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354.50KB ,
资源ID:3791912      下载积分:8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379191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丰****】。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丰****】,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物理化学(下)总结资料.doc)为本站上传会员【丰****】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物理化学(下)总结资料.doc

1、物理化学(下)总结精品文档物理化学(下) (南京大学第五版)总结第八章 电解质溶液一、基本概念与定义1. 离子迁移数t电解质溶液导电时,溶液中的i离子运载的电流Ii与总电流之比(即i离子所承担的导电任务的分数)。2. 离子电迁移率(离子淌度)ui:单位电位梯度时离子的运动速率。3. 电导与电导率电导G(W-1):电阻R的倒数。a电导率k(W-1m-1):电阻率r的倒数。电导池常数Kcell:Kcell = L/A L: 电极之间的距离;A:电极的面积4. 摩尔电导率Lm(Sm2mol-1)含1mol电解质的溶液置于相距单位距离的2个平行电极之间的电导池所具有的电导。5.电解质的平均活度和平均活

2、度因子对于任意价型的强电解质Mn+Bn-平均活度因子 g = (g+)n+ (g-)n-1/(n+ + n- )a = mgm = (m+)n+ (m-)n-1/(n+ + n- )m+ = n+m;m- = n-m电解质活度a = (a)(n+ + n- )6. 离子强度I7. 离子氛电解质溶液中环绕在某一离子B周围电荷与B相反、电荷数量与B相等的异号离子构成的球体。8. 基本摩尔单元发生1mol电子转移电极反应的物质的量1/zMn+ + e 1/z M二、基本公式1. Faraday电解定律往电解池通电,在电极上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的量与通入的电量成正比。Q = It = znFz:电极反应

3、Mn+ + ze M中电子转移的计量数。n:析出的M的量;2. 离子独立运动定律对于电解质Mn+Bn-的无限稀释溶液,有:3. 离子迁移数ti = n迁移/n电解 (希脱夫法,界面移动法) 4. Debye-Hckel 极限公式 (A = 0.509)三、电导测定的应用1. 求弱电解质的解离度和电离常数2. 求难溶盐的溶解度3. 水的纯度4. 电导滴定第九、十章 原电池与电解池1. 原电池与电解池的比较原电池电解池化学能电能负极(阳极),正极(阴极),电池中电极的极性取决于组成电池的电极氧化还原电势。E端 = E可逆 - h阳 - h阴 -IRDGT, p = Wf, R = -zF E可逆

4、0电能化学能负极(阴极),正极(阳极)电解池中电极的极性取决于外加电源的极性。E分解 = E可逆 + h阳 + h阴 +IRDGT, p = Wf, R 0 在可逆条件下,h阳 = 0; h阴 = 0; IR = 0对于原电池,I0, 电极反应可逆,电池中其他过程也可逆(如液界电势0),电池为可逆电池E端 = E可逆 = j +,R - j -,R (电池电动势的测定采用对消法)Weston battery(cell): Cd(Hg)|CdSO4(饱和)| HgSO4(s)|Hg(l)|Pt对于电解池,I0, 电极反应可逆,不存在极化。E分解 = E可逆 = j +,R - j -,R2.可逆

5、电极:反应可逆的电极。(1)第一类电极: M ne Mn+ 负极:M |Mn+ ;正极:Mn+ |M 金属电极(如Cu电极)、气体电极(如氢、氧电极)、卤素电极、汞齐电极等。(2) 第二类电极:MxAy + ne xM(s) + yAm- 负极:M(s)| MxAy (s)| Am-正极: Am-| MxAy (s)| M(s)甘汞电极,银-氯化银电极等,常用作参比电极。(3) 第三类电极(氧化还原电极): Mn+ + xe M(n-x)+ 负极:Mn+(a1),M(n-x)+(a2)|Pt;正极:Pt | Mn+(a1),M(n-x)+(a2)Fe3+(a1),Fe2+(a2)|Pt3. 盐

6、桥采用离子迁移数相近的高浓度电解质溶液减小原电池液界电势的装置。5. 双电层在电极表面电荷层和与之相接触的电解质溶液中多余的异号离子构成的电荷分布层(紧密层+扩散层)。6. 电极极化效应和超电势电极极化效应:由于电极反应的不可逆,使得在反应条件下,出现电极电势偏离可逆电极反应时的平衡电极电势的现象。引起电极极化原因:浓差极化(可降低)、电化学极化。超电势:某一电流密度下的电极电势jiR与该条件下可逆电极电势jR之间的差值。h阳 = j iR - j R; h阴 = j R - j iR7. 分解电压电解过程中,能使电解质溶液连续发生电解反应所必需的最小外加电压。E分解 = E可逆 + DE i

