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掌握阅读策略 提升阅读能力“小学生语文阅读策略的研究与指导”课题结题报告兰陵小学 王妍蓉 (执笔) “小学生语文阅读策略的研究与指导”是常州市天宁区教育学会承担的省级教育研究课题,课题立项以来,我们根据课题方案,认真学习了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在三所学校开展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总结汇报如下:一、研究背景: 关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问题,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已探索和研究了几十年,但至今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质的飞跃。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语文教学“少、慢、差、重”的现象还是没能得以改观。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对阅读教学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了认真反思。发现了两个问题:其一,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除了语
2、文知识,阅读兴趣、习惯,阅读技能等以外,还包括阅读的方法与策略。其二,教师对阅读策略还没有充分的认识,缺乏阅读策略的指导方法,更无科学的理论指导。所谓阅读教学,只是在理解内容上兜圈子,很多教师把阅读仅看作是读懂一篇文章内容而已。把阅读能力看成是学习一套分层级顺序的技能,一旦掌握了这些技能,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形成,就能熟练地阅读文章。换言之,阅读能力是由一系列技能组成的,每一项技能都是高度定型的,几乎是自动化的行为,经过反复操练就可以掌握。为此,我们决定开展“小学生语文阅读策略的研究与指导”的课题研究,其目的是要探索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教学和辅导方法。二、研究的理论思考:1、对阅读策
3、略的认识:阅读策略是学习策略在语文阅读中的“表现形式”。具体是指阅读主体在阅读过程中,根据阅读任务、目标及阅读材料的特点等因素所选用的促进有效理解的方法和技巧。与传统的阅读方法相比,阅读策略更具有概括性、条件性和权变性。2、阅读策略和阅读能力之间的关系:阅读能力是整体性的,阅读是读者原有知识和文章的信息相互作用而建构文章的意义模式。熟练的读者运用他们的原有知识和灵活的策略去建构文章的意义模式,他们监控正在进行的理解、并在理解出现困难时改变策略。他们也能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选择、调整策略。阅读能力的发展,是读者形成阅读策略来理解文章的过程。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阅读能力不强是因为不能根据学习任务选择恰
4、当的策略和灵活运用策略。因此,要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就不仅要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新知,更要学习如何去阅读,学习如何选择、调控策略,从中获得阅读的乐趣。因此,我们认为小学生学习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策略水平,是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三、研究的目标: 1、瞄准素质教育的总目标,立足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探讨阅读策略及其教学问题。试图以此作为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一个抓手,有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突破口。 2、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谋划阅读策略,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优化阅读知识结构,提高阅读能力,使之成为具有“自能读书”本领,浓厚阅读兴趣,良好
5、阅读习惯,达到高动机、高效率阅读水平的学生。3、通过课题研究,发现适合小学生的阅读策略,即科学、高效的阅读方法和自始自终都能使自己处于最佳阅读状态的调控技巧,发现能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策略形成的指导方式和方法,并形成一定的教学指导模式。三、研究的措施 :(一)、调查研究,了解阅读能力现状: 我们首先就小学生的阅读方法与阅读能力的现状进行了一次书面调查。旨在通过调查分析,进一步找到进行阅读策略研究的具体途径与方法。1、调查内容:(1)、限时阅读检测学生略读效率。根据课标中关于“评价默读,应根据各学段目标,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的要求,四年级学生默读短文三只金坛子,读
6、2分钟后完成5道简单的选择题;五年级学生阅读短文范仲淹不受白金,读2分钟后完成5道简单的填空题。(2)、阅读短文检测学生精读效率。四年级阅读短文明天和今天,完成5道习题:选择词义;写了一件什么事;质疑解疑;划中心句并写句义;默写明日歌。五年级阅读短文世界上最年轻的实业家,完成5道习题:解释词语;概括段意;质疑解疑;写句义;主人公是个怎样的人。2、调查结果和初步分析:我们对随机抽样的96份调查卷进行逐题审阅并分项列表记录,然后进行归纳分析。从调查卷的情况来看,目前小学生具有的阅读能力和掌握的阅读方法情况令人担忧,主要问题是:(1)、阅读速度慢,阅读效率低。课标指出:五、六年级学生默读要有一定的速
