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62.50KB ,
资源ID:3775838      下载积分:8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377583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电大专科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复习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版本.doc)为本站上传会员【精***】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电大专科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复习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版本.doc

1、电大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选择题(每小题2分)1当儿童的思维具有可逆性、守恒性和系统性特征时,他的思维处于( C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2小学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特点有( ABCD )。 A情绪的冲动性减弱 B情绪、情感中的社会性成分增加 C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 D情绪调控能力增强3强调强化在学习中的作用的心理学理论是( CD )。 A认知一发现说 B人本主义学习理论C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D社会学习理论4下列学习策略中,有利于提高回忆成绩的策略有( ACD )。 A分散复习 B.集中复习 c试图回忆 D谐音字法5创造性的组成部分有( BCD

2、)。 A创造环境 B创造意识 C创造性思维过程 D创造性活动8-个孩子捡到1元钱交给老师,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以后这个孩子每次捡到东西都主动交还失主或交给老师。这种现象可以用( B )原理来解释。 A经典性条件反射 B操作性条件反射 C自我强化 D替代强化9下列选项中,属于民主型教师的行为表现是( AD )。 A重视集体的作用 B给学生完全的自由 C教师决定一切 D-鼓励学生发表意见10在下列选项中,属于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情绪因素有( ABC )。 A好奇 B兴趣 C焦虑 D悲愤1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 )。 A桑代克 B詹姆斯 c罗杰斯 D巴甫洛夫2儿童脑重基本达到成人水平的

3、年龄是( D )。A.3岁 B6岁 C9岁 D12岁3强调外界环境对学习起决定作用的学习理论有( B C )。A人本主义理论 B经典条件反射理论C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D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5儿童在知道了“萝卜、白菜”等概念后,再学习“蔬菜”概念,这时的同化学习属于( A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类属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6造成学生品德不良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A B D )。A家庭环境不良 B社会文化不良 C经济条件较差 D学校教育失误7俗话说,有人“理达情不通”,有人“通情不达理”,这反映了品德心理结构的( C )。A.独立性 B统一性c矛盾性 D多样性8情绪对于学习的主要作用表现为( A

4、 B )。A动机功能 B组织功能 C信号功能 D支配功能9在幼儿和小学低年级儿童中,当要求他们记住某样东西时,他往往会同时记住和这样东西一道出现的其他东西,这叫( C )现象。A记忆混淆 B记忆混乱C记忆偶发 D记忆干扰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D )。A.某学生在课堂上和其他同学交头接耳,此学生是问题行为的学生B问题行为是直接指向他人和环境的不良行为C问题行为不仅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来自课堂、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因素D教师在学生出现违纪行为时,可以视情节严重的程度使用惩罚1提倡发现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B )。 A布卢姆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桑代克2如果一个人失败以后,灰心丧气,一蹶不振

5、。他的归因倾向可能是( A )。 A能力归因 B运气归因 C努力归因 D任务难度归因3为获得奖励、表扬而产生的学习动机称为( C )。 A内部动机 B认知动机 C外部动机 D自我提高的动机4影响小学儿童身体发展的后天因素主要是( A B C )。 A营养 B睡眠 C适量的运动 D遗传5儿童的一般认知能力差异集中体现在(ACD )等方面。 A发展水平差异 B气质类型差异 C表现早晚差异 D结构差异6教师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并且提供可能使问题获得解决的知识或技能,然后教师为学生确立目标,让学生进行尝试性探索的教学方式称为( B )。 A情境性教学 B支架式教学 C随机通达教学 D自上而下的教

6、学8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恍然大悟”或“豁然开朗”的情况,这一现象可以用( D )解释。 A.定势 B功能固着 C迁移 D酝酿效应9下列项目中正确的说法是(CD )。 A.皮亚杰认为,儿童品德发展的顺序是可以改变的 B有良好的道德动机,就会表现出适当的道德行为 C道德情感对道德认识起着引导与深化的作用 D在具体明确的道德规范下,在言行一致的环境中学生的道德观念比较容易形成10课堂学习管理的基本功能包括( BD )。 A促进师生心理健康 B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 C整顿班级秩序 D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促进学生学习1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中,占优势的记忆类型有( B C )。A有意记忆 B无意

