不符合题意。D观点错误。答案B12世界旅游胜地敦煌由于生态环境恶化,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党河、疏
10、勒河下游断流,湿地萎缩,树林锐减,沙化面积平均每年增加近2万亩。“沙进人退”趋势如得不到遏制,敦煌有可能成为人类历史上其次个楼兰古国,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月牙泉也将不复存在。上述材料说明()。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违反规律必定受到规律的惩处规律起作用的条件和方式不会发生变化A B C D解析本题易错选,错在没有正确理解“规律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背景材料体现了人们利用自然,要遵循自然规律,这是由于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违反了规律,就要患病规律的惩处,本题答案选A项。答案A13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11、。”他的同学克拉底鲁却认为:“人不仅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运用所学哲理,谈谈你的看法。解析本题以赫拉克利特与克拉底鲁的对话为背景材料,考查同学对运动与静止是辩证统一的理解。作答时首先明确运动与静止是辩证关系,其次依据教材学问分别分析拉克利特与克拉底鲁克的观点,最终点出他们的观点正确与否。答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确定的;静止是有条件的、临时的和相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确定性的同时,也确定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确定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否认确定运动或者否认相对静止,都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都
12、是错误的。赫拉克利特的观点是正确的,它符合物质运动确定性原理。处于相对静止的河流,实际上不仅水在流淌,而且河岸、河床等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因此,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的观点是错误的。他借口物质运动的确定性,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否认事物有质的稳定性,把事物看成是不行捉摸的东西。这必定导致不行知论。142021年9月5日16点48分,台湾东部海疆发生里氏规模4.5级地震,地震深度23.2公里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地震频发,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人类与地震的斗争持续了数十万年,地震预报是地震学的终极目标之一,但至今科学家们在地震猜测方面得出的结论仍旧是懊丧的。规律是客观的,也是无法
13、生疏的。解析本题以辨析题形式考查规律的客观性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地震的发生有其客观规律,因而规律是客观的生疏是正确的;虽然科学家还不能精确地预报每一次地震,但人们能够生疏地震发生的规律,所以认为规律是无法生疏的是错误的。答案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定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制造、转变和毁灭规律,这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但由此得出规律是不能被生疏的观点是错误的。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生疏,预见事物进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生疏,转变或制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或免受其害,直到变害为利,为人类造福。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