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38.92KB ,
资源ID:3796523      下载积分:8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379652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2022届高考语文新课标版一轮总复习即时练:专题6-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docx)为本站上传会员【人****来】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2022届高考语文新课标版一轮总复习即时练:专题6-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docx

1、专题六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第一节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即时练(计时:45分钟满分:36分)频考点22鉴赏事物形象专练1(2021辽宁师大附中模块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度浮桥至南台陆游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注:浮桥:今福州闽江旧大桥,宋时由船只连成的浮桥。九轨:轨,车子两轮之间的距离,意指浮桥桥面宽广。颔联写出了浮桥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写出浮桥的特点的?答:_ _答案特点:宏伟壮丽。作者运用衬托、夸张手法写出了浮桥的特点。作者以“怒涛”衬托其稳固,用“九轨

2、”“千艘”极力夸张,写出桥面的宽敞及其宏伟的气概。赏析运用触景生情的手法来写景,是这首诗的特色。所谓触景生情,说的是诗人的情是由外界的景物所唤起来的,而这种情是诗人本身所具有的。陆游在这首诗中抒的是豪情,即诗中所说的“豪气”。这个豪情首先表现在对浮桥的描写上。诗人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浮桥的宏伟气象,体现出诗人轩昂的气概。这里的夸张,既有数量的夸张,也有描写性的夸张,使浮桥的特征更鲜亮,更突出,更典型,更抱负,使之瑰丽多姿,大放异彩,给人异乎寻常的感觉。其次,是对钟鼓和云烟的描写,在“催昏晓”和“自古今”的催化下,使之“雄浑中兴象自远,有涵盖一切之气”。第三是以“吹笛榕阴”写出自己的乐观和骄傲。

3、这笛声“清音有余”,意味深长,绕榕千秋,不绝如缕。2(2021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阶段性检测)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6分)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清)龚自珍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蒙蒙扑面皆尺絮。绣院深沈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枝,花开不合阳春暮。注: 自幼博通多才的龚自珍,嘉庆十五年(1810)应顺天乡试竟只中了副榜,三年后再试又落榜,这阕鹊踏枝就写于这一时期。请评析“孤花”这一艺术形象。答:_ _答案这首词塑造了一个超然世外、高标独立、不合时宜者的形象。词人在下阕描写了一朵绚烂、布满生气的“孤花”在满园芜杂中明艳开放的情景,与上阕柳絮的曼舞

4、形成鲜亮的对比,进而直接抒发“莫怨”无人问津、只因“不合”时宜的孤高情怀。生动而典型地呈现了一个遗世独立的文人形象,对随波逐流者具有警醒意义。赏析这首词以经过人家的废园为题,实行象征寄予的手法,寓情于景,在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上开拓了一个新境界。起句“漠漠春芜春不住”,广漠的园地上一片荒芜的萧索,春日的芳华已消逝褪尽的景象,不正是当时“天朝盛世”已春去无踪的缩影吗?“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而那些“藤蔓”昏庸的王公大臣及其帮闲文人,却处处牵制,阻碍着维新改革者的道路。“偏是无情偏解舞”,那些国事蜩螗浑不管的官僚们偏解粉饰太平,酣歌曼舞;那些“藤蔓”随风摇摆,偏解作阻碍行人的“舞”;那蔓草的群魔

5、乱舞,对改革维新者作张牙舞爪之“舞”。词人已是悲愤填膺,以纵横驰骋的笔势,怒斥群丑了。联想到词人辞官离京之前,某权贵使用流言蜚语的阴险手段,对他进行的陷害,真似“蒙蒙扑面皆尺絮”。而词人此时的情怀,亦如贺铸青玉案词中所写“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下半片的“绣院深沈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与放翁咏梅词“驿外断桥边,孤独开无主”意蕴相同。一朵明丽的孤花在荒芜的废园中孤独地开放,无人陪护,无人观赏。突出了它独立荒园,孤芳高洁的品德。花与词人的心境融合无间,灵犀相通。结尾“莫怨无人来折枝,花开不合阳春暮”劝慰孤花,亦是强作自解。这是时代、社会和志士仁人之间的冲突。不合