7、记忆 C形象记忆 D抽象记忆2“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是( C )。 A.操作性条件反射 B经典性条件反射 C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3根据迁移的影响效果,可以将迁移分为( C D )。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C正迁移 D负迁移4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心理学技术包括( A B C D )。A.说服 B角色扮演C榜样学习 D奖励与惩罚7教学设计包含的内容有( A B C D )。A教学目标设计B教学内容设计C教学过程设计 D教学评价设计8认为学习是刺激一反应的联结的心理学家有(A B C )。 A巴甫洛夫 B桑代克 C斯金纳 D奥苏伯尔9小学高年级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一般处在(

8、B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10.发散性思维的基本特性包括(A B D )。A.流畅性 B变通性C稳定性 D独特性1.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是(B)。 A一般迁移B顺向迁移C特殊迁移D逆向迁移 2.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7-11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大体上处于(C)阶段。 A感知B前运算C具体运算D形式运算 3.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心理学家是(B)。 A苛勒B布鲁纳和奥苏伯尔C贾德D桑代克 4.信息保持时间短暂;记忆容量大;信息按刺激的物理特征编码的记忆为(A)。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瞬间记忆 5.下列选项属于学习的是(D)。 A每天

9、跑步B视力下降C装修房屋D不怕见生人了判断题(每小题1分)11程序教学思想是斯金纳提出的。()12当学生能够用言语清楚地说明某一原理中包含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时,表明他已经掌握了这个原理。()13.罗杰斯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反对把学生看作“较大的白鼠”和“较慢的电子计算机”。()14.小学五年级学生品德发展的一般特点是:既不简单服从权威,也不机械遵守规则。()15学习动机与学习行为之间存在着直接的一一对应的关系。()16.研究表明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学习策略训练,其效果优于与学科内容融在一起的学习策略训练。()1划线、记笔记、画关系图都是属于精加工策略。()2快速联想策略和头脑风暴法都是由奥斯本提出

10、的。()3人们对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在行为、动机和意向方面的期望称为定型期望。()4我国古代对于学习有“温故而知新”、“举一反三”的说法,从迁移的观点看,“温故知新”属于顺向正迁移。()5合作学习采用同质分组的原则,这样有助于帮助差生。()6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89)的提法,健康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1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基本成分是学生每学期的考试成绩和教师评语。()2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的作者是桑代克。()3“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注意()4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根据环境要求来改变自己,也无法改变环境,由此产

11、生情绪困扰的现象,称为适应不良。()5个体差异和学习心理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6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方面,而情绪、行为以及社会适应则不属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范畴。()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特别重视认知结构特征在学习中的作用。()2大多数6-10岁儿童的身体发展处在相对平缓的状态。()3原理学习的本质就是能够准确地陈述和解释原理。()4学习动机越高,学习效果越好。()5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坐在一起讨论问题,目的在于让优秀学生帮助较差的学生。()6提问、小测验、阶段考试、期中考试或作业练习都可以用来进行课堂评价。()1.对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范畴不包含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

12、2.成熟个体的某些心理机能和心理过程在内部的后天原因影响下发生的变化。()3.学习的主体是教师,因而教师决定了学习的效果。()4.驱使人解决问题的内在动力是情感。 ()5.情感有较为明显的冲动性和外部表现。 ()6.偶尔一次行为不能作为品德。 ()7.儿童自我体验的诸因素的发生和发展不同步。 ()8.练习是同一刺激反应的重复。 ()9.小学儿童的学习迁移心向由弱向强发展。 ()10.性别刻板印象是我们对学生的认识更符合男女群体的特点。 ()1.自然行为的偶然观察是一种有计划的非连续偶然观察。()2.人区别于动物之处在于人具有社会化本质。 ()3.兴趣可以补偿智力成熟的不足。 ()4.顿悟是突然

