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品文档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中学是人才的摇篮,是祖国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肩负着祖国人民的重托和历史赋予的使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智为人才素质之基础,体为人才素质之条件,美为人才素质之重要内容,而德乃人才素质之灵魂。思想道德素质作为人的一种基本素质,集中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是非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与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与党的事业能否后继有人,与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兴旺发达,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息息相关。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为当代中学生展示才华、实现理想提供了崭新而宽阔的历史舞台,同时也
2、对当代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德育的基础就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所以诸如公平、正直、诚实、勇敢、仁爱、热爱劳动、艰苦朴素等应当成为中小学德育的奠基。而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培育是德育的最高目标,同时也是德育的基础工作。只有确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美好理想,学生才可能有健康、自觉的价值生活,才能有真正合乎道德的行为,形成真正的文明行为习惯。龇德育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工作重点,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独立思考的、尊重社会公德的劳动者。90后中学生道德教育的问题分析德育是指有意识地实现社会思想道德的个体内化,或者说有目的促进个体思想品德的社会化。进入21世纪,我们教育的受众也随着时代的变化逐
3、渐成为我们教育的主体。90后中学生的德育出现了诸多问题,诸如:1. 90后中学生德育内容中道德知识与社会实际的缺失。德育内容来自生活世界,德育内容应是现实的、生动的。学生很难从自身的结构和需要中找到与之相一致的契合点,无法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为。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 学生仅表现为一个学习知识的人,而不是一个有完整的精神世界和独立个性的生活着的人。2. 90后中学生德育方式上自主建构与主体意识的缺失。德育是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活动,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一定的道德信念,以便规范他们日常生活行为。信念的建立,绝非单纯
4、的说教就能实现,而是要学生自己理解,通过悟性将德育要求内化为自己的德育信念。中学生当前的德育主要是灌输说教,缺乏对学生主体性的正确认识,忽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学生的主体意识。这种德育,不能触及道德结构的核心-道德信念,极易造成学生道德行为的刻板和不稳定。3. 90后中学生德育过程中师生对话与自我顿悟的缺失。德育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的教育实践活动,它涉及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平等、互动关系。然而,我国中学生德育是教师和学生不平等对话。学生常常被视为客体、被动的。教育者忽视了学生是一个具有能动、反思的主体,他们依靠自己的权力或权威,迫使学生接受德育内容,忽视了学生理解与否。因此造
5、成师生之间形式上的交往、思想上的断层,造成你讲我听、我行我素的局面。4. 90后中学生德育评价时动态化与多元化的缺失。在应试教育思潮的控制下,学校德育对人的关注日趋弱化。人的教育”从教育的中心退却为教育的边缘,德育变成了一项可有可无的软任务。当我们面对学生们惨淡的德育,作为教师,为之心痛。仅凭学生的分数,怎能断言他的道德高低?正如尼采强调:最大的恶属于最大的善,当我们称某些行为与思想为善或恶时,不应该考虑它们过去被称为什么。过去被称为恶的东西,现在完全可以称为善,反之亦然。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农村学校较城市学校而言,问题行为学生比较多,表现得也比较复杂。这使得农村学校在对待问题行为学生
6、的时候会出现走极端的现象。一部分是留守学生,一部分是家庭畸形造成的。这些学生在学校表现都比较极端,扰乱课堂秩序,不听从教师的管理。为此学校也煞费苦心,想尽各种办法去对待问题行为学生。大多是采用强制措施,压制这些学生的行为。教师大多采用体罚或变相体罚的办法。在课堂上当众侮辱问题行为学生,或在课下恩威并施。有些教师却听之任之,放任自流等。很多教师也采用说服教育的方式,但只是流于形式,不能够深入。只是停留在表面上,要他们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等。对问题行为学生来说这些说教是起不到根本的治疗作用的。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好问题行为学生的身心问题就要注重以人为本的思想。首先是从人格上要尊重这些
7、学生,在生活上去关心他们,在行为上去引导他们。其次是想他们之所想,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地解决他们的问题。这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一个教师,还要学会做一个好的父母,做一个忠实的朋友。以教师的人格去打动他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化他们因地制宜,推进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名农村教育工作者,我深深的懂得,农村教育资源具有相对优势:农村的自然环境对启迪学生智慧和心灵的特殊优势,农村生活环境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潜在优势和农村学生有较多机会观察和参与农业生产实践的现实优势。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对乡村资源的发掘与使用。开发和建设一批具有乡村特色的校本课程是激发乡村孩子自主学习
8、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农村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方式养成了农村孩子诚实善良、善于动手、吃苦耐劳、好奇心强等优良品质。乡村学校可以通过艺术课园艺课养殖课制作课和劳作课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乡村日常生活世界的背后,蕴含着无限的生存智慧和人文情怀,也埋藏着许多技术神奇和科学奥秘,只有真正走进乡村孩子的生活世界,才能切实地激发他们学习和发展的积极性,才能真正提升农村学校的教学水平。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要注意的几个方面1. 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2.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因此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倡导合作学习,