6、时序,只能枉有痴情,在词人“花开不合阳春暮”的肤浅喟叹中,我们犹听到他一往情深地吟哦:“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更听到他激越的呼吁:“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阳春”已暮,必定名花无主。词人将“明如许”的“孤花”置于“藤刺牵衣”,春草丛芜,飞絮漫舞的背景前,那种反差是如此鲜亮。龚自珍二十二岁时作的金缕曲中曾猛烈表示不愿做雕虫小技的匠工:“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似春水、干卿何事?”他不是早早情愿“怨去吹箫,狂来说剑”,甚而去草野伴青灯,他的使命感,责任心是被现实剥蚀掉的。“无奈苍狗看云,红羊数劫,惘惘休提起!客气渐多真气少,汩没心灵何已?千古声名,百年担负,事事违初意

7、”,后来他在百字令投袁大琴南词中抒述的这番心声,正印合着“花开不合阳春暮”的这个苦痛的推断。频考点23鉴赏人物形象专练3(2021辽宁省抚顺二中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6分)观魏博何相公猎张祜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结合诗歌后两联,简要分析何相公的形象。答:_ _答案塑造了一个身手强健、技艺超群的猎手形象。“背手抽”写出了取箭动作的娴熟利落。“翻身控”呈现了猎手动作难度大,技艺超群。尾联通过描写人们的赞美和大雁应声而落侧面表现出射箭技艺的超群。(意对即可)赏析诗的起联两句叙事:“晓出禁城”,点明围猎时间;“分

8、围浅草”,写出壮阔场面。两句为全诗铺写了一个背景,画面开朗,颜色鲜丽。颔联“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中的“红旗向日”,颜色无比耀目;“白马迎风”,气宇格外轩昂。总括诗的前半部分,一至三句,是以朝霞满天,晨风拂煦,绿草如茵,红旗向日,作为人物亮相之前的壮丽场景,紧接而来的“白马骤迎风”一句,是英雄人物跃马出场,施展浑身“帅”劲的亮相动作。由此而下,此诗便将写作重心转到这位骁勇骑士当众显露猎射飞雁,强健机敏的杰出身手上去。“背手抽金镞”,是正面描写骑士背手取箭的动作,着一“抽”字,手势的利落可知,加之“背手”而“抽”,又可见身材之灵活。“翻身控角弓”,弯弓名之曰“控”,这就进一步呈现了射者臂力强劲

9、的架势,“控”之而再来一个“鹞子翻身”的秀丽动作,造型格外衰弱。对于这位英雄射手的真正的评价,当然不是停留在一招一式的动作表面。关键所在,到底还有待于亮出他那百步穿杨的惊人绝技。果真,刹那之间,就在围观的人群中间,突然爆发出一阵哄然的欢呼,并且一齐指向遥远的天空。原来蓝天高处,一只带箭的鸿雁,垂着双翅,直向地面坠落下来。苏东坡词云:“高处不胜寒。”此处“寒空”之“寒”,虽有点出时令的作用,但主要在渲染高飞鸿雁的凌绝苍穹,从而加强了一箭高高命中的神异气氛。全诗至此,戛然而止。由于射雁成功而消灭的欢声雷动的吵闹场面,自可留给读者去想象了。此诗在取材方面,洁净利索地只写场面中的一个人物,而且又只写此

10、一马上英雄的一个手势与一个身材,并以刹那之间雁落寒空的独特镜头使之迸发异彩,取材之精确,描写线条之明快,确乎令人伴同“万人齐指”而为之欢呼叫绝。4(2021陕西省镇安中学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6分)临江仙(明)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照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注:杨慎(1488年1559年),明代中叶文学家,一生命运蹭蹬,老年境况凄凉。渚:水中小块陆地。词的下阕着力塑造了“白发渔樵”的形象。这是怎样的形象?寄予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_ _答案“白发渔樵”是隐者的形象。任月圆月缺