13、出现的,因为顿悟是学习常见于解决简单问题的学习中。()5.思维对事物的认识统统是间接的。 ()6.情绪多以内在体验的形式存在。 ()7.移情就是对某人(或某事物)的感情转移到其他人(或事物)上。()8.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的影响。 ()9.能力分组是按学生的学力或智商分组,对各组授予相同的课程。()10.好的教学方法应该能够适合任何教学情境。 ()1.一对数学家夫妇能把“数学能力”遗传给后代。 ()2.成熟是影响学习准备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 ()3.问题的表面特征即“问题的表征”。 ()4.情感是驱使人解决问题的内在动力。 ()5.情绪表现为一种主观感受。 ()6.道德观念是个体道德

14、认识的一种表面现象。 ()7.小学儿童的学习迁移心向由弱向强发展。 ()8.男生比女生具有右脑发展的优势,因而使男生语文能力往往优于女生。()9.中等程度的焦虑对教师起到激励的作用。 ()10.“作业分组”是按学生的作业好坏分组,授以不同的课程。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18社会认知 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它与个体一般认知能力发展相适应。19.创造性 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过程。20.智力技能 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

15、因素,其中抽象思维因素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21课堂学习管理 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建立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1个案法 是对某个人或某个学生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这种方法可以进行短期的研究,也可以进行长期的追踪性研究。2学习策略是 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用来保证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措施。3高原现象 指动作技能的练习过程中,在总的进步过程中,所出现练习进步一时性停顿的现象。4定势 也称心向,是指由先前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5趋一避式冲突 是指个体所面临的选择既能给他带来好处,同时又伴随

16、着不良的影响。在各种心理冲突中,有一种给个体带来的压力是最大的一种冲突。1实验法 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地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2原理学习 的实质是学生能够在体现原理的不同情境中适当地应用原理。3品德 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人的个体现象,它是个体将社会道德内化为道德意识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4组织策略 是将经过精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组织、概括,形成更高水平的知识结构。具体方法是把学习材料分成一些小的单元,把这些单元归入适当的类别中,从而使每项信息和其他信息联系在一起。5角色混淆 是指个体无法

17、获得明确清晰的角色期望,或因无法形成完整统一的角色知觉而产生混乱。角色混淆也是对外面环境要求的心理反应,当外面要求含糊时,就会产生角色混淆。1认知风格 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2意义学习 是指新知识与学习者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建立一种实质性的联系。即是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知识之间建立合乎逻辑的有意义的联系。3原型启发 是指从事物的相似或类比中看到或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4智力技能 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因素,其中抽象思维因素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5他律 是皮亚杰提出

18、的儿童道德发展第二个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儿童是绝对尊重和服从权威,对这一阶段的儿童,教师要加强对他们行为的正确指导,合理组织他们的各种活动,并注意自身的表率和示范作用。1、遗传:是指亲代将自己的生物学特征传递给子代的生物学过程。 2、学习动机:是推动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因。 3、发展:通常是指人类从胚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身体和心理变化的过程。 4、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个性的核心。 5、记忆: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1. 观察法 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情

19、况下,根据研究目的,控制或创设某种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2. 自然实验法 是在自然或真实生活条件下,不对有关变量加以控制,只记录自然发生的事件,以获得有意义信息的方法。3. 移情 是指人际交往中,人们彼此在情感上的相互作用。当个体看到他人忍受痛苦或交好运时,自己也能体验到不安和愉快的情感,这种分享他人情感的能力。4. 个体内化 是社会教化得以实现的内在因素,指儿童接受社会影响,对社会文化环境进行选择,把获得的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内化为自身个性特征的过程。5. 社会互动 也称社会交互作用。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种作用是人类生活的基础,人类社会

20、的基本条件。6. 控制点 是指一个人找出控制他生活的主要力量,即人们对影响自己生活和命运某些力量的看法。7. 顿悟 是指突然知觉到问题情境中的目的与手段之间的关系。8. 问题的表征 是指用自己的话来表达问题的结构,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路径。9. 内部言语 是和逻辑思维、独立思考、知觉行动联系更多的一种高级的言语形态。特点是以自己的思想活动作为思考对象。10. 附属内驱力 是指一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1. 实验室实验法 是通过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情境条件,使所期待的反应得以出现,并加以精确测量的方法。2. 社会教化 是儿童社会化的外部动因,指社会通过各种教育

