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生命出现前, 演化过程;生命出现后, 演化极其活跃。 2. 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原始 和古老的 类全部灭绝。 3.中生代末期: 及5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消失。 4.自然地理环境是 、 、 、 、 、 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 5.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 和 。 6.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
2、 的改变。 7.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 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 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8. 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 和植物 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 9.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进行的 和 交换,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10.生物是土壤 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 的因素。 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 11.成土因素中, 和 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
3、 和 则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 12.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1)从 到 的地域分异( 地带性): 受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 沿着纬度变化(南北)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分异是以 为基础的。例如: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带,其两侧随纬度升高,是 、 。 (2)从 向
4、 的地域分异( 地带性): 受 的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的有规律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 为基础的。例如:中纬度地区(特别是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出现: 带— 带— 带- (3)山地的 地域分异:在高山地区,随着 的变化,从 到的 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自然带。举例:赤道附近的高山
5、从山麓到山顶看到的自然带类似于从 到 的水平自然带。 (4) 分异规律,由于 差异影响、气候差异影响、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差异影响。其分异特点: 、 。 二、选择题 1.生物在地理环境变迁中起重要作用的根本原因是 A.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D.大量无脊椎动物的出现 2.大量无脊椎动物开始出现在地球表层的时代是 A.
6、志留纪 B.石炭纪 C.寒武纪 D.二叠纪 3.下列气体中不属于主要温室气体的是 A.甲烷 B.氮氧化物 C.臭氧 D.二氧化硫 4.有关生物进化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①陆上孢子植物时代 ②被子植物时代 ③裸子植物时代 ④海生藻类时代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①→③→② D.③→②→①→④ 5.关于地层和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叶虫化石存在于元古代地层中 B.各类岩石组成的地层中都有化石 C.化石是埋藏在地层中的古生物
7、遗体或遗迹 D.元古代地层中常含有恐龙化石 读地质年代图,回答7~8题。 6.图中②~⑥的地质年代依次是 A.古生代、元古代、中生代、太古代、新生代 B.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C.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元古代、太古代 D.中生代、新生代、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 7.出现在⑤时期的生物有 ①三叶虫 ②恐龙 ③蕨类植物 ④爬行动物 ⑤原始鱼类 A.①③⑤ B.②④ C.①④⑤ D.②③⑤ 8.全球陆地基本形成一片,许多地区气候暖湿,森林主要由蕨类植物构成,动物从海洋向大陆发展,该地质年代是 A.太古代
8、 B.元古代 C.古生代 D.中生代 9.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这一 现象体现了 A.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B.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 C.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孤立性 D.人类与环境不相统一 10.我国南方平原地区由于长期耕作形成的土壤是 A..水稻土 B.黑垆土 C.红黄壤 D.砖红壤 11.有关成土母质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土母质就是土壤 B.成土母质为土壤提供全部的矿物养
9、分 C.成土母质的颗粒较细,则发育而成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 D、成土母质需进一步发育才能形成土壤,故其粒度与土壤质地并无关系 12.有关气候与土壤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少 B.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都较快 C.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多 D.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多呈现碱性 13.地理环境各要素在南北方向产生有规律更替的主要原因是 A.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 B.受寒流或暖流的影响 C.距海洋远近不同 D.地势高低起伏 14.我国北方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自然景观依次
10、出现森林、草原、荒漠,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海拔高度 15.世界上经度地带性最明显的是在哪个大陆的中纬地区 A.北美大陆 B.南美大陆 C.非洲大陆 D.亚欧大陆 16.在下列地理环境中,属于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的是 A.青藏高原的高山植物区 B.亚寒带针叶林绵延数千公里 C.秦岭——淮河以北的温带落叶阔叶林 D.澳大利亚自东向西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带的半环状分布 17.下列关于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说法正确的是 A.山麓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是一致的
11、 B.垂直地域分异与山地所在纬度、高度没有关系 C.山地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数目越少 D.喜马拉雅山南坡植被比北坡的植被数目要少些 18.邯郸烟台威海地区对应的自然带是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 温带荒漠带 19.下列哪种气候类型发育两种自然带 A. 地中海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温带大陆性气候 D. 热带草原气候 20.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洋流 B. 海陆分布 C. 地形 D. 大气环流
12、21.关于自然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热带草原带在非洲分布最广 B. 地球上跨经度最多的自然带是亚寒带针叶林带 C. 除南极洲外,各大洲均有亚热带硬叶林带 D. 热带季雨林带在中国有分布 22.回归线和极圈之间现存的最大的天然森林主要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亚寒带针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23.下列山地中,垂直自然带带谱最丰富的是 A.乞力马扎罗山(5895米) B.天山(4850米) C.北美麦金利山(6194米) D.珠穆朗玛峰(8848米) 图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回答24-26题。
13、 24.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25.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山脉走向 D.山体坡度 26.该山可能位于 A.赤道附近 B.40°S附近 C.40°N附近 D.极圈附近 三、综合题 1.读澳大利亚大陆自然带分布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自然带名称: A
14、 B C D E F (2)A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该气候类型 的成因是 。 (3)自然带A——D——E的变化体现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影响的主导因素是 __ ;自然带A——B的变化体现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影响的主导因素是 ____ 。 2.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_________ 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 (2)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同纬度的③为温带荒 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自然带③分布于________和_________气候区. 4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