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6 ,大小:464.50KB ,
资源ID:3787925      下载积分:2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378792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中医基础理论练习总习题集复习进程.doc)为本站上传会员【精***】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中医基础理论练习总习题集复习进程.doc

1、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第一章 中医学导论大纲要求 1掌握中医学及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内涵。 2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3熟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条件。 4熟悉辨证论治相关概念的含义。 5熟悉中医学基础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 6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及发展概况。 7了解中医学基本特点的主要内容。各类习题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中医学的指导思想是( ) A阴阳学说B五行学说C精气学说 D整体观念E辨证论治 2中医学的理论核心是( ) A阴阳学说B五行学说C精气学说 D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E辨证论治 3中医学的诊疗特点是( ) A治病求本B辨证论治C辨证求因 D四诊

2、八纲E以上都不是 4下列哪一论著的作者是秦越人( ) A伤寒论B金匮要略C中藏经 D难经E针灸甲乙经 5下列哪部著作的成书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 A伤寒杂病论B黄帝内经C千金要方 D中藏经E诸病源候论 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 ) A难经B伤寒杂病论C黄帝内经 D神农本草经 E中藏经 7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医著是( ) A针灸甲乙经B伤寒杂病论C小儿药证直诀 D黄帝内经E难经 8下列哪部著作补充了黄帝内经的不足( ) A伤寒论B金匮要略C诸病源候论 D难经E脾胃论 9确立六经辨证论治纲领的医家是( ) A张介宾B华佗C钱乙 D陈无择E张机 10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

3、证候学专书是( ) A伤寒杂病论B黄帝内经C诸病源候论 D神农本草经E中藏经 11在病因学方面,提出著名“三因致病说”的医家是( ) A王清任B华佗C张介宾 D陈无择E巢元方 12将诊脉方法加以推广的医家是( ) A巢元方B陈无择C张机 D王清任E王叔和 13被称为“寒凉派”的代表医家是( ) A朱震亨B张从正C王清任 D叶桂E刘完素 14被后人称为“滋阴派”的代表医家是( ) A朱震亨B刘完素C叶桂 D吴塘 E薛生白 15被后人称为“补土派”的代表医家是( ) A李中梓B李杲C陈无择 D叶桂 E刘完素 16被后人称为“攻邪派”的代表医家是( ) A王清任B吴有性C李杲 D张从正E朱震亨 17

4、重视命门学说的代表医家是( ) A朱震亨B李杲C张介宾 D张机 E吴瑭 18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的医家是( ) A吴瑭 B薛生白C王孟英 D吴有性E叶桂 19在温病学方面,创立以“三焦为核心”辨证论治方法的医家是( ) A朱震亨B吴瑭C吴有性 D刘完素E薛生白 20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 ) A神农本草经B炮炙论C新修本草 D本草纲目E本草图经 21最早的药物加工专著是( ) A神农本草经B炮炙论C新修本草 D本草纲目E本草图经 22最早由国家政府颁行药典的时代是( ) A隋朝B唐朝C宋朝 D明朝E清朝 23首倡药物“归经”理论的医家是( ) A张机B孙思邈C刘完素 D张元素E李时诊 2

5、4在国内外药学界影响最深远、成就最大的药学著作是( ) A神农本草经B炮炙论C新修本草 D本草纲目E本草图经 25本草拾遗的作者是( ) A张机B李时珍C陈藏器 D李中梓E赵学敏 26第一部由国家组织编著的大型方书是( ) A千金要方B千金翼方C外台秘要 D太平圣惠方E普剂方 27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处方规范著作是( ) A太平圣惠方B太平惠民和剂局方C普剂方 D千金要方E医方集解 28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的作者是( ) A张机B华佗C皇甫谧 D王叔和E陶弘景 29以“火热立论”的医家是( ) A刘完素B张从正C李杲 D朱震亨E钱乙 30认为“病由邪生,邪去则正安”,并主张用药以攻邪为主的医家是

