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战略管理Strategy management for NPO development in China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 黄浩明Huang HaomingChina Association for NGO Cooperation, Beijing 100011, China(北京北三环中路18 号, 100011) 概要:中国自实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非营利组织有了长足的发展,非营利组织在解决经济、教育、文化、环境保护、扶贫济困、维护权益和促进就业等诸多方面上,长袖善舞,起到了政府和企业力所不及的作用,在政府和社会、政府和企业之间搭建起了一个交流、对话
2、和合作的平台。而当今社会中,非营利组织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众多机遇和挑战,如何从战略上考虑非营利组织的长远发展问题,如何利用机会,减少威胁,使非营利组织能够在建立和谐社会过程中,继续发挥作用,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作出新的贡献。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strategy management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 (NPO) in China, including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threats etc. Base
3、d on a strategy analysis system of NPOs in China, the paper provides six effective ways to increase capacity building: 1.Strategy design for NPO, 2. Strategy implementation for NPO, 3. Strategy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for NPO, 4. Cooperation model for NPO-state interaction, NPO- business cooperati
4、on as well as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among NPOs, 5. How to creative a good environment for internal learning mechanism both domestically and abroad, 6. How to utiliz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establish strong NPOs networks.Key words: NPOs; Strategy management; cooperation approach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机会
5、1国际化趋势明显,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进入了全球化的时代。国际非营利组织的逐步进入,正推动着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明显。从1978年开始,中国在国际多边经济技术合作方面采取了“有给有取”的方针。1979年,中国政府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正式签署了双方之间的合作协定,这标志着中国开始接受国际多边组织提供的经济技术援助。1984年,时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驻华代表孔雷飒先生向中国政府提出了建议,即接受国际组织援助的同时,能否能够接受国外民间组织的援助。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支持下,1984年第一个开展国际非营利组织合作的工作小组出访了欧
6、洲四国,进行可行性研究并寻求合作渠道。时至1985年,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简称交流中心CICETE),成立了国际民间组织联络处。1987年,国务院正式确认交流中心为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事宜的协调机构。从80年代初直至1995年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之前,中国人对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都非常陌生。从1987年至今日,越来越多的国际非营利组织进入了中国,从刚开始从事以扶贫、技术援助的项目为主,到目前为止的合作领域已经包括了社会发展、经济合作和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与国际非营利组织合作促进了中国非营利组织的不断成长与壮大。 2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国有企业的改制都对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了生
