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精品资料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一、指导思想1、明确复习课的目的。复习课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所学过的知识,使遗忘的内容得以重现,薄弱环节得以巩固,涵盖着全部教学内容。2、复习课过程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爱、进步与成功,会让他们更有复习的动力。3、复习课要内容新颖、形式多样。拓宽学生参与的渠道,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复习的兴趣。4、复习课的主动权要交给学生。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要更密切,探究程度要更有深度。二、全册知识概况 1、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
2、。2、全册还编排了9篇选读课文,并附2个生字表。要求认识的生字有20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有150个。3、从习作来看,本册提出了明确的习作要求,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常见的应用文。4、在阅读理解方面,本学段的重点是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口语交际要注意语言美,强调讲普通话,学会倾听。三、学情分析 我们班现有学生43名,大部分学生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但是学习上不肯用功,粗心者居多,还有三、四名学生学习态度很差,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上没有一点自觉性。四、复习目标 1、指导学生对整个学期的语文知识学习进行疏通和归纳。2、
3、在学生复习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分类、归纳性复习的方法。3、提高学生审题和应试的能力,复习掌握阅读和写作的技巧。五、复习方法: 先单元复习再按类型复习:分为:听写训练、基础知识、积累运用、阅读、写作等五部分。 1、听写训练、基础知识穿插在每节课中进行复习。2、积累运用总结出题型重在平时的练习。3、阅读部分的分类方法很多,可以从文章的内容来分,也可以从文章的表达方式上分。4、作文的分类也很多,可以从写人、记事、写景和应用文来分,也可以从命题的形式来分。六、复习措施: 1、以听写的方式检查字词。听写前先布置作业复习课后生字词及补充的四字词、成语。复习单元同步练习中出现的词语。听写后做评讲,将易错字、重
4、难点字重点讲解。集中讲学习这些字词的方法。2、课堂抽背和默写重点语段相结合。3、课堂练习、课堂评讲。教答题方法。4、整理这学期所有的试卷和练习题。5、指导考试技巧、强调卷面的书写。6、阅读: 课内语段:抓重点课文的重点语段,了解文章的中心,进行阅读的训练:注重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课外语段:(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答题方法。形成阅读能力)七、帮助学困生: 1、组织一帮一的学习合作小组。一个优等生对应一个学困生。2、每次听写、默写之后,老师对个别学生单独进行指导。3、利用休息时间进行辅导。(严重学困生:张翔宇、朱孟凡、娄家振、化海峰、朱志鹏等)八、复习内容: (一)基础知识: 1、生字词
5、:掌握本册要求学会的150个会写的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正确书写。2、词语:理解常用的词语并学习运用。主动积累课文中出现的四字词语和成语正确认读,正确书写,大致了解意思。理解常用的词语并学习运用。3、多音字:结合课文的朗读,读准多音字。对课文中带*的多音字,要重点复习。4、句子:语句通顺,表达清楚。根据要求写句子。5、读读背背:熟记积累运用中要求读读背背的词语、名言警句、谚语、歇后语、古诗词。 (二)阅读: 1、了解课文题材,本册中出现了白话文、相声、剧本、文言文、记叙文等,课后资料袋中的内容要实记。2、能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古诗词。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
6、,揣摩词句的意思。每课中的课后练习题中带点的词语意思。4、能把握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表达方法。5、能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6、能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背景资料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7、能结合阅读资料,联系生活实际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8、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9、根据内容进行补篇练习。(三)习作: 本册涉及到的作文类型有:书信、童年趣事、自由习作、缩写、竞选稿、写人、记事1、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2、能按一定的顺序写,根据表达需要分段表述。3、做到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4、书写规范、整洁。5、40分
7、钟不少于400字。6、养成想清楚再写和写后认真修改的习惯。九、复习课时安排: 复习时间为6月10日到6月28日共 12 课时。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 ),天空是那么( ),使我总想( ),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 ),而并不( )。四面都是小丘,平地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 ),一会儿又( ),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 ),就像只用( ),不用墨线( )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 ),又叫人( ),既愿( ),又想坐( )。(1)这段话选自 ,作者是 。这段话中形容草原辽阔无边、碧绿的
8、词语是 。(2)用“ ”划出文中的比喻句,它把( )比作( ),读后使我感觉 。(3)用“ _ ”划出文中拟人。这种境界是指 。如果当时我也在这美丽的草原,我会 。 2、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 )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需要它,它就在( )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 )的枝干。不管遇到( ),它总是( ),( ),( ),( )。” (1)从这段话里,我看到了白杨外在的特点: ; 其实,这段话在写作方法上采用了 ,爸爸介绍白杨树的同时,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 3、梁国杨氏子九岁,甚( )。孔君平( )其父,你不在,乃( )。为(wi wi)设果,果
9、有(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 )。”儿应(yng y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 )。” (1)解释字词的意思。甚 惠 ;乃 ;诣 ;示: ;未: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 写的 一书。(2)请把划线部分翻译成白话文: 。 4、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 、 。许多窗子连在一起,汇成了 ,让我们看的人 、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的时候, ;走在街上的时候, 。 , 。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 的。 请用“ ” 画出表现“景色奇丽”的句子;用“ ”画出文中表现“民族奇特”的句子。 8、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 ,毫不 。不管怎样 ,他总能 地挤过去。