6、( ) A刘完素B张从正C李杲 D朱震亨E钱乙 31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观点,治疗用药以补脾胃为主的医家是( ) A刘完素B张从正C李杲 D朱震亨E陈无择 32首倡相火理论,治病以滋阴降火为主的医家是( ) A刘完素B张从正C李杲 D朱震亨E陈无择 33集汉以前药物学研究之大成的著作是( ) A神农本草经B黄帝内经C难经 D新修本草E本草纲目 34中医学认为,构成人体的中心是( ) A五脏B六腑C奇恒之府 D形体官窍E经络 35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思路是( ) A整体观念B恒动观念C同病异治 D异病同治E辨证论治 (二)B1型题: A汉代B晋魏时期C唐代 D宋代E明清时期 1现

7、存最早的药典是由哪一朝代颁行的( ) 2药物配伍禁忌的“十八反”、“十九畏”最早提出的时代是( ) A新修本草B本草拾遗C食疗本草 D经史证类备急本草E海药本草 3开创世界药物著作图文对照方法先例的是( ) 4唐慎微所著的是( ) A神农本草经B炮炙论C本草纲目拾遗 D本草图经E新修本草 5清代医家赵学敏所撰的著作是( ) 6由宋代政府组织编撰的是( ) A本草图经B海药本草C食疗本草 D千金要方E针灸大成 7唐代孟诜所著的是( ) 8李珣所撰的第一部泊来药物专著是( ) A医林改错B医方集解C成方切用 D温病条辨E普剂方 9清代汪昂所著的方书是( ) 10王清任对瘀血理论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他

8、的代表作是( ) 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食疗本草 D新修本草E本草纲目 11第一部食用药物专著是( ) 12最早运用自然分类法对所载药物进行分类的著作是( ) 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 D中藏经E千金要方 13最早提出“君、臣、佐、使”组方原则的论著是( ) 14被尊为“方书之祖”的著作是( ) A张机B秦越人C皇甫谧 D孙思邈E王惟一 15千金要方被称为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其作者是( ) 16率先铸造铜人模型的是( ) A我国江南人体腠理多稀疏 B“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 C“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 D“旦慧、昼夜、夕加、夜甚” E“日西则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17季节气候对人

9、体生理的影响可表现为( ) 18昼夜晨昏对人体疾病的影响多为( ) (三)X题型 1确立中医学术体系的论著是( ) A黄帝内经B难经C五十二病方 D伤寒杂病论E神农本草经 2被尊称为“金元四大家”的是( ) A刘完素B张元素C钱乙 D李杲E张从正 3明清时期对温病学形成和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医家有( ) A张介宾B吴有性C叶桂 D赵献可E吴瑭 4力倡命门学说,为温补学派的创立作出突出贡献的医家是( ) A张介宾B吴有性C叶桂 D赵献可E王清任 5下列属于中医学基础主要内容的是( ) A整体观念B哲学基础C诊法辨证 D病因学说E病机学说 6对中医理论体系建立影响最大的古代哲学思想有( ) A整体观

10、念B阴阳学说C五行学说 D辨证论治E精气学说 7“证”从哪几方面揭示了病理变化的本质( ) A疾病的原因B病变的部位C疾病的性质 D邪正关系E疾病的传变 8中医学有诸多的特征,但其中最基本最主要的特点是( ) A恒动观念B辩证观念C整体观念 D思辨观念E辨证论治 9下列哪些观点能体现中医学的整体思想( ) A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联系而构成有机整体; B中医学是以“有诸内必形诸外”为理论依据进行察病的; C中医学诊治用药强调结合机体内外因素进行全面考虑; D中医养生原则之一是强调顺应自然; E中医学对局部病变的治疗,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10在中药学发展中贡献突出的医家有( )

