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阿图什市林业扶贫项目“十二五”规划编制方案 阿图什市林业扶贫项目“十二五”规划(林业扶贫)编制方案阿图什市林业局二一年三月编阿图什市林业扶贫项目“十二五”规划编制方案目 录第一章 总论(一)规划的依据和目的(二)规划的范围和期限(三)规划的必要性和意义(四)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第二章 贫困现状(一)基本概况(二)贫困现状第三章 规划实现目标总体目标第四章 建设内容和规模(一)生产发展类(二)生态环境类(三)扶贫培训类第五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一)资金估算(二)资金来源(三)资金筹措第六章 保障措施阿图什市林业扶贫项目“十二五”规划编制方案第一章 总论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党中央根据我国城乡关系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缩小城乡差别,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规划的依据、意义1、规划依据为在农业和农村人口比重大、农民收入低、生产生活条件差的西部边城探索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2010年,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关于做好“十二五”农村扶贫开发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和要求,阿图什市林业局坚持以扶贫村建设为载体,以贫困人口为对象,以产业培育为核心,以基础设施、人口素质和人居环
3、境建设为重点,结合阿图什市的实际,减少贫困人口,缩小城乡差距,消除农村贫困,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重要途径,特制定本规划2、规划意义在进一步明确阿图什市边境一、二、三线的不同扶贫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各乡村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及发展的不平衡性,从把握全局和注重特性的角度,提高提高扶贫试点工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避免边境扶贫试点工作出现以偏盖全的矛盾,保持边境扶贫开发的整体推动性,有利于巩固2011-2015年扶贫工作成果,有利于贫困乡村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二)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1、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发200732号文件这一历史性机遇,全面
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不断推进和创新扶贫开发重要举措,继续围绕“一个中心”(立足民生、发展产业、安边兴市、以边带城)、“两个瞄准”(瞄准边境一线和农村)、“三个变化”(村变、户变、边境一线变)的边境扶贫试点工作思路,以“安得下、守得住、能致富”为目标,以巩固民生为抓手,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以边民增收为最终目的,大力实施资源开发和资源转换战略,不断完善民生保障服务体系,重点加强边境三大能力建设(即:护边守边人群承载能力、边境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解决社会事务能力),达到“两个回流”(引导高素质农牧民回归边境一线,增加守边能力;实现护边人员新老更替,进一步提高支撑服务一线
5、的功能和作用)的现实效果,实现边疆稳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边民安居乐业的目标,推动市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原则(1)瞄准重点与统筹兼顾相结合原则。始终把试点工作的重心放在边境一线和农村,把解决一线和农村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问题作为试点工作的首要任务,优先解决和巩固其住房、就医、子女就学的问题;并按照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要求,联动二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为边境一线提供有效支撑和良好服务,逐步并最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可持续的目标。(2)自力更生与社会扶持相结合原则。充分发动群众,调动、激发群众参与建设、参与监督和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优良传统的积极性,依靠勤劳的双手共建自己的美好家园,共
6、享建设成果;并最大限度利用好国家、自治区和有关部门以及对口帮扶单位在政策、项目、资金上的大力扶持,积极推动“村变、户变、边境一线变”的目标早日实现,不断增强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3)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目前阿图什市需要解决的问题仍有很多,但要充分考虑财力和承受能力。既集中力量解决一些突出问题,又不能把摊子铺得过大,更不能盲目扩大规模、提高标准、留下资金缺口。(三)规划的范围按照瞄准边境一线和农村的原则,本规划把18个行政村、3159户贫困户以及450户守边户作为边境扶贫试点规划的范围。(四)规划期以2011-2015年(五年)边境扶贫规划的实施为基础,将2010年作为本规划基期,将2
7、011年至2015年作为阿图什市进度期。第二章 贫困现状第三章 规划总体目标为进一步明确扶贫工作的方向和思路,将奋斗目标以更量化的标准来体现。区分边境一、二、三线的不同责任,以边境一线、二线为重点,分轻重缓急,就近就地解决好民生问题,形成守边有功,护边有责,戍边光荣的扶贫政策导向。按照 “稳定脱贫、持续增收、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设计扶贫项目,建立更科学和人性化工作管理机制,为阿图什市开展下一阶段的扶贫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和保证。到2013年解决一线、二线、三线现有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25;到2015年,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35,人均增收200元。第四章 建设内容和规模(一)建设内容建设内容是按照
8、“一个中心,两个瞄准,三个变化”的总体工作思路,根据边境一、二、三线的不同责任和需求,经过讨论筛选确定的。主要是满足贫困群众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使贫困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做到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贫困群众可以实实在在地看到、感受到、体会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明显变化。具体建设内容可分为生产发展、生态保护、科技培训等共4大类21个小项目。(二)建设规模1、生产发展项目在原有示范园区基础上,力争建设和巩固1000亩林果科技示范基地、1-2个兴林富民示范乡镇,10-20个兴林富民示范村以及200-300个林果致富示范户,切实提高林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结合老果园改