10、遇到 的地方,他总能 ,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 。两边的建筑物飞一般地往后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划出这段话的中心句。这段话从 、 两方面写出了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多。9、水面上 ,只见月亮的影子在 。高大的石头建筑 ,古老的桥梁 ,大大小小的船都 。 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 。10、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指的是 、 、 、 。王熙凤是 中的人物,作者 ;武松是 中的人物,作者 ;草船借箭选自 ,作者 。 11、有志不在 ,无志空长 。天行健,君子以 。莫 ,白了少年头, 。路曼曼其修远兮, 。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 写一副你积累的对联: 写出一句你积累的名言或格言: 第一
11、单元复习梳理一、 基础知识多音字及易错读音:蒙古包(mng)好客(ho)同行(xng)似乎(s)二、 文本解析草原:散文,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移步换景,情景交融,流露出作者对蒙汉两族人民及对蒙古草原的赞美之情。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诗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既全文的中心句。背诵经典段落:课文一、二自然段。白杨: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语言描写和神态刻画,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
12、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段话是全文体现借物喻人的典型句子。作者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这样的关联词语,一气呵成地刻画了戈壁上的白杨树。一方面描述了白杨树外在的特点-高大挺秀,能顶住任何自然灾害,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茁壮成长;一方面表现了白杨树的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这正是边疆建设者身上特有的奉献精神,听从祖国安排,无怨无悔地扎根边疆,无私奉献地建设边疆。这是人与树的神似处,也是以物喻人的连接点。三、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 ),空气是那么( )
13、,天空是那么( ),使我总想( ),表示我(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 ),就像只用绿色( ),不用墨线( )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轻轻流入( )。“不用墨线勾勒”指的是小丘和平地 。3这种境界既使人( ),又叫人( ),既愿( ),又想坐下(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了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跳的跳,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己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1、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2、“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是全文的( )句,它的意思是:-。白杨树从来就这么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 ,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
14、到 还是 ,不管遇到 还是 ,它总是那么 ,那么 ,不 ,也不 。这一段的表达方法是( ),爸爸的话说明了白杨树的外形特点是( );白杨树的精神是( )。爸爸借说白杨树的这个特点表达了自己 的决心。爸爸( )着孩子,( )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 )。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边,在一棵高大的的白杨树旁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暗指( ),“几棵小树”暗指( )。这种写法叫( )。第二单元复习纲要一、字词部分草铺(p) 收篙(go)停棹(zho)亡(w)赖 卧剥(bo)莲蓬(peng)翁媪(o) 倭(w)瓜 澄(chng)澈咀嚼(je
15、)慢慢地嚼(jio)运转(zhun)自如二.课内积累【古诗词】1.牧童(唐) 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前一句意思: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全诗意思: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声牧童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2.舟过安仁(宋) 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后一句意思: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全诗意思:两个儿童坐在
16、一只如扁舟般的小船上,奇怪的是他们在船上却不用篙和棹。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3.清平乐村居(宋) 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全词意思:大儿子,在小溪东岸的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最逗人喜爱是调皮可爱的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在内容上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都是写古代儿童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园地积累】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立志名言)君子处世,就应该像天一
17、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止息。2.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传家宝(立志名言)不一定年龄大的人才有理想,一个没有远大志向的人,即便是活到很大的岁数也是虚度光阴。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惜时诗句)不要虚掷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后悔也无济于事。4.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偶成(惜时诗句)时间是过得很快的,一转眼就告别少年时光了,但要掌握一门学问却是很难的,所以请珍惜时间,不要浪费光阴。5.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求索诗句)追寻真理的道路是很漫长的,我将不断地追寻、探索。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好学名言)不积累半步行程,就无法到达千