11、 A张机B陶弘景C苏敬 D唐慎微E李时珍 二、词语解释1 中医学2 中医理论体系3整体观念4辨证论治5证候6同病异治7异病同治8疾病 三、填空题1黄帝内经记载的食道与肠管长度的比值为( ),与现代解剖学的相关内容相近似。2东汉张机所著的()是第一部论述辨证论治的专书。3神农本草经收录药物()种,其中多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收录。4晋代王叔和的脉经详述()种脉象诊法。5唐末昝殷所著的()是现存最早的妇科专书。6宋代()所撰的小儿药证直诀是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7明代杨继洲的()是研习针灸的重要文献。8世界上最早的法医专著是(),刊行于金代。9唐朝政府颁行的新修本草又名(),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1

12、0本草纲目采用()法将收载的药物分为16部62类。11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是( )进行解决的法则。12中医治病注重()的异同,其次才是病的异同。 四、简答题1什么是中医理论体系?其形成的因素是什么?2中医基础医学的理论基础和哲学理论各是什么?3何谓“金元四大家”?所代表的学术流派各是什么?4明清时期最突出的学术成就是什么?为此做出了贡献的著名医家是谁?5唐代药物学发展的主要成就是什么?6宋代药物学发展的主要成就是什么?7明清时期药物学发展的主要成就是什么?8黄帝内经在方剂学方面的成就是什么?9张机对方剂学发展的主要贡献是什么?10何谓整体观念?体现在哪几方面?11如何理解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12

13、什么是辨证?辨证与论治的关系是什么? 五、论述题1试论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2简述“金元四大家”在中医基础医学发展中的学术贡献。3简述历代中药学发展的主要成就。4简述历代方剂学发展的主要成就。5试论历代针灸学发展的主要成就。6试论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7试论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8举例说明辨证与辨病的关系。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1D 答案分析:中医学是一个具有独特理论的医学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都充分体现着整体认识的方法,因此说“整体观念”是其指导思想。2D 答案分析:在备选答案中,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精气学说(又称气一元论或元气论)是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对疾

14、病的认识和诊治的方法,只有“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才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和核心。3B 答案分析:“治病求本”仅指治疗疾病的总的思路;“辨证求因”是中医学认识病因的思维方法;“四诊八纲”属于中医学观察疾病和分析疾病的方法。“辨证论治”是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所以才是中医学的“诊疗特点”。4D 答案分析:秦越人被尊称为“扁鹊”,由于他对医学的贡献突出,因此成书于两汉之际的难经便托名于他。而金匮要略和伤寒论合称为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张机所著,中藏经托名三国时代华佗;皇甫谧撰针灸甲乙经。5B 答案分析:黄帝内经撷取了秦汉以前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哲学成就,在阴阳、精气、五行学说的指导下,总结了当时人类的医

15、学成就,使长期积累的医药知识系统化、理论化,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因此该书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6C 答案分析:黄帝内经成书于西汉,该书系统论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养生预防,其他四部医书以及整个中医理论体系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说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7B 答案分析:东汉张机所著的伤寒杂病论是一部成功运用辨证论治的专著。张机总结了汉及以前的临床经验,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辨证明确,立法严谨,组方精当,并创立了六经辨证论治的思路。8D 答案分析:成书于两汉之际的难经从脉法、奇经八脉、五脏的解剖等方面补充和发展了黄帝内经,并与之共同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16、。9E 答案分析:东汉的著名医家张机在继承黄帝内经学术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他自己的临床经验,创立了外感病的六经辨证论治纲领。10C 答案分析:隋朝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对内、外、妇、儿、五官诸科病证的病源、症状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相当深刻,因而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11D 答案分析:宋代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把复杂的致病因素归纳为外因、内因、不内外因三类,首次提出了“三因致病说”,发展了内经和金匮要略的病因理论。12E 答案分析:晋代王叔和的脉经详论24脉法,使内经、难经确立的诊脉方法得到实施和推广。13E 答案分析:金元时代的刘完素(河间)强调火热病机,临床用药时以寒凉为