7、存和发展的机会。自1992年,中国政府着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非营利组织的法制和政策环境也将逐步改善,都为建立各类非营利组织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政府机构的精简和重组,一方面减少了政府工作人员,转岗分流;另一方面大部分政府职能发生根本的转变,由微观管理转向宏观指导,由行政管理转向提供服务。“小政府,大社会”的新结构逐步形成,因此非营利组织能够在政府机构改革后发挥新的作用。例如,非营利组织能够为政府部门做好基础性的工作,尤其中国政府机构管理不断透明和公开并且能够把他们
8、的工作任务,由非营利组织招标和认购,这样的改革一方面减少了腐败现象,另一方面能真正转变政府的职能。 3引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机制,进一步推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这样明确了社会分工。2001年11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后,中国政府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角色将会发生根本的变化,而单个企业参与国际经济竞争规则也将朝着行业协会和工商联合会类型的方面发展。而传统的行业协会需要从根上改变观念,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政府机构需要进一步改革职能,将其有关涉及服务职能逐步转稳定条件成熟,信誉较好的行业协会。而另一方面:行业协会本身也要进一步提高机构的综合素质,确定为企业服务的思想,同时与国际
9、性行业协会逐步接轨。因此行业协会应在政府改革和国有企业改制中寻找机会,为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优质的服务。 4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中出现了许多的社会需求,促使非营利组织能够大显身手。例如: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难,我国的低收入人口有9000万之多,每年遭遇各类自然灾害的人口达2亿之大,全国有残疾人口6000万,老年人口有1.2亿(2004,民政部),全国下岗失业人员总量仍有1400万人左右,城镇新成长劳动力仍达1000万人的规模,城镇就业供给总量合计2400万人左右(2004,郑斯林)等,他们需要政府、企业和非营利组织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援助,需要温暖和帮助。长期以来,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
10、并取得显著的成绩,但是由于政府自身的局限性,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承担下来,因此需要大量的非营利机构来承担部分责任,这是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极佳机会。 5东部经济发展、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和中产阶层的数量增加也将会促进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东部的经济发展必将有资本剩余,而剩余资本的转移有一部分将通过非营利机构来完成。而人们道德水平的改变也会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以德治国、以德服人、以德助人的社会新现象将会出现。中产阶层的数量增加从经济实力上是促进非营利机构发展的基础,当中产阶层的居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他们有能力有可能去关注和帮助社会弱势人群。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
11、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由于中国经历了较为短暂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因此在中国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也面临诸多问题。无论从非营利组织的宏观角度上分析,还是微观环境上,中国非营利组织都留下了经济和社会转型时期的烙印,主要有以下五方面的问题: 1政策和法规不健全。税收体制制约了人们志愿捐助的动力。客观上讲,中国的法制建设也正处于一个逐步完善的阶段。因此,不能指望一夜之间,所有的工作都有法可依。但是中国目前有关的非营利组织法规和政策并不完善,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就会影响非营利组织的有序发展。由于大陆法的特点,制定出非营利组织相关的法律一般来讲需要3-5年
12、时间。由于法律和政策不健全,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就面临许多问题。从目前来讲,与非营利组织发展相关的重大法律和管理条例主要有“捐赠法”、“信托法”和“基金会管理条例”、“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管理条例”等,仔细地审阅目前的现有法律和条例,不难发现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步履艰难,筹资环境不佳,管理系统复杂,而监督系统薄弱。以个人捐赠的法规来看,一方面不能够鼓励有更多的社会各界人士参与非营利组织捐赠,不能够调动他们捐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没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要求去监督接受捐赠单位机构的使用和执行情况,以保证捐赠者的利益。以美国为例,1988年共有160万家非营利机构获得税收减免的机制,其中120万