7、R + IR = E可逆 + h阳 + h阴 + IR8. 离子选择性电极测量溶液中某种特定离子浓度的指示电极 (如:玻璃电极、F-选择性电极等)。电极的基本形式:内参比电极(Ag|AgCl(s)|Cl-) |已知特定离子活度的溶液|电极膜(晶体膜)9. 金属的腐蚀与钝化金属的腐蚀有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就电化学腐蚀而言,金属表面在可形成微电池的条件下构成微电池使金属发生溶解的过程。电化学腐蚀包括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金属的钝化:在一些电解质溶液中,金属表面在一定的电流密度和电势范围内形成致密氧化膜的现象。二、公式1. 电池的电动势E = j + - j -2. 可逆电池反应的 Nernst方程

8、对于可逆的电池反应:aA + bB = fF + gG3. 可逆电极反应的 Nernst方程可逆电极反应:mOx(氧化态) + ze nRed(还原态)4. 可逆电池电动势与电池反应热力学状态函数变化的关系TK时,可逆电池反应热效应:5. Tafel公式电极反应过程中,H2在金属上的超电势与通过电极的电流密度的关系h = a + bln j6. 电动势测定的应用测定E0和j0、热力学状态函数的变化、与电池反应相关的各种平衡常数、电解质溶液的g以及ti(用浓差电池求液界电势)等。关键:(1)能将化学反应设计为相对应的两个合理的电极反应,组合为电池。 (2)利用Nernst方程和其它关系建立电动势

9、与所求量之间的关系。第十一和十二章 化学动力学一、基本概念1. 反应速率与速率常数T一定时的恒容系统中进行的化学反应:aA + bB = fF + gGkI对应于用I组分表示反应速率时的速率常数。k = f (T, 催化剂)对于气相反应,若气体系统视为理想气体,用组分I的分压表示反应速率与对于的速率常数kp和用组分浓度表示的速率常数之间用piV = nIRT联系。2. 基元反应与总包反应基元反应:反应物分子在一次化学行为中就能完成的反应。分为单分子、双分子和三分子反应。总包反应(非基元反应、复杂反应):多步基元反应的组合。3. 反应速率方程与反应级数表达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组分浓度(微分式),或

10、某一反应组分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式(积分式)。 (速率方程的微分式)a和 b分别为反应对组分A和B的级数。n = a+ b 为反应的总级数(注意与反应分子数的区别与联系)。在一个反应中,反应级数、k、Ea、A及r0称为反应的动力学参数。4. 活化能Ea一个基元反应的活化能是使具有平均能量的1mol反应物分子变为发生反应的分子所需的能量。对于非基元反应,活化能没有明确的物理意义。5. 双分子的有效碰撞频率一定温度下,双分子的有效碰撞频率:阈能Ec:反应物分子碰撞能发生反应的最低能量。6. 概率因子概率因子P =A实验 /A理论7. 反应的衰期tq: 反应至反应物A的剩余浓度占初始浓度分数所需的反

11、应时间。二、基本公式1. 质量作用定律基元反应 A + B = C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组分浓度(含相应的指数)的乘积成正比,浓度的指数为反应式中各反应物质的计量系数。2.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vant Hoff规则与Arrhenius 方程)vant Hoff规则:Arrhenius方程:3. 反应速率常数 (硬球碰撞理论 SCT) (过渡态理论的Eyring方程)4. 频率因子A (硬球碰撞理论 SCT) (过渡态理论)5. 反应的活化能 (Arrhenius 方程) (硬球碰撞理论 SCT) (气相反应) (凝聚态反应)由键焓估算基元反应的Ea:(1) (2) (3)(4)对于可逆反应三、具

12、有简单级数的反应速率方程1. 反应速率方程及其特征反应级数n说明0127:6:43:2:17:3:1 t1/8和t1/4分别为反应物反应了7/8和3/4所需的时间2. 确定反应速率方程确定反应速率方程要求出相关的动力学参数。其中,反应级数的求法如下:(1) 尝试法(积分法):将实验数据代入各级速率方程的积分式求k,以k是否为常数确定n.。(2) 微分法(3)半衰期法(4)孤立法(改变物质数量比例):在其他反应物大大过量条件下,求某反应物的分级数。四、典型复杂反应与速率方程的近似处理法1. 典型的复杂反应典型的复杂反应为1-1的对峙反应,平行反应和连续反应。1-1的对峙反应的动力学特点:反应速率