21、方式,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同辈群体内部影响、社会文化传播工具等,对儿童实施社会化的过程。3. 认知发展准备 指学生在从事新的学习或一定范围的智力活动时所具备的认知功能的适当的发展准备。4. 试误学习 指当人或动物面临一个新情境时,会进行各种尝试,以求得动机的满足,又称选择学习或联结学习。5. 言语 是个体借助语言材料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自己情感和影响别人的过程。6. 小学儿童亲社会态度 指小学儿童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和共享等利他的社会态度。8. 社会情境 指儿童和父母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和家庭环境。9. 教学风格 教育者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中所体现出来的独特的艺术特色。1

22、0. 角色扮演教学模式 让学生先表演问题的情境,然后讨论表演,借此引导学生共同探讨情感、态度、价值、人际关系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且形成处理这些情境的恰当方法。12. 短时记忆 是介于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的证忆,一方面它接受由感觉记忆而来的信息,进行加工,将其中一部分通过复述进入长时记忆;另一方面它又接受由长时记忆中选择出来的等待调用的信息。2. 自我意识 是作为主体的我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3. 知识准备 指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存储状况,它取决于学生先前的学习和保持。4. 工具说 指学习者通过自身的某种活动或某种操作,在强化的条件下形成的条件反射。5. 情绪记忆

23、 以个体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6. 道德认识 指对客观存在着的道德关系及如何处理这种关系的规范、准则的认识。7. 练习曲线 练习进程及其效果用曲线表示,这种图形为练习曲线。8. 性别刻板 这种现象指传统的、被广泛接受的对两性的生物属性、心理特征和角色行为的较为固定的看法、期望和要求。9. 教师焦虑 教师对当前或预计到的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情境所作的一种担忧的反应倾向。10.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旨在创设一个培养学生学习风格和发展学生独特个性的教学环境,而不是控制学生的环境。教学以自我认识的概念而不是以教材的概念为基础。教师扮演促进者的角色。四、简答题(每题8分)22简述

2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观察学习的模仿理论,即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儿童是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们的行为而学习社会行为的,即模仿他们生活中人们的行为进行学习的,班杜拉强调认知对行为的影响,对认知一行为的结合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分为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过程。另外,班杜拉还提出了自我调节学习的概念。由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行为主义框架中纳入了多种认知过程,因此该理论又称为社会认知理论。23.简述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模式的主要内容。(1)前习俗水平。这一水平包括着两个阶段:以惩罚与服从为准则阶段和以行为的功用和相互满足需要为

25、准则阶段。(2)习俗水平。它也可分为两个阶段:以人际和谐为准则,又称为“好孩子”取向阶段与以权威和维持社会现有秩序为准则阶段。(3)后习俗水平,又称原则水平。它也可以分为两阶段:以社会契约和法律为准则阶段和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准则阶段。柯尔伯格认为,这些发展顺序是一定的,不可颠倒的,各个阶段的时间长短是不相等的。同时,个体的道德发展水平,有些人可能只停留在前习俗水平或者习俗水平上,而永远达不到后习俗水平的阶段。24为了保证有效的复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方面?(1)及时复习。(2)正确分配复习时间对复习效果具有很大影响,根据材料的性质、任务的难易程度不同,选择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3

26、)试图回忆。(4)利用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5)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6)利用情境和心境的相似性提高复述效果。25按学习结果,加涅把学习分为哪几类?按学习的结果,加涅将学习分为以下五类:(1)言语信息的学习;(2)智慧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态度的学习;(5)运动技能的学习。1简述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陈述性知识主要是指作为言语信息的知识,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有命题、命题网络、图式三种:(1)命题是表达判断的言语形式,是用词语表达意义的最小单位,它由一个关系词把主词和宾词联系起来而成。(2)命题网络是由若干个包含共同成分的命题彼此联系组成的,用来表