9、造工程,将上阿图什乡和阿湖乡的果树品种更换为核桃和红枣,逐步实现“一村一品”,上阿图什乡的特色林果发展以核桃为主,5年内要种植40万株,人均拥有核桃10株,阿湖乡要结合水库移民项目,5年内在适合葡萄种植的地区发展5000亩葡萄,核桃种植8万株,达到人均拥有核桃5株;以松他克和阿扎克两个园艺乡为重点,不断扩大“阿图什木纳格葡萄”的种植面积,计划在5年内将两个园艺乡目前的3.5万亩小麦地逐步转化为葡萄园;格达良乡重点在“三边”种植大果沙枣,试种5001000亩的红枣、核桃等品种,引种成功后再逐步推广;哈拉峻乡和吐古买提乡要结合当地气候条件,重点发展大果沙枣种植,试种红枣、苹果、桃子等品种。建成10
10、0座戈壁林果大棚、特色林果示范基地21000亩、特色林果良种补贴60%、苗木补贴20000亩、基地扩充13000亩、新建苗圃地20个,新增节水灌溉项目8个,新建穗条低温库5个。2、生态保护项目完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造林5万亩,荒山造林10万亩;封育18万亩;三北五期防护林工程完成人工造林7万亩;重点公益林营造5万亩;防沙治沙项目5000亩。3、科技项目完成林果业技能培训5万人,完成5000亩老果园改造;完成37500亩核桃基地、3500亩红枣嫁接;启动种苗花卉产业示范200亩,完成阿图什市经济、生态良种认定工作,完成10000亩木纳格葡萄、无花果有机认证。4、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标准化建设林业工作站
11、8个,其中县级标准化林业站1个,乡级标准化林业站7个。第五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一)投资估算阿图什市扶贫规划建设内容共涉及4大类21项,23780.98万元,其中:生产发展类10684.5万元,生态保护类7650.4万元;科技项目456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886.08万元。(二)资金筹措总投资23780.98万元,其中:财扶资金9865万元,以工代赈7650.4万元,地方配套1000万元,投工投劳5262.58万元。第六章 保障措施一、加强对林业建设的领导加强对林业发展规划项目实施的组织领导,把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发展林果业作为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任期的主要责任和考核政绩之一,实行领导干部保护生
12、态环境、发展林业任期目标责任制。把责任制的落实情况作为干部政绩考核、选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二、加大政策扶持与项目管理力度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多种所有制林业并存,大力发展个体、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林业。建立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真正体现“谁造林、谁所有、谁受益”要求的,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种投入主体积极参与造林绿化的政策。深化林业改革,把产权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按照“稳定一批,完善一批,调整一批”的办法,建立“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规范顺畅,监管服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强化工程投资管理,严格投资决策责任制,实行“谁决策,谁负责”机制,建立有效的投资
13、评估制度和专家参与制度,广泛听取多方意见,避免决策失误。强化资金管理,加强资金使用的追踪检查和审计监督工作,严格财务制度,确保投资效益。强化信息管理,对工程施工进度、质量、林木生长状态、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动态监测,并及时对各类信息进行汇总、上报和反馈。强化建设项目管理。规范建设行为的各项规章制度及管理办法,使各项林业工程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坚持以规划为依据,突出重点,集中连片,综合治理。在项目管理上,全面推行项目第一责任人制、项目法人制、项目监理制、合同制管理制、竣工验收制、公示制等制度。推行项目全过程招投标制,对项目的设计、施工以及主要设备、材料、种苗等采购实行公开招标。所有林业建设工程要规
14、范立项、按设计施工、按效益考核。三、加大林业建设资金投入力度按照国家规定,生态林业建设投资主体是国家和各级政府,所以要大幅度增加生态林业建设投入,并达到与建设速度相适应。积极争取国家对我市林业的贴息贷款、多种经营贴息贷款的规模和其它政策性贷款的额度,保证中央、地方财政贴息政策的落实。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对林业的投入。鼓励群众投资林业。群众是经济林开发投资的主体,要广泛发动群众投资开发,强化主体投入意识。争取项目资金,按照高起点、高科技、高投入、高效益的要求,筛选一批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的项目,上报国家和自治区立项开发。利用资源优势,招商引进外来资金投资林业。认真落实林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充
15、分调动社会各方面投资林业建设的积极性。特别要鼓励扶持非公有制林业经济的发展,拓宽林业发展的融资渠道,通过股份合作、租赁承包、拍卖、联营等多种形式,广泛筹集社会闲散资金。依法征收、管理、使用好林业专项资金,并加强对资金使用的有效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加大林业科技支撑力度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资本和第一要素,把人才的教育、培训、选拔和林业的发展进行统一规划,狠抓林业行政机关信息化、制度化、规范化、社会化建设,不断增加干部职工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下大力气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培养,不断提高林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和总体水平,切实提高林业发展的科技含量,不断强化高新技术和先进实
16、用技术在生产加工中的主导作用,以提高林业产品的附加值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乡镇林业站是对林业生产经营实施组织管理的最基层机构,对推进全市林业工作起到重要的作用。每年要制定业务培训计划,举办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对全体基层林业干部进行一次业务技能轮训。努力发展林业教育事业,重视林业行业培训工作。应以岗位培训为重点,积极开展专业培训和专题培训,实行鼓励、支持培训的政策措施,并把培训及考核与人员的使用和晋级结合起来。紧紧围绕林业高产、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这一核心,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提高先进而适用的林业技术和科技成果普及和推广应用的速度、广度和深度。积极探索建立科技、生产、计划、财务“四位一体”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机制。从政策、经济等多方面激励林业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深入现场对林业项目施工技术进行指导或技术承包等,努力增加林业生产建设项目中的科技含量,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加速普及推广应用,使科技成果尽快形成林业生产力。11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