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7 ,大小:2MB ,
资源ID:3766059      下载积分:2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376605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设计(全册)讲课讲稿.doc)为本站上传会员【精***】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设计(全册)讲课讲稿.doc

1、2019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设计(全册)精品文档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进度表2019.08周次时间教学内容备注一8.268.30 草原(3)丁香结(3) 书法(1)课外阅读(1)二9.29.6古诗词三首(2)花之歌(1)习作(2)语文园地(2)三9.99.12七律长征(3)狼牙山五壮士(3)书法(1)课外阅读(1)9.13中秋节放假四9.169.20开国大典(3)灯光(1)口语交际(1)习作(2)课外阅读(1)五9.239.27语文园地(2) 竹节人(3)宇宙生命之谜(3)六9.299.30故宫博物院(1)习作(2)书法(1)10.110.7国庆节放假七10.

2、810.12语文园地(2)桥(3)穷人(3)八10.1410.18在柏林(1)口语交际(2)习作(2)语文园地(2)课外阅读(1)九10.2110.25夏天里的成长(3)盼(2)习作(3)十10.2811.1古诗三首(3)只有一个地球(3)书法(1)课外阅读(1)十一11.411.8青山不老(1)三黑和土地(2) 口语交际(1)习作(2)语文园地(2)十二11.1111.15文言文二则(3)月光曲(3)书法(1)课外阅读(1)十三11.1811.22京剧趣谈(2)口语交际(1)习作(2) 语文园地(2)课外阅读(1)十四12.2511.29少年闰土(3)好的故事(3)书法(1)课外阅读(1)十

3、五12.21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2)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1)习作(2)语文园地(2)课外阅读(1)十六12.912.13复习(8)十七12.1612.20复习(8)十八12.2312.27复习(8)1草 原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通过自主读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抓关键词,结合画面去体会作者描写的草原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语言。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

4、搜集与草原有关的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2制作课件:草原分布图;中国画欣赏图片;草原风光图;视频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学生准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2搜集与草原有关的图片、文字。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你去过草原吗?在你的印象中,草原是怎样的呢?2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的草原吗?出示“草原分布图”,使学生了解草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青海、新疆及西藏地区。3讲述:很多年前,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第一次到内蒙古大草原去参观访问陈巴尔虎旗,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参观访问记草原。今天,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一起去欣赏那儿的美景,结识蒙古族同胞,一起感受草原独

5、特的风情。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呈现情境,激起学生对草原的向往,产生“走进”大草原的兴趣,形成阅读期待,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文,提示: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遇到生字多读几遍。2检查字词,扫除障碍。(1)课件出示第一组词(读词语,拼读加点字,然后在括号里写出拼音):绿毯() 陈巴尔虎旗()衣裳() 彩虹()马蹄() 豆腐()羞涩() ()微笑()(2)课件出示第二组词(读词语,注意加点字的读音):蒙古包好客同行似乎指导:读准词语中加点的多音字,再给多音字扩词。重点理解“同行”的不同读音、不同意思并举例说明。同行xn:一起行路。同行hn:行业相同;同行业的人

6、。3再读课文,说说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理清作者参观访问的经过,试着概括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介绍草原的。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归纳。(板书:景物美、人情美)设计意图:在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寻作者参观访问的“行踪”,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发展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也使下面的学习过程有物可寻,有章可遵。三、品读感悟,共同鉴赏1过渡: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丽风光展现出来的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2引导: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这段话的哪些景物让你感受到了草原的景美?边读边作批注,想好后可以先和小组同学说一说。3学生交流品味。(1)课件出示:“

7、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先抓住“清鲜”“明朗”感受天空之美,再换词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2)课件出示:“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板书:一碧千里)先理解“一碧千里”中“碧”的意思,然后猜测“一碧千里”的意思,再引导学生想象大草原“一碧千里”的画面;联系本段第二句话,理解“并不茫茫”的意思,体会并读出草原无边无际的绿与美。(3)课件出示:“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图文结合,体会作者把草原比作绿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的好处。引导 引导学