17、主,因而后世尊其为“寒凉派”的代表。14A 答案分析:金元时代的朱震亨(丹溪)倡导“相火论”,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观点,治病以滋阴降火为主,是“滋阴派”的代表。15B 答案分析:金元时代的李杲(东垣)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治疗用药以补脾胃为主,故被尊为“补土派”的代表。16D 答案分析:金元时代的张从正(子和)认为病由邪生,邪去正安,治病用药以祛邪为主,故尊称为“攻邪派”的代表。17C 答案分析:明代张介宾(景岳)等对难经所倡的命门理论有所发挥,从而丰富了藏象学说的内容。18E 答案分析:清初叶桂(天士)在温热论中阐明了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创立了温病的卫气营血辨证理论。19B

18、 答案分析:清代吴瑭(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提出了三焦辨证理论,使温病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20A 答案分析:成书于东汉末期的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载药365种,最早提出药物“四性五味”理论,奠定了中药学发展的基础。21B 答案分析:南北朝雷氏的炮炙论首次专论药物炮制加工方法,反映了此前药物加工的水平。22B 答案分析:李勣、苏敬等主编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比欧洲纽伦堡药典早800多年。是显庆四年由唐朝政府颁行的。23D 答案分析:金元时代的张元素(洁古)等人重视药物气味厚薄和升降浮沉的关系研究,在此基础上倡导了药物“归经”、“引经”的观点。24D 答案分析:明代李时珍所著的本草

19、纲目载药1892种,附图1100余幅,其成就最大,在国内外的影响最深远。25C 答案分析:本草拾遗是唐代陈藏器继唐本草之后所撰写的,详细地描述了药物品类的鉴别方法,补充了大量民间所用的药物。26C 答案分析:第一部由宋朝政府组织编撰并颁行的方书是太平圣惠方,载方16834首。27B 答案分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由宋朝政府“太医局熟药所”颁行的处方规范著作,虽然载方800首,但却是第一部成药典籍。28C 答案分析:晋代皇甫谧在继承内经、难经有关针灸学成就的基础上,撰写了针灸甲乙经,成为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29A 答案分析:金元时代刘完素认为“六气皆能化火”、“五气过极皆能化火”、“气有余便是火

20、”,他论述病机常以“火热立论”。30B 答案分析:金元时代张从正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邪气所致,邪去则正安,所以用药以汗、吐、下攻邪之法为治。31C 答案分析:金元时代李杲强调脾胃在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力倡“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的观点。32D 答案分析:朱震亨认为人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创造性地阐发了相火理论。33A 答案分析:神农本草经是集汉以前药物学研究之大成,其在研究每味药物的性能、主治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药物“四性五味”的药性理论。34A 答案分析: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整体是在心的主宰作用下,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的联系作用而成为有机的整体。

21、35E 答案分析:中医学对疾病的理性认识过程就是“辨证”,治疗疾病的过程就是“论治”,所以说“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思路。 (二)B1型题 1C 答案分析:由唐朝李勣和苏敬主持编写的药物专著是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2D 答案分析:由于宋代应用的药物种类大幅度增加,人们对药物的药理作用研究更加深入,于是将药物配伍禁忌总结为“十八反”和“十九畏”,并首先记载于公元975年刊行的开宝本草之中。3A 答案分析:唐代李勣、苏敬主编的新修本草载药844种,附有药物图谱并加以文字说明,开创了世界药物史上图文对照的先例。4D 答案分析:宋代蜀中世医唐慎微在继承历代本草研究成就的基础上,广集民

22、间验方和用药经验,收录古文、经史杂家、佛教道藏中记载的有关药物知识,著成规模空前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载药1558种,有很高的文献价值。5C 答案分析:清代杰出医家赵学敏撰著本草纲目拾遗,是一部很有研究价值的名著。6D 答案分析:北宋政府组织重修本草,先后刊行了开宝本草、嘉祜补注本草、本草图经。7C 答案分析:唐至五代时期,孟诜所著的食疗本草补充了食用药物。8B 答案分析:唐代李珣收集了海外泊来药物并加以研究,著成了第一部泊来药物专著海药本草,扩大了药物研究的范围。9B 答案分析:清代名医汪昂所著的医方集解,对每一方剂的证治机理和组方原则作了详细的阐发。10A 答案分析:清代王清任重视解剖,所著