7、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但是统计结果,五年级学生阅读速度为1525字/分钟。部分学生默读的速度虽然快,达到了每分钟300字,可是效率很低,回答简单的选择题,正确率仅为30.4%。在调查中通过调查,许多学生的默读,其实是在一个字一个字在默念,只是不出声而已。阅读中一些重要信息没能在大脑中留下痕迹,看到后面的文字,前面的内容已经忘记,重点部分也没有时间去重复阅读,这样更别谈快速地接受信息,加工信息,进行语言思维。因此,阅读效率也就很低下。(2)阅读方法少,阅读能力差。从统计的数据和卷面呈现的现象看,学生对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和技能没有很好的掌握,如词句理解、要点概括、质疑解疑、整体理解文章、积累的
8、方法等,所以在需要运用这些方法回答题目时学生就显得无能为力,因而造成了很多失分。另外,从统计的数据和卷面呈现的现象看,学生阅读能力,包括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推理能力都比较差。3、现状分析:为什么学生的阅读水平会如此差呢?原因一、不重视基本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训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运用阅读方法,形成策略,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升阅读水平的关键。因为学生掌握了默读、略读、边读边想等基本方法,学生的阅读才有可能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阅读,阅读能力和效率才能提高。因此,阅读方法的指导与训练应该也必须成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可是,很多教师教
9、学中主要以理解文章内容为目的,往往只注重引导学生去阅读、理解文章的涵义,而忽略教给学生完成这些学习任务所需要的方法。即便是指导也只不过是口头上的说教,课堂上对于学生阅读方法的掌握、迁移、运用,缺少训练的时间和空间。原因二、不重视对阅读策略运用的培养。形成策略性创造性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是要通过综合分析判断自己的学习行为(努力程度)与学习效果和学习目标之间的效应程度,从而确认自己在认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上的行为(方法)正误及认知结构中的虚实程度,才能产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的评价并导致学习策略意识的产生。可是,教师在“阅读课”上只注意阅读技能的特点而忽视了学习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只注意到如何运用获取知
10、识的手段而忽视了手段和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由此产生的调节、整合、处理的方法。简言之,就是缺乏策略意识和效率意识。(二)、加强学习,内化策略教学理论:课题研究需要科学的教育理论支撑,因此我们高度重视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使课题研究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展开。1、课题方案的学习与研讨。通过多次对课题方案的学习使课题组成员进一步明确研究的目的,清晰研究的内容,加深对本课题的认识。2、专题性理论的学习和研讨。由于本课题是三个学校联动进行,所以理论的学习形式比较灵活。我们集中学习了学习策略教学的类型、阶段与特点香港小学语文教学概述从技能训练到策略教学的发展趋势等理论。另外,各校根据学校
11、研究重点自主学习了部分教育专家、特级教师的理论文章和教学实例评析,如薛法根的另类课堂、孙建锋的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践和思考余映潮听余映潮老师讲课等,学习他们在课堂实践中是如何运用学习策略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3、网络平台的互动学习。我们建立了课题网站,利用网络平台,各校在网站上及时上传学习资料和各自研究形成的优秀案例、教学论文,然后展开研讨,资源共享。 (三)、立足课堂,进行策略教学研究:1、 研究并开设阅读策略训练课。根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要求,阅读策略大致包括筛选信息策略、概括信息策略、推理信息策略、质疑解疑策略。筛选信息策略是阅读过程中面对读物中纷繁的材料和观点筛选
12、出重要观点和重要材料的方法和手段。学生学会筛选信息的前提一是能够识别文章中信息的价值,二是掌握各种筛选信息的方法。这些方法是:(1)在文章的关键部位提取重要信息;(2)在略过“枝蔓”后提取重要信息;(3)在提示语后提取重要信息;(4)在详细描述处提取重要信息;(5)捕捉句子主干提取重要信息。 概括信息策略是指简明扼要地写出所读材料内容要点的方法与技巧。学生学会概括的关键是学会概括段旨和概括文旨。概括段旨的方法主要有:(1)摘句法;(2)串联法;(3)取舍法;(4)借助法。 推理信息策略是指读者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和文章提供的信息创造出新的语义信息。阅读中最有用的是借助推理策略
13、推导语词的未知信息、推导言语的隐含信息和推导篇章的脱落信息。 质疑与解疑是阅读中完整思维的两个阶段。质疑策略包括阅读中学生发现疑惑并提出问题的条件(教师示范、创设情境)和途径(在比较中质疑、在“无疑处”质疑、在看似缺陷处质疑、在想象中质疑、对作者的表述质疑、对教师的讲解质疑、对权威的观点质疑)。解疑策略包 括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激活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辨明问题的特征或要求、选择最佳突破口、化整为零解剖问题)等。 我们认为阅读策略可教,但它不同于一般语文知识的教学。有效的小学生阅读策略教学必须遵循特有的原则和按照特定的步骤。这些原则主要有:(1);阅读策略与小学生的阅读学习任务相结合;(