8、生体会比喻修辞方法的妙处。学生展开想象,体会“绣”字的妙处,从而感受羊群给草原带来的生机,感受草原的动态美。指导学生通过范读、赛读等形式体会草原的景色美、作者的语言美。(4)课件出示:“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感受“渲染”与“勾勒”的意思,多媒体呈现“中国画”和“小丘图”,两相对比,体会比喻之妙,小丘之美。抓住“翠色欲流”“流入云际”感受草原绿得油亮,仿佛与天融合的美好意境。指导学生通过个别读、齐读等方式表达阅读感受。4以情激情,感受作者对草原的赞美之情。(1)过渡:面对一碧千里的草原,作者不仅以优美的

9、语言描绘了草原的美景,而且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尽情抒发了当时的感受。请找出相关句子,一起来读一读。(2)交流出示,引导点拨。假如你就是作者,第一次来到草原,呼吸到那么新鲜、干净的空气,看到那么晴朗、明净的天空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又会怎么做呢?课件出示句子:“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等到学生和作者有了相同的感受以后引导朗读,表达愉快、赞美之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引导探究:联系上文,这种境界指怎样的境界?抓住关联词语“既又”体会作者初见草原时的惊喜、激动之情

10、。抓住“回味”,感受草原风光的如诗如画,让人沉醉的美景。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配乐朗读,以轻缓的语调读出回味的感觉,读出对草原的赞美之情。5理清文路,指导背诵。(1)回顾第1自然段,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草原的这些景物的?(2)交流小结:作者是按从上(天空)到下(草地)的顺序来描写的;每写完一处景物,即时抒发自己的切身感受,传达对草原的喜爱、赞美之情。 要关注描写顺序,学习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熟读成诵。设计意图:品读优美语句,体会表达方法,感受景物之美以及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

11、通过品读、吟诵、想象等方法,来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语言。四、回顾总结,布置作业1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欣赏了草原景色之美,感受到作者的语言美、情感美,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感受草原的人情美。2抄写生字新词。要求:字迹工整,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重点指导学生书写“毯”字。注意“毯”是半包围结构,先写“毛”,后写“炎”,“炎”的末笔改为点。“毛”的竖弯钩要长,托住“炎”。3背诵第1自然段。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在提到写字要求时特别指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本课作为第一单元第一课的特殊地位,理应考虑到这一点。第二课

12、时一、复习导入,重温美景1齐读课题。2朗读词语。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勾勒渲染迂回洒脱拘束群马疾驰襟飘带舞3课件播放草原风光图,引导学生回忆:初入草原,我们就被草原的迷人风光深深吸引了,回忆一下,作者抓住哪些方面向我们展现了草原的美景?板书:景物美、人情美。4背诵第1自然段。5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草原,去见见草原的人民,感受那里的另一番景象。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图片激活学生对美的认知,在复习巩固中积累文中优美的片段。二、扶放结合,感受人美1默读第25自然段,思考:草原人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学生交流。(板书:远迎、相见、款待、联欢、话别)2导学引路,细品“远

13、迎”场面,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1)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最能体现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语句,圈出重点字词,简要写写阅读感受。(2)学生交流,相机出示课件,教师适时点拔引导。“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侧面感悟:从“男女老少”体会迎宾的人之多;从“各色衣裳”体会蒙古族人民对客人的尊重;从“风吹来似的”“群马疾驰”“飞”感受蒙古族人民迎客心情的迫切,性格的豪放,待客的热情,作者的激动情怀。理解“襟飘带舞”。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因为“男女老少” “各色衣裳”再加“群马疾驰”,才有

14、“襟飘带舞”,将此情此景,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既表达出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又表达出了作者的欣喜之情。“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在“远迎”前板书:热情。(3)指导抓住重点词读出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3扶放结合,合作探究后四个场面,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和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1)小结学法,布置自学要求:默读下面四个场景,先圈画最能表现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词句,写写自己的感受,然后再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将你的感受在四人学习小组内交流,最后试着通过朗读将你的感受表达出来。(2)学生自