11、、任潮起潮落,他总能闲适得意,把酒临风,笑谈古今,固守着生命的淡泊和安静。寄予了词人对高蹈出世、大彻大悟的人生境界的渴望与追求。赏析词的开首两句令人想到苏轼赤壁怀古里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一去不返的江水比方历史的进程,用后浪推前浪来比方英雄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然而这一切终将被历史的长河带走。“是非成败转头空”是对上两句历史现象的总结,从中也可看出作者旷达超脱的人生观。“青山照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和夕阳象征着自然界和宇宙的亘古悠长,尽管历代兴亡盛哀、循环往复,但青山和夕阳都不会随之转变,一种人生易逝的哀痛感悄然而生。下片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白发渔樵的形象,任它惊骇涛浪、是非成败,

12、他只着意于春风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谈笑间,固守一份安静与淡泊。而这位老者不是一般的渔樵,而是通晓古今的高士,就更见他淡泊超脱的襟怀,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抱负人格。全词似怀古,似咏志。开篇从大处落笔,切入历史的洪流,在景语中预示哲理,意境深邃。下片则具体刻画了一个老渔翁的形象,在其生活环境、生活情趣中寄予自己的人生抱负,从而表现出一种大彻大悟的历史观和人生观。现出看尽红尘多少事的豁达。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的力量。“白发渔樵”是全词的主体意象,也可以视为抒情仆人公的化身。考生结合上阕呈现出的阔大而又悲凉的意境,琢磨下阕人物的外貌特征、行为举止,不难看出这是一个隐士的形象,而他的人生追求,

13、也正是词人的人生追求。频考点24鉴赏景物形象专练5(2021贵州省遵义四中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6分)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注:朱敦儒,洛阳人,南宋词人。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倩:请,让。词的上片是通过哪些景色描写来营造意境的?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_ _答案词人独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寒秋凄清,夕阳低垂,江流无声,营造了一派山河残缺、日薄西山的感伤意境,借景抒情,抒发了词人国破家亡的落魄心情。(写出景色2分,营造意境2分,作用2分)赏析这首词一开头即写登楼所见。在

14、词人眼前开放的是无边秋色,万里夕阳。秋天是冷落萧条的季节。宋玉在九辩中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杜甫在登高中也说:“万里悲秋常作客。”所以古人说“秋士多悲”。当离乡背井,作客金陵的朱敦儒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悲秋之感自不免油然而生。又值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掩盖在恹恹的夕阳中。“垂地”,说明正值日薄西山,余晖黯淡,大地很快就要被沉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这种景物描写带有很深厚的主观颜色。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颜色。”朱敦儒就是带着深厚的国亡家破的伤感心情来看眼前景色的。他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

15、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下片忽由写景转到直言国事,似太突然。其实不然。上片既已用象征手法暗喻国事,则上下两片暗线关连,意脉不露,不是突然转折,而是自然连接。“簪缨”,是指贵族官僚们的帽饰。簪用来连结头发和帽子;缨是帽带。此处代指贵族和士大夫。中原沦陷,北宋的世家贵族纷纷逃散。这是又一次的“衣冠南渡”。“几时收?”这是作者提出的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这种“中原乱,簪缨散”的局面何时才能结束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猛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结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悲风,当然也是作者的主观感受。风,本身无所谓悲,而是词

16、人主观心情上悲,感到风也是悲的了。风悲、景悲、人悲,不禁潸然泪下。这不只是悲秋之泪,更重要的是忧国之泪。作者要倩悲风吹泪到扬州去,扬州是抗金的前线重镇,国防要地,这表现了词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切。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猛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感人至深。6(2021辽宁省五校协作体期中考试)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6分)过陈琳墓温庭筠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芜对暮云。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注:陈琳,建安七子,初为大将军何进主簿,曾向何进献计诛灭宦官,不被接受;后为袁绍效力;袁绍败灭后,归附曹操,曹操

