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216.51KB ,
资源ID:3788790      下载积分:8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378879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讲课讲稿.doc)为本站上传会员【精****】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讲课讲稿.doc

1、2017年新北师版历史七年级下知识点归纳第一课:隋的兴亡一,隋的统一 1. 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年号开皇,他就是隋文帝2. 统一(1) 条件:北方经济恢复发展,南方得到空前的开放,民族大交融(2) 标志:589年,隋灭陈朝,重新统一南北。(3) 意义: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科举制目的:加强中央集权背景:隋朝以前,选官主要凭靠家世背景,这种选官制度存在严重的弊端(1) 隋文帝开始使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2) 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正式确立了科举制度 。(3) 意义:科举制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重要标准,逐渐成为后世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二 贯通南北大

2、运河背景:隋统一全国后,大大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 。概况:605年隋炀帝征发数百万民工,在已有天然水道和人工运河的基础上开凿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南至余杭(1) 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2) 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大运河的作用(1) 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和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2) 促进了沿海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3) 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三:隋朝的灭亡(1) 隋朝灭亡:隋炀帝穷奢极欲,酷虐残暴,大兴土木,发动对外战争,最终引发农民起义,导致隋朝灭亡(隋炀帝的暴政是隋亡的根

3、本原因)(2) 唐朝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他就是唐高祖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一,唐太宗的纳谏和用人即位:626年继承皇位,627年改年号“贞观”。原因:吸取了隋亡的教训 。表现:(1) 纳谏:鼓励臣下直言,并能从谏如流。魏征被唐太宗誉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2)选贤用能,知人善任二, 贞观新政1.措施(1) 政治上: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2) 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减少百姓服劳役的天数,并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弛。(3) 法律上: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

4、为轻。2科举制度(1) 科目:明经和进士(2) 作用:打破豪门大族世袭垄断仕途的局面,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推动一系列的改革,开创出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关系的崭新局面,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3) 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4) “贞观之治”作用:为唐朝的繁荣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三课:盛唐社会气象一,开元盛世(1)武则天称帝,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2)武

5、则天措施: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史称“贞观遗风”(3)“贞观遗风”影响: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4)公元713年 李隆基登基,他就是唐玄宗,年号“开元”措施:唐玄宗坚持改革,整肃吏治,发展生产,国家空前繁荣,史称“开元盛世”疆域:东至安东,西至安西,南抵南海,北达蒙古高原二,社会风尚(1) 饮茶习俗在唐代风靡全国,茶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唐人将品茶视为美的享受。(2) 唐朝风气开放,妇女地位较高,可以在公开场合参加各种社交和文体娱乐活动。三,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1. 背景:盛唐时期国运鼎盛,社会安定。2. 表现(1) 科举选官等一系列的制度创新,为社会发展注

6、入了生机勃发的活力。(2) 都城长安不仅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3) 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汇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4) 整个社会激荡着为国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第四课 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一 “和同为一家”(1) 西北各部: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实行“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原与少数民族地区联系更加紧密。西北各部落首领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2) 云南地区:794年云南地区南诏政权与唐朝会盟,表示“永无离贰”。(3) 吐蕃: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松赞干布是吐蕃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4) 文成公主入藏,

7、大大促进了吐蕃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二,玄奘西行时间:贞观初年 目的:求取佛经精义路线:从长安出发,途经西域及中亚诸国,达到天竺贡献: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三,遣唐使与鉴真东渡1.遣唐使:隋唐时期中日之间的交流盛况空前。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中国进行学习的使团。2.鉴真东渡(1) 时间:唐玄宗时(2) 目的:六次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前五次失败,最后一次成功(3) 贡献: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第五课 科技发明与唐诗1. 雕版印刷(1) 唐朝初年,受印章和拓印刻石的启发发明的。(2) 发展:唐末,雕版印刷业已比较发达,市场上出现了