18、里远的地方;不汇集涓细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河大海。三、文段理解古诗词三首“怪生无雨都张伞”中“怪生”的意思是怪不得。“最喜小儿亡赖”中“亡”读w,“亡赖”的意思是顽皮、淘气。“清平乐”是词牌名,其中“乐”读yu冬阳童年骆驼队1.这是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中国著名女作家(林海音)。2.在本文中,作者写了童年这样几个画面:(看骆驼咀嚼)、(想象骆驼系铃铛)、(想为骆驼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好奇地问妈妈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四件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这些场景是按(季节推移)顺序写的。童年的发现1.课文讲叙了作者(童年时代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经过),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
19、惊人的想象力)。表现了作者(童年时代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和大胆的想象)。2.理解句义: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一语双关。1) 它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真实情况,哥白尼等科学家都有过这样的遭遇。2) “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我有这样重大的发现,被轰出教室也就不足为奇了。作者把自己跟世界上有重大发明与发现的人列在一起,让自己得到了安慰。 第三组:语言的艺术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看,
20、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所以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孔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叫出了这个孩子。可见,孔与孩子很熟。 为设果,果有杨梅。 谁为谁设果?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看起来孩子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晏子使楚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
21、么样的国家?这是晏子和楚王第一次斗智。晏子不卑不亢、将计就计,以楚王之法反击楚王。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这是晏子和楚王第二次斗智。先贬低自己,再贬低楚国。晏子将计就计,来了个顺水推舟。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22、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晏子举了个楚国上下都熟知的现象来反击楚王。楚王的三次笑:初见晏子,“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这一笑极尽轻蔑之能事,表示楚王根本没有把晏子放在眼里;(轻蔑的笑)面对晏子不动声色中的滴水不漏的回击,他无言以对,“楚王只好陪着笑”,他其实是装作听不出晏子话里的话,以笑来掩饰自己的尴尬;(尴尬的笑)“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嘲笑齐国的人做贼没出息。表面上态度并不尖锐,实际上是笑里藏刀。他不甘心就此认输,又想出了新花样,这种笑,居心更加险恶。 (阴险的笑)三、本单元的主要表达方法:1杨氏之子中:孔指
23、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2.晏子使楚一课中人物对话比较多。以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突出特点。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这是故事的起因;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这是事情的经过;结尾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是故事的结果。首尾照应,思路清晰,行
24、文紧凑,结构严谨。练习:梁国杨氏(s sh)之子九岁,甚(shn shng)聪惠。孔君平诣(zh y)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wi wi )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yng y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qn qng)。”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2先解释带点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诣( ) 乃()(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示()曰()(3)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闻()3孩子的回答妙在哪里?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的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
25、。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1这段话选自 ,这篇文章是根据 改写的。2“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 。 3晏子的“装着很为难的样子”和“故意笑了笑”,表面是为自己( )难为情,怕( )楚王;实际上让楚王( ),既维护了齐国的( ),回击了楚王的( ),同时又保护了( )。第四组“
26、他们让我感动”1.再见了,亲人本篇课文为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2.重点句子解析: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这里的“雪中”是指志愿军战士所面临的困境。这段话表达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热爱和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感激之情。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啊!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
27、么落泪了呢?这样一个刚强的孩子,妈妈牺牲时没有哭,与志愿军分别时却哭了。这种对敌人的“恨”与对志愿军的“爱”产生了强烈的对比,表现了朝鲜的孩子们与志愿军叔叔的亲密感情。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这样高的代价”是指朝鲜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付出了血的代价被敌人的炮弹炸断了腿。这段话用反问的语气强调肯定了以大嫂为代表的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3.本文表达方法:(1)本文采用叙事抒情交织的表达方法。作者是以志愿军对前来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前3个自然段的写法大体相同。首先,都是祈使句开头。其次,这3个自然段还以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