17、不计前嫌,予以重用。铜雀,指铜雀台,远在邺都,曹操所建。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景物?有什么作用?答:_ _答案颈联描绘了一幅荒芜寥落的景象。(2分)前句写眼前实景,陈琳墓前的石麟已经埋藏在萋萋春草之中,冷落萧条;后句写联想之景,曾经重用陈琳的曹操修建的铜雀台,现在想必也只剩下了荒芜的遗迹,在遥对黯淡的暮云。(2分)整联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弃贤毁才时代的不满。赏析过去曾在史书上拜读过陈琳的文章,今日在飘流蓬转的生活中又正好经过他的坟墓。陈琳灵魂有知,想必会真正了解我这个飘蓬才士吧。我是空有盖世超群之才而不逢识才用人之主,只有白白地艳羡能受到曹操重用的陈琳了。陈琳墓前的石麟已经埋没在萋萋荒草之中,

18、而重用陈琳的曹操,其生前所建的铜雀台或许也只能对着暮云愈显其荒芜了。生不逢时啊,只能弃文就武,持剑从军。想到这些,让人不禁临风惆怅,倍加哀伤。这是一首咏怀古迹之作,表面上是凭吊古人,实际上是自抒身世患病之感。全诗贯串着诗人自己和陈琳之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际遇的对比,即霸才无主和霸才有主的对比,青史垂名和书剑飘落的对比,文采斐然,寄予遥深,不下李商隐咏史佳作。就咏怀古迹一体看,不妨视为杜甫此类作品的嫡传。专题六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第一节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纠错练(计时:45分钟满分:66分)一、(2021浙江省效实中学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道 旁 稚 子

19、郑獬稚儿怕寒床下啼,两骭赤立仍苦饥。天之生汝岂为累,使汝不如凫鹜肥?官家桑柘连四海,岂无寸缕为汝衣?羡尔百鸟有毛羽,冰雪满山犹解飞!注:骭(n):胫骨,小腿骨,亦指小腿。1诗歌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稚子”形象?诗人刻画这一形象的主要手法是什么?(6分)答:_ _答案稚子形象:瘦弱、饥寒交迫。(2分)手法: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2分)用稚子和凫鹜、百鸟做对比,凫鹜肥过稚子,鸟有毛而人无衣,突出了稚子的凄惨境况。(2分)2这首诗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答:_ _答案体现了诗人对饥寒交迫的稚儿的深切怜悯,如“天之生汝岂为累,使汝不如凫鹜肥”一句体现了诗人对稚子的深深怜惜;(2

20、分)对统治阶层的愤恨之情,如“官家桑柘连四海,岂无寸缕为汝衣”一句是对统治阶层只知掠夺、罔顾百姓生死行径的控诉。(3分)赏析从诗中看,稚儿饥寒交迫的凄惨境遇并不是上天造成的,而是官府造成的。官府“桑柘连四海”,占有大量土地和财宝,却根本不管百姓死活。写“百鸟”是为了反衬稚儿的凄惨境遇(与稚儿的凄惨境遇形成鲜亮对比)。鸟有羽毛,人无衣装;鸟在千山飞雪的时候能够自由飞行,稚儿在寒冬却只能赤立而泣。人对鸟的艳羡,深刻揭示了人不如鸟的凄惨现实,增加了诗歌的批判性。二、(2021河南省中原名校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11分)卜算子漫兴辛弃疾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

21、侯者。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注:因遭小人诬陷,辛弃疾被罢去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官职,赋闲在江西铅山县期思渡四周的瓢泉别墅。此词写于他人生的低潮时期。力田:乡官名,掌管农事。3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答:_ _答案用典,表达词人胸中郁结的愁闷或生气。对比,用李广英勇善战难封侯与李蔡才能平凡却封侯进行对比,突出李广的悲剧命运。词人以李广自比,表达了心中的愤愤不平。反语,有朝一日恢复汉代官制,选举“力田”,看来是非我莫属了。表面微笑,实则心酸自嘲。(每点2分)4下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6分)答:_ _答案描绘了词人罢官赋