8、用作交易凭据的印刷品-“印纸”(3) 成都和洛阳等地都是都是著名的印刷业中心。(4)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金刚经 时间:868年2. 火药(1) 发明:与炼丹术有密切关系。(2) 记载:唐初孙思邈在丹经中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3) 应用: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最初用火药制造的武器叫做“火箭”,也叫做“飞火”3. 唐诗(1) 概况: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2) 唐朝诗歌特点:题材丰富数量众多艺术成就高作者广泛(3) 代表:李白的诗歌雄奇飘逸,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人们称他为“诗仙”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语言精练细腻,感情真挚动人。创作反

9、映社会现实,后人称他为“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 (4)唐诗繁盛原因: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政策开放,对外交往频繁。第六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一,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1. 安史之乱(1) 背景:唐朝节度使成为集政治,经济,军事权利于一身的地方最高长官。唐玄宗统治后期志得意满,日渐腐化。李林甫和杨国忠把持朝政,政治腐败黑暗。(2) 时间跨度:755年-763年(八年之乱) (3) 人物:安禄山,史思明(4) 安史之乱影响: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的破坏。从此唐朝元气大伤,由盛转衰。2. 藩镇割据(1)背景:在安史之乱猛烈冲击下,唐朝中央集权大大削弱,形成藩镇林立割据分裂的局面。(2)影

10、响:严重削弱唐朝国力,给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二,黄巢起义(1) 背景:唐朝后期,朝中宦官专权,腐朽贪婪,地方藩镇割据,对百姓残酷镇压,阶级矛盾十分尖锐。(2) 过程:1. 爆发:875年,黄巢在山东起义,建国号“大齐”,884年7月,黄巢兵败自杀,农民起义最终失败。2. 影响:沉重打击了腐败的贵族官僚和藩镇势力,从根本上动摇了唐朝腐朽统治。三,五代十国(1) 五代:907年朱温废唐自立,国号梁,史称后梁。此后中原地区相继经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朝,史称五代。(2) 十国:南方分别存在着前蜀,吴,闽,吴越,楚,南汉,南平,后蜀,南唐九个政权,加上山西的北汉,合称十国。(3) 实质:唐朝

11、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4) 影响: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加重了人民的苦难。第七课 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一,宋朝的建立1. 建立: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做了皇帝,改国号“宋”,定都东京,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2. 统一:979年,除华北幽云地区及周边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外,中原广大地区和南方重归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二,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1. 背景:唐末以来频繁改朝换代和地方割据混战。2. 措施(1) 控制军权。削弱大将的兵权,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兵无常帅,帅无常师”。禁军定期换防将各地士兵精锐选入中央禁军,以强干弱枝,拱卫京师。(2)

12、 强化君权。将相权分为行政,军事和财政三个平行机构,在地方各州设通判以监督知州,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3) 集中财权。在地方设转运使,各地赋税收入除少部分留在地方开支,全部运交中央,从而消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3. 影响(1) 积极:有利于维护统一和安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2) 消极:带来机构重叠 ,效率低下,开支庞大,军队战斗力低下等弊端,导致积贫积弱的严重后果。三,重文轻武的国策1. 目标:为了改变唐末以来武将跋扈的局面2. 措施:北宋开启了“偃武兴文”的风尚,专派文官担任知州,管理地方。设通判以监督知州,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增加录取名额,科举入仕成为宋代官员的主要途径。3. 影响:宋代

13、仕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形成较为平和,宽缓,理性的政治氛围,对社会文明的发展起到主要的作用。第八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一. 辽宋“澶渊之盟”1.契丹(辽)政权的建立 (1)时间:916年(2)建立民族:契丹族(3)建立者:耶律阿保机(4)都城:上京(5)国号:辽2.宋辽之间的和战:(1)北宋北伐:为了夺回被辽占领的地区,几次北伐,都遭到失败,转而采取“守内虚外”的消极防御政策。(2)契丹南侵:1004年,辽军大举进攻北宋,到达澶州,宰相寇准主战,宋真宗亲临督战,辽军进攻受挫。1005年,辽宋订立合议,史称“澶渊之盟”(3)澶渊之盟内容:1.双方撤军,各守疆界。 2.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

