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行经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围术期护理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行经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实行护理干预,实验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通过对比发现,干预组的治疗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常规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经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过
2、程中实行护理干预可取的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房间隔缺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经胸封堵术;围术期护理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是临床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主要是患者左右心房之间的间隔发育不完全所导致的疾病类型,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治疗难度较大,临床对该病的治疗主要采用经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方法,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术后并发症较多1-2。为证明手术期间实行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本次研究主要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0例进行研究,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3、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每组各40例,其中干预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范围2.313岁,平均年龄(7.655.35)岁;缺损直径2138cm,平均年龄(29.58.5)cm。常规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范围312岁,平均年龄(7.54.5)岁;缺损直径2236cm,平均年龄(28.57.5)cm。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以及年龄、缺损直径,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此次实验在所有患者以及监护人知情并签署同意书的情况下进行。1.2护理方法常规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实行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方法如下:1.2.1术前护理患者入院之后护理人
4、员需要将医院环境以及手术环境向患者介绍,并且将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症状告知患者,消除其心理障碍,减缓患者的心理负担,建立护患之间的信任感,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3。手术之前3天训练患者在床上大小便,并且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术前6小时对患者禁食,4小时禁水,监测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针对情况异常的患者,应该及时的通知主治医师进行治疗。1.2.2术中护理手术过程中应该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同时观察患者的血压以及心脏的具体情况,若出现病情异常变化的患者,应该及时的告知医生进行急救。手术时,护理人员需要配合医生完成手术,严格执行菌操作,对封堵器的放置也需要在影像设备的帮助下进行,以此来保证封堵器不会
5、出现脱落现象。手术结束后,在拔除鞘管时要注意力度,避免造成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要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为避免血栓的形成,还需要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4。最后使用心脏超声进行检查,避免出现残余分流。1.2.3术后护理手术之后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率以及心律,为避免患者出现房性心律不齐的现象,应该将心率维持在每分钟90100次左右。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以及血氧饱和度进行检测,保持患者体内环境处于稳定状态。观察患者穿刺部位的具体情况,若出现皮下渗血以及血肿的现象时,应该立即进行救治。患者恢复意识之后让其饮用少量水,无异常之后给予其流质食物,尽量少食多餐5。1.3护理观察指标采用本院自制评分表对比分析
6、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1.4统计学资料此次实验中对数据的分析以及处理均使用软件SPSS17.0进行,计数资料为并发症的发生率,以X2表示,计量资料为治疗时间,以t表示,P0.05时认为数据结果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干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经胸小切口操作时间、住院时间与常规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2.2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干预组无并发症的发生,常规组出现2例穿刺部位血肿患者,1例封堵器脱落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5%(3/40),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讨论先天性房间隔缺
7、损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情较为复杂,患者一般会出现气短、咳嗽以及心慌等症状,对其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临床对该病的治疗主要方法为经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尤其针对具有肺功能障碍的患者,该方法的治疗效果最为显著,但是治疗期间缺乏相关的护理干预,会出现较多的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的康复6。相关研究表明7-8,手术期间给予患者相关的护理干预可取的较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以及疾病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次研究中,干预组的治疗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常规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对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8、患者经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过程中实行护理干预可取的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廖晗静,郑莹,周立,等.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行经胸封堵术的干预护理J.继续医学教育,2014,28(11):24-26.2郭履平,肖芬,沈璇,等.食道超声经胸引导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患者的干预护理及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29(11):113-114,117.3吴澄,吉灵,钟丰文,等.先心病经胸微创封堵手术体会及早期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34):40-42.4芦杰,孙丽荣,梁凤凤.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的手术护理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29(3):82-83.5王建华,孟爱荣.经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护理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0,26(6):88-89.6马青变,姚婉贞,郑亚安.两例房间隔缺损误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0):1132-1133.7殷学梅,史冬梅.胸部小切口直视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围术期护理J.江苏医药,2008,34(6):604-604.8徐序洁.经胸小切口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护理体会C/全国护理职业安全与临床护理新进展学术交流会.2006.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