15、学,合作交流。(3)全班汇报,教师相机点拨。相见。“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交流从哪些词句感受到主人的热情好客以后引导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客人”和“主人”:“刚才你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懂对方在说什么吗?为什么握住手不放呢?为什么笑个不停呢?”在“相见”前板书:激情。款待。“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

16、敬。”师生先共同介绍,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的相关知识,了解民族特色,再交流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和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结合句子理解“拘束”的意思。在“款待”前板书:盛情。联欢。课件出示,欣赏歌舞、套马、摔跤等民族风情,如临其境,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奔放、多才多艺的特点。在“联欢”前板书:尽情。话别。“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先从字面理解句子的意思,再联系上文,说说“蒙汉情深”体现在哪些方面,“天涯碧草”又是指什么,这句话在全文中起着怎样的作用。指导学生深情朗读。在“话别”前板书:深情。板书: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可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诗句意思。设计意图:这

17、部分内容是课文的主体,作者分别从五个场景来表现人情之美。如果逐一解读,学生无新鲜感,所以在教学中,以其中一个场面为例,引导学生围绕重点词句,进行品读赏析,然后让学生自主读文、合作探究,以交流、朗读、表演的形式表达自己的个性化解读,使语文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发展。三、回顾全文,感受情感1让学生选择其中自己最想读的一个场面朗读,读出各自的感悟。2讨论:作者先写草原的风光,再写蒙古族人民。在写作过程中,作者不仅写了自己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什么?(再读抒情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草原美景的热爱,对蒙古族人民的热爱。)3小结:是的,草原的景是美的,蒙古族人民更是可爱的,他们热情好

18、客,性格豪放,能歌善舞。作者短短的一次访问,增进了两族人民的情谊,也让作者深深地爱上了这美丽的大草原。设计意图:第三学段的语文教学不但要重视段的教学,而且要体现一定的篇的意识。通过两部分内容的有机整合,学生对文本有了更加完整的认识,也更好地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四、再现美景,激发深情1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2小练笔:再次步入美丽的草原,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生活中你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吗?仿照课文写一写。 要展开想象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再写一写自己的“惜别”经历。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风光美、人情美、语言美的基础上,借

19、助视频,让学生一吐为快。这样的设计,既给学生提供了一次积累运用文中语言的实践机会,又升华了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巧用媒体,引导学生走进美的意境。利用多媒体化理性为感性,化静止抽象为生动形象。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多次运用了多媒体课件,使音乐、图片、文字融为一体,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受到冲击,自然而然地陶醉于草原美的意境之中,从而不仅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升华了对草原的热爱之情。2立足文本,在诵读中“言”“意”兼得。阅读教学不能仅仅把着力点放在“写什么”和“为什么写”上,还应关注“怎么写”和“用什么写”;不能只在理解内容、体会感情上用力,还应担当起

20、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任务。尤其像这类文质兼美的文章,更应引导学生在反复的读悟中积累文中的优美语段,学习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如在学习草原风光这一部分时,引导学生体会关键字词的独到之处,揣摩比喻句的用法之妙,感受作者情景交融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在内容与表达之间走几个来回,真正做到“言”“意”兼得。不足之处:第一课时内容含量较足,以致教学中时间比较仓促,最后有些“草草收兵”的感觉,对一些重点语句的引导感悟,稍显粗糙,对一些可模仿学习的小练笔也未能适时安排。2丁香结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篇散文描写了丁香花的颜色、形态、香味,分别从视觉、嗅觉的角度描写丁香花的幽雅、香甜。作者由丁香结展开联想,开始了对人生的体

21、悟。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教学设计中,紧紧围绕单元学习要素,引导学生在阅读描写丁香花的语句时,体会作者从多角度、多感官描写丁香花,从而学习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想到身边的植物。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丁香的诗句,观察自己喜欢的花。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图片引入1课件出示下面几种花木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牡丹、莲花、菊花、梅花、松柏等。引言: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被赋予某种品格。象征富贵的牡丹,高洁纯净的莲花,坚强乐观的梅花,坚贞不屈的菊花,毅然挺立的松柏。丁香,作