14、为“岁币”。影响:宋辽之间订立合议,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毕竟是宋辽实力均衡的产物,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经济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二 .宋夏和战1.西夏政权的建立(1) 时间:1038年(2) 建立民族:党项族(3) 建立者:元昊(4) 都城:兴庆 2. 宋夏之间的和战(1) 背景:西夏建立后多次发动对北宋的进攻,战争损害对双方的利益,西夏求和。(2) 过程:1044年,宋夏订立和约。(3) 内容: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赐“,重开边境地区的贸易市场。(4) 意义: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三. 碰撞中的交融1. 辽和西夏的统治者奖励垦荒,迁移大批汉族

15、人口北上,促进了经济交流和民族交融。西夏模仿汉字结构,创制西夏文字,翻译,印刷大量中原典籍和佛经,并已应用活字印刷术。冶铁掌握了先进的竖式风向鼓风技术。2. 少数民族食品及契丹服饰传入中原,中原汉人一改席地而坐的旧习,流行3. 北方民族的高起高坐椅凳。席地“跪坐”时代形成的传统利益,也随之受到冲击。第九课 宋金南北对峙一. 靖康之变1. 女真族的崛起和金政权的建立(1) 时间:1115年(2) 建立民族:女真族(3) 建立者:完颜阿骨打(4) 都城:会宁2.1125年,辽天诈帝做了金军的俘虏,辽灭亡。3. 金灭北宋:金灭辽之后,又发动了对北宋的掠夺战争。1126年攻破北宋都城汴京(原东京,攻破

16、之后改名汴京)。1127年,宋微宗和宋钦宗被俘,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二. 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1. 南宋建立(1) 时间:1127年(2) 建立者:赵构2. 岳飞抗金(1)1140年,岳飞带领宋军在郾城大败金朝骑兵主力,取得大捷,又被称为郾城大捷。岳飞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2) 意义:有效遏制了金兵南下,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符合广大人民的 利益。3.宋金和议(1)时间:1141年,宋金订立和议(2)内容:南宋对金称臣向金送交“岁贡”两国以淮水和大散关为界。(3)影响:形成宋金南北对峙局面。三.金朝变革女真习俗1.目的:为了适应对高度发展的农耕地区统辖管理。 内容:(1)1153年,迁都燕

17、京。(2) 仿照南宋改革官制,建立一整套中央集权行政机构。(3) 积极恢复发展农业生产。(4) 鼓励女真族与汉族通婚。第十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1.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两宋时期,太湖流域已经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全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2. 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1)农业:出现了新式农业生产工具秧马。影响: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改进,推动了农田水利迅速发展。原产于越南的优良水稻-占城稻大面积推广,水稻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2) 手工业:宋代时,煤,又称为石炭,开产量居世界第一。使用水排风箱鼓风,大大提高制造业的水平。铁,铜等金属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

18、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陶瓷制造业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中国因此被誉为“瓷之国” (3) 商业与海外贸易原因:集市和城镇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商业的繁荣。纸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时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海外贸易:(1)政策: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2)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泉州是全国第一大港。第11课 城市风貌与社会生活一,士农工商1. 各阶层状况(1) 统治阶层包括皇室,官僚,地主 。 (2) 中上层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得到改善。(3) 自耕农,半自耕农,手工业者的身

19、份有所提高。2. 社会主体(1) 士人:士人多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享有较高社会地位。(2) 农民:大部分农民是拥有少量田产的自耕农和半自耕农,其他是租种他人土地的佃农。(3) 工匠:作坊主按照契约支付给工匠工钱,工匠身份相对自由。(4) 商人:向政府交纳商税,他们经济活动对城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自身的社会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二. 城市发展(1) 北宋都城汴京为世界第一大城市,包括南宋都城临安和另一个城市建康等大都市人口超过百万。(2) 将居住在城镇的非农业人户编定为坊郭户,他们成为城市居民的主体。瓦舍:(1) 含义: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2) 影响:意味着都市的文化生活愈加丰富多彩,反

