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 气一、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1、装置图(见书P27)2、实验现象:A、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B、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3、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氧气有助燃性;空气中还有4/5体积的气体不可燃烧,也不助燃也不溶于水4、原理: 化学方程式:4P + 5O2 2P2O5 5、实验误差分析
2、(1)测得氧气含量小于1/5A、红磷量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B、集气瓶(装置)还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C、装置的气密性不好D、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2)测得氧气含量大于1/5A、实验前没有关闭止水夹或没有夹紧,气体受热后膨胀从导管逸出B点燃红磷后没有迅速伸入集气瓶并盖紧瓶盖(瓶内气体逸出)思考:可否换用木炭、铁等物质? 答:不能用木炭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三、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空气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78%21%0.94%0.03%0.03%四、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可以用
3、专门的化学符号来表示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没有固定的化学符号注意:划分纯净物、混合物的标准是根据物质的种类来划分的。只含一种物质的就属于纯净物,含有几种物质的就属于混合物,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作用:化工原料、作保护气、食品充氮作防腐剂等2、稀有气体: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化学性质很不活泼用途:作保护气、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激光技术等六、空气的污染及防治。1、 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
4、(NO2)、二氧化硫(SO2)和烟尘。2、污染来源: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及汽车排放的尾气。3、被污染的空气带来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存在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引起)、臭氧空洞(飞机的尾气、氟里昂的排放)、酸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4、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态、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使用清洁能源。5、目前空气污染指数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臭氧。课题2 氧气一、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略大于
5、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法收集);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二、氧气的化学性质1、木炭(黑色固体)燃烧实验现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点燃 化学方程式 C + O2 CO2做木炭燃烧实验时,燃烧匙应慢慢从瓶口向瓶底伸入(充分利用瓶内的氧气)。2、硫粉(淡黄色)燃烧: 实验现象: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氧气中: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 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化学方程式 S + O2 SO2实验时,要在瓶底
6、装少量水(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3、红磷(暗红色固体)的燃烧实验现象:在空气中:发出黄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烟化学方程式:4P + 5O2 2P2O5注意:五氧化二磷(P2O5)是固体,不是气体,实验前须在集气瓶里加点水(吸收五氧化二磷和防止生成物溅落使集气瓶炸裂)4、镁带(银白色固体)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点燃化学方程式:2Mg + O2 2MgO 2铁丝(银白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化学方程式:3Fe + 2O2 Fe3
7、O4 注意: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三)与某些化合物(蜡烛、甲烷)的反应产物均为:二氧化碳和水点燃实验现象:比空气中燃烧剧烈,发出白光,集气瓶内壁出现水珠,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产生。(1)一氧化碳的燃烧:2CO + O2 2CO2点燃(2)甲烷的燃烧:CH4 +2O2 CO2 + 2H2O点燃(3)酒精的燃烧:CH3CH2OH +3O2 2CO2 + 3H2O(四)其他物质与氧气的反应某些物质在一些条件下,与氧气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称为缓慢氧化。缓慢氧化也放热但不发光。如:动植物新陈代谢,金属的锈蚀,食物的腐烂、酒醋的酿造
8、、农家肥的腐熟等等。三、反应类型: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可表示为:AB E (简称“多合一”):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可表示为:ABAB。(简称:“一变多”):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石蜡的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课题3 实验室制取氧气一、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蒸馏)空 气降温加压液态空气蒸发液态氧氮气沸点低(196),先蒸发出来装入天蓝色钢瓶中沸点较高(183)二、氧气的实
9、验室制法(化学变化)1、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实验原理:化学方程式: 2H2O2 MnO22H2O+ O2 注:MnO2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加快或变慢),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催化剂的特点:两不变(质量、化学性质不变)、一改变(反应速率改变)、装置: 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 (在最后面)注意事项: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但其下端应该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导管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即可气密性检查:a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
10、。b导管伸如水中,用手捂住锥形瓶,观察水中的导气管口有没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2、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A、药品:高锰酸钾(暗紫色固体)、氯酸钾(白色固体)与二氧化锰(黑色粉末)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方程式:2KClO3 2KCl + 3O2 注意:MnO2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加热高锰酸钾:方程式:2KMnO4 K2MnO4 + MnO2 + O2B、装置:加热固体制气体 (在最后面)C、操作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离、熄。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
11、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D、收集方法:排水法(不易溶于水)向上排空法(密度比空气大)E、检验、验满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满。F、易错事项:a)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药品应平铺在试管底部b)伸入试管的导气管稍露出橡皮塞即可(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c)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堵塞导管发生爆炸,或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d)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集气瓶底部(为了排尽瓶内空气)
12、使收集的气体更纯;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导管稍伸入瓶口即可,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刚排出的是空气,水排完后,应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密度比空气大,防止气体逸出)d)、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试管炸裂)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课题1 水的组成一、水的组成1、水的组成:(1)电解水的实验A.电源种类-直流电B.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电解水口诀: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化学方程式:2H2O 2H2+ O2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体积比 2 : 1质量比 1 : 8 C.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中的气
13、体,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中的气体,气体能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说明是氢气(2)结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3、氢气1、物理性质:相同条件下是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难溶于水(排水法收集)、无色无味的气体证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的方法:用氢气吹肥皂泡,若肥皂泡上升,则密度比空气小2、化学性质:(1)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化学方程式:2H2 + O2 2H2O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注意:任何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的粉尘如果跟空气充分混合,遇火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当点燃前必须验纯。可燃性气体发生泄漏时,
14、应杜绝一切火源、火星,以防发生爆炸。应立即打开门窗、关闭阀门。(2)还原性(用途:冶炼金属)化学方程式:H2 CuO Cu + H2O氢气“早出晚归”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3、氢能源三大优点:产物无污染、放热量高、以水制取氢气来源广不能推广使用的原因:制取氢气的成本太高,氢气的储存和运输比较困难二、物质的分类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氢气、氧气、红磷等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水、高锰酸钾等3、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的纯净物 例:二氧化硫、氧化铁等注意:单质、化合物前提必须是纯净物,即划分单质、化合物的标准是根据纯净物的元素种类来划分的
15、。若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就属于单质;若含有几种元素的纯净物就属于化合物课题2 分子和原子一、分子1、基本性质:质量、体积都很小;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分子间有间隔。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例如: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了
16、改变。纯净物与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单质与化合物: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三、原子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2、分子与原子的比较分 子原 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性质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在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3、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课题3 水的净化一、净
17、化水的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1、沉淀(吸附沉淀):试剂:明矾 利用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对水的杂质进行吸附,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2、过滤 适用范围:用于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或可溶性固体) 仪器: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 玻璃棒的作用:引流作用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加快过滤速度;滤纸不易破损)“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 (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1)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2)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3)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A接滤液的烧杯不干
18、净 B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C滤纸破损 3、吸附常用的吸附剂:活性炭(具有疏松的多孔结构,有强吸附性):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一些可溶性杂质,色素和异味。4、蒸馏:利用液体沸点不同将液体分离的方法蒸馏的装置:见书P57,图3-21和3-22二、硬水与软水1、定义: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例:开水2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3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4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 沉淀、过滤、吸
19、附、蒸馏(均为 物理 方法),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蒸馏 课题4 水资源的保护一、水资源 1、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很少不到1%2、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H2O,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Na ,最多的元素是 O 。3、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二、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1、节约用水即提高水的利用率。生活中提倡一水多用,使用节水型器具;农业中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工业中提倡对水重复利用,循环使用2、水污染 A、水污染: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合理施用化肥、农药,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只供学习与交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