14、2)策略与阅读材料相结合;(3)讲解传授与实际演练相结合;(4)模仿应用与发现创造相结合。我们在三所小学的实验班每周挤出一节课时间作为阅读策略训练课, 分别就“默读”“意群阅读”“略读”“猜读”“筛选信息”“概括信息”“制作图表”等阅读策略进行专项训练。专项训练课基本模式为五步教学法: (1)定向;(2)解释;(3)演示;(4)总结(5)迁移练习。(1)定向确定学习目标,说明要学习的阅读策略的名称及其含义、该阅读策略的用途。学生只有了解到该阅读策略的效果,才会积极地学习、主动地运用。(2)解释教师按顺序一步一步解释该阅读策略的操作过程,说明每一步做什么,为什么做这一步。(3)演示教师引导学生一
15、步一步地学习该能力,在操作过程中明确每一步骤,并了解做每一步骤的理由。 (4)总结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学习阅读策略的操作过程,这是分步骤的学习。在这之后,必须让学生归纳、总结出有关要学习的阅读策略的特征,说出学习阅读策略操作时头脑里的思维活动过程,明确策略操作过程的关键步骤,使之成为整体。同时,总结性的交谈和写作使内在的思维言语化,增强学生对思维过程的意识,为以后控制自己的思维奠定基础。(5)迁移 学生通过练习掌握的阅读策略,很少能自发地迁移到所学情景之外,为了促进迁移,需要学生在新的情景中运用所学的阅读策略。学生经过在各种各样的新情景中运用阅读策略,认识到在什么时候、什么条件、怎样运用阅读策略
16、效果最好,了解到在新情景中运用阅读策略要对其操作过程作哪些改变才符合要求,以便能灵活运用所学的阅读策略。因此,这一步骤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策略的能力。如四年级阅读策略训练课“学习整体阅读法”教学时,教师围绕“五步教学模式”这样操作:1、 明确什么叫阅读策略。阅读要读得快有又准确,就要讲究方法,今天我们学习一种阅读基本方法,它能有效地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它就是整体阅读法。2、 解释什么叫整体阅读法和它的操作程序。它就是按照简便易行的程序,对文章从整体上快速理解的一种阅读方法。它的通用程序是:1、文章题目(或书名)2、作者、文章的出处3、时间、地点、人物4、主要事件5、对自己的教育(或
17、学到了什么知识)3、 教师演示:出示一篇阅读材料彭总的故事,教师演示整体阅读的过程:(1)记住整体阅读的程序,做到熟记于心;(2)在阅读中读到这部分内容时,速度适当放慢努力把它记住;读到其他部分时,目光一扫而过。这样有时一眼看半句一句,有时一眼看半行一行,既读得快,又记得牢。4、 总结。在教师演示后,学习练习一篇短的记叙文了不起的画家,通过练习,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明显提高。此时,教师总结:阅读的过程是先想一想整体式阅读程序,再确定阅读重点(即五项内容),作变速阅读,读后回忆有关的主要内容。5、 再次练习短文,让学生熟练掌握此整体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效率与能力。老师在阅读策略专项训练中“讲
18、透”阅读策略,“活用”阅读策略,就一定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快速提高。同时,在阅读策略专项训练课上,老师做好记录,跟踪学生阅读效率和阅读速度的变化。2、 随课文教学中阅读策略的指导和训练。除了少量技能一学就会外,大多数的阅读技能需要练习才可能掌握,尤其是要达到习惯化和迁移化的程度更是如此。经过专项训练,学生已经能够在即时的学习中用上被证明为有效的策略后,如果此时停止训练,学生很容易在未来的学习中放弃所学方法。因此,除了每周的专项训练课,在随课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指导和训练,通过持续的、不间断的训练,使之习惯化,使之成为促进内化的有效策略。(1)在阅读前提出阅读技能与要求,给予运用阅读策略的空间。 在
19、语文阅读教学第一课时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学生拿到一篇文章后都是迫不及待地开始读全文,读完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支离破碎。因此,老师阅读课文前就指导学生学习“略读方法”之一“猜读法”。猜读法是指一种通过熟读精思、细心揣摩,从而达到融会贯通、透彻理解和掌握读物的内容和形式的阅读方法,是看书看了题目之后,不急着把内容看下去,而是先想一想、猜一猜作者会怎么写,再去阅读,将作者写的与自己想的猜的作以比较,从而很快地理解课文内容。 老师在教学徐悲鸿励志学画时,出示课题后,先让学生理解课题中“励志”的意思是勉励自己立下志向,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接着我就提出:“同学们,你们想想这篇课文会写什么内容呢?”学
20、生思维活跃:“会写徐悲鸿怎样立下志向学画的?”“写他学画的过程。”“写他学画后取得的成就。”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对课文内容做了很多猜想。“同学们猜得很好,那课文到底会写什么的,和我们的猜想一致吗?”学生带着自己的猜想有期待地进行阅读,读完后学生很快地概括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一个教学过程学生从未试过,在这初次体验中,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心理上有急于了解下文内容是否与猜想的内容一致的意向。因此,大脑对文字语言的选择性理解的效率大大加快。有时只需扫视几个词,几个句子就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他们觉得利用课题猜读法进行阅读既准确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大大提高了阅读速度,这种从未有过的体验