9、并因此建立起新的“学习共同体”。 3.提倡体验性教学。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发现并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4.增强师生之间多维互动。互动可能缩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5.注重学习方式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保障,教学生学会学习是学习连续性发展的重要支撑。新课程标准为适应终身学习时代的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只有学会学习,才能体验到学习的过程,领会学习的真谛,才能促进智力潜能的发挥,促进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促进终身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切实减轻中小学生作业负担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10、实践能力。可我们有些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只死死地盯在分数上。于是乎,学校帮助买的,家长自行觅集的各种类型的辅导材料、测试卷,全摆在学生面前。不许学生问为什么,只要去做、去练、去碰各种题型,只要会模仿。有些教师为了班级考试分数竞争,采取对学生强行灌输知识的做法。学生的思维空间被堵得死死,成了单通道。只会做,不会想,谈何创新意识,更别谈习题之外的实践能力了。这些错误行为和做法,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扭曲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剥夺了少年儿童的童心和乐趣,严重阻碍着少年儿童全面地、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制约基础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沉重的负担,也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素质教育需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钻
11、研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而因为补课、家教占去大量时间,而无暇备课,更不要说去钻研教材了。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而大量的辅导资料助长了教师的惰性,不研究教法,不考虑学生,只让学生去做,这更严重地阻碍了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 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摧残。许多学生每天要上七八节课,甚至九、十节课,外加早晚自习、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上课或补课;家长又为孩子安排了各种课外补习和家庭作业。少年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过长的学习时间,导致身体过度疲劳以及睡眠严重不足,使体质下降,患神经衰弱、脊柱弯曲、近视眼等病。一些学生在紧张、压抑的心理状态中,缺乏自信心和进取心。在
12、各种压力下,一些儿童少年对学校、对教师、对家长产生了逆反心理,性格扭曲,造成厌学、辍学现象,甚至酿成了一些悲剧。本市某报纸上就载过多例学生因不堪学习和家庭重压而离家出走;金华市一中学生因受不了其母逼压,用锒阝锤将其母砸死。这些悲剧举不胜举了。 布置什么作业、允许学生书包里什么书,是减负的关键。一直以来,我们以作业量和书包重来评价学生负担。减轻学生负担,就是减少作业、减轻书包。这其实是误解,作业时间长,就一定会让作业成为学生的负担吗?关键要看是什么“作业”。对于我们的中小学生来说,作业往往是根据知识点要求,做大量重复的习题,这样的作业,哪怕每天只做1小时,也会是严重的精神负担。灌输知识的教育,必
13、然只会“题海战术”、强化训练,作业的多少,只是负担轻重变化而已,终究没有把学习变为学生的兴趣。在中小学课堂上,应广泛开展启发式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而不让学生死读书,这才是真正意义的减负(当然,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这需要教育体制的配套改革)。只有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视角来看待学生的减负,才能真正使中小学教育走向激发个性、综合发展的道路,真正做到解放学生。但是归根结底,要政府定政策,一级一级真正贯彻,确实关心学生成长,才可以有效减轻学生负担。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1、留守儿童的学习普遍较差。父母外出,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性、自觉
14、性不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应付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不到20%,80%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有的主课只有30分40分,有的逃学、厌学,上课纪律性差,有的上课时间溜出学校上网,学习成绩较差比例之大令人担忧。2、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服管理,说谎骗人,小偷小摸,成为了“问题儿童”。3、留守儿童心理出现偏差。留守儿童大多年龄在115岁之间,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15、有的出生几个月或一周岁后,父母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我们对410名学生问卷调查显示:留守儿童十分想念父母的占80%,有50.7%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来1次,12.2%的留守儿童父母几年回来1次,20%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留守儿童有的情绪消极,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4、监护管理不够强。对410名留守儿童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托付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的占67.3%;拖付亲朋好友照管的占25.6%;有7.1%的留守儿童没有监护人,独自
16、一人生活。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不管是祖辈还是亲朋好友,在他们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只要孩子能有饭吃,身体健康不生病,安全不出事就尽到了责任,隔代的祖辈对孩子过于溺爱,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5、监护人自身素质偏低。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孩子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德育教育是中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培养出来的学生是祖国的建设者,是中国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关系到国家的前
17、途和命运。我们必须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德育教育是中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德育教育的实质是实现社会道德个体化,道德个体接受道德教育的内容要求并把它内化为个体的道德品质、道德行为,实现人自身发展完善。人的全面发展一般概括为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其中,德为首,德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是一个人立身于社会的最基本的为人准则,是人实现自我价值的先决条件。(二)德育教育是中学生成人成才的必要条件培养人、关注人是教育的根本,德育教育是中学生成人成才的必要条件。成人即是指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使受教育者的个性人格得以全面和谐