23、医林改错修正了前人某些错误认识,并发展了瘀血致病的理论。11C 答案分析:食疗本草是唐至五代的孟诜所著,是一部专载食用药物的专著。12E 答案分析:本草纲目首次运用自然分类法将所载的1892种药物分为16部62类。13A 答案分析:黄帝内经虽然载方13首,但却首次提出了“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为后世所遵循,奠定了方剂学发展的基础。14C 答案分析:按照辨证论治原则组方疗病者,当首推张机的伤寒杂病论,载方269首,按照内经提出的“君臣佐使”原则,组方严谨,为后世组方的典范,故尊其为“方书之祖”。15D 答案分析:唐代孙思邈所撰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可称为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16E 答案分析:北宋

24、王惟一于公元1026年铸造两具针灸铜人模型,并撰铜人腧穴针灸图经。17B 答案分析:由于盛夏天气炎热,人体气血趋向于体表,皮肤松驰,汗孔开张出汗散热,所以说:“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体现了气候对人体生理的影响。18D 答案分析:由于人体气血有昼夜晨昏的变化,所以病理情况下的一般变化规律是“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三)X型题1A B D E 答案分析:中医理论体系形成于先秦两汉时期,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分别从基础理论、临床辨证、治疗原则以及处方用药方面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2A D E 答案分析:金元时期的刘完素、张从正、李杲三人和朱震亨被尊称为“金元四大家”。3B

25、C E 答案分析:明代的吴有性著温疫论,为中医传染病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清代叶桂创立的卫气营血辨证,吴瑭创立三焦辨证,他们为温病学的建立作出了突出贡献。4A D 答案分析:明代温补学派的代表医家赵献可、张介宾等力倡命门学说,丰富了藏象学说内容。5B C D E 答案分析:中医学基础的主要内容有哲学基础、人体结构与功能、病因、病机、诊法、辨证、养生、防治、康复。6B C E 答案分析:任何一门科学都必须以一定的哲学思想为指导,中医学凭借着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建构了自己的理论体系。7A B C D 答案分析:证候从疾病的原因、病变的部位、疾病的性质和邪正关系诸方面揭示特定阶段的病理本质

26、。8C E 答案分析:中医理论体系有诸多特征,其中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特点。9A B C D E 答案分析: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体现和贯穿于中医学对人体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诊法辨证、养生防治各方面的理性认识之中。10B C D E 答案分析:晋代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总结了魏晋时期药物学发展成就。唐李勣、苏敬等人所撰的新修本草为世界上最早由政府颁布的药典;宋代唐慎微著有规模空前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有很高的文献价值;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在国内外都有很大的影响。 二、词语解释 1中医学是指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所形成的,研究人体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养生康复的一门自

27、然科学。2中医理论体系是指由中医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运用中医特有的逻辑思维所得出的科学结论构成的医学体系。3所谓整体观念,是指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以及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统一性的认识方法。4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思路。辨证,是通过四诊所搜集的症状、体征等资料进行分析,辨清其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关系,概括为某种证候的识病过程。论治是指根据辨证的结果,采取相应治疗方法进行治病的过程。5证候简称为“证”,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本质的概括。证候从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关系方面揭示该阶段的病理本质。6所谓同病异治,就是指同一疾病,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

28、病机(即不同的证候),于是就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7所谓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类型的疾病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即相同的证候),就可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治疗。8疾病,简称为“病”,是指有特定的病因、发病形式、病变机理、病传规律和转归的病理过程。 三、填空题11:352伤寒杂病论33654245经效产宝6钱乙7针灸大成8洗冤录9唐本草10自然分类11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质的方法12病机(或“证候”) 四、简答题 1答:中医理论体系是由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运用中医特有的逻辑思维所推演的科学结论构成的医学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以古代解剖知识为基础;长期对疾病的认识和治