13、多家是属于“独立部门”的机构即美国联邦税法501(c)(3)条款下的慈善组织,501(3)(4)条款项下的社会福利团体和宗教组织。1998年“独立部门”的收入总额为6214亿美元。在美国政府支持社会办慈善事业,但同时政府对慈善机构的界定及其财务活动有一套完整、规范的管理办法。例如慈善机构每年向政府提交去年必须如实反映该机构所有的财务活动的细节,政府抽查1.5%,如有虚假,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2非营利组织发展研究和支持工作严重滞后。非营利组织发展离不开理论方面的研究。实践是第一位的,但理论方面的研究和指导将有利于支持中国非营利组织的有序发展,这也是相当重要的。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起支持、研
14、究和分工明确的实施系统,缺乏众多专门的研究机构来研究非营利组织的理论、经验和教训,逐步形成规范、权威性的导向机构。从支持机构和组织方面分析,尚未有较全面的能力建设方面的支持机构,即从资金支持、能力建设和专门技术方面的支持系统,有部分机构设想参与此类活动计划,但由于缺乏战略管理思想、资金不足和综合系统的考虑等诸多因素造成活动的不连续性。 3管理体制制约了非营利组织规范发展,政府部门不愿或无力承担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职能。从管理体制上讲,中国目前的非营利组织形式多样,因此从管理体制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非营利组织有序地发展。管理体制沿袭了计划经济时代部门所有制的做法,一时难以改变。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
15、是计划经济体制,随着国内市场的不断开放,企业逐步成为真正的法人;而非营利组织则不然,他们所在的单位并不能完全地独立行使他们的职责,履行他们的义务,而依然是单位所有制或称为部门所有制。目前,中国非营利机构称之为社会团体并已在民政系统的登记全国有14.2万,已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全国有12.4万(2004,民政部),这样庞大的非营利组织都有业务主管部门,行政管理作为运作机制占多数,而如何发挥理事、理事会的作用,并没有真正成为现实。同时,由于中国的非营利组织登记需要政府主管部门,而形成双重管理体制;一方面,政府机构和人员减少、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又不愿承担非营利组织的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责任。这促使一批草
16、根非营利组织以公司注册形式的出现,例如环境研究所(Lead)、地球村、恩玖信息中心等。而大部分在政府部门已登记的非营利组织存在着政(政府)、社(社团)不分;事(事业单位)、社不分;党(政党、妇联、青年团)、社不分;企(企业)、社不分的现象。因此,不少社团已成为政府转岗分流人员的主要安置地,客观上都制约了非营利组织的不断规范发展。 4公民社会意识不强,志愿市场政府化倾向明显。由于中国封建社会根深蒂固,因此公民社会的概念还没有广泛地形成。可以讲,公民社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非营利组织的日益成熟。当然,公民社会也与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深刻的关系。随着中国东部经济的发展,公民社会的概念逐步被一部分发达的地
17、区的百姓逐步接受。因此不要期望公民社会的体系在近期内能够很快地形成。 5来自从事非营利组织本身的挑战。缺乏高水平的专业人员及良好的管理体制和足以吸收年轻人来参与的工资和福利水平。值得欣慰的是,2005年1月1日,财政部颁布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即将实施,这将有利于中国非营利组织规范的发展,但我国非营利组织的不少做法还停留在仿照事业单位的做法。例如,审计标准都没有根据非营利组织的本身特点而建立,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开发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目前而一味地追求仿照、参照事业单位系统和政府标准执行,以至业已缺乏人才的非营利组织,将造成新一轮的人才流失。因此吸引优秀人才进入非营利组织的激励机制应纳入机构战
18、略管理的规范之中,逐步推动非营利组织规范有序地发展。能力建设主要包括筹资能力、交流能力、谈判能力、交往能力、演讲能力等。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中的主要威胁 非营利组织在中国发展中的威胁,一方面来自上面陈述的法规不健全,造成了发展环境没有达到有法可依,按照法律行事这一基本原则,但从另一方面讲,非营利组织本身发展制约因素还是来自其内部的管理运作和监督系统不能够按照国际惯例的要求或达到国际上共同认可的通则进行。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五方面的威胁: 1国际非营利组织逐步进入中国,形成独立运作的体系,一方面是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机会,但另一方面也是对现有的中国境内非营利组织发展存在很大的威胁,主要体现在人才和资
19、源方面的竞争。由于国际非营利组织在中国运作过程采用了相对国际水平低,而高于中国工资水平的方法招收和聘收当地人才,而造成了现有的非营利组织的优秀人才流向国际非营利组织中去。其次是资源方面问题,以筹资为例,若允许国际非营利组织在中国筹资,他们的优势明显,而且成功率非常高,即使是不允许国际非营利组织公开筹资,他们依然可以利用从合资和独资企业中得到企业的资助。 2非营利组织在中国社会中的认可度偏低。首先是非营利组织本身的问题。作为非营利组织能够为社会提供何种服务,例如中国农村有3000多万的人口处于国家贫困线以下(即625元人民币标准)。那么非营利组织的贡献是多少,能够帮助多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再例如