22、闲时在园中根除杂草、修葺乡间住宅的田园生活景象。(2分)表达了词人对南宋统治者不重用人才的猛烈不满和自己怀才不遇、抱负不得实现的愤懑之情。赏析“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小令篇制有限,不行能悉数排列这位英雄的传奇故事,因此词人只剪取了史传中最精彩的一个片断。“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史记叙李广事,曾以其堂弟李蔡作为反衬。词人即不假外求,一并拈来。词人这里特殊强调李蔡的“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一“却”字尤值得品尝,上文略去了的重要内容李广为人在上上,却终生不得封侯,全由此反跌出来,笔墨格外节省。四句只推出李广、李蔡两个人物形象,无须辞费,如此文武双全的将相之具,竟备受猜忌,屡遭贬谪,

23、时被投闲置散。这怎不令人难过落泪!因此,词中的李广,实际上是词人的自我写照;为李广鸣不平只是表面文章,真正的矛头是冲着那人妖不分的南宋统治集团来的。下阕写实,就目前的田园生活抒发感慨,满肚子苦水都托之于诙谐,寓庄于谐。“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二句对仗,工整清爽。上下文皆散句,于此支配一双俪句,其精彩如宝带在腰。“芸”,通“耘”。“笕”,本为屋檐上承接雨水的竹管,此处用作动词,谓截断竹管,剖作屋瓦。既根除园中杂草,又修葺乡间住宅,词人好像预备长期在此经营农庄,做“粮食生产专业户”了。于是乃逗出结尾二句:“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朝家”,一作“朝廷”。两汉时行推举制,凡努力耕作、成果显

24、著者,可由地方官推举担当“力田”之职。二句言:有朝一日恢复汉代官制,选举“力田”,看来是非我莫属了!话说得极风趣,不愧幽默大师,然而明眼人一看即知,这是含着泪的微笑,其骨子里正不知有多少辛酸苦辣。虽大言不惭,却布满着高度的政治自信念和历史责任感,说得何等壮丽!到得词人手中,一经抽换前提,自负也就变成了自嘲。三、(2021贵州师大附中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11分)登快阁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注:佳人:知心伴侣。5诗的颔联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5分)答:_

25、 _答案深秋季节,天空高远,连绵群山落叶飘落,澄江如练,与皎洁的月色交相辉映。颔联描绘了一幅开阔辽远,明净清澈的暮秋图。6这首诗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6分)答:_ _答案本诗蕴含了诗人简单的思想情感:对大自然奇特景色的宠爱之情。颔联描写了深秋空阔辽远的天空,清澈的江水,皎洁的月,无不蕴含宠爱之情;对知音难觅的苦闷惆怅之情。颈联巧用俞伯牙为知音摔琴绝弦的典故表达知音难觅的惆怅;归隐情怀。尾联“归船”“吾与白鸥盟”表达了诗人归隐的愿望。赏析这是黄庭坚在太和知县任上登快阁时所作的抒情诗。诗人说,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前句是用晋书傅成传所载夏侯济之语;后句用杜甫“

26、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还多有翻新格外之妙。“痴儿”二字翻前人之意,直认自己是“痴儿”,此为谐趣之一;“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从而增加了一气呵成之感,此为妙用二;“倚晚晴”三字,超脱了前人的窠臼。杜诗之“倚”,倚于山阁,乃实境平叙;李诗之“倚”,主语为“万古贞魂”,乃虚境幻生而成;黄诗之“倚”,可谓虚实相兼;诗人之“倚”,乃是实景,但却倚在无际无垠的暮色晴空。“倚晚晴”三字,为下句的描写,作了铺垫渲染,使诗人顺势迸出了“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绝唱。这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五

27、、六二句,是诗人巧用典故的中句。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此处“横”字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托了出来。此诗起首处诗人从“痴儿了却官家事”说起,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观赏自然景色的渴望;然后,渐入佳境,诗人沉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对“公家事”之“了却”形成鲜亮对比;五、六句诗人作一迭宕:在良辰美景中,诗人心内的忧烦无端而来,诗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苦痛。尾句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这一结尾,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一气回旋而下之感”。意味隽永,想象无穷。四、(2021江西省泰和中学期中考