20、映了市民阶层的欣赏趣味。(3) 宋代城市风行蹴(cu)鞠(ju)游戏。三 乡村生活(1) 物质生活:多数农民能够维持温饱生活。(2) 文化生活:在宋代,随着雕版印刷的普及书籍等文化用品逐渐在农村流行,农民的文化生活也在不断丰富和改善。(3) 传统节日:最受百姓重视的节日有元旦,寒食,冬至(宋代元旦和现在的新年是一样的,都是农历正月初一。和现在的元旦(公历新年)不一个概念。)第12课 元朝的统一与拓展一. 蒙古族的崛起1. 背景:蒙古族是生活在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1) 统一蒙古: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军政合一的蒙古政权,命人创制了蒙古族

21、通行的文字。为什么被称为一代天骄?完成蒙古统一大业建立蒙古政权创制了蒙古族通行的文字。二,元的统一与忽必烈改制1. 元的建立和统一(1)1260年,忽必烈(元世祖)继位(2)1271年,忽必烈改蒙古国号为元(3)1276年,元灭南宋(4)1279年,元统一全国2. 忽必烈改制(1) 目的:推行以采用汉法为重要内容的改革,加强元朝对全国的统治。(2) 内容:政治上:建立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经济上:推行重农政策,把牧场恢复为农田,禁止掠夺人口为奴,设立专管农业机构“司农司”,编写农桑辑要三.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1. 忽必烈改革影响:有利于社

22、会进步和民族融合,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 国家统一措施(1) 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 ,管理全国的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首次对西藏实行行政管辖。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2) 元朝还在福建晋江县所属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琉球就是现在台湾)(3) 对云南行省以及辽阳,岭北等边陲地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开发。(4) 农业生产和以棉纺织,制瓷为代表的手工业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5) 交通便捷,商贸活动频繁,大都,杭州(南宋都城:临安),泉州(南宋最大的港口)的繁华超越了前代。(6)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也空前拓展,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重大发明一. 活字印刷1

23、. 发明: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2. 优点:保存方便节省了雕版费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3. 地位: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4. 外传:向东传到朝鲜,日本,向西传到欧洲。5. 意义: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为近代印刷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二. 指南针与火药的应用1. 指南针的应用(1) 发明:战国时期,制成了指南工具-司南。(2) 宋代,人们制成指南针,并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3) 外传:南宋时期,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4) 意义:为新大陆的发现和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2. 火药的应用(1) 火药发明:唐朝(2) 火药用于军事:唐朝末年(3) 发展:宋代改进后广

24、泛应用于军事战争。(4) 外传: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5) 意义: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巨大震动。三. 郭守敬的天文学成就评价:郭守敬是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成就:在天文,历法,数学,水利,地理学等方面都取得很高成就。四. 棉纺织技术革新人物:元代黄道婆向海南黎族人学习。黄道婆的功绩:在制棉工具和织造方法上作出重大的技术革新,促进了棉纺织业的发展,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棉纺织改革家。影响:(1) 松江地区棉纺织业成为江南棉纺织业中心。(2) 棉纺织业蓬勃发展,成为重要的手工业部门。(3) 棉布逐渐取代丝麻成为广大民众普遍使用的衣被原料。第14课 宋词和元曲一.意境悠远的宋词1. 词:新的诗歌体裁,起源于民间,

25、句子长短不一,适于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2. 代表人物(1) 苏轼:北宋,词风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他的词豪迈奔放,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 柳永:北宋,柳词委婉含蓄,擅用俚词俗语,婉约派词人,深受民众喜爱。(3) 辛弃疾:南宋词人。词风慷慨激昂,豪迈悲壮,充满忧国忧民的爱国豪情。代表作有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二. “感天动地”的元杂剧1. 元曲: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2. 定义:把诗歌,音乐,舞蹈,表演,宾白相结合,演出一个完整故事的戏曲艺术。3. 兴起:元代城市经济的繁荣,使元杂剧得到空前发展。4. 地位:奠定了中国戏曲由诗歌,音