21、,学生喜悦兴奋:原来读书是有阅读方法的,读书像猜谜似的很有趣。这就是利用了学生的阅读期待,所谓阅读期待,是指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探求未知的渴望。它既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又是阅读教学得以有效展开的基础。 这种根据题目进行猜读的阅读方法,让学生们在猜中读,在读中猜,结合自己现有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走入文本,感悟作者的创作思路,在分析比较中理解作者的观点,修正自己的理解,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在阅读训练中,学生还知道了猜读法除了抓重点词猜想课文内容,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题材进行猜读,如写景状物的文章可以从特点和作者的情感处进行猜想,记叙文可以从人物、事件处猜读课文内容等。学生掌握了阅读策
22、略后,在每次阅读之前学生就有了运用的空间。(2)在阅读中让学生选择运用阅读策略进行自主阅读。 在阅读中,老师专门指导学生从质疑解疑中读懂文章,感悟语言,成为一个积极理解和独立思维的学习者。在教学中,教师先教给他们质疑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质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质疑:、从文章整体而问。通读任何一篇课文后,都可以从整体上围绕如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究:1.写了什么?2.怎样写的?3.为什么这样写?4.能不能写得更好些?由此发散而问,可以迅速地把握文章内容,领会文章的主旨。有了这种问题意识,学习语文便如疱丁解牛,游刃有余。、紧扣文体而问。课文总有一定的文体,教会学生依据不同的文体特点来发问。如阅读记叙文可
23、围绕如下方面来进行自我提问:1.为什么选择这些事件?2.为什么这样来写?3.文章的主题是什么?4.语言表达有哪些值得借鉴之处?阅读议论文可围绕如下方面来进行自我深思:1.文章的论点是什么?2.运用这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它是如何论证的?4.哪些语言写得十分严密?在阅读此类文章时,若能以此问个“为什么”,那么语文学习一定会事半功倍,而且能将通过这种方式训练而成的对文体的把握能力潜移默化地运用于写作实践中。、依据重点内容而问。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依据学习的重点而质疑问难。依据学习的重点内容来发问,可以做到有的放矢,迅速地理解课文。、抓住关键处而问。在读课文时,可抓住课文的核心词句或课文
24、的核心段落而发问,因为这些句段往往起到总领下文或总收全文的作用。以此来提问,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抓住这些关键句段来发问,对于我们理解文章的结构、表现手法、主题思想、无疑起着巨大的作用。在以后的教学中,学生就尝试运用这些质疑探究的方法阅读文章,如在学难忘的八个字一课时,学生就提出这些问题:“我想知道是哪八个字?”“那八个字为什么难忘?”“令谁难忘?”等等,然后学生就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样就很快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又如教学郑成功时,学生通读全文后很快找到了全文的重点段,然后学生很自然地就质疑:郑成功是怎样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我们为什么永远忘不了他?问题的提出对于文章的主要内容
25、、结构层次、中心思想都一目了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速度。质疑探究的阅读方法体验,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培养了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这使学生由不会读书转变为会学读书,使教师由教过渡到不教。在进行的多种阅读方法的体验后,学生已经感觉到猜读法、质疑探究法已经不能满足阅读的需求,老师根据需要可以进行其他阅读方法的指导,如、圈点批注法,用自己特定的符号,划出要点难点疑点,对重点内容、关键之处写上自己的体会感悟,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连锁阅读法,围绕某一知识点阅读相关的文章,通过这些文章的相互补充,以求对这一知识点全面而深刻地把握。、类比阅读,同一景物,在不同作家笔下,
26、却传递出不同的情感;为表现同一主题的小说,故事情节却可以完全不同;同一类人物在不同作家笔下显示出不同的典型性格。阅读时,如能就此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而在联想的基础上进行类比,品味其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和作品的高低优劣,这样就能使学习的效果得到加深和拓展,进入新的创造性的境界。(3)在阅读后自我反思,形成自我选择的有个性的阅读策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强调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判断”、“自己的心得”、“自己的疑问”,明确提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的科学理念。同理,阅读方法的获得与运用也要鼓励学生在
27、不断实践中反思、批判,进而选择个性化的方法,提高阅读质量,产生阅读效益,这才是真正的“为了不教”“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在掌握阅读方法之后,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感悟和反思后,选择适合自己的、有个性的阅读方法,形成有效阅读。如在学习三顾茅庐时,学生在尝试中都找到了适合自己阅读能力的方法,有的学生运用质疑探究法提出:刘备为什么要三次去请诸葛亮?结果怎样呢?有的学生觉得猜读法容易理解内容:课文会写刘备三次去茅庐请诸葛亮的经过,是不是这样呢?还有的学生在读完此文后用连锁阅读法,又仔细阅读了三国演义中的相关部分,加深了对课文中刘备和诸葛亮的人