20、,中国城镇下岗职工达1400万左右,那么非营利组织能够做什么?因此由于社会认可度不高,不少弱势人群寻求支持时,很难找到非营利组织帮助解决其困难。另一方面非营利组织规模偏小,为社会提供的服务范围还相对比较窄。 3受社会信用体系影响的非营利组织的信用度难以建立。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与我国信用环境、社会化信用体系建设密切相关。广义地讲,信用是社会与经济信用的结合体。因此信用的本质应外延到四个方面;一是对物的信任(实质是品质的信用);二是对政府的信任(实质是全民的信用);三是对组织的信任(实质是群体的信用);四是对个人的信任(实质是品德的信用)。信用危机和诚信危机都客观上制约了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例如:当1
21、998年长江水灾,各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社会团体都安排了不同形式的捐款活动,除了个人在光荣榜看到捐款人的名字之外,没有得到一张正规的收据,也没有从税务部门减免每一位捐款人一分钱的个人收入税。比如,你在银行存款,自动扣除20%的税款,没有得到证明,你一年向国家交了多少税款,无人知道。因此讲,对组织的信任,对个人的信任尤为重要。如果我们不建立起组织信用制度和个人信用制度,一方面很难惩办各种腐败现象,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一个非营利组织去筹资,去募捐,去支持那些需要扶助的城市贫困群体和老少边穷的农村贫困农民。 4非营利组织机构缺乏强有力的网络支持机构和专门资助非营利组织的援助型基金会。非营利组织在其发展
22、过程中,如何分享他们的经验,如何剖析他们的工作教训,以及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目前还缺乏相互之间的交流。学习的机制,一方面与国内非营利组织本身的交流和学习不够,另一方面与国际的或区域的非营利组织合作和交流不够。网络支持是相互平等的,是开放式的,求同存异,共同发展,这是网络支持的生命力。而缺乏专门资助非营利组织业务发展的援助型基金会群体,这样导致资金来源的单一性和严重短缺。客观上讲,非营利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这样的瓶颈将不利于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公平和社会监督的职能。 5非营利组织机构从业人员待遇偏低,难以吸收专业性的人才进入。相关的问题还有非营利组织机构的自律和自立也会影响其生存和发展,自律
23、来自非营利组织的领导层,他们有无法律的观念,即你从事任何一件事,坚持依法办事,按法运作这一根本原则。自律和自立的形成又取决于非营利组织的民主化的决策和正规化的管理机制以及社会、公众和自身的监督意识等。自律与规范化是一致的,不能因为我们是非营利组织就不要法制化、正规化。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竞争和合作 1、国内非营利组织之间的竞争。从目前来看,主要是资源方面的竞争,由于政策和法规的不一致,造成了部分非营利组织具有垄断型的特殊性,不在相同的起跑线上,这样的格局也会随着中国法制建设的完善而改变,逐步趋于公平,这种部门垄断也将为期不久,而形成公平竞争。资源方面的竞争另一方面主要体现在动员资源的能力和技巧
24、,以及如何利用社会资本和社会资源等。 2、国内与国际非营利组织的竞争。严格来讲,国际性的非营利组织进入中国还不具有完备的法律条文,但他们通过不同渠道、不同形式和不同办法逐渐进入中国大陆市场。有的国际非营利组织注册成公司。有的国际非营利组织通过政府的特许进入中国,有的国际非营利组织通过与中国国内非营利组织合作形成各类型的项目合作办公室,他们的进入实际上有两方面的竞争优势,前面已提到一是筹资渠道畅通,二是争夺国内的非营利组织的优秀人才。 3、从事非营利组织事业的专业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不仅体现国内国际非营利组织方面还有合资企业、独资企业和国外公司驻华的联络处、代表处也与国内非营利组织中展开新一轮的
25、人才竞争之战,这种局面必将导致目前国内非营利组织优秀人才的流动和流失。主要原因随着福利住房的取消,人才流动政策的多样化,从长远来讲也会造成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局面。这种新一轮的人力流动也将推动国内非营利组织的人力资源开发体制革新、专业工作人员薪酬制度的改革和机构治理制度的规范化等。 4、政府与非营利组织机构的合作关系。从目前来讲,中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民间机构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主要领域有妇女发展、儿童权益保护、扶贫开发、环境保护和法律援助等。这是由中国特有文化传统而形成的,西方那种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对抗的局面在中国没有市场,因为中国非营利组织更关心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国人已吃够了