26、乐,舞蹈相结合的艺术特色,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的成熟,标志着通俗文学开始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5. 代表: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6. 散曲:起源于民间小曲和少数民族音乐,形式简单,坦率真挚,为市民所喜爱。第三单元:明清王朝的繁荣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15课 明朝的盛衰与明清兴替1、明朝的建立与强盛:(1)建立:朱元璋(明太祖)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应天(今江苏南京),年号洪武。(后明成祖迁都北京);(2)强盛:政治上废丞相、设内阁、设锦衣卫,迁都北京;经济上奖励垦荒、轻徭薄赋、提高手工工匠身份。2、李自成起义:1627年领导陕西饥民起义,1644年攻入北京,明朝宣告覆亡;3、满族的崛起与清朝

27、代明: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今辽宁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1644年入关,迁都北京,夺取全国最高统治权。第16课 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1、 戚继光抗倭:戚继光 是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到1565年他率领“戚家军”肃清东南沿海的倭寇。2、 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被荷兰殖民者侵占,1662年 郑成功把台湾收回。3、 1683年,清廷派施琅率兵攻取台湾。1684年,正式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驻军一万镇守。4、 雅克萨反击战:(1)背景:沙俄强占了雅克萨和尼布楚。(2)过程:康熙帝在雅克萨击败沙俄,最终1689年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3)尼布楚条约内容:从法律上肯定了中国对

28、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的主权; 条约规定两国商旅凡持护照者,可过境进行贸易。(4)尼布楚条约的意义:中俄东段边境地区相对稳定,两国人民和平往来,贸易得到很大发展。(5)尼布楚条约地位:是清政府历史上唯一的平等条约。第17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1、平定准噶儿部、回部贵族叛乱:康熙帝击溃噶尔丹。乾隆帝平定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叛乱。2、驻藏大臣与将军、参赞:(1)清朝对西藏的管理措施: 确立达赖和班禅都由中央册封的制度。 1727年设驻藏大臣,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乾隆皇帝还制定“金瓶掣签”制度。(2)对东北和西北加强管理,设将军或参赞大臣。3、多伦会盟与避暑山庄:(1)清前期

29、民族政策的特点:恩威并重、刚柔并济。(2)目的:“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3)具体政策:镇压分裂叛乱活动、减免赋税、会盟、联姻、建立避暑山庄4、清朝疆域四至: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岸;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清朝疆域基本奠定了当今中国疆域的版图。第18课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1、明清北京城: 明成祖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明清两朝把北京作为都城。明清时期的北京城是典型的大一统王朝都城。(1)北京城的布局: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宫城。(2)、故宫的布局:宫城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旧称紫禁城,现在称

30、为故宫。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也是当时的政治中枢。(3)特点: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4)1987年,北京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雄伟的长城 (1) 秦长城和明长城的比较 目的: 秦修长城是抵御匈奴的进攻,明修长城是抵御蒙古族的进攻。东西起止点:秦长城东起辽东,西到临洮;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2)长城作用:促进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和联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3)长城精神: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的精神象征。(4)1987年,万里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第19课 明清经济繁盛与清朝前期盛

31、世辉煌1、 科技进步与制度变革:(1)科技进步与制度创新是推进经济繁盛的动力。 (2)表现: 明清时期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显著提高;明末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两部科技著作涉及30多种工农业生产技术,基本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清前期在江南地区推广双季稻; 明代引进玉米、番茄、马铃薯高产作物在全国普遍种植。(3)作用: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对减轻人口增长压力、增强抗灾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2、新生产关系的萌发:(1)明中后期,江南等局部发达地区;手工工场里出现采用“计时”或“计件”发给“工价”的雇佣劳动方式;这是一种带有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2)明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新的雇佣方式。