28、尾,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第三,中间叙述的内容又把现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写得情真意切。课文的最后3个自然段以呼唤的方式,抒发了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5.课文的第一段,写了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了那些事?(1)大娘几天几夜么有合眼为志愿军缝补衣服。(2)阻击战时,冒着生命危险送打糕到战场(3)为救护伤员,大娘牺牲了自己唯一的亲人。6.在文中亲人指的是( )。大娘为了救伤员,失去了( )。小金花为了救老王,失去了( )。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失去了( )。志愿军为了帮助朝鲜人民打败美国侵略者,在朝鲜的土地上( )。所以说,志愿军和朝
29、鲜人民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中朝两国人民的情谊:( )。7.把反文中的问句“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改为陈述句: 16 桥1主要内容:本文写的是一位普通的老GCD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2.以桥为题的深刻内涵: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GCD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3.重点语句解析: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这里把老汉比喻成“一座山”,既表现了老汉的威严、冷静,与人们在山洪暴发时“惊慌”“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又写
30、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这里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中、在人们的重压下即将断裂的危急情景,也为下文写木桥的轰塌埋下了伏笔。3表达方法有三个突出的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4老汉的形象:沉着冷静 不徇私情 先人后己 尽职尽责5.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有如下几种:如:直接抒情叙事抒情借景抒情6.本册书中共有2则成语故事,一则是城门立雪多用来称赞尊师重道的精神。一则是入木三分原来是形
31、容书法笔力强劲的,后来也比喻见解、议论十分深刻。7.本单元需要特别注意的生字读音:友谊( )抽噎( )奄( )奄一息 势不可当( )募( )捐 筹( )集 颠( )簸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单元知识点(红色部分为第五单元,没统一印刷,请自己打印并复习)一.语文常识将相和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史记用为人物写传的形式来反映历史。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汉代的司马迁。草船借箭根据三国演义改编。作者罗贯中。小说写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的故事。了解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景阳冈节选自水浒传第二十三回,课文写得是广为流传的“武松打虎”的故事。 作者施耐庵。猴王出世选自古代神话小说西游
32、记,作者吴承恩。塑造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个性鲜明的神话人物形象。二、基础知识能够正确默写读读写写和日积月累三.文本解析1. 重点段落将相和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根本无诚意拿城换璧,就上前一步,故意说璧上有瑕,巧妙地将和氏璧要回手中。这一言行充分表现了他的机智。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理直气壮”,指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真是手中有璧,心中有底。一个“撞”字足以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无畏,也可看出他的才
33、智过人。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由此看出蔺相如做事考虑得非常周全。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从中看出他机智勇敢、做事果断、不畏强暴的性格。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是廉颇在蔺相如位居其上后的认识,这一认
34、识是将相不和的原因,他言辞无礼,充满不满情绪。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这段话说了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蔺相如回避廉颇并不是怕他,而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为国家着想。另一层意思是说将相和与不和与国家安危的关系:将相和,国家则安;将相不和,国家则危。这几句话,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这里反映了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性格特点。草船借箭诸葛亮说:“你借给我
35、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有计谋、有胆略,知人善用。他早在立军令状之前,就算好了人,想好了整个草船借箭的计划。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诸葛亮考虑周全,安排巧妙,抓住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利用大雾的天气,前去“借箭”。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这样既能
36、两面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也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返回,省去调头的时间。也体现了诸葛亮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 诸葛亮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根据客观形势决定策略。2.感受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顾全大局、爱国廉颇:知错能改、顾全大局、爱国诸葛亮:足智多谋有胆略周瑜:聪明过人 妒贤嫉能鲁肃:忠厚老实 顾全大局曹操:谨慎多疑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复习要点1、文学常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作者是徐光耀;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作者是吴敬梓;“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2、人物形象特点及选段侧重的描写方法: 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选段侧重于对小嘎子动作、心理的描写。 严监生:吝啬、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选段侧重于对严监生动作、神态的描写。 王熙凤:具有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等特点;选段侧重于对王熙凤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3、重点段落: (1)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