26、内战的苦头,因此这种现象有利于加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机构的合作,当然政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和法规,保证中国非营利组织健康和有序发展。 5、企业与非营利组织机构之间的合作。这将取决于三个基本条件:第一、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走向健康之道路。企业也面临经济的转型和制度的改革,企业直接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市场,企业竞争力下降,也会影响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关系;第二、非营利组织开展与企业合作是否将企业的利益考虑进来,若能够与企业有着相同的社会价值观,有类似的宗旨和目标,这将有利于非营利组织开展与企业的合作;第三、政府的政策法规的完善,也将影响非营利组织与企业合作的关系;例如税收政策将是一个杠杆,目前还处于部分非
27、营利组织具有这样的特权或特许经营等;捐赠法的贯彻和执行不明朗等。不过目前中国非营利组织已开始意识到任何与企业合作;企业也逐步意识非营利组织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这方面的合作将会在不远的将来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James.E.Austin教授认为非营利机构与企业合作的成功模型应坚持七大原则:(1)建立合作的人员关系和合作目的;(2)澄清合作目的;(3)有和谐一致的宗旨、战略和价值;(4)共同创造合作的价值观;(5)与合作伙伴的交往;(6)连续不断的相互学习;(7)伙伴关系的承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许从这七大基本原则中得到很多启发。中国非营利组织未来发展的趋势和作
28、用 1、转型时期,非营利组织机构,尤其是行业协会将承担起政府改革后的部分职能。随着中国政府机构的进一步精简,一部分的政府职能将逐步转向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形成了连接企业、个人和政府的桥梁,对政府的工作可以起到拾遗补阙的作用。例如,政府的扶贫计划只能照顾一般,解决多数人的贫困问题。而面对一些特殊性的问题、特殊性的需要,很难做出特殊安排。而非营利组织所关注的往往是政府难以顾及的或是政府工作的薄弱之处。非营利组织可在这方面大有作为,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非营利组织也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来自基层的不同声音和意见,为政府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准确的基础资料。 2、协助政府逐步建立起民主监督和管理机制。非营利
29、组织由于代表着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他们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深入基层,了解社会各阶层的不同需求,还组织不同的专家和专业人员,对如何满足基层的需求。寻求解决方案。因此,他们可以从社会的不同角度向各级政府提供咨询、建议和信息。客观上讲,这些工作对政府的决策、管理和实施起到了民主监督的作用,为政府建立民主监督机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于政府决策透明化和管理科学化提供了发展机会,采用公共参与和听证会等不同方式而形成更为透明的决策机制,这将有利于为减少腐败,提高政府在百姓中的威信无疑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3、非营利组织将平衡社会和研究中出现的各类社会矛盾。例如:东西部差距、贫富差别、工农差别、性别差异
30、、弱势人群权益保证等。随着经济改革和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改革又形成了新的失业人群,促使了原来失业压力又进一步增大。因此,积极倡导和推动非营利组织的有序发展,一方面非营利组织的建立,能够创造就业机会,另一方面,通过非营利组织支持的各类社会活动和经济事业又能够间接地为社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中国的弱势人群也是非营利组织的工作重点。例如,农村妇女、城市下岗女工、失学儿童、流浪街头的儿童、残疾人群、少数民族地区的贫苦人口,如何解决上述一系列问题,非营利组织可以组织公民共同帮助弱势人群,教育城市独生子女参与类似的捐助活动,培养他们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弱势人群,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这样为我国的精神文明建
31、设,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尤其是人们都为了金钱奋争时,培养年轻的一代参与社会活动,进一步扩大志愿人员队伍,献出他们的爱心等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4、非营利组织将有效地参与国际合作。例如:环保、经济、外交、人权、妇女等。非营利组织参与国际合作,对于缓解国家之间的矛盾必将起到缓冲剂的作用,即民间外交;非营利组织参与国际合作,只要引导得当,坚持国家利益第一的原则,他们的作用是明显的。当然,非营利组织参与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参与不同国家文化、体育方面的交流,留学生的互派等,都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不仅在发达中国家之中,而且在发展中国家之中也需要提倡利用非营利组织这一渠道参与国际合作。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