32、3、 康乾盛世(1)康乾盛世:康熙到乾隆年间,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康乾盛世”。(2)表现:农业:粮食高产,农产品丰富手工业:民间私营手工业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主导地位;各手工业无论在技术、规模、质量上都超过前代。商业:安徽、山西等地商人资本雄厚,形成商帮;一些农村地区形成工商业市镇:十九世纪初,全世界有十个拥有五十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有六个。 第20课 晚明科技成就1、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著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2、徐光启与农政权书:徐光启明末礼部大学士,中国“引进西学第一人”,被后世誉为“划时代的中国近代科学先

33、驱。”3、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宋应星是明末著名科学家,代表作是 天工开物,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内容:记载了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种植加工以及手工业生产技术。4、 朱载堉:重视数学,在历史上以精密的计算为基础,构筑起一套科学的一律体系,被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虽远离欧洲,但他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人”。5、 徐霞客:著有徐霞客游记,在地质、地理考察等方面的某些成果,也达到了世界上最高水平。6、 明清科技的特点:重视实验,注重运用数理方法,开始显露出一些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第21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1、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1)代表人物: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

34、2)主张: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上而下的监督机构,以限制君权;振兴工商业,提出“工商皆本”的思想。(3)性质:要求个性解放、平等、民主,带有早期启蒙性质。2、明清小说:著名小说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水浒传,围绕官逼民反的主题。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神话小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艺术的巅峰之作。3、昆曲与京剧:(1)昆曲:明中期流行江苏昆山一带;特点:文辞典雅华美、唱腔婉转优雅、载歌载舞;影响:被誊为“百戏之祖”。(2)京剧:乾隆年间徽班进京;徽班以徽戏为主,汲取汉调、昆曲、秦腔、梆子腔等剧种,在北京逐渐形成新的剧种京剧;后

35、被称为“国剧”。第22课 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1.君主独裁:(1)明朝:朱元璋(明太祖)时:“胡蓝之狱”,废除宰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设内阁学士侍从左右:设锦衣卫特务机构;沿用元代的廷杖制度;明成祖时又设特务机构东厂;东厂和锦衣卫合称“厂卫”,成为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2)清朝:雍正时中央设军机处君主独裁达到顶峰。(3)危害:明清时期专制皇权高度膨胀,最终将国家命运系于一人之,在阻碍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等方面带来严重后果。2.八股取士: (1)时间:明清时期;(2)内容: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应考者不能自由发挥;答题必须严格按照八个部分进行,不得违背。(3)实质:朝廷钳制

36、人们思想的工具。(4)危害: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严重阻碍了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3.厉行文字狱:(1)时间:明清时期(2)目的:禁锢钳制思想、维护专制皇权绝对权威;(3)内容:反清复明、妄议朝政、触犯皇帝在尊严、文字附会四类。(4)危害:思想界陷入“万马齐喑”的沉闷气氛中,严重阻碍了我国科学文化和社会文明的发展。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1.郑和下西洋:(1)条件:社会安定,国力雄厚。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上配备航海图和罗盘针。统治者支持(2)时间:1405年-1433年,先后七次。(3)航线: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4)评

37、价: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5)目的: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6)影响: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促进南洋地区经济发展。2.闭关锁国:(1)含义: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2)原因:清朝统治者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使人们无须同外界进行太多的交往。清朝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盲目自大,故步自封对沿海人民出海集聚抗清力量的恐惧 (3)清朝实行闭关政策对我国社会的影响: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侵略的一面(好的影响);但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失去利用国际贸易优势

38、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产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最终不能扭转中外力量的对比,不能从根本上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第24课 近代前夜的危机1、清朝中期的社会矛盾:(1)表现人口剧增,人均可耕地面积下降;土地兼并恶性发展,出现大批流民;清中期政治腐败,更加激化社会矛盾;(2)影响:清朝迅速由盛转衰。2、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1)危机的原因:对外闭关锁国,对内坚持“重农抑商”政策、压制打击工商业、鄙簿科学技术;大兴文字狱;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实行工业革命;向中国推行鸦片贸易 (2) 影响:清帝国在与西方列强力量对比中迅速逆转,未能避免被西方列强宰割的“奇异的悲歌”。19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