28、物理解。又如金蝉脱壳的学习中,学生尝试着用比较阅读的方法,与同样是写与动物类似的一个单元的课文变色龙比较,发现的不同的写作方法,金蝉脱壳是抓住动物的某一方面特点,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而变色龙是按照发现、端详、放回的顺序,介绍了它的外形、捕食、变色等多方面的特点,这样的比较既从不同角度理解了文章,更让学生学会了同一事物不同的写作方法,真正做到了读写结合。教师充分关注学生的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不同阅读方法的尝试中,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自由发展。学生在一次次专门训练和随文训练课中学会了的阅读
29、方法,还能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阅读策略,形成自己的个性化阅读的方法,这个过程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能优势,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智能潜力,满足每一个孩子的学习需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3、结合课外阅读,提升运用阅读策略的兴趣和能力“用”即应用,就是把课内阅读所得之法,及时应用于课外阅读之中,以求“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叶老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所以,只有让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只有把课外阅读中的积累活学活用,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1)交流讨论,促进内化吸收当学生书读多了,思考成熟了,见识自然广了。我们实验班开展一些读书交流活
30、动,比如:以小队活动的形式在学生家中自由开展各种“读书会”,谈谈自己读书的收获;进行好书推荐;谈谈我最喜欢的作家、说说我最喜欢的老师、议议自己最爱的食品多元化的思维角度,多样化的评价途径,让学生有了展示思维轨迹的空间,如同叩击心灵的鼓点,让思维与语言碰撞出火花。更多的时候,我们进行专题阅读,边思边议。这样的阅读活动,让学生自觉将所学所感逐步内化、吸收,也是知识的一种更高形态的积累迁移。(2)检查反馈,调动阅读积极性 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老师采用“讲”、“展”、“赛”的方法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讲”即讲述,采用读书汇报会、故事会、阅读心得交流会等形式;“展”即展评,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册、手
31、抄报等;“赛”即竞赛,采用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等形式。这些交流与活动,既能有效地检查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动阅读积极性,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3)游戏活动,创设浓厚氛围孩子们喜欢游戏、喜欢表现、喜欢攀比,老师利用游戏可以创设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比如游戏式的活动:赛赛谁的书读得多,比比谁用的阅读方法好,看看谁的阅读成绩提高的快,就能赢得全班同学最热烈的掌声,并得到老师的赞扬和一定的奖励。这样在游戏活动中设擂台、设奖项,让孩子捧着“成果”回家,得到长辈的赞扬和笑声,孩子的阅读愿望更会欲罢不能,更有助于阅读策略的运用,阅读能力的提升。 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不仅要在课内指导学生阅读,更要开
32、展各种阅读辅助活动帮助学生从掌握运用迁移,运用已经学过的阅读策略,达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目标。四、研究的初步成果:经过了3年的学习、实践、研究,课题组发现了一些适合小学生的阅读策略,即科学、高效的阅读方法和自始自终都能使自己处于最佳阅读状态的调控技巧,发现了能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策略形成的指导方式和方法。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自主谋划阅读策略,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优化阅读知识结构,学生的阅读状况有了明显的改观,阅读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1、研究并制订各年级阅读策略的训练内容。心理学家梅耶把学习策略定义为“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 我们认为阅读策略是学习策略在语文阅读中的表现形式,所包含的范围是很广。我们通过积极的研究和实践,根据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发现了一些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阅读策略,在此基础上制订了基本阅读方法和策略的教学目标,进行了扎实有效的教学与训练。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