32、的诊断系统 建立起一个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的诊断系统:这一系统分为五个阶段,即资源管理、战略管理设计、战略确定、战略管理实施、实施和战略管理的监督、评估。作为这一系统的运行,应考虑以下五方面的问题。 1作为中国的非营利组织,首先应树立一个战略管理的概念。作为一个机构能否静坐下来思考一下机构的明天,即机构宗旨、业务使命、目标等等,能否请一批专家来帮助诊断一下你所在的机构的资源情况、优势、劣势、强项与弱项,类似做一个扫描(CT),扫描一下机构各个部位的基本现实,确定应如何制定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战略等。 2、战略管理作为一概念的引入仅仅是非营利组织走向管理现代化的第一步,因此,非营利组织的正规化管理势在
33、必行,但最主要的还是信心问题;不仅要对自己所在的机构有信心,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有信心,而且要对非营利组织事业的未来有信心。信心的树立来源于何处,来源于实践,作为一名非营利组织的工作人员,深知树立信心之难,工作中的酸甜苦辣也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但要作为战略管理的倡导者,应以积极主动的姿态面对困难、面对现实勇敢地向前迈步。 3、非营利组织的信誉也是非营利组织事业发展的根本,关系到非营利组织的生死存亡,其根本是要创一流信誉,创一流服务,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服务。信誉的取得不仅仅是文字方面的描述,而是需要我们艰苦的实践,需要非营利组织拥有高质量的专业人才,而这批专业人员能否在非营利组织开展和
34、坚持工作,一方面是依靠非营利组织的舒适的工作环境和机构文化,另一方面是使他们发挥一技之长,展现他们那慈善的爱心,为社会作出一份小小的贡献,有一种事业的成就感。因为非营利组织的收入并不吸引人,而吸引他们的是事业、环境和社会责任感。 4非营利组织之间应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竞争,相互合作。每一个民间机构都有其优势、特点和特长,但又都不是万能的,通过非营利组织之间学习和交流,取长补短,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应积极主张竞争合作,不主张恶性竞争。竞争本身是一件好事,是督促每一个机构要有危机感,有建立规范化管理的愿望,有请社会监督的想法,从而建立非营利组织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
35、的自律机制。 5、学习和借鉴国际上流行的战略管理的先进方法。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战略管理方法侧重于政策和方向设定的过程和假设,主要有哈佛政策模型、战略规划系统、利益相关方管理方法。第二、战略管理内容方法,主要由部门职能模型、竞争分析方法。第三、战略管理过程方法,强调管理层次的战略规划,客观需求增加模型和战略管理作为创新的一个框架等。当然国际上的经验不能照搬照抄,而需要取其精华,结合中国国情提出切合实际的战略管理方法。改善中国非营利性组织战略管理主要对策 前面已陈述中国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仅刚刚开始,在这一初级阶段,不能期望中国非营利组织一夜之间就进入了战略管理时代:“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6、”。那么实际运作的主要对策是什么,作者应解决6个“W”的问题之后,对策也就在这6个W之中,即为什么(why)、什么(what)、何处(where)、谁(whom)、时间(when)、如何做(how)。 第一,为什么要去选择战略管理(Why):是机构业务发展出现了问题还是业务发展处在一个顶峰的时代,是捐赠机构在增加还是在减少?为什么要这样做?资源的状况如何,战略设计之前的问号是非常重要的,多问自己,多问理事会成员,多问会员单位,多问专家和学者,多问资金和资源支助者等,这些问题一旦出现,实际是在帮助战略设计工作者们不需要立即进入具体的事务之中,而是借这个机会分清机构发展处于什么阶段,机构向顾客提供
37、的服务或产品的质量如何,信息的反馈如何,在此基础上,建议成立战略设计专家咨询委员会,从资源评价开始,查清家底,为提出切实可行的业务发展目标奠定基础。 第二,机构达到什么的目标(What):什么样的宗旨和什么样的行动。尤其是非营利组织的宗旨是什么。通过开发一个既能够组织战略管理的全过程,贯穿于机构发展的各个阶段,又足以吸引捐赠者的组织运行宗旨,宗旨的陈述一旦确定需要组织全体职员,志愿人员和理事会成员研究、学习和分析宗旨,这样做,有利于机构的所有员工与捐赠者对组织的稳定使命和服务目标形成共识,在机构中形成以业绩为导向、为结果、为基础,从而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宗旨的确定不但明确了机构的业务范围,明确了
38、为谁服务、服务的效果和反馈可以充分客观地评价服务质量和服务人员的敬业精神。而作为决策者和执行者能够明确目标,明确发展方向,而不是应付日常的场面上的事务性工作。 第三,在什么时候开始实施战略管理(when):前面谈到一个非营利组织发展阶段是不一样,机构刚刚成立阶段,能否具备推行战略管理这一个管理思想和方法的条件,可行性如何或机构只有少数几个人或一个人能否开展战略管理,有无必要,而一旦确定开展战略管理工作,不同时期的任务、目标和活动是不一样的。战略管理一般有,中长期发展规划为35年时间,而短期、每季或年度发展只为3个月至一年时间。什么时间安排什么具体工作要十分清楚,类似项目施工进程,时间期限要清楚
39、、明确,实践中还有的战略管理的设计时机成熟等专业技巧可供机构负责人参考。 第四,在什么地方开始实施战略管理(where):作为规模较大的非营利组织,例如国际性、区域性、全国性的非营利组织通常可以考虑在什么地方方可设计和实施战略管理,尤其是跨国性的非营利组织,可以考虑先在某一个国家开始试行、调试,作为示范机构的试点,若试验成功之后,可以考虑到在机构内全面推动。有一些特大型的非营利组织也可以在某一部门开始试行,或单选择某一项目进行试点,这些慎重的选择实际上对推进非营利组织的全面战略管理是有益的,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判断失误等。 第五,谁来设计、实施何评估战略管理(whom):通常制定机构的战略管理有