18、发展,成才即受教育者的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成人的教育,是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塑造,使人学会做一个有高尚道德、高尚人格的人。要使学生做一个合格公民,做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所贡献的人,首先必须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德育过程就是人的成长的过程,是人性丰富,圆满的过程,让人成就自我,超越自我。 中学生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在价值多元化的环境中,我国德育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一)德育教育目标脱离现实、过于抽象首先,目前的德育教育目标乏力。以班级为主体,德育教育的目标往往是固定统一的,不一定适合所有的道德个体。在以年龄为基本年级、班级划分依据的
19、分班制度下,道德个体的道德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却接受相同的德育教育目标,其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对于道德个体,这种德育目标的设定是乏力的。其次,德育教育目标设计上过于抽象,脱离生活实际。道德教育本质是塑造完全的健康人格,而实际德育教育实践,由于目标价值取向过高过于抽象,脱离生活实际,没有靠近学生的思想基础,忽视了理想性与实践性的结合,缺少实践和体验,没有抓住德育的本质,也没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的全面要求与人性的丰富和发展,偏离了德育目标。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和阶级要求论文来源:学术论文网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20、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品德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个性心理教育以及品德能力教育等,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要求和任务,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德育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学校的德育管理。为了通过有效的管理形式,形成整体合力,充分发挥学校德育的潜力,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德育质量,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我们必须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德育建设:一、抓好学校德育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
21、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了学校德育工作的任务、原则等,并将全面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作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把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学校的中心任务,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抓好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纪律和法制教育,作为学校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是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指导方针。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党给学校教育的首要
22、任务。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了我国教育的方向,即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并指出:“毫无疑问,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还指出了“十年来,我们的最大失误是在教育方面,对青少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够。”毛泽东同志也指出:“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江泽民同志更充分地指出了“抓好教育和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工作,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大家都要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问题,开展工作。”由此可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历来都是我国十分重视的重大问题,是我党的一贯主张。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重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
23、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鲜明标志,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纵观历史,我们不难看出,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远见卓识,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殷切期望。作为学校,我们必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复合型人才。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是党给学校在新教育形势下的重要任务和战略任务。面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下,各种腐朽落后、丑恶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在一定期限内将会继续散发着影响;国内外的敌对势力正在趁我国的改革开放之际,加紧思想灌输,同我们争夺青年一代,以实现其在中国和平演变的
24、愿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和社会上种种丑恶现象给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的日益攀升就是最直接的证明。在新形势下,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好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针对青少年学生出现的各种情况,对学生开展广泛的德育教育,包括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等,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提高学生对“真、善、美”的鉴别能力,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在思想上形成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将满腔
25、的热忱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从而成为祖国建设的真正接班人。二、端正思想,以德育为首,将学校德育教育摆在首要地位。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也说:“道德普遍地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我国的教育方针指出:“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学校,其目的是培养祖国建设的接班人,因此,必须把学校德育工作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地位和重要地位,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升学、轻素质;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要