22、者又赋予了它怎样的情怀呢?让我们到字里行间去细细体味。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设计意图:直观欣赏图片导入,引入创设的情境。在感受其他花草树木的象征意义时,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同时也为理解课文内容设下疑问,为理解新的内容做好铺垫。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解决不认识的生字,圈出不理解的词语。2出示词语,检测学生词语掌握的情况。缀满朦胧幽雅伏案笨拙单薄模糊恍然宅院浑浊参差眼帘单薄照耀文思梦想迷蒙印象愁怨顺心平淡3重点指导“幽”“薄”的写法。幽:共九笔,第一笔为竖,第一笔写得稍长一些,第八笔竖折起笔稍矮。整个字左右匀称。薄: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第八笔是竖。整个字笔画

23、较多,要写得紧凑一些。“艹”要写得宽一些,“甫”写得小一些,“寸”要支撑住上面的“甫”。4理解重点词语。朦胧:不清楚;模糊。笨拙:笨;不聪明;不灵巧。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恍然:形容忽然醒悟。设计意图: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通过自读练习,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同时,理解重点词语,重点指导易错难写的字。把练习写字的任务,落到实处。三、再读课文,梳理脉络1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划分结构,理清脉络。第13自然段:从颜色、形状、气味多角度描写丁香花。第46自然段:由诗词和雨中的丁香花想到丁香结,感受到人生的乐趣。3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哪四幅丁香图?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来

24、概括这四幅丁香图。课件出示:城里丁香花图,城外丁香花图,斗室外三棵白丁香图,雨中丁香图。4读一读自己喜欢的部分,画出描写优美的词句。5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给其他同学听。 对于找到的优美语句,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原因。设计意图:再读课文,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梳理出作者的写作思路,从而形成一个清晰的脉络。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喜欢的语句,能够对优美的词句有感受。第二课时一、复习词语,回顾课文内容1出示重点词语,指名读词。宅院幽雅伏案浑浊笨拙参差眼帘单薄照耀文思梦想迷蒙印象愁怨顺心平淡2回顾课文,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哪几幅与丁香相关的图片。(城里丁香花;城外丁香花,斗室外三颗白丁香,雨中丁香

25、)3过渡: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品悟优美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的美感,体会作者融入的思想感情。设计意图:回顾词语,巩固对词语的掌握。交代本课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感受语言美感的兴趣。二、品析丁香花特点1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画出描写丁香花的语句,看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引导归纳。(作者是从丁香花的形状、颜色、气味三个方面来描写丁香花的。)3课件出示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品析。重点语句一: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1)从哪些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丁香的美?体会一下,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

26、法。“探出”“窥着”都是描写人的神态和动作的,作者将丁香花人格化,生动地刻画出丁香花的娇俏灵动、惹人怜爱。此外,还把枝头的小花比作星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丁香花的小巧、繁密、耀眼的特点。)(2)出示丁香图片,指导朗读。重点语句二: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那儿有十多棵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1)找出描写丁香的词语,再仔细读读句子,说一说: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关注“十多棵”“白的潇洒”“紫的朦胧”“淡淡的幽雅的甜香”这些词句,作者从颜色、数量、姿态、气味几个方面描写了丁香花,赋予了丁香灵动、幽

27、雅、洁白无瑕、芬芳、可爱的品格。)(2)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重点语句三: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1)“照耀”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照耀”一词既写出了丁香花白得如雪如月,似有光辉晕出;又写出花与人的联系之深,将花对作者心灵的鼓舞与慰藉、人对花的依赖巧妙表达出来。)(2)指导朗读。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花对作者的影响。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语品悟丁香花的特点,感受作者赋予丁香花的品格。在品析、朗读中,体会丁香花的可爱之处。三、解读丁香结情怀1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思考:什么是丁香结?2了解丁香结的本义。课件出