27、达一个复杂的事实。(3)图式用来表征较大的、有组织的信息组合概念。2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应该做到:第一,使学生获得道德意志的概念和榜样。第二,组织行为练习,提高学生的意志力。第三,针对意志类型,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但所有这一切措施,都应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3简述课堂学习管理的基本原则。(1)了解学生的需要;(2)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3)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最佳学习;(4)建立课堂规范。1简述小学儿童亲子交往的特点。儿童入学以后,与父母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表现为儿童与父母的交往时间、交往内容和交往方式都有所改变。在交往时间上,与学前期相比小学儿童与

28、父母在一起的时间相对减少,父母关注儿童的时间也相对减少,儿童对父母的依恋和依赖程度减弱。在交往内容上,小学儿童的父母更多关注孩子学业和品德。在交往方式上,父母的控制性在小学阶段开始减弱,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越来越多地自已做决定。2简述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动作技能的形成是通过领悟和练习逐步掌握某种动作操作程序的过程,复杂运动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历四个主要阶段:(1)认知阶段;(2)分解阶段;(3)联系定位阶段;(4)自动化阶段:这是动作技能的熟练期阶段。3简述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情绪。(1)好奇,它是一种以认知为基础的情绪,当学生知觉到他们知识存在不足时就会产生好奇。(2)兴趣,它是个体力求认识

29、、探求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对学习有重要影响。(3)愉快,它是一种正性情绪,是人或事物符合个体当前优势需要时的一种主观体验。(4)焦虑,它对学习起促进作用还是起抑制作用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4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要求是什么?第一,明确学生能否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这是判定其教学效果的依据。第二,教学安排应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第三,使用符号标志技术。第四,教学方法的设计应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和学习习惯,可选用讲解、图示、提问、回忆等方法。第五,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1简述行动研究的特点。行动研究的特点是:(1)实践性与参与性相结合;(2)合作性与渗透性相结合;(3)持续评价性与

30、即时反馈性相结合。(4)可变性与适应性相结合。2简述知识迁移与应用的关系。知识迁移和知识应用二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知识的应用可以促进迁移的发生及效果,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是促进知识迁移的有效条件。另一方面,知识应用过程中都存在着知识迁移,知识的迁移是保证知识应用成功的重要条件。知识的应用本质是依赖于知识的迁移实现的。但知识应用并不是知识迁移的全部,知识的应用主要是一种顺向的、正迁移过程。3简述成就目标理论的主要内容。成就目标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学业成就和成功的意义或目的的知觉”。成就目标从大的方面来讲,可以分为两种:掌握目标和成绩目标。掌握目标是指从事成就活动的意义在于掌握、理

31、解任务,提高自身能力,往往根据任务标准或自我标准来评价个体的表现;成绩目标是指以证明或显示自身能力为目标,努力完成任务的理由是要证明自己有胜任该项工作的能力,个体倾向于把自己和他人作比较,根据常模标准评价自身的表现,认为比别人做得好才算成功。成就目标对认知、情感和行为都具有重要影响。4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1)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速度不均衡的矛盾;(2)心理过程发展不协调的矛盾;(3)个性心理结构发展不完整的矛盾(4)自我发展与外部要求不一致的矛盾1可以把学习分为几个方式?(1)根据学习内容可把学习分为:运动技能的学习、认知的学习和情感的学习。(2)根据学习过程的特征可把学习分为

32、:试误学习、顿悟学习和模仿学习。(3)根据学习的理解程度可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2学习策略是指什么?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其实质是根据学习目标和材料,采用适当的方法来调控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从而有效地对信息进行加工。一般学习和记忆过程中的策略有:(1)注意策略。它是指一个重要方法即在学习材料中附加一些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注意并观察其对学习的影响。(2)编码策略。它是指按学生自己熟悉或习惯的方式来组织信息,以便于取用。(3)提取信息的策略。它是指按需索取贮存的信息的方法。3.小学儿童认知活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知觉从无意性、情绪性向有意性