28、试)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78题。(11分)卜算子旅雁朱敦儒旅雁向南飞,风雨群相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鸥鹭苦难亲,矰缴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注:靖康元年(1126年)十一月,金兵强渡黄河,朱敦儒加入了流亡队伍,开头了他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矰缴 (zn zhu):系着丝绳射鸟用的短箭。7本词描写了“旅雁”怎样的形象?透过旅雁的形象,呈现出的是一幅怎样的南渡画面?(5分)答:_ _答案旅雁的形象:失群孤独,饥寒交迫,心忧迷惘,凄苦哀鸣。(2分)(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南渡的画面:风雨中大批民众仓皇逃难。人们饥寒交迫,心惊可怕。亲人失散,哭声不断。(3分)8本词主要接受了什么表

29、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答:_ _答案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2分)作者借南飞的失群旅雁,倾诉了个人孤寂凄凉的苦痛,也反映了宽敞民众流离转徙的苦难生活,表现了国破家亡的深哀巨痛。(4分)赏析朱敦儒离开洛阳南逃是在靖康元年的冬天,词的起拍便指出冬天。旅雁在南飞途中遭到了风雨的侵袭,行列凌乱,孤雁失群。这风雨既是自然界的风雨,也是借指如风雨骤来的战斗。患病风雨攻击的旅雁,沿途饥渴劳累,疲乏不堪,翅垂翼重,无法高飞,只好独宿寒汀,境况孤苦。以此比方他在流亡途中忍饥受渴,孤苦无依,困顿不堪的患病。过片紧承上片结句,旅雁下到寒汀后,并未获得同类应有的怜悯,有鸥鹭难亲之苦,在天上则有矰

30、缴相逼之忧。矰缴是猎取飞鸟的工具,矰是短箭,缴是系在箭尾的丝绳。史记留侯世家说:“鸿鹄高飞,一举千里虽有矰缴,尚安所施。”鸿鹄只有高飞,一举千里,猎人的矰缴才能无所施,鸿鹄才免性命之忧。然而朱敦儒笔下的旅雁却是“饥渴辛勤两翅垂”,飞也飞不动,只能独下寒汀,何言千里?只好听任矰缴相逼了。这与白居易的“旅雁”遭到江童网捕有类似之处。这首词接受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以雁喻人,处处写雁,处处写人。雁的患病,也就是作者自己和当时千百万人民的共同患病。描写生动,形象鲜亮。五、(2021山西省其次次四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11分)闲居姚合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带病吟虽

31、苦,休官梦已清。何当学禅观,依止古先生?注:禅观:即禅理、禅道。9本诗颔联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答:_ 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及意境的力量。意象的选择可通过典型事物来筛选;意境的分析归纳,需要理解意象所营造的境界画面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答案本诗选用了黄云、风沙、貂裘、金笳、朔雪、铁马、云水、葡萄酒这些意象,营造了一派苍凉沉雄的意境。(共5分,意象占3分,意境占2分,只答“荒芜”“空阔”类给1分)10本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答:_ 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力量。这道题要从表现手法等方面思考。答题时要紧扣题干中的“主要运用”字眼。答案

32、衬托。以朔雪、云水衬托边地战斗特有的声响,悲壮荒芜。借景、借物抒情。借边地特有的景物“朔雪”“云水”、事物“金笳”“铁马”来表现在风沙之中巡行的羽林子的生活既艰苦又豪迈,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赞扬之情。(共6分,技巧占2分,分析占1分)赏析全诗写羽林军骑士在边塞艰辛而又豪迈的军旅生活。“黄云雁门郡,日暮风沙里。”遮天蔽日的黄云掩盖着雁门郡,薄暮冥冥之时,风沙四起。首联渲染羽林军出场前的背景,黄云蔽空,暮色苍苍,风沙布满,给人一种苍茫而奇特的感觉。“千骑黑貂裘,皆称羽林子。”风沙之中,千余名身着黑色貂裘的将士,都自称为羽林军。人物闪亮登场,羽林子威猛凛凛、庄重肃穆。“金笳吹朔雪,铁马嘶云水。”金色胡