40、两种形式,第一种是以机构外专家为主和机构内成员为辅组成工作小组进行资源评估和战略设计,这种方法设计的战略相对比较客观、现实,但实施过程中有一些阻力,即与全体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这种阻碍力是正常的,关键是能否安排正常的交流平台考虑解决不同阶段接口之间的问题。第二种是以机构内成员为主,机构外的专家为辅的形式,组织临时工作小组,这样的资源评估和战略设计相对来讲,开放度稍差一些,对外界的比较和了解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实施和评估过程中相对容易操作,因为大部分的工作人员来自不同部门和机构业务相关的敏感课题和难题,关键问题要请更多的外部人士帮助评价和参与,这样的战略设计更为客观和科学。 第六,如何实施和
41、评估战略管理(how):通常作为机构的理事会成员,首席执行官和部门主要负责人需要对机构的宗旨、长远目标有一个比较系统详细的了解,有必要时需要与战略设计阶段的专家和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和座谈,了解他们在考虑战略选择时,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战略,其原因是什么?机构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是什么样的,理想的模型和实际的差距有多少?通过上述的了解交流和座谈,有利于机构战略实施和评估的顺利进行,对于工作程序,拟安排专家培训和部门领导参与相结合的办法,一方面保证战略管理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也促进机构业务的进一步开拓和发展。 总之,实践出真知,战略管理在非营利组织发展过程中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每一个非营利组织,应结
42、合实际,从现在开始,战略管理行动的回报之时将是人们的期望和理想实施之日。 3、通过活动,使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B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不能测算出各因素的影响程度。C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原材料费用与分配加工费用所用的完工率都是一致的。C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应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情况。错 C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包括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C成本报表是对外报告的会计报表。C成本分析的首要程序是发现问题、分析原因。C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核算。C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一般应与基本方法结合使用而不单独使用。C成本计算方法中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分步法。XD当车间生产多种产品
43、时,“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的借方余额,月末均直接记入该产品的产品成本 中。D定额法是为了简化成本计算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F“废品损失”账户月末没有余额。F废品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和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F分步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各步骤之间要进行成本结转。()G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的产品,可不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错G工资费用就是成本项目。()G归集在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最后均应分配计入产品成本中。对J计算计时工资费用,应以考勤记录中的工作时间记录为依据。()J简化的分批法就是不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J简化分批法是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方
44、法。对 J加班加点工资既可能是直接计人费用,又可能是间接计人费用。J接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工业企业的生产可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三种,XK可修复废品是指技术上可以修复使用的废品。错K可修复废品是指经过修理可以使用,而不管修复费用在经济上是否合算的废品。P品种法只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的企业。Q企业的制造费用一定要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Q企业职工的医药费、医务部门、职工浴室等部门职工的工资,均应通过“应付工资”科目核算。 S生产车间耗用的材料,全部计入“直接材料”成本项目。 S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是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W完工产品费用等于月初在产品