28、示盘花扣的图片和重点语句:“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3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1)出示课文中引用的诗句,指导朗读诗句。“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2)体会丁香结在古人心中的意象。(古人发现丁香结,也就是丁香的花苞,极似人的愁心,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用来表示愁思的一种情结。)(3)理解重点语句:“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雨中的丁香具有怎样的特点?读一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丁香的美丽、高

29、洁、愁怨在雨中形神毕现。将丁香结化入雨中境界,使象征愁心的丁香花蕾更加凄楚动人。)4作者对丁香结有什么态度?(1)出示语句:“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2)“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人生如丁香一样美丽芬芳,也像丁香一样有解不开的愁怨,因为每个人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成了又有一件,只有这样,人生才会多姿多彩。) 在理解了作者的感情之后,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3)小结:作者赋予丁香结新的含义,发出如此超然物外的感叹,表达了作者对困难忧愁无惧无畏、平常心看待的品格。5引导学生交流:为

30、什么先写“丁香花”,后写“丁香结”?(由“赏花”到“悟花”,借物抒情,将自己对生活的小体会、大感悟融入眼前的丁香花中,深化主题。)设计意图:品读重点语句,由丁香结的本义到丁香结的象征意义。同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对丁香结的态度,感受作者豁达、积极、从容的人生态度。四、阅读链接,拓展延伸1出示阅读链接中的诗句,配乐指导朗读。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摊破浣溪纱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陆龟蒙丁香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冯延巳醉花间2小练笔。(1)课件出示小练笔要求:体会和学习本文的写法,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发挥想象,写一个小

31、片段,把重点部分写详细。(2)展示小练笔,共同评议。3总结全文。本文展现了作者看到的城外、城里和自己家中的丁香花,由古人诗词联想到丁香结并悟出丁香结的说法,最后表达了自己的感慨,显露了作者对人生的洒脱。设计意图:在拓展丁香结的相关诗句中深入体会丁香结的象征意义。同时,进行小练笔,提供语用实践的平台,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板书设计丁香结教学反思教学中,努力落实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在品析描写丁香花的语句时,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是从描写丁香花的颜色、形态、香味的角度来写的,从而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想想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其他植物,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气味。在阅读理解中,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对如何

32、联想到生活中的事物的方法进行指导。学生能够由课文中的丁香花想开去,联系到了其他花,阅读方法得以运用。在感悟古人眼中丁香结的愁怨时,在理解作者眼中丁香结的积极豁达时,学生的思想变得深刻,体会了丁香结中的象征意义,也有了更多的个性化解读。3古诗词三首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课选编了三首古诗词,分别是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三首诗词都写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寄情,是引领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的诗词佳作。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阅读学习目标中指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因此本课教学主要通过创设情境,想象画面,有感情诵读

33、的方法来指导学生读懂诗词,感受诗词的魅力,从而陶冶审美的情趣、享受审美的乐趣。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诗人资料及诗词的背景资料。2诗词作者图片与文字资料课件;江中小块陆地图片课件;三首诗词意境图片课件。学生准备:熟读本课三首古诗。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诗人诗句连连看1出示学生耳熟能详的诗句,与诗人对应连一连。2板书课题:古诗词三首。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相关诗句连连看的游戏形式引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夯实了学生的古诗文积累。二、课前预习成果展1借助拼音读好三首古诗词。(1)读准字音:“蝉”是翘舌音。(2)指名读三首诗词。2交流作者资料。孟浩然:唐朝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

34、的大部分作品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诗的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词的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设计意图: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的引领下自学教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理解教材内容。对作者进行了解,有助于学生对其作品的理解,感悟其写作风格。三、品析字词悟诗情(一)宿建德江1释诗题。宿:住。建德江:浙江省新安江的一段。宿建德江:诗人乘船路过建德江,傍晚停船靠岸休息。2明诗意。过渡:同学们,此时留宿在