33、、目的性方向发展;(2)注意从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向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发展;(3)有意识记逐渐超过无意识记并占主导地位。机械识记还占有优势,抽象记忆在逐渐发展;(4)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4.小学儿童道德评价能力发展的有以下特点:(1)从“他律”到“自律”。(2)从效果到动机。 (3)从别人到自己。(4)从片面到全面。 5、练习曲线的典型势态是练习曲线呈负加速变化。其特点是:初期进步快; 练习高原现象;后期进步慢;总的趋势是进步, 但有时会有暂时的退步。1.小学儿童心理机能的深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兴奋和抑制进一步增强;条件反射更加容易形成和巩固;第二信号系统在教学活动和人

34、际交往中得到进一步发展。5.低年级学生知觉的分析综合水平往往有哪些倾向?知觉事物较强的部分而忽略了事物的整体;知觉事物整体而忽略了组成整体的一些重要的细节。对事物产生一个笼统的、不精确的、割裂的初步印象。7.小学儿童道德观念是如何形成的?举例说明。小学儿童的道德观念是从直观具体的、比较肤浅的认识逐步过渡到比较抽象的、比较本质的认识;举例,是从大量的得到情境里抽象出来的。8.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小学儿童的概括水平? 举例说明。第一,引导儿童准确辨析和概括学习内容共同的本质特征;第二,强调学习迁移的特征;丰富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实例。9.教师如何克服性别偏见,因性施教?克服性别刻板印象;正确期望与评价性别

35、角色;指导男女学生自我社会化;优势互补,因性施教。四个方面要具体掌握。10.教师如何正确认识期望“输入”的效力过程?尽管学生各方面存在着差异,但是教师要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应每个学生实际情况的要求,给予恰如其分的期望,并采取措施因材施教。1.小学儿童个性品质的构成中哪些因素的形成最明显?情感逐渐丰富和深刻;自控能力增强;自我意识发展。2.文化对儿童的影响直接表现在哪些方面?通过文化的传承,使儿童了解前人的生活经验;向儿童传递该群体或民族的行为价值准则;使儿童能顺利地与他人及群体建立社会关系。4.什么是“抱负水平”?学生的抱负水平与哪些因素有关?举例说明。抱负水平指

36、一个人在从事某种实际工作前,估计自己所能够达到的成就目标。5.儿童道德评价的发展有哪些特点?从他律到自律;从效果到动机;从别人到自己;从片面到全面。8.“反馈调节”教学方法包括哪些步骤?包括诱导、尝试、归纳、变式、回授、调节。9.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教学风格?要兼收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教学风格之长,融进自己鲜明的个性,针对不同对象和教学内容,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变化的独特的教学风格。10.教师的威信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教师的威信是学生接受教诲的基础和前提;有威信的教师被学生看作仿效的典范和行为的楷模;有威信的教师能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1.母亲孕期的情绪状态为什么能影响胎儿?因为母亲产生情绪变化

37、时,血液会发生化学成分变化,这些血液流经胎儿体内,改变了胎儿生长的小环境。2.学校教育具有哪些特点?具有相对独立性、主动性、可控性。3.学习准备包括哪些基本内容?包括身体发展水平、动作技能水平、智力发展水平、情趣水平、人际交往水平以及自我意识水平。4.感觉记忆的信息被注意的有哪几种情况?有三种情况:事先预期的信息、强烈或新异的信息、主动选择的信息。5.小学儿童情绪发展有哪些特点?主要有:情绪体验由生物性向社会性发展;情绪体验由易变性、肤浅性向深刻性、稳定性发展;情绪表现形式从外露向内隐发展。6.学生的道德意志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一,道德动机经常战胜不道德动机;第二,排除内外干扰,实现其道德行

38、为。8.“反馈调节”教学方式包括的教学步骤中,“诱导”、“尝试”、“归纳”、“变式”、“回授”各自的含义是什么?诱导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尝试开展探求知识的活动逐渐引导学生发现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归纳用归纳法得出结论,并将结构纳入整个知识系统。变式进行变式练习训练。回授及时搜集和评定学生学习的结果,并有针对性组织辅导和讲解。五、论述题(每题15分)26联系实际论述促进知识迁移与应用的教学原则。为了将“为迁移而教”的思想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1)制定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的编排应该循序渐进;(3)把握每一阶段学习的迁移价值;(