29、疗经验的积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的渗透;古代哲学理论的影响。2答:中医的基础医学,主要是研究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因而中医的基础医学是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病因病机的理论为基础。其哲学理论主要是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3答:“金元四大家”是指对刘完素(河间)、张从正(子和)、李杲(东垣)、朱震亨(丹溪)四位著名医家的尊称。他们分别是“寒凉派”、“攻下派”(也叫攻邪派)、“补土派”(也叫脾胃派)、“滋阴派”的代表。4答:明清时期在中医学理论方面最突出的成就有命门学说和温病理论。其中赵献可、张介宾等人所倡立的命门学说,丰富了藏象学说内容。吴有性、叶桂、吴瑭等人为温病学理论

30、的建立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此外,王清任则发展了瘀血致病的理论。5答:药物学在唐代有较大的发展,各地应用的药物达千种之多。其中最突出的是唐显庆四年,政府颁行了由李勣、苏敬主持编写的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该书是世界上最早的由政府制订的药典,比欧洲纽伦堡药典早800多年。该书收载药物844种,附有药物图谱,开创了世界药物学著作图文对照的先例。唐代还有本草拾遗、食疗本草、海药本草等药物专著。6答:宋代应用的药物种类大幅度地增加,重视道地药材和质量规格,尤其是对生药鉴别及药物生长环境的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一时期将药物配伍禁忌总结为“十八反”、“十九畏”。北宋政府组织重修本草,并先后刊行了开宝本草、嘉祜补

31、注本草、本草图经。这一时期又有唐慎微编撰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有很高的文献价值。该书后经宋政府修订更名为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载药1746种,成为当时最完备的本草专著,在中药史上有极重要的地位。7答:明清时期有大量的本草著作涌现,其中成就最大、影响深远的莫过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绘图1100余幅,附方11000余首,并采用先进的自然分类方法将收载的药物分为16部62类。清代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是这一时期很有研究价值的药物学专著。8答:黄帝内经虽然载方仅13首,但其剂型却有汤、丸、酒、膏诸类,尤其是首次提出了“君、臣、佐、使”和“大、小、缓、急、奇、偶、复”七方的组方原则,为方

32、剂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9答:张机(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共载方269首(除去重复者),总结了汉以前临床实践经验, 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辨证明确,君臣佐使配伍严谨,组方全面而精当,是后世乃至今日处方用药的圭臬,因而是书被尊为“方书之祖”,并以此形成了“经方学派”。10答:所谓整体观念,是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统一性的认识。这一认识方法在中医学理论中主要体现在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以及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三个方面。11答: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就形体结构而言,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联络作用而构成的有机整体。在生

33、理活动方面,结构上的整体性和基本物质的同一性,决定了各种不同功能之间的密切相关性。相互协调,互相制约,共同完成人体的生命活动。在病理方面,认为任何一个局部的病变均可影响整体,因而在诊断上通过分析脉、舌等外在表现就可对内脏乃至整体的病理变化作出判断。治病也主张通过整体调治。可见中医理论在研究形体结构、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治方面均贯穿着整体思维。12答:所谓辨证,是通过分析四诊所搜集的症状、体征等资料,辨清其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关系,概括为某种证候的过程。辨证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检验辨证是否正确的方法。 五、论述题 1答: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有诸多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其一,以古代解剖学知识

34、为基础。内经、难经中就运用当时的解剖技术对人体脏腑、形体的形态认识达到了相当的水平,为藏象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形态学基础,如果没有人体的解剖知识,完全不了解内脏形态位置而试图确定内脏名称,研究其生理病理,那是完全不可能的。其二,长期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经验的积累,为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丰富而坚实的实践基础;其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的渗透。各种文化学术流派为中医学理论体系奠定了坚实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基础,同时也广泛地吸纳了天文、历法、气象学、地理学、物候学方面的科学知识,并将其与医学知识有机联系在一起。其四,古代哲学理论的影响。在中医理论体系的建立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了精气学说、阴阳学说、