35、建德江的孟浩然,能安然入眠吗?不能入眠的诗人,在干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书,静静地默读这首诗,结合书上的插图和注释,想一想,这首诗大概在讲什么,诗里的哪个字、哪些词在向你传递诗人的感觉和情绪,可以做做记号。(1)自由读诗,圈出不理解的字词。借助注释、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说一说诗句中这些词语的意思。移舟:划船。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此处应利用直观手段引导学生理解“渚”的意 思。客:指作者本人。交流诗句意思。傍晚,诗人把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旁,看到了空旷的原野,天空比树还要低。江水清澈,月亮倒映在水里,离我很近。(2)小结:第一二句告诉我们诗人在做什么,第三四句写了诗人看到的江边月夜美景。(3

36、)小组之间交流:诗中的哪个字或哪个词传递了诗人的情绪?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诗句。3悟诗情。(1)请一位同学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来读一读这首诗。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诗中哪一个字最能代表孟浩然此刻的心境?(愁)(2)(愁)找得真准,看来你们已经走进诗人心中了。读读这行诗。(3)“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寂寞之愁、孤独之愁、思乡之愁)(4)你怎么知道他是思乡之愁呢?是从这行诗的哪一个字看出来的?(客)诗人把自己说成是客,是因为他身处异乡。此时,是什么景物触动了孟浩然的思乡之情呢?(烟渚)(日暮)“日暮”是日落时分,这个时候你在干什么呢?(背着书包回家去)还有人在干什么呢?(一家人坐

37、在一起吃饭、聊天等)现在我们回到诗人所处的建德江,你看到了什么?如果这时候你是诗人,你会想到什么呢?(我们看到空旷的原野和江面上只有诗人一个人,他可能在想,如果我能和家人在一起多好啊!)(5)诗人独身夜宿建德江,面对茫茫四野、悠悠江水、明月孤舟,想到了自己的处境。出示课件,补充资料: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诗人仕途不顺,离开洛阳,借旅行来排解自己的苦恼。那一时间,诗人满怀的愁绪涌上心头。来,谁来读一读这满怀的愁绪?指导朗读:“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读出思亲之愁、寂寞之愁、思乡之愁。(6)满怀的愁绪向谁诉说呢?(月亮)一个人对月是何等的苍凉、孤寂,如果你是诗人

38、,你会向月亮诉说什么呢?引读:此时的诗人虽置身于孤舟之上,思绪却早已随月飞远。他的心飞到家乡去了。他想起了从前,想起了家乡,想到了亲人朋友,那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呢?想起昨日刻苦求学之时,纵然辛苦,却斗志昂扬,奋发向前,可是,这里却只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回忆故乡,点点滴滴都是幸福,丝丝缕缕都是甜蜜,然而,这里却只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看不到熟悉的山水,听不到亲切的乡音,这里只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过渡:忆故乡甜如蜜,思故乡愁满怀。此时此刻作者有的只是(愁)“是呀!这又是怎一个愁字了得!”(7)带着对作者的理解,有感情朗读全诗。4小结学法:(1)综合诗意,释诗题。(2)理解字词,明诗

39、意。通过注释、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说古诗的意思。(3)联系背景,悟诗情。(4)朗读感悟,多积累。(二)学法迁移,自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1小组合作,运用学习宿建德江的方法学习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四环节学习法。2教师巡视指导。3交流:(1)诗题交代了诗人在什么时候在哪里做了什么。(诗人苏轼在六月二十七日这天,在望湖楼喝醉了以后写了这首诗)(2)古诗的意思:天快下雨了,天空里乌云密布,就像打翻的墨水一样,但是还没有把山遮住。不一会儿雨下起来了,像蹦跳的珍珠一样噼噼啪啪落到船里。忽然一阵大风吹来,顿时云开雾散,雨也停了,望湖楼下的西湖水