26、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改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就必须做到:1、领导重视,将德育工作放到学校工作的首要地位。学校领导班子,特别是校长,要重视学校的德育工作,将学校德育工作放到学校的首要位置,体现出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合理构建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德育工作网络模式,制定相应的德育工作管理制度,制定学生德育教育序列化实施方案,把德育工作摆到学校工作的日程上来,通过合理安排德育和智育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形成多渠道、多途径、多方式的德育合力网络,优化学校德育环境,注重对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校园环境文化向学生传递德育教育信息。只有通过领导重视,才能保障学校德育教育的首要地位和多渠道途径,也才能体现学校德
27、育教育的实效性。2、全员参与德育教育,保障德育工作顺利开展。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同时也是一项宏伟的工程,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仅仅有领导的重视是不够的,还要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邓小平同志将教师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仅是指要具有渊博的知识,更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这是小平同志对教师作用的概述。“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这是江泽民同志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从学校教育来说,教师是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在大德育观念的引导下,
28、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要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做到德育工作的全员性。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加强政治学习,通过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三个代表的思想精髓,学习中央八号文件有关精神,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大德育观念意识。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机制,把教师的育人水平、政治素养以及师德行为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内容,与教学成绩等同起来,在注重教学成绩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成果,而不是单一的以学生成绩评定教师优劣。树立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和人生观,提倡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确立教师中的典型形象,并以此作为教师和学生学习的典范,体现教师
29、的表率作用和“蜡烛”精神。推行德育“教师首任制”。树立“德育无小事,事事育人;德育无闲人,人人育人”的思想,通过教师首任制的推行,贯彻“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思想,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创业首先要有“风险意识”,要能承受住风险和失败。还要有责任感,要对公司、员工、投资者负责。务实精神也必不可少,必须踏实做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现代中学教育中依据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创造性地研究新世纪中学德育思想,探索中学德育教育方法,渗透学校德育教育是为人师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主义中国赋予的历史使命。 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时期,也是思想品德形
30、成和发展时期,特别是处在青春发育的初中学生,正由儿童向成人过渡。他们思想单纯,爱好学习,追求上进,充满幻想,可塑性大,但由于知识经验少,辨别是非能力差,因而容易接受各种思想的影响。因此,教师运用正确的方法及时对他们进行教育,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向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的要求,德育对于促使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的重要作用。 学校是培养社会人才的地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为谁服务,这便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任务所在。社会主义学校德育的任务就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学生,提高他们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发展他们的思想道
31、德能力,使他们能够自觉地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节自己的行为,评价别人的行为,抵制一切非法侵蚀,立志培养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现代化的新一代,他们肩负的重任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与民族的希望。目前有些学校学生思想觉悟低,拉帮结派的有之;打架斗殴乃至伤人致命的有之;小偷小摸、拦路抢劫的有之;谈情说爱、出双入对闹出桃色新闻的有之;金钱至上、拜金主义致使同学之间不团结的有之;等等。种种现象令人瞠目,试问对这些学生若不及时教育他们,拨乱反正,能胜任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吗?能担当起振兴中华的宏图伟业吗?答案显而易见。作为人类灵魂
32、的工程师,教育工作者竭力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树立他们的德育信念是责无旁贷的。在调查中我们注意到大多数同学都比较注重工艺品的价格,点面氛围及服务。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说:“教师要有两种人格,一种是经师,是教学问的;一种是人师,是教行为的”。由此可见,教师在教育教学时,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教书是本职,育人是天职,两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辅相存的有机整体,尤其是育人问题,如何育人,育什么样的人,是当今社会最关注的教育热点和焦点。总而言之,只有能培养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者,能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就是最好的,最完善的人民教师,教师的
33、影响不仅基于文化知识,而且基于道德的威望。育人的方法与途径是多方面的。德育大纲中指出:“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常见的,最基本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具有重要作用”。现行的各科教学大纲的共同特征是把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放在教学的首位,自始至终贯穿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之中,这充分说明,新的形势下,必须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人才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强化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3www。oh/ov。com/teach/student/shougong/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构成的,因而德育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的过程。在思想品德的发