35、五行学说等哲学理论,使医疗实践经验升华到理性的医学理论。2答:“金元四大家”在中医学的发展进程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中刘完素以火热立论,认为“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能化火”,“气有余便是火”,因而用药擅长于寒凉,因而被尊称为“寒凉派”的代表,他的学术思想对温病学派的创立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张从正认为疾病皆生于邪气,邪去则正安,故治病力主攻邪,对攻邪的汗、吐、下三法有所发挥,被称为“攻邪派”。李杲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治疗用药总以调补脾胃为务,对脾胃理论的形成有突出贡献,故称其为“补土派”。朱震亨首倡相火理论,用药以滋阴降火为主,故为“滋阴派”的代表。他们的学术立场虽然有别,但却从不

36、同角度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3答:东汉成编的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首次提出了“四性五味”的重要理论,为中药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南北朝的炮炙论,反映了此前药物加工水平;唐代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政府颁行的药典,并开创药物研究图文对照方法。这一时期还产生了最早的食物药专著食疗本草和泊来药物专著海药本草。宋代总结了“十八反”“十九畏”等药物配伍禁忌,刊行了开宝本草、嘉祜本草、本草图经及重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等有影响的专著。金元时期,由张元素、李杲等首倡了“归经”、“引经”观点。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的成就最大、影响最深远。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是一部很有研究价值的名著。4答:方剂学是专门研究

37、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应用的学科。五十二病方是最早的方书,载方280余首。内经虽然载方13首,但却提出了“君臣佐使”和“大、小、缓、急、奇、偶、复”七方的组方原则,奠定了方剂学的理论基础。伤寒杂病论载方269首,但组方全面、严谨而精当,是后世处方用药的臬圭,为“方书之祖”。唐代的千金要方和外台秘要,记载了唐以前方书内容。宋代有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和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均为政府主持编撰的有影响的大型方书。明代有资料最丰富的普剂方。清代出版的医方集解和成方切用是代表了清代方剂学成就的专著。5答:黄帝内经以前就有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等重要文献,反映了针灸学的古朴风貌。内经则论述了经络、腧穴、针法

38、、灸法内容,对汉以前针灸学成就进行全面的总结,奠定了针灸学的理论基础。难经完善和补充了“奇经八脉”及针法的内容。晋代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是第一部针灸学专著,确定了349个腧穴部位、主治和刺治方法。王惟一撰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元代十四经发挥等对针灸理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杨继洲的针灸大成是研习针灸学的重要文献,吴谦的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是第一部针灸学教材,对针灸学的发展和推广产生了积极的作用。6答:人不仅与自然环境有着物质的同一性,而且自然环境中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条件。在生理方面,人体通过内在的调节机能,保持着与自然界的统一,如炎夏天气炎热,故汗孔开张而多汗;严冬天气寒冷而人体少汗,即属于人对自

39、然的适应性生理变化。自然环境对疾病的发生和病理变化也有影响,如不同季节的多发病,不同地区的地方性疾病等。在治疗用药时也要结合自然气候及地域特点。人体也能积极主动地适应自然,有限地改造自然。以上诸方面均体现了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7答:人生活在社会群体之中,社会环境、生活条件、社会地位、经济状态的差异对人们身心机能可以产生诸多的影响。社会的进步、物质条件的改善,无疑给人们健康带来更多的益处。但随着社会的进步,日益剧烈的竞争,生态环境的破坏,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精神压力和新病种的产生,这就是中医学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原因所在。8答:中医学在重视辨证论治的同时,也十分重视辨病。中医辨病治疗有更久的历史,早于内经的五十二病方即是如此。伤寒杂病论中用大黄牡丹皮汤治疗肠痈,用甘麦大枣汤治疗脏躁。内经用兰草汤治疗脾瘅,用半夏术秫米汤治疗失眠等即是其例,均体现了专病专方的辨病治疗原则。由于病与证的关系十分复杂,为了正确处理病与证的关系,所以中医学有“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方法。当同一疾病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证候时,就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此即所谓“同病异治”,如水肿病,存在着虚、实不同的病理变化,病位有在肺、在脾、在肾的差异,因而就会有不同证候类型的水肿,治疗方法也就不同。对于不同的疾病,在其变化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证候时,就可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此即所谓“异病同治”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