40、一碧如洗,水平如镜。(3)有感情朗读全诗。4教师指导,深入理解。(1)都说苏轼的诗歌极具画面感。你看到了怎样画面?(黑云翻墨、白雨入船、卷地风来、碧水如天)(2)这是一场怎样的雨?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骤雨。那乌云还没来得及把山遮起来雨就下了,雨又大又急,胡乱入了船。雨来得快去得也快)(3)诗人的写作风格你感受到了吗?诗人苏轼的风格是豪迈的,我们从这一场疾风骤雨中能感受到。诗人善用比喻。(黑云翻墨、白雨跳珠、碧水如天)5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设计意图:古诗是古代汉语的典范,它用凝练的语言描写画面,表达情感。我们要教会学生一般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做到“授之以渔”。学生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然后学

41、以致用,自学第二首诗,这样做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诗歌鉴赏能力。四、指导写字求美观。1出示生字“德”“鹊”“蝉”。2仔细观察,说说写好这些字要注意什么。(1)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德”字右边中间一横不要丢;“鹊”字左下部是“日”,不是“目”。(2)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如:鹊是一种鸟,所以是鸟字旁。蝉是一种昆虫,所以是虫字旁。(3)指导书写,注意左右两个部件要避让。3生书写生字,每个生字各写一遍。教师强调“三个一”。4反馈交流。师生点评。5生再练写。设计意图: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教学并不是重点,但是也需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练习。正所谓:“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1

42、说说本节课的学习收获。2布置作业: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设计意图:适时、适当的总结和回顾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框架,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二课时一、精彩回顾,激发兴趣1背诵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2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板书课题。3释题:西江月(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的题目:晚上走在黄沙岭的山路上的所见所闻。4介绍宋词:宋词是继唐诗后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子,叫做“词牌名”。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称“长短句”。5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词牌名。(如:如梦令、清平乐等)6介绍黄沙岭及作者:黄沙,地名,就是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市西面,那儿风景优美,农

43、田水利条件好。本文作者辛弃疾遭贬职后在那儿多年闲居,对那一带非常熟悉。7小结引导:本课三首诗词都写了自然风光,那么辛弃疾的词是如何描写的呢?你能从这首词中读到辛弃疾怎样的诗词风格?设计意图:由诗及词,学生由自己的学习储备进入新的学习领域,把了解诗词风格作为本课的学习目标之一,富有挑战性,能激发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品读词句,感悟内容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试着画出节奏。2照着老师的样子朗读这首词。3品读上阕:(1)出示内容: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2)自读自悟:走到辛弃疾的身边去,做他的同行者,调动你所有的感觉器官,欣赏这美丽的夜景,把作者看到的、听到的分别

44、用不同的符号标注出来。(3)交流:看到的:明月、别枝、惊鹊、稻子。闻到的:稻花香。想象丰收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出示丰收的图片,图文对照,理解诗句意思。听到的:蝉鸣、蛙声。(4)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夏夜?(清幽、静谧的夏夜)(5)配乐有感情朗读,前一句读出“幽”,后一句读出“喜”。 朗读时,前一句语气轻一些,后一句语调上扬,突出欣喜之情。(6)在如此美好的夏夜,词人的心情怎样?(兴奋、愉悦、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设计意图:“词”的教学重在想象、品读、悟情。在学生自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想象,在关键处给予巧妙引导,充分把握词的基本内容,然后通过品读悟情,媒体煽情,把学生带入如诗如画

45、的美好的意境之中,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与词产生共鸣。4品读下阕。(1)过渡: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如让人走进了画卷一般,词人走着走着,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自读下阕,在脑海中勾勒画面,和同伴交流感受,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讨论。(2)出示内容: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3)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感悟,自主交流。(4)学生交流画面,相机指导朗读。(天空中轻云飘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忽然,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5)此刻他的心情怎样?就是这个时候,引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6)质疑引读:词人疾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小客舍去哪里了呢?路转溪桥忽见。(拐个弯转过小溪上的小桥,顿时发现它就在眼前。)(7)想象作者看到熟悉的茅店后的神态、动作、语言,感受作者的喜悦心情。(8)指名读,比赛读。(9)配乐朗读。5大家知道辛弃疾的号是什么吗?(稼轩)“稼”就是种庄稼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