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数学速度、时间与路程教案精品文档课题:速度、时间与路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从生活经验的快慢引入数学中速度概念学习,在速度的测算中理解其含义,会读写速度单位,感知不同速度的快慢。2从问题解决的探究中,体会速度概念引入的意义,并能应用速度与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3从概念的学习中体会数学学习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二、目标制定的依据:1.教材分析: 路程、时间与速度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安排在第二单元“两位数与两三位数相乘”之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是学生今后学习行程问题应用题的基础。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利用学生原有一些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进行测算,通
2、过快慢的描述理解速度的含义,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用统一的符号写出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二是让学生通过对生活中不同事物运动的速度的了解,尝试建构对速度快慢的量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2.学情分析: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单价、数量、总价的内容,对于复合单位有过初步的认识,并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了初步感知路程、时间、速度的生活经验,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一定关系,而且“速度”这个词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学生都知道我们常说的快慢指的就是速度。可是到底什么是速度,速度的快慢跟什么有关呢?学生便不太清楚。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在一定程度上为
3、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解决相应的应用题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奠定了基础。 因此,本节课将以速度的认识为中心,路程与时间的揭示穿插其中。从切身体会最深的人的跑步速度引入,到日常应用广泛的汽车、飞机等高速交通工具感知高速,实现从原有经验中的快慢提升到数学数量关系中的速度的量的学习,在概念含义的理解和学习中形成新的经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从原有生活经验出发,直接感知快慢1.经验描述快慢(先看图)说说谁快谁慢?2.揭示研究对象物体运动的快慢 有的快,有的慢,那么它们到底有多快,或有多慢呢,今天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研究用数
4、据来描述它们的快慢。板书:快慢 不快,很慢,有点快,很快,非常快,飞快 激活学生原有经验中关于速度的认知及与路程、时间的关系,找到本节数学课学习中速度概念学习的生长点。二、速度的测算与概念形成1、用数据描述快慢引出速度概念 (1)数据的收集情境引入:首先,我们就从身边最熟悉的跑步快慢来研究。请一个学生(小A)示范。你觉得要想表示出他跑步有多快,需要测量哪些数据?讨论。交流:围绕能否表示出快慢来交流。小结:要想表示出小A跑步有多快,我们不但需要知道时间,还要知道相应的路程。板书:路程 时间 收集数据。(学生再跑一次,用码表和卷尺测量)板书数据:6米,3秒( 学生惊讶的反应中,跟进,哇他好快啊)(
5、2)快慢的表示那根据这两个数据,要向别人描述他跑步有多快,你会怎么描述?预设: 3秒跑了6米 每秒跑2米 63=2(米) 63=2(米/秒)讨论:交流1:这些方法都能帮助别人想象他的快慢吗?擦去不能的交流2:哪个更容易帮别人感受他的快慢?)小结:像这样用路程时间求出的每秒钟行的路程(板书),就叫做小A跑步的速度。板书:小A跑步的速度是2米/秒。读法、含义。请学生写一写(完善一下算式),读一读,体会速度的读法和含义。2、从一个速度到多个速度丰富速度概念谈话过渡:刚才我们只是在教室里很短的路程下测算了同学的跑步速度,其实在生活中,我们跑步锻炼时,跑的路程比这要长多了,那速度又会是多少呢。(投影)姐
6、姐和哥哥早上起床跑步锻炼。姐姐跑了1000米,用了8分钟;哥哥要参加马拉松比赛,他练习的时候跑了32千米,用了4小时。从上面的信息中,可以知道姐姐的速度是( )米/分,哥哥的速度是( )千米/时。交流1:你是用怎样的方法来求他们的速度的呢?求出来的表示什么意思?板书:每分钟行的路程,每小时行的路程交流2:下面也让我们一起来想象一下这两个速度吧!小结:像这样求出的每分钟或每小时或每秒行的路程就叫做速度。当然如果行的路程更遥远了,还一定是每分钟、每时吗?(单位时间) 只收集路程或时间一个数据的,收集两个数据的。学生交流讨论。预设:学生描述比较具体,不能整体概括出路程和时间的概念。单位的读写:预设:
7、文字描述,算式描述,只用路程单位,只用时间单位,复合单位, 学生思考计算方法,交流这样计算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尝试如何去想象物体运动的快慢这个环节紧紧围绕怎么表示快慢展开知识的学习。速度概念的产生围绕表示快慢,单位的建立围绕表示快慢。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语言难免会以生活中的语言来描述这些数量,教师在互动交流中,逐渐引导学生用“路程”和“时间”等专业术语来表达数量关系。 为了如何有效的表达物体运动的快慢,逼迫学生在尝试和对比中,形成用单位时间行驶的路程即速度这个量来描述快慢。速度的量感建立是很难的,但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建立量感建立的方法,即想象时间,想象路程。 三、速度概念的深化认识1 速度单位是可以
8、互相转化的。刚才我们已经会用速度的多少去描述想象他们的快慢了,但你现在能知道小A和姐姐的速度谁快呢?2米/秒125米/分学生探讨。交流:小结:原来速度单位不同时,虽然也能描述快慢,但要一眼比出谁快谁慢时我们还是要有统一的速度单位才能较快的比较。2.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速度表示方法。 谈话转入:(1)常用单位千米/时介绍刚才我们已经知道哥哥的速度是8千米/时,虽然大家对千米/时这个速度单位想象起来有着一定的困难,但这个单位在生活中却存在着广泛的运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不同物体运动的速度。投影 小结:日常交通工具的速度的描述,我们日常通用千米/时来单位。 (2)生活特殊速度表示的方法 生活中一般都是
9、用每秒、每分或每时的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但有的时候却用时间来记录快慢,这是为什么呢? 预设:统一成米每秒,除不尽,没办法比较;除不尽,也能比较;统一成米每分计算,交流数量关系。用语言描述每一个速度的含义,在对比中说一说谁快谁慢。 让学生初步体会速度单位也是可以换算的。统一的单位才能直接比较快慢。 关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速度,在描述每一个速度的基础上,再在对比中渗透相对的快慢关系感知。 四、速度概念的再生活化 1.小结:通过今天速度的学习,你对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作业:(1)绕操场跑两圈,测一测,看看自己的速度大约是多少?是不是每分跑的路程一定相同?(2)收集一些不同类事物的速度,看看它们的快慢如何?学生围绕板书和学习过程说自己的认识。作业设计的意图,一是检验在实践中会否测算自己的速度,二是丰富生活中不同类别的事物运动的速度,增加知识面。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