13、方程与一级反应的速率方程形式相同。k = (k1 + k-1) K = k1/k-1平行反应的动力学特点:速率方程的微分式和积分式与同级简单反应速率方程相似,速率常数为各平行反应速率常数之和。当平行反应的各反应均为一级时 (x = x1 + x2)当各产物的起始浓度为零时,各产物浓度之比等于速率常数之比改变产物相对含量的方法是改变k1/k2。采用催化剂,改变反应温度连续反应的动力学特点:在反应过程中,中间产物B出现浓度极大值ym。中间产物极大值的位置和高度取决于两个速率常数的相对大小,反应有速率控制步骤。2. 反应速率方程的近似处理法速率控制步骤(反应的总速率近似等于速控步骤的反应速率),稳态

14、近似(活泼中间体的生成速率近似为零)和平衡近似(相对于速控步骤而言,其他步骤可认为近似达到平衡)。五、各种典型的反应系统1. 链反应链的引发-链的传递-链的中止,有直链和支链两类。涉及中间体为自由基,可用速控步骤和稳态近似法按反应机理建立反应速率方程,反应级数为分数级。2. 单分子反应T一定时,反应速率(用k表示)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加从二级变化到一级。可用速控步骤和稳态近似法按反应机理建立速率方程。3. 光化学反应由初级和次级过程组成,初级过程遵守光化学2个基本定律。反应速率方程可用速控步骤和稳态近似法按反应机理建立。量子产率的计算。4. 催化反应催化反应的特点、催化反应类型。酶催化反应:酶催化

15、的反应速率与酶、底物、温度、PH以及其他干扰物质有关。T一定时,根据Michaelis-Menten提出的酶催化反应机理,可用速控步骤和稳态近似法建立反应速率方程,并求出KM和rm。S很大,r = rm = k2E0若按气-固相催化反应的一般机理,(1)和(5)步扩散步骤为非控制步骤的前提下,气-固相催化反应的总速率由(2)、(3)和(4)决定。气-固催化反应有单分子和双分子反应。T一定,反应物的吸附符合Langmiur等温式,步骤(3)(表面反应步骤)为速控步骤、产物在催化剂表面弱吸附。对于单分子的气-固催化反应,反应速率方程的建立可按反应机理和上述条件,采用速控步骤近似法建立。反应动力学特

16、点:反应级数由平衡压力和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吸附强弱决定。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可以有不同的反应速率方程。在上述条件下,反应级数随压力增加从1过渡到0。当产物为强吸附,反应速率方程与上述有所不同(考虑产物的吸附对覆盖率的影响)。双分子的气-固催化反应有L-H和E-R两种不同的机理。L-H机理:在催化剂表面相邻位置上,被吸附的2钟反应物物种之间发生表面反应。E-R机理: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一种反应物物种与气相中另一种反应物分子发生反应。符合L-H机理的反应,反应速率方程采用速控步骤近似法建立。当保持一组分的分压稳定,r随另一组分分压的增加出现一个极大值。符合E-R机理的反应,反应速率方程采用速控步骤近

17、似法建立。反应级数随组分A在催化剂表面吸附的强弱从一级变化到二级。但反应速率随pA的增加不出现极大值。可以此作为判别L-H和E-R机理的一种依据。第十三与十四章 表面物理化学与胶体一、基本概念1. 表面张力g与表面Gibbs自由能物质三种常态在互相接触过程中,可构成5种界面(g-l、g-s、l s 、s1 s2和l1 l2)。目前能用实验准确测量的界面张力(表面张力)为gg-l、gl1 l2,而gg-s还无法准确测量。表面张力g( = gg-l ):由于液体表面收缩作用于单位长度的力。(N/m)表面Gibbs自由能: T、p及组成恒定时, 增加系统单位表面积使系统Gibbs自由能的改变量。(数

18、值上等于T、p及组成恒定时,增加单位表面积需要对系统所做的可逆非膨胀功)从高表面系统的热力学基本方程可得出表面Gibbs自由能的定义。表面功: dWf, R = dGT, p, nB = gdA 对自发过程,dGT, p, nB = gdA C本体,正吸附,溶质为表面活性物质。(2) C表面 0,能铺展。液体在固体表面的铺展:液体1在液体2表面的铺展:4. 表面活性剂与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中具有极性(亲水)和非极性(亲油或憎水)基团、能产生明显正吸附(能明显降低纯水表面张力)的物质。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表面张力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当到达一定浓度后形成胶束,导致溶液的一些

19、物理性质(如电导率、渗透压等)发生明显变化。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范围为临界胶束浓度。5. HLB值(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表示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对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定义石蜡的HLB = 0,聚乙二醇的HLB = 206. 液面的附加压当液面不处于水平状态时(弯曲),液面压力与水平液面不同。液面的附加压pr =p弯曲 p水平 ( 0) 7. 毛细现象当将毛细管插入液体中,由于附加压的存在,产生液体在毛细管(半径为r)内的高度与毛细管外液体高度不等的现象。毛细管内外液体高差 8. 表面过剩量或表面超量GT一定时,溶液表面表面过剩量G2 = (n表面 n体相)/As ( 0 )9. 吸附等温线