34、展过程中,知、情、意、行几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于是,有经验的教师提出,在学校德育过程中,对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这是颇有道理的。各位教师只有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抓起,突出重点,注意全面,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经过二十余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笔者深有体会到:第一,学校必须总体要求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各项工作和各科教学中去,都要紧紧围绕着“育人”这个中心环节开展;第二,作为教师本人,无论从事什么学科,进行哪一节课教学时,从备课到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德育必须始终体现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如我从事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在进行备课时,总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再深
35、挖教材的思想性,然后写出两个目标,即德育目标和知识目标,通过课堂上展现出来,特别是德育 目标的落实,进行艺术加工使知识目标与德育目标融为一体。在我们学校大约有4000多名学生,其中女生约占90%以上。按每十人一件饰品计算,大概需要360多件。这对于开设饰品市场是很有利的。女生成为消费人群的主体。 学校无小事,处处皆教育。对学生的教育工作特别是思想品德教育,无论是校内校外,课内课外,都要抓紧,一点也不能放松,德育在人生旅途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学生本人是否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的大事。古人云:“百行经德为首”,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我们的德育工作马虎不得,更不能玩忽职守,还应讲究科学
36、的育人方法,创造性地全面开展学校德育工作,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教无定法,贵在行动,贵在得法,重在坚持。让我们在素质教育 的实施过程中再作探讨。5、就业机会和问题分析总之,只要教师在工作中勇于探索,积极挖掘,把握住良好时机,教书育人功能必将常兴不衰,就一定会有良好的效果呈现在世人面前。正如巴班斯基所说:“学生是具有复杂的内心世界的完整的人,你对他付出一片爱心,他对你回报的也是一份浓浓的情”。初中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二)上海的人口环境对饰品消费的影响目前, 学校德育工作受到多方面的冲击,
37、给学生教育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如社会利益分配不均和价值观念的扭曲使部分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失衡, 社会上出现了新的“ 读书无用论”, 造成了部分学生“ 厌学”和“ 流失”;社会风气、家庭环境中的功利化、实惠化、金钱化倾向等扭曲了学校德育的社会价值; 音像书刊、舞厅、电子游戏等社会生活及娱乐环境中存在的“病菌”, 侵蚀着中学生的灵魂, 影响着他们的思想、生活方式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一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 他们在物质需要上舍得对子女的大量投资, 而对孩子的精神需求却很少关心, 出现智育可以代替一切的片面印象, 这种德育教育与智育教育的不平衡, 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使我们明确了新时期对中学生进
38、行德育教育的复杂性、重要性和迫切性。 2、传统文化对大学生饰品消费的影响一、养成教育应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一环 德育习惯的形成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只有认识而没有养成行为习惯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 但却是德育中最“实在”的部分, 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它是德育教育的“基石”。看一个学校办得好坏, 只要看看学生的行为习惯, 精神风貌, 看看校风, 基本情况就掌握了。因此,在中学德育工作中要重视抓学生的养成教育,这项工作要一如既往地抓下去, 贯穿学校整个教育的始终。 1、现代文化对大学生饰品消费的影响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是德育教育的坚实保
39、证 德育工作已不能局限于学校的范围, 必须让全社会都要重视、关心和支持。通过弘扬社会正气、振奋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为学校德育教育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精神氛围; 学校、家庭、社会要配合教育, 协同作战; 警校挂钩, 拓宽教育渠道;学校党、政、工、团、年级、组、班主任、科任教师齐抓共管、步调一致, 形成多元化的格局, 使新时期德育工作有地位、有形式、有措施。最后, 优化德育形式, 变灌输型为渗透型,保持德育方法向个性化、民主化、多样化、综合化的趋势转变。 三、诚信教育仍是学生德育教育的根本 (3)个性体现学生把欺骗家长、学校、不交作业、考试作弊等视为“ 家常便饭”, 家长面前一个样,
40、 学校里另一个样, 这些发生在学校学生身上的不诚信现象, 不断提醒着我们的教育者, 加强学生诚信教育仍是德育教育的重点。首先, 教师要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凡要求学生做到的, 教师首先必须做到。教师要不断加强自我道德修养, 提高理论水平, 以真情感染学生,尤其要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以自己的模范行为使学生受到教育。其次, 学校要积极营造守信用、讲信义、重信誉的氛围。要大力倡导讲诚信的氛围,营造文化气氛, 让学校文化体现诚信, 师生交往, 平等对话中体现诚信, 学校活动中强调诚信等。把法制教育引进教室课堂, 对学生不诚信现象进行惩戒教育,提高学生守法的自觉性。在教师认
41、真耐心的教育之后, 如果学生还多次出现说谎、不讲信用等行为, 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 使之改正。再次, 在活动中进行诚信教育,我们可以通过, 让学生朗诵讲诚信方面的故事, 写讨论诚信问题的日记, 进行诚信教育报告会等; 还可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学生的课间活动、两操、以及各学科教学之中。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时机, 结合教学内容, 将诚信教育有机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最后, 诚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一部分学生的不诚信行为, 是从家长那里学来的, 要在进行家访、家长会中与家长促膝长谈, 取得家长的支持, 转变家长的一些错误思想观念, 做好家长的工作, 让家庭教育与学校保持一致等, 形成诚信教育的合力。 总之, 德育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 我们要积极探索, 不断寻求新的教育方法, 才能适应新的教育形势, 培养出健全成长的学生。我们要积极探索, 不断寻求新的教育方法, 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 培养出健全成长的学生。这样实现迁西教育的腾飞就会指日可待。 调研结论:综上分析,我们认为在学院内开发“DIY手工艺品”商店这一创业项目是完全可行的。 精品文档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