45、费用加本月生产费用减月末在产品费用。对Y“预提费用”可能出现借方余额,其性质属于资产,实际上是待摊费用。对 Y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的支出是费用性支出。XY以应付票据去偿付购买材料的费用,是成本性支出。XY原材料分工序一次投入与原材料在每道工序陆续投入,其完工率的计算方法是完全一致的。Y运用连环替代法进行分析,即使随意改变各构成因素的替换顺序,各因素的影响结果加总后仍等于指标的总差异,因此更换各因索替换顺序,不会影响分析的结果。()Z在产品品种规格繁多的情况下,应该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对Z直接生产费用就是直接计人费用。XZ逐步结转分步法也称为计列半成品分步法。A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
46、,“制造费用”账户月末(可能有月末余额/可能有借方余额/可能有贷方余额/可能无月末余额)。A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适用于(季节性生产企业) 3、通过活动,使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B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不能测算出各因素的影响程度。C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原材料费用与分配加工费用所用的完工率都是一致的。C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应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情况。错 C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包括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C成本报表是对外报告的会计报表。C成本分析的首要程序是发现问题、分析原因。C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核算。C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一般应与基本方法结合使
47、用而不单独使用。C成本计算方法中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分步法。XD当车间生产多种产品时,“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的借方余额,月末均直接记入该产品的产品成本 中。D定额法是为了简化成本计算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F“废品损失”账户月末没有余额。F废品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和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F分步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各步骤之间要进行成本结转。()G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的产品,可不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错G工资费用就是成本项目。()G归集在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最后均应分配计入产品成本中。对J计算计时工资费用,应以考勤记录中的工作时间记录为依据。()J简化的
48、分批法就是不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J简化分批法是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方法。对 J加班加点工资既可能是直接计人费用,又可能是间接计人费用。J接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工业企业的生产可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三种,XK可修复废品是指技术上可以修复使用的废品。错K可修复废品是指经过修理可以使用,而不管修复费用在经济上是否合算的废品。P品种法只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的企业。Q企业的制造费用一定要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Q企业职工的医药费、医务部门、职工浴室等部门职工的工资,均应通过“应付工资”科目核算。 S生产车间耗用的材料,全部计入“直接材料”成本项目。 S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是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W完工产品费用等于月初在产品费用加本月生产费用减月末在产品费用。对Y“预提费用”可能出现借方余额,其性质属于资产,实际上是待摊费用。对 Y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