20、T一定时,气体或液体在固体表面的配合吸附量与气体分压或溶液浓度的关系。10. 化学吸附与物理吸附化学吸附是吸附剂表面与吸附质分子发生了化学反应(电子转移、化学键的生成与破坏,原子重排等)的过程。物理吸附是一种没有涉及化学过程(电子转移、化学键的生成与破坏,原子重排等)的物理作用。化学吸附与物理吸附存在的明显差别。11. 胶体分散系统粒子的大小在10-910-7 m之间,与介质之间有明显的相界面,具有高表面自由能的热力学不稳定系统。分散系统有多种分类方法,按分散相和介质聚集状态分类的溶胶系统有气溶胶、液溶胶和固溶胶,一般研究液溶胶中的液-固(憎液)溶胶。12. x电势x电势:胶粒表面牢固地吸附了

21、同号的荷电离子,在胶粒与分散介质之间扩散双电层的电势x电势的正负根据胶粒所带的电荷决定,x电势的数值与胶粒电荷的数值相等,但符号相反。13. 聚沉值(mol/m3)使一定量溶胶在一定时间内完全聚沉所需电解质的最小浓度。二、基本公式1. Young-Laplace 方程对于球面,R1 = R22. Kelvin公式3. Gibbs吸附公式4.杨氏润湿方程5. Langmuir吸附等温式对于等温下,气体混合物中i组分的非解离吸附表面覆盖率qi = Vi/Vi,m ,Vi和Vi,m 分别为TK时的平衡吸附量和饱和吸附量。TK时吸附质的解离吸附 从吸附质分子截面积Am,可计算吸附剂的总表面积S和比表面

22、Am为吸附剂质量6. Freundlich 等温式7. Donnan 平衡对于荷电的大分子,在含有小分子电解质的溶液中达渗透平衡后,渗透压若电解质的浓度很大(zc2 c1 ),三、胶体的性质1. 胶团的结构胶团(电中性) = 胶粒(荷电) + 离子(与胶粒反号)胶粒(荷电) = 胶核(电中性) + 选择性吸附离子利用反应AgNO3 + KI = AgI + KNO3 制备胶体,胶粒的电性与稳定剂有关。选择性吸附:胶核优先吸附与胶粒组分类似且容易形成胶粒晶格的离子。2.光学性质粒径介于10-9 10 -7m的胶粒可散射光,产生Tyndall效应,使溶胶的颜色随胶粒大小不同而发生变化。3. 动力学

23、性质胶粒的Brown运动、扩散作用和有沉降平衡均为胶体的动力学性质。胶粒的Brown运动:胶粒在分散介质中的作不规则的热运动,运动的剧烈程度与胶粒的大小和温度有关。4. 电学性质胶体中荷电的胶粒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运动产生电动现象。电泳:荷电的胶粒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作定向迁移。(胶粒移动,分散介质不动) 电渗:将溶胶充满在有多孔性的物质,溶胶中的分散介质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移动。(胶粒不动,分散介质移动)5. 胶体稳定的原因作为热力学不稳定系统,溶胶系统却能长期稳定地存在,其主要原因为:(1)溶胶中的胶粒带有相同的电荷,不易聚沉。(2)胶团的扩散双电层中的反号离子是水化的,胶粒被水膜包裹而减缓胶粒的

24、聚沉。(3)胶粒在分散介质中存在Brown运动(动力学稳定性)。 6.胶体的聚沉要使溶胶聚沉,需要破坏溶胶胶粒的电性和动力学稳定性。溶胶胶粒的电性的方法有:(1)加入电解质或加入荷相反电荷的溶胶降低胶粒的x电势。(2)利用高分子絮凝剂对胶粒的吸附产生的桥联敏化作用。对于(1),可用聚沉值表示电解质的聚沉能力。电解质的聚沉规律:(1)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能力主要取决于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的价数。Schulze-Hardy规则:聚沉值与异电性离子价数的六次方成反比。(2)价数相同的离子对荷电性相反的胶粒的聚沉能力不同。同价阳离子的聚沉能力(感胶粒子序)为:H+ Cs+ Rb+ NH4+ K+ Na+ Li+ (3) 有机化合物离子强的聚沉能力可能与其具有强吸附能力有关。(4)与胶粒同电性的离子价数愈高,聚沉能力愈低。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