39、4)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5)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6)培养学生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态度。27论述如何保持和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1)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己。小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在不断提高,但他们还难以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常出现两种倾向,一是对自己估计过高,过于自信;二是自我评价过低,过于自卑。这两种极端倾向均对自我发展不利。学生既要接纳优点,也要接纳缺点,同时要注意根据自己的能力,建立适当的抱负水平。(2)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小学时期是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因此小学生应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特别是良好的同伴关系

40、、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这对其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通过人际交往,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增进沟通与理解,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3)帮助学生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学生情绪既容易受外界影响,又容易感情用事,情绪常大起大落。要维护心理健康,就应学会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保持大脑的健康,培养各种兴趣爱好,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等都是有益的措施。(4)帮助学生学习性卫生的知识。学习性卫生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对自身变化加深了解,从而更好地适应这种变化。(5)帮助学生认识求助心理咨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时候小学生面对的问题可能是自我调整不易解决的,那么,向专业的心理咨询专家寻求帮助就是必要

41、和重要的。教师应让学生知道,求助心理咨询并不是因为有“病”,心理咨询是一种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为学生提供心理学帮助的过程。(6)儿童学业不良的辅导。对于那些学生智力在正常范围,而学习成绩经常明显低于同龄学生的一般水平应该进行相应的辅导。(7)问题行为的矫正辅导。对于那些扰乱他人或给个人身心健康发展造成障碍的行为,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矫正辅导。1试评述罗杰斯的学习理论。罗杰斯是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将其人格理论推广到教育和教学领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习理论。(1)意义学习:学习应该与个人生活、实践息息相关。学习的内容和材料应该是学生关心的,能够影响学生感情,推动学生行为,有助于学生个性形成

42、与发展的。(2)自由地学习:每个学习者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有他自己的感情和完善自己的倾向,这种倾向只有在能体验到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自由时才能得到最好的发挥。(3)学习者中心:学习者是有目的、能选择和塑造自己行为并从中得到满足的人。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学校和教师应尊重学生,真正把学生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4)学习的动机和目的:自我实现倾向乃是人类的基本动机,是学习的主要因素。意义学习的动机产生于人类基本的自我实现倾向。教师的作用是创造合适的气氛,允许自我实现倾向的自由发展。(5)学习的促进: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促进者和学习者是平等的关系。罗杰斯认为促进意义学习的关键是存在于促进者和学习者之间个人关

43、系中的某些态度品质。对罗杰斯学习理论的评价: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强调对人学习的研究;相信人的本性是好的,积极向上的。强调意义学习,重视对学生的人格完善。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和中心,向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对学习理论的发展是有很大贡献的。但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也有它的局限性,人本主义过分强调先天潜能在学习中的作用,片面强调自由选择和自我设计,忽视了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社会制约性,忽视了学生对系统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2联系实际说明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可从下面五个方面进行。(1)

44、从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学习动机的形成有外在与内在的原因。从学校中一般学科的教学来看,多数知识性学科的学习动机,是要靠学科本身所具有的正诱因特征来引发的。因此,在教学之初,教师如何设计教材教法以及教学活动,使之具有正诱因的特征,从而引导学生喜欢学习,自然是培养学习动机的首要条件。外在学习动机获得适度满足之后,也有可能转化为内在学习动机。(2)从基本需要提高到成长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只有基本需要获得满足之后,认知、审美、自我实现等成长需要才会产生。因此学校应设法先满足学生的基本需要,为成长需要的产生奠定基础。(3)从需要满足发展到价值追求。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学校教育应适应并选择学生心理上的需要,给予适度满足,使其产生价值感,进而自发地去追求。(4)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经验。成功的学习结果是产生学习行为的助力。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各自获得成功的经验,以使他在努力之后获得满足,从而肯定自己的价值。教师在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定时,不宜只按团体标准,而应重视个人的进步,以进步作为成功的指标。(5)善于利用教师的反馈激发学生士气。教师的反馈,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动机有很大影响。无论教师的反馈是正面的(赞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