33、笳的吹奏声应和着北地的风雪声,披甲的战马嘶叫着,面对着云和水。以朔雪、云水衬托边地战斗特有的声响,悲壮荒芜,表现了在风沙之中巡行的羽林子的生活的艰苦以及他们的豪迈情怀。“帐下饮蒲萄,平生寸心是。”营帐之中,羽林子痛饮着葡萄美酒,平生的区区之心尽在这酒杯之中。此句写羽林军巡行归营后畅饮葡萄酒,豪壮而郁闷,一切尽在酒杯之中,一切尽在不言之中,意在言外,回味无穷。这首诗意境开阔,笔力苍劲,情韵深长,黄云、风沙、金笳、铁马、朔雪、云水、貂裘等意象共同营造了一派苍凉沉雄的意境。六、(2021江西省吉安一中第一次段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11分)山 路 梅 花冯山传闻山下数株梅,不免车帷暂一

34、开。试向林梢亲自折,早知春意逼人来。何妨归路参差见,更遣东风次第吹。莫作寻常花蕊看,江南音信来年回。注:冯山,字允南,四川安岳龙台人,北宋中期诗人。此诗为作者旅途即兴之作。1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5分)答:_ _答案诗人在车行途中,听说山下有冬梅数株,就触动了停车赏梅的雅兴。步行到梅树中间,亲自折下林梢开放的梅枝,感受到春意袭人。寄意东风,认为梅花不同寻常。从中可以看到一个宠爱梅花,有闲情逸致和旷达胸怀,饱含深情的诗人形象。(5分)12指出本诗描绘梅花的手法并加以赏析。(6分)答:_ _答案衬托(侧面描写),通过作者停车折梅的雅兴之浓,衬出梅花的可爱。想象,作者因赏梅而产生

35、联想,期望一路有梅花相伴,期望东风能依次地把梅花吹放盛开,突出了梅花之美。赏析开头两句:“传闻山下数株梅,不免车帷暂一开。”这时作者正在车行途中,有人传告山下有冬梅数株,正在含香开放,触动了赏梅的清兴,随即停下车来,揭开车帷,下车前去观赏,可见诗人的雅兴之浓。第三、四两句:“试向林梢亲自折,早知春意逼人来。”这两句用流水对,在意义上互为因果。作者在下车之后,步行到梅树中间,亲自折下林梢开放的梅枝。东风才放最高枝,所以在折梅花的当儿,不觉春意逼人而来。又由于作者是闻知山下有数株梅花,才开帷下车的,在闻得此讯之时,就已经感到春到人间了。所以前句的“试向”,后句的“早知”,都显出探梅、赏梅、折梅的情

36、趣,很自然地表达了作者清旷的胸怀。第五、六两句:“何妨失路参差见,更遣东风次第吹。”这两句写折梅之后,更觉春意逗人,因而产生了这样的感想:如果能在归途中不时见到梅花,实为旅途中的快事。“参差”,本意是高下不齐,也有先后的意思,这里表示多次见到。初见梅花,已觉逸兴横生;参差见到,更增旅程中的情趣。由此,作者寄意东风,期望能依次地把梅花吹放(次第,依次之意)。在诗句中作者是直接表达这样的情怀的,但纡徐曲折,摇曳多姿。“何妨”、“更遣”,都是用的期望语气,并不显得唐突。结尾两句:“莫作寻常花蕊看,江南音信来年回。”是作者发自内心深处的赞语。他深情地说:如此高洁的梅花,不要把她当作寻常的花蕊看待,须知一年一度,她带回了春到人间的消息,也带来了江南来年的消息。纵使开在山路旁边,无人赏识,也还给行人带来暖和安慰之情。“等闲报得江南信,岭上先开一树梅。”古人早就有折梅寄远的故事,成为长期流传的佳话。据荆州记上说:“陆凯与范晔相友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杖与晔,并赠诗说: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全部,聊赠一枝春。”作者虽然未逢驿使,欲寄无由,但此行的见梅和折梅,也寄予了无限的深情厚谊,